第八卷 : 第四卷:燕回巢 2124章:随风逐浪年年别
目录:逍遥江山| 作者:一景之月| 类别:都市言情
♂,
辅佐县令安抚百姓,才是主簿的职责所在,以“恢办商税”为能必然加重商民的额外负担,且超出了其职责范围。因此,下令吏部进行调查。商税征收的数量也应当根据商业的发展状况,不能以往年的数目为定额,洪武二十年九月户部言:“今天下税课司、河泊所课程视旧有亏,宜以洪武十八年所收为定额。”洪武爷说:“商税之征,岁有不同,若以往年为定额,苟有不足,岂不病民?宜随其多寡从实征之。
对税官无理刁难商民,洪武爷更是严格禁止,如给商人造成经济损失的,税官必须予以赔偿。洪武八年三月,“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滩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谓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洪武爷认为,商人既已纳税,就应放行,此吏留难商人月余,使其错过市场机会,货物无法脱手,蒙受经济损失,仅给记过处分不足以惩其恶,命施杖刑,且以其俸禄赔偿商人。明官吏俸禄甚薄,税官俸薪不多,不足以抵偿商人的损失,但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反对官吏刁难商旅,保护商人免受无理苛索之意甚明!这些足以表明,洪武爷对商人商业的保护,若非如此,沈老爷子还能穿上这等质地的丝绸吧,若是我眼光不错的话,老爷子身上这一身衣服,织工精细,图案色彩典雅富丽,宛如天上彩云般的瑰丽,凤其富丽华贵,绚烂如云霞是用苏州的云锦做的吧?“
沈老爷子虽不相承认,无奈人家火眼金睛,一眼道破了其名头,总不好睁着眼睛否认,所以含糊的应了声。
杨峥继续道:“若从经济上说,洪武爷并没有过度的打压商人,咱们再说说从政治地位上,大明开国之初,洪武爷虽为治心切,广开言路,允许百姓上书言书,讨论军国大计,商人也不例外:“果有一切军民利病之事,许该当有司、在野贤人、有志壮士、质朴农夫、商贾技艺皆可言之,诸人毋得阻挡。”以法令的形式规定了商人在上书言事,上达下情方面,与地方官吏、在野贤人、有志壮士、农夫的同等权利,不许他人剥夺。可见,洪武时期的商人在政治上并未受什么歧视。
其次重视对公卿子弟的教育,注重其人格的培养,他说:“公卿贵人子弟虽读书,多不能通晓奥义,不若集古之忠良奸恶事实,以恒辞直解之,使观者易晓,他日纵学无成,亦知古人行事可以劝戒。”命儒士能鼎、朱梦炎等修“公子书”,纂集古代忠奸事实。同时,他也认为,“其民商工农贾子弟亦多不知读书”,“宜以其所当务者直辞解说,作务农技艺商贾书”,用通俗浅近的语言讲解从事农工商贾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使这些孩子从小就懂得这些道理,为其将来从事的行业奠定一定的基础。即便是当年还在征战犹醛之际,“公子书”及“务农技艺商贾书”修成了。洪武爷命立即刊刻发行。为奖励熊鼎、朱梦炎等儒士编书的功劳,特赐给他们白金五十两及衣帽靴等物品,可见士农工商的确并不差,百姓的儿子可以读书科举,商人的儿子同样可以,沈老爷子凭什么说商人没有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资格呢?朝天并没有排斥你们,给了你们保护,给了你们言论的机会,给了你们读书做官的资格,从哪一方面看,你们与百姓都没什么分别,反而是你们,仗着朝廷的给予的保护,自私自利,为了逃避税收,你们采取了‘附籍’的方法。小商人或者“变易姓名”或者“冒合匠户”,或其他职业户,如投充军户中的校尉、力士等,以此来逃避商人身份,在朝廷登记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做的呢,打死不承认自己的是商人,不承认自己吃了朝廷的地租,不知是你糊涂,还是我看不明白呢,沈老爷子你们沈家这一年多没少购买店铺,田庄,据说差不多有上万亩良田,只因为你们记在了魏国公名义下,才得以顺利的逃避了税收,这些年逃避的税收也有不少吧?“
