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 第四卷:燕回巢 第2201章 艰难苦恨繁霜鬓
目录:逍遥江山| 作者:一景之月| 类别:都市言情
场上绝对的寂静,众人似是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九大商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尚未来得及做出反应,各大小商则欢喜的大声叫嚷起来。
这样的结果无疑对他们这些小商小贩来说最是恰当,若是有朝廷安排,难免有失去公允的地方,可自由选择就不一样了,在一切以商业为基础的买卖,谁家的实力大,选择谁家,可谓是他们最好的选择,这样在不用担心任何赋税的前提下,他们可以借用大商家的庇护,壮大自己的力量。
“好了,诸位开始吧?”沉吟后的杨峥下达了命令。
有了先前的榜样,这一次可谓是轻车熟路,许多小商利索的在自己的纸张上写出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在自己名字的一侧写出了各大商家的姓名,望着纸张翻飞,无不闪耀他们姓名的纸上,九大红顶商心头竟涌出淡淡地欢喜,他们这些商家,什么时候这么被人重视过,姓名什么时候这么被人书写过,什么时候名字如此被人惊叫过,纵观大明开国六十年都不曾有过,即便是往前也没有,可在今日这一切都有了,而这一切是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给的,因此在看杨峥他们的目光有感激,有敬畏不一而足。
一阵疯狂的混乱后,随着悦耳的锣鼓声过后,场上众人恢复了平静,一个衙役将厚厚一叠的纸张放在了杨峥面前的书桌上,然后恭敬的退了下去。
场上数千双的目光此时此刻就静静的注视着杨峥,看着他的脸,看着他那双洁白的手腕,拿起那厚厚一叠的纸上。
杨峥面上笑容没变,伸手从厚厚的名单上,拿出一张,递给了身旁的锦衣卫,轻声道:“你来念?”
那锦衣卫应了声,双手接过纸上,走上前来,目光扫视众人,大声道:“观塘吴家烧饼入沈家?”
声音一落,人群里听得一声欢呼,以及伴随着同伴恭喜的声音。
“观塘李家绸缎入沈家?”锦衣卫声音再起。
人群里再一次发出呼喊,连带着人群慢慢有些骚动。
坐在前排的沈老爷子,随着锦衣卫念出的名字越来越多,面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这些商家基本上都是他拜访过的,起先按照他估计,能有三分之一被自己拉进就十分的不错,可如今的结果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竟有七成落入了他们沈家,也就是说在苏州这片繁华之地,商人最繁华之一的观塘街上有一半是他沈家,对于这个结果,意味着什么,他十分明白,这意味着他们沈家可以依托这些力量再上前一步。
比起沈家的人数,彭家也收获了不少,凭着彭老爷子德高望重以及彭家延续几十年的商业实力,阊门一带的商家大多都投入了彭家门下,其他商家或多或少也靠着自己的影响力吸引了不少商家,一千多家的商家倒也分配干净,只不过有些不均匀罢了,如米行十六家的陈家就对此有些不满,他合并的商家一共九十六家,却有一半是来自吴江等地,规模小不说,经营模式还十分落后,一旦合并日后少不了要花费大把的精力去调教,经营,以目前的估计看,至少有一年的功夫,陈家别想有任何的银两进账了。
心头虽说不满,但在这样的场面,也不好说什么,一来让人瞧不起,二来伤了众小商的心可谓得不偿失,这个哑巴亏也只好吃在肚子里了。
与陈老爷子的酸楚相比,沈家、彭家则是满面春风,他们的数目,商业发展程度无疑是最好的,欣喜之余最怕的就是杨大人有什么变化,所以这会儿他们最期盼的就是杨峥一锤定音,将这事儿给定下来。
沈老爷子此时此刻对高高在上的杨大人可是从心里的感谢,若不是他给了自己最后的机会,焉能有今日,如今身份地位,财富都有了,奋斗了大半辈子的沈老爷子头一次觉得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怎么看,怎么顺眼,怎么看,怎么都是做大事的人。
面对着这样的结果,杨大人道:“诸位都各自有了归宿,算起来也是喜事一件,接下来怎么做就有劳诸位商家了?”
