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萧氏一族
目录:隋唐大主宰| 作者:最爱吃菜花| 类别:历史军事
大隋江南,虽说已经到了初春了,但这里却并没有多少春天的气息。随着杨广出江都巡视塞外,南方一些蠢蠢欲动的势力便开始活动起来,大家族纷纷派出亲信子弟,到十里八乡去收购粮食和盐巴和铁器。
那些横行乡里的酷吏牙差也像冬眠后的地鼠一般,从各个阴暗的角落里冒出了头,江南各郡顿时间乌烟瘴气,百姓怨声载道。
好在江南虽说也经历了南北朝大动乱,但元气并未大伤,究其原因,一则这些年的战乱大多都是在北方各郡间展开,就算零星的波及到了江南,也没有形成什么破坏力。
另外就是大隋的南都江都地处江南,杨广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在江南一带布防了大量的军队,也间接稳定了江南的局势。
这些都是明面上的事,就连老百姓大体上也都清楚的很。
其实要说江南没有经历重大的战火,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江南的世家起了很大的作用。
江南世家与北方五姓七家虽说都是大隋王朝的顶级豪门,但要真正比较一下的话,还真的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五姓七家再怎么强悍,也都是在北方,而且各自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都是以地名代之,说白了就是当地的豪强。
但是他们比豪强厉害的地方就在于这些世家都是传承了几百年,族中子弟各个都是重点培养出来的,大家族中都有自己的族学,子弟成年后都入朝堂为官,干预政治,少数经商,控制经济命脉,再经过几百年的演变传承,到了隋末已经是一个个庞然大物了。
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争斗,几大家族间也少不了这些。于是合纵连横,奇计频出,当然最多的还是世家大族间的通婚。这不仅解决了他们之间一些矛盾,更加使这些家族势力大增,凌驾于朝廷和法律之外,就连杨广也不得不想尽办法来限制,所以才有了三征高句丽的残败。
和五姓七家相比,置身于南方的江南世家则是一家独大,以兰陵萧氏为首,独领风骚。
兰陵萧氏是顶级门阀,兴起是在西汉宣帝时期大臣汉太子太傅萧望之开始的,而自东汉至西晋末年二百余年中中落,至西晋末年南迁之时,因家族之大而使司马氏安置萧氏于江苏武进,史称“南兰陵”,故依旧以兰陵萧氏相称,为南朝“四大侨望”,贵不可言。兰陵萧氏真正的崛起早在东晋末年就已经为天下门阀,自此之后,一直至唐朝末期五代十国时才与天下世家走向衰落,可谓延绵中古的千年世家,顶级门阀。北周著名诗人庾信誉之为“派别天潢,支分若木”,就连大文豪苏东坡也赞道“摇毫欲作衣冠表,成事终当继八萧”。南兰陵萧氏创建了齐梁两个皇朝,走出了二十一位皇帝,三十多位宰相,还有大批的文臣武将,文人雅客。
杨广的皇后萧后还是萧铣的叔伯姑母。
隋末江南萧氏一族族长萧铣出身皇族,祖上是南朝梁的开国皇帝萧衍,曾祖父萧詧又是南北朝西梁的开国皇帝。祖父萧岩,在开皇初年,背叛隋朝降于陈朝。开皇九年,隋朝灭陈朝,萧岩被隋文帝诛杀。萧铣少时孤贫,以卖书谋生,侍奉母亲很孝顺。隋炀帝时,因外戚之恩提拔为罗县令。
虽说到了萧铣这一代兰陵萧氏已经式微,但血管里流淌着几代皇族血液的萧铣却从未放弃心中的梦想。况且萧氏一族虽说衰落的太快,但出自萧氏族学中的门人弟子在朝廷中还是比比皆是的,尤其是在江都这个南都中,更是一抓一大把。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出自萧氏一族的门人们心中同萧铣一样,同样怀着复国的梦想。这就是世家大族最可怕的地方,他们不但能培养出人才,还能给这些人彻底的洗脑。
别看萧铣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罗县令,好像落毛的凤凰不如鸡,其实私下里就是朝中的那些高官大员们也不敢小看萧铣这个小人物,因为萧铣不止代表了他自己,而是代表了兰陵萧氏,更是代表了那些心中怀有梁朝大臣们的正统之心。
一句话,萧铣只要活着,一旦要举起反隋的旗帜,那他就是正统的化身,那造反也就有了理由,师出有名。可以说只要萧铣振臂高呼一声,推翻暴隋,重建梁朝,就会有无数的人为之摇旗呐喊,这就是世家大族的底气。
萧铣本人极其聪慧,又懂得隐忍,虽说深居一隅,但却私下里招募勇士,广够粮草,私铸兵甲,又暗地联络江都朝中的旧梁先部,结交故吏,再以银钱开路,收买宫中内监,只待时机成熟。
要说一个世家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悄无声息的完成这些动作,那简直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杨广的眼线再没有本事,也不至于叫他能这样猖狂。关键还是在于他身处便利之地。