沈老爷子面上有些不好看,虽说他对于杨峥的手段略有耳闻,但对方如此清楚的知道自家的事情,还是有些惊讶,尤其是魏国公这等隐蔽的事情都知道,这不得不让他感到惊讶了,他装作不经意的瞥了一眼杨峥,看到的是一张年轻光滑的脸庞,心里忍不住嘀咕了声:“这个年轻的人,哪儿来的那么多的手段,难道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可这个新人也太新了些?“
杨峥的话头并没有停下的意思,继续说了下去,苏州的商业发展,随着我朝永乐下西洋后蓬勃发展起来,从事商业活动带来的巨大利润不用我多说了吧,你们吃着上等的粮食,喝的是碧螺春,穿的是质地极好的云锦,住的是金碧辉煌的阁楼,出则马车,入则轿子,家中的小妾、仆人比起当官的可不少算得上是不折不扣的富商,可你们千方百计的磨抹杀了这一切,明明靠着朝廷的保护,给予的方便,赚取了大把的银子,却到头来你们汇报朝廷的却是最少,你们把自己扮作正人君子,一副苦难者的模样,骗取朝廷的同情,你们的税收明明是最低,你们明明是最有钱的,可朝廷有难的时候,最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做了是什么,见利忘义,自私自利,哄抬价格,你们还有什么脸面来指责朝廷。“
这一番话压在他心头有些日子,往日一直找不到借口说一说,今日难得有一个主动送上门来的,还不一吐为快。
沈老爷子面上有些难看,虽说他想极力否认这一切,但不得不承认,杨峥所说的这一切都是事实,在大明商人无论是地位上还是从经济上从朝廷获取好处不少,朱明承元之后,经济凋敝,闾阎萧条,有许多人丧失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不能自存。洪武爷下令邻里相邦,共渡难关。在洪武五年五月诏告天下:“古者邻保相助,患难相救。今州县城市乡村,或有冻馁不能自存者,令里中富室假贷钱谷以资养之,工商农业皆听其故。俟有余赡,然后偿还。”这里的“工商农业皆听其故”,即是指,里中家道殷实人户借贷钱物给同里贫不能自存的人,以之作为营生资本,原来做工的做工,事农的事农,经商的经商,恢复其故业。等有余资后,一并偿还。此项法令,虽非专为商人而定,但商人也自然从这项政策中受益,部分商人因此而获得了营商的资本,若非如此,大明开国短短六十年,商人的规模也不会越来越大,最能体现朝廷对商人的好,是对在外病故商人的财产安全的保护上。商人在外营商,远离故士,辛苦万状,生病死亡是常有之事。为使其身故后财产不致遗失,朱元璋做了周密的制度安排。洪武二年令,“凡客店,每月置店历一扇,在内赴兵马司,在外赴有司署押讫,逐日附写到店客商姓名、人数、起程日月,月终各赴所司查照。如有客商病死,所遗财物别无家人亲属者告官为见数,行移招父兄子弟或已故之人嫡妻识认给还。一年后,无识认者入官。”)客商住店,店主须登记其姓名、人数及起程日期。如客商病故,身边又无家人亲属者,店主报告官府,其所遗财物由官府通知客商父兄子弟,或嫡妻前来认领。沈家之所以连番遭受祸端,却始终能站起来,与洪武这一项指令不是没有莫大的关系,沈家资产当年虽消失殆尽,可沈家先祖资产不少,在沈家不断的继承下,才有一次又一次壮大的机会,若非如此,其家族遭受发配,蓝玉案、纪纲案的影响怕是永远沉入谷底了,事实上还有许多,但谁也能嫌弃自己的好处少呢,弱者总是被人同情,总是能获取好处的,这一点他们在无数次施展中得到了证明,所以对于朝廷这份恩情,他们一方面尽可能多的占去,另一方面却是在占完了后,从道德上加以鄙视,加以渲染,久而久之,天下的商人似觉得自己是那个后娘的养的孩子,对于其给予的保护,便利,理所当然的应城,但想要从他们身上获取应得的回报,却是千难万难,可以说大明给予商人最大的诚意,获取的却是最小的回报,身为商人中的一员,虽早已将这一切习以为常,甚至在更多的时候还会抱怨两句朝廷对自己的不公平待遇,可真当着人家的面计较,饶是他在商界摸爬打滚的五十年,还是感到一阵脸红。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辅佐县令安抚百姓,才是主簿的职责所在,以“恢办商税”为能必然加重商民的额外负担,且超出了其职责范围。因此,下令吏部进行调查。商税征收的数量也应当根据商业的发展状况,不能以往年的数目为定额,洪武二十年九月户部言:“今天下税课司、河泊所课程视旧有亏,宜以洪武十八年所收为定额。”洪武爷说:“商税之征,岁有不同,若以往年为定额,苟有不足,岂不病民?宜随其多寡从实征之。