九大商家纷纷起身表示对此举的感谢,各大小商小贩则大声欢呼,一个个欢喜的模样,仿佛是刚刚中了朝廷科举回来的进士一般。
比起场面上的热闹,陈家、九家姓等几家则显得有些落落寡欢了,这也怪不得他们,他们实力本就不大,好不容易挤进了九大商家,本指望着靠朝廷分配些实力的商家加入,从而壮大自己的实力,如今可好,朝廷弄什么自由选择,他们虽也做了些准备,但其实力不足以与沈家,彭家、打雁刘抗衡,人心向背自是一目了然了,到头来实力本就足的归在门下的则是更差劲的,就算有壮大之心,也无壮大之势力,心情不免沮丧。
对于二人的神情杨峥看在眼里,摆手示意众人安静后,朗声道:“吴江、太仓一带因朝廷西洋之行的没落,商业一直不昌盛,来之前本官还担心此地的商家,诸位必是推三阻四的,却不想结果却出乎本官的意料之外,诸位本着仁爱互惠互利的心思,将太仓、吴江两地的商家全都收入,着实让本官敬佩,因此,本官与苏州各府县官儿商议,一致决定对接收太仓、吴江等地的商家实行一年不征商业税的优惠!“
陈掌柜本想借此机会发几句牢骚,再不济也少些商家为好,冷不丁的碰上了这等好事的,一年的时间足够让他们踹口气,更何况海禁已开了,吴江、太仓之地的优势也可以发挥,有这一年不收商业税的好处,足够他们壮大实力,从天而降的喜悦,让陈老爷恨不得去将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抱在怀里狠很亲上一口。
除了陈家、九大姓两家一脸欢喜之外,其他商家虽羡慕,但也不好说什么,先前已占尽了便宜,这会儿再眼红这个好处,不免让人笑话,再者,这事儿是自愿的,总不能这会儿强行拉几个太仓、吴江一地的小商来凑凑数,纵然谁都有这个心思,人家杨大人未必会答应。
当然了,也有人对这个结果并不感到意外,如沈老爷子他隐隐的甚至觉得这一切本就是杨大人挖下的坑,所谓的自由公平,无非是为了看清楚九大红顶商的优势,辅弱制强的这一惯都是官家常用的手段,唯有这样才能保持权势的平衡,说不定人家早就算计好了这些,才拿出公平公正的幌子,众人只想着拉拢大商人的好处,却稀里糊涂丢了更大的实惠。
如此峰回路转,九大红顶商除了佩服杨大人的手腕捉摸不透之外,也勉强接受了这个还不算太糟糕的事实,相比九大红顶商心头淡淡的遗憾,场上的一千
多家的小商可谓是高兴无比,无论是免税还是不免税,这与他们无关,他们关心的是他们从今日起有了依靠,有了与大商人一同做买卖的机会,他们从今日起,他们的买卖将会越来越好,兴旺发达指日可待,因此人人神情动人,一副对未来满是憧憬的神情。
杨峥想起自己设置九大红顶商的目的,制止了众人的喧闹,亲自上前交代道:“常言道,合则两利,分则两害,本官设九大红顶商,便是本着合作团结的用意,诸位都是聪明人,都明白这其中的好处,但人生未必尽如人意,难免有分歧的时候,所以本官才设置红顶商的时候,取了九,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是个绝好的数字,本官希望在今后的商业贸易中,但凡遇到任何分歧的时候,诸位都能坐下来商议,定夺以投票为主,原则是多数服从少数,可明白?”
众人虽口头答应了,但心有却暗暗惊讶,这九大红顶商可谓十分严密,非但有组织、有纲领,有朝廷统领,就是出了问题,也因有这个九字做出了定夺,可见这件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定下了,只怕是人家一早就了谋划,凡事走到众人的前面,这不不难,难得是走在前面,却让人不知不觉的走进了圈套,浑然不觉,这才是最高明的,九大商家这会儿就有这个感觉。
沈老爷子看了看杨峥,又细细体会刚才的一番话,再回味这个九字,心头佩服杨峥心思细腻之余,也暗暗有些担心,这样的人做朋友比做敌人更好。
各自抱着不一而足的心思,渐渐退了去,从明日起他们就要开始为自己手下的数百人的生意做出规划了,比起九大红顶商耀眼的身份地位,能不能出效益,能不能壮大实力显得更实在,否则一旦懈怠,一年两次的商业税足以让他们头疼,一百多家不是一百多张口,够他们吃上一壶的,所以宴会结束后,众人也没多做逗留,纷纷散了。
这样的结果无疑对他们这些小商小贩来说最是恰当,若是有朝廷安排,难免有失去公允的地方,可自由选择就不一样了,在一切以商业为基础的买卖,谁家的实力大,选择谁家,可谓是他们最好的选择,这样在不用担心任何赋税的前提下,他们可以借用大商家的庇护,壮大自己的力量。
“好了,诸位开始吧?”沉吟后的杨峥下达了命令。
有了先前的榜样,这一次可谓是轻车熟路,许多小商利索的在自己的纸张上写出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在自己名字的一侧写出了各大商家的姓名,望着纸张翻飞,无不闪耀他们姓名的纸上,九大红顶商心头竟涌出淡淡地欢喜,他们这些商家,什么时候这么被人重视过,姓名什么时候这么被人书写过,什么时候名字如此被人惊叫过,纵观大明开国六十年都不曾有过,即便是往前也没有,可在今日这一切都有了,而这一切是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给的,因此在看杨峥他们的目光有感激,有敬畏不一而足。
一阵疯狂的混乱后,随着悦耳的锣鼓声过后,场上众人恢复了平静,一个衙役将厚厚一叠的纸张放在了杨峥面前的书桌上,然后恭敬的退了下去。
场上数千双的目光此时此刻就静静的注视着杨峥,看着他的脸,看着他那双洁白的手腕,拿起那厚厚一叠的纸上。
杨峥面上笑容没变,伸手从厚厚的名单上,拿出一张,递给了身旁的锦衣卫,轻声道:“你来念?”
那锦衣卫应了声,双手接过纸上,走上前来,目光扫视众人,大声道:“观塘吴家烧饼入沈家?”
声音一落,人群里听得一声欢呼,以及伴随着同伴恭喜的声音。
“观塘李家绸缎入沈家?”锦衣卫声音再起。
人群里再一次发出呼喊,连带着人群慢慢有些骚动。
坐在前排的沈老爷子,随着锦衣卫念出的名字越来越多,面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这些商家基本上都是他拜访过的,起先按照他估计,能有三分之一被自己拉进就十分的不错,可如今的结果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竟有七成落入了他们沈家,也就是说在苏州这片繁华之地,商人最繁华之一的观塘街上有一半是他沈家,对于这个结果,意味着什么,他十分明白,这意味着他们沈家可以依托这些力量再上前一步。
比起沈家的人数,彭家也收获了不少,凭着彭老爷子德高望重以及彭家延续几十年的商业实力,阊门一带的商家大多都投入了彭家门下,其他商家或多或少也靠着自己的影响力吸引了不少商家,一千多家的商家倒也分配干净,只不过有些不均匀罢了,如米行十六家的陈家就对此有些不满,他合并的商家一共九十六家,却有一半是来自吴江等地,规模小不说,经营模式还十分落后,一旦合并日后少不了要花费大把的精力去调教,经营,以目前的估计看,至少有一年的功夫,陈家别想有任何的银两进账了。
心头虽说不满,但在这样的场面,也不好说什么,一来让人瞧不起,二来伤了众小商的心可谓得不偿失,这个哑巴亏也只好吃在肚子里了。
与陈老爷子的酸楚相比,沈家、彭家则是满面春风,他们的数目,商业发展程度无疑是最好的,欣喜之余最怕的就是杨大人有什么变化,所以这会儿他们最期盼的就是杨峥一锤定音,将这事儿给定下来。
沈老爷子此时此刻对高高在上的杨大人可是从心里的感谢,若不是他给了自己最后的机会,焉能有今日,如今身份地位,财富都有了,奋斗了大半辈子的沈老爷子头一次觉得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怎么看,怎么顺眼,怎么看,怎么都是做大事的人。
面对着这样的结果,杨大人道:“诸位都各自有了归宿,算起来也是喜事一件,接下来怎么做就有劳诸位商家了?”