对税官无理刁难商民,洪武爷更是严格禁止,如给商人造成经济损失的,税官必须予以赔偿。洪武八年三月,“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滩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谓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洪武爷认为,商人既已纳税,就应放行,此吏留难商人月余,使其错过市场机会,货物无法脱手,蒙受经济损失,仅给记过处分不足以惩其恶,命施杖刑,且以其俸禄赔偿商人。明官吏俸禄甚薄,税官俸薪不多,不足以抵偿商人的损失,但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反对官吏刁难商旅,保护商人免受无理苛索之意甚明!这些足以表明,洪武爷对商人商业的保护,若非如此,沈老爷子还能穿上这等质地的丝绸吧,若是我眼光不错的话,老爷子身上这一身衣服,织工精细,图案色彩典雅富丽,宛如天上彩云般的瑰丽,凤其富丽华贵,绚烂如云霞是用苏州的云锦做的吧?“
沈老爷子虽不相承认,无奈人家火眼金睛,一眼道破了其名头,总不好睁着眼睛否认,所以含糊的应了声。
杨峥继续道:“若从经济上说,洪武爷并没有过度的打压商人,咱们再说说从政治地位上,大明开国之初,洪武爷虽为治心切,广开言路,允许百姓上书言书,讨论军国大计,商人也不例外:“果有一切军民利病之事,许该当有司、在野贤人、有志壮士、质朴农夫、商贾技艺皆可言之,诸人毋得阻挡。”以法令的形式规定了商人在上书言事,上达下情方面,与地方官吏、在野贤人、有志壮士、农夫的同等权利,不许他人剥夺。可见,洪武时期的商人在政治上并未受什么歧视。
其次重视对公卿子弟的教育,注重其人格的培养,他说:“公卿贵人子弟虽读书,多不能通晓奥义,不若集古之忠良奸恶事实,以恒辞直解之,使观者易晓,他日纵学无成,亦知古人行事可以劝戒。”命儒士能鼎、朱梦炎等修“公子书”,纂集古代忠奸事实。同时,他也认为,“其民商工农贾子弟亦多不知读书”,“宜以其所当务者直辞解说,作务农技艺商贾书”,用通俗浅近的语言讲解从事农工商贾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使这些孩子从小就懂得这些道理,为其将来从事的行业奠定一定的基础。即便是当年还在征战犹醛之际,“公子书”及“务农技艺商贾书”修成了。洪武爷命立即刊刻发行。为奖励熊鼎、朱梦炎等儒士编书的功劳,特赐给他们白金五十两及衣帽靴等物品,可见士农工商的确并不差,百姓的儿子可以读书科举,商人的儿子同样可以,沈老爷子凭什么说商人没有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资格呢?朝天并没有排斥你们,给了你们保护,给了你们言论的机会,给了你们读书做官的资格,从哪一方面看,你们与百姓都没什么分别,反而是你们,仗着朝廷的给予的保护,自私自利,为了逃避税收,你们采取了‘附籍’的方法。小商人或者“变易姓名”或者“冒合匠户”,或其他职业户,如投充军户中的校尉、力士等,以此来逃避商人身份,在朝廷登记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做的呢,打死不承认自己的是商人,不承认自己吃了朝廷的地租,不知是你糊涂,还是我看不明白呢,沈老爷子你们沈家这一年多没少购买店铺,田庄,据说差不多有上万亩良田,只因为你们记在了魏国公名义下,才得以顺利的逃避了税收,这些年逃避的税收也有不少吧?“
沈老爷子面上有些不好看,虽说他对于杨峥的手段略有耳闻,但对方如此清楚的知道自家的事情,还是有些惊讶,尤其是魏国公这等隐蔽的事情都知道,这不得不让他感到惊讶了,他装作不经意的瞥了一眼杨峥,看到的是一张年轻光滑的脸庞,心里忍不住嘀咕了声:“这个年轻的人,哪儿来的那么多的手段,难道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可这个新人也太新了些?“
杨峥的话头并没有停下的意思,继续说了下去,苏州的商业发展,随着我朝永乐下西洋后蓬勃发展起来,从事商业活动带来的巨大利润不用我多说了吧,你们吃着上等的粮食,喝的是碧螺春,穿的是质地极好的云锦,住的是金碧辉煌的阁楼,出则马车,入则轿子,家中的小妾、仆人比起当官的可不少算得上是不折不扣的富商,可你们千方百计的磨抹杀了这一切,明明靠着朝廷的保护,给予的方便,赚取了大把的银子,却到头来你们汇报朝廷的却是最少,你们把自己扮作正人君子,一副苦难者的模样,骗取朝廷的同情,你们的税收明明是最低,你们明明是最有钱的,可朝廷有难的时候,最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做了是什么,见利忘义,自私自利,哄抬价格,你们还有什么脸面来指责朝廷。“
这一番话压在他心头有些日子,往日一直找不到借口说一说,今日难得有一个主动送上门来的,还不一吐为快。
沈老爷子面上有些难看,虽说他想极力否认这一切,但不得不承认,杨峥所说的这一切都是事实,在大明商人无论是地位上还是从经济上从朝廷获取好处不少,朱明承元之后,经济凋敝,闾阎萧条,有许多人丧失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不能自存。洪武爷下令邻里相邦,共渡难关。在洪武五年五月诏告天下:“古者邻保相助,患难相救。今州县城市乡村,或有冻馁不能自存者,令里中富室假贷钱谷以资养之,工商农业皆听其故。俟有余赡,然后偿还。”这里的“工商农业皆听其故”,即是指,里中家道殷实人户借贷钱物给同里贫不能自存的人,以之作为营生资本,原来做工的做工,事农的事农,经商的经商,恢复其故业。等有余资后,一并偿还。此项法令,虽非专为商人而定,但商人也自然从这项政策中受益,部分商人因此而获得了营商的资本,若非如此,大明开国短短六十年,商人的规模也不会越来越大,最能体现朝廷对商人的好,是对在外病故商人的财产安全的保护上。商人在外营商,远离故士,辛苦万状,生病死亡是常有之事。为使其身故后财产不致遗失,朱元璋做了周密的制度安排。洪武二年令,“凡客店,每月置店历一扇,在内赴兵马司,在外赴有司署押讫,逐日附写到店客商姓名、人数、起程日月,月终各赴所司查照。如有客商病死,所遗财物别无家人亲属者告官为见数,行移招父兄子弟或已故之人嫡妻识认给还。一年后,无识认者入官。”)客商住店,店主须登记其姓名、人数及起程日期。如客商病故,身边又无家人亲属者,店主报告官府,其所遗财物由官府通知客商父兄子弟,或嫡妻前来认领。沈家之所以连番遭受祸端,却始终能站起来,与洪武这一项指令不是没有莫大的关系,沈家资产当年虽消失殆尽,可沈家先祖资产不少,在沈家不断的继承下,才有一次又一次壮大的机会,若非如此,其家族遭受发配,蓝玉案、纪纲案的影响怕是永远沉入谷底了,事实上还有许多,但谁也能嫌弃自己的好处少呢,弱者总是被人同情,总是能获取好处的,这一点他们在无数次施展中得到了证明,所以对于朝廷这份恩情,他们一方面尽可能多的占去,另一方面却是在占完了后,从道德上加以鄙视,加以渲染,久而久之,天下的商人似觉得自己是那个后娘的养的孩子,对于其给予的保护,便利,理所当然的应城,但想要从他们身上获取应得的回报,却是千难万难,可以说大明给予商人最大的诚意,获取的却是最小的回报,身为商人中的一员,虽早已将这一切习以为常,甚至在更多的时候还会抱怨两句朝廷对自己的不公平待遇,可真当着人家的面计较,饶是他在商界摸爬打滚的五十年,还是感到一阵脸红。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逍遥江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逍遥江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