九大商家纷纷起身表示对此举的感谢,各大小商小贩则大声欢呼,一个个欢喜的模样,仿佛是刚刚中了朝廷科举回来的进士一般。
比起场面上的热闹,陈家、九家姓等几家则显得有些落落寡欢了,这也怪不得他们,他们实力本就不大,好不容易挤进了九大商家,本指望着靠朝廷分配些实力的商家加入,从而壮大自己的实力,如今可好,朝廷弄什么自由选择,他们虽也做了些准备,但其实力不足以与沈家,彭家、打雁刘抗衡,人心向背自是一目了然了,到头来实力本就足的归在门下的则是更差劲的,就算有壮大之心,也无壮大之势力,心情不免沮丧。
对于二人的神情杨峥看在眼里,摆手示意众人安静后,朗声道:“吴江、太仓一带因朝廷西洋之行的没落,商业一直不昌盛,来之前本官还担心此地的商家,诸位必是推三阻四的,却不想结果却出乎本官的意料之外,诸位本着仁爱互惠互利的心思,将太仓、吴江两地的商家全都收入,着实让本官敬佩,因此,本官与苏州各府县官儿商议,一致决定对接收太仓、吴江等地的商家实行一年不征商业税的优惠!“
陈掌柜本想借此机会发几句牢骚,再不济也少些商家为好,冷不丁的碰上了这等好事的,一年的时间足够让他们踹口气,更何况海禁已开了,吴江、太仓之地的优势也可以发挥,有这一年不收商业税的好处,足够他们壮大实力,从天而降的喜悦,让陈老爷恨不得去将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抱在怀里狠很亲上一口。
除了陈家、九大姓两家一脸欢喜之外,其他商家虽羡慕,但也不好说什么,先前已占尽了便宜,这会儿再眼红这个好处,不免让人笑话,再者,这事儿是自愿的,总不能这会儿强行拉几个太仓、吴江一地的小商来凑凑数,纵然谁都有这个心思,人家杨大人未必会答应。
当然了,也有人对这个结果并不感到意外,如沈老爷子他隐隐的甚至觉得这一切本就是杨大人挖下的坑,所谓的自由公平,无非是为了看清楚九大红顶商的优势,辅弱制强的这一惯都是官家常用的手段,唯有这样才能保持权势的平衡,说不定人家早就算计好了这些,才拿出公平公正的幌子,众人只想着拉拢大商人的好处,却稀里糊涂丢了更大的实惠。
如此峰回路转,九大红顶商除了佩服杨大人的手腕捉摸不透之外,也勉强接受了这个还不算太糟糕的事实,相比九大红顶商心头淡淡的遗憾,场上的一千
多家的小商可谓是高兴无比,无论是免税还是不免税,这与他们无关,他们关心的是他们从今日起有了依靠,有了与大商人一同做买卖的机会,他们从今日起,他们的买卖将会越来越好,兴旺发达指日可待,因此人人神情动人,一副对未来满是憧憬的神情。
杨峥想起自己设置九大红顶商的目的,制止了众人的喧闹,亲自上前交代道:“常言道,合则两利,分则两害,本官设九大红顶商,便是本着合作团结的用意,诸位都是聪明人,都明白这其中的好处,但人生未必尽如人意,难免有分歧的时候,所以本官才设置红顶商的时候,取了九,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是个绝好的数字,本官希望在今后的商业贸易中,但凡遇到任何分歧的时候,诸位都能坐下来商议,定夺以投票为主,原则是多数服从少数,可明白?”
众人虽口头答应了,但心有却暗暗惊讶,这九大红顶商可谓十分严密,非但有组织、有纲领,有朝廷统领,就是出了问题,也因有这个九字做出了定夺,可见这件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定下了,只怕是人家一早就了谋划,凡事走到众人的前面,这不不难,难得是走在前面,却让人不知不觉的走进了圈套,浑然不觉,这才是最高明的,九大商家这会儿就有这个感觉。
沈老爷子看了看杨峥,又细细体会刚才的一番话,再回味这个九字,心头佩服杨峥心思细腻之余,也暗暗有些担心,这样的人做朋友比做敌人更好。
各自抱着不一而足的心思,渐渐退了去,从明日起他们就要开始为自己手下的数百人的生意做出规划了,比起九大红顶商耀眼的身份地位,能不能出效益,能不能壮大实力显得更实在,否则一旦懈怠,一年两次的商业税足以让他们头疼,一百多家不是一百多张口,够他们吃上一壶的,所以宴会结束后,众人也没多做逗留,纷纷散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逍遥江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逍遥江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