整个江南地区在萧衍建立梁朝起至今已经有百十多年了,期间不管朝代如何更迭,萧氏一族从未退出过政坛,因此萧氏门人遍布江南各郡。没有其他世家大族的掣肘,萧铣自是如鱼得水。
再加上罗县地处巴陵郡,水路通达但陆路多山,萧家只要掌控住航道,那就掌控住了命脉,萧铣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积累自己的势力。
巴陵郡北接南郡、沔阳郡,东临江夏郡,西靠澧阳郡和武陵郡,乃出川入湖必经之路。郡中又有洞庭湖与长江想通,为五郡通达之地。因此虽说巴陵多山,但还是财货发达,人口稠密。
罗县与巴陵两城又在洞庭湖东面两角之上,面山背湖,是兵家必争之地。萧铣自从上任以来便开始苦心经营,现在的罗县已然成为巴陵郡中仅次于治所巴陵之外第二大繁荣之地。
也正是因为这里商业繁荣,田地广阔,罗县的粮食收成也是周边的好多倍。再加上萧氏族中提供的大量人力物力,萧铣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将衰败的萧家重新振兴起来。
萧铣的志向是灭隋复梁,因此这些东西仅仅是萧铣壮大的资本罢了,他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对杨广的监视和朝政得失上。
萧铣手下不仅有招揽来的文人幕僚师爷数十人,更是有许多江湖人士被他高金聘来,教授私兵。江南多河,萧铣要想北上一统,少不得要有自己的水师,于是洞庭湖中的大大小小的水匪便成了他的目标重金拉拢,私授兵甲,渐渐的,这些水匪被他武装了起来。
水匪毕竟是水匪,没有一个正经的领头人,又给了他们嚣张的资本,于是洞庭湖中过往的船只便成了他们的班中餐,板上肉。萧铣对于水匪的一举一动都清楚的很,但他并没有过于约束这些人,他很清楚这些人只是他的炮灰,一旦举义大旗打出来,他们顶多就是在前面充充门面而已,真正的主力还是要看他的私兵。
于是洞庭湖周围的百姓和过往的商旅便遭殃了,在萧铣的默许下,一时间风声鹤唳,百姓们赖以生存的洞庭湖成了他们口中谈虎色变的死地。
水匪也是要吃饭的,眼看着洞庭湖中没有捞头了,于是在两支最大的水匪带领下,洞庭湖水匪成群结队的朝着长江中杀去,那里有更多的羊牯等着他们去宰呢。
萧铣知道他的第一步已经成功了,用这些水匪打通了出入长江的通道。
接着萧铣便派出了手下的一支私人卫队沿长江东下,潜伏在巴陵郡至江都的各个重要的城镇中,给他送来源源不断的消息。并且靠着这些人暗中掌控了不少朝廷大员的**,从而控制了他们。
说是私人卫队,其实也不准确,他们有一个响亮的称号“龙卫”,一听名字就知道萧铣将自己比喻成了真龙,真龙是什么,不言而喻,天子也!
这些龙卫就像一只只躲在暗处的眼睛一样,随时探查着大隋王朝各个地方的消息。萧铣很清楚,想要举事成功,必先知己知彼。
所有的一切都按照萧铣的计划一步步进行中,但就在几个月前,北方传来的消息还是叫萧铣有些吃惊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在大隋朝廷和北方民间居然多出来一个重要的人物——明月公子。
起初萧铣也没有怎么注意,不过是听到文人们交相传唱这位明月公子的佳作,后来连秦淮河畔中的那些莺莺燕燕们也对这位明月公子起了爱慕之意,居然要组队去往北方亲眼去见见。
可惜不凑巧的是正好赶上了杨广北巡,闹得北方各郡鸡飞狗跳,萧铣也就没有再注意。但没过多久这位明月公子的名声再次出现在萧铣的耳中,这次他就不再淡定了,原来李向的那些发明已经销售到了南方。
其他都还好说,关键是那拼音和活字印刷术让萧铣真正的引起了注意。
那些横行乡里的酷吏牙差也像冬眠后的地鼠一般,从各个阴暗的角落里冒出了头,江南各郡顿时间乌烟瘴气,百姓怨声载道。
好在江南虽说也经历了南北朝大动乱,但元气并未大伤,究其原因,一则这些年的战乱大多都是在北方各郡间展开,就算零星的波及到了江南,也没有形成什么破坏力。
另外就是大隋的南都江都地处江南,杨广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在江南一带布防了大量的军队,也间接稳定了江南的局势。
这些都是明面上的事,就连老百姓大体上也都清楚的很。
其实要说江南没有经历重大的战火,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江南的世家起了很大的作用。
江南世家与北方五姓七家虽说都是大隋王朝的顶级豪门,但要真正比较一下的话,还真的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五姓七家再怎么强悍,也都是在北方,而且各自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都是以地名代之,说白了就是当地的豪强。
但是他们比豪强厉害的地方就在于这些世家都是传承了几百年,族中子弟各个都是重点培养出来的,大家族中都有自己的族学,子弟成年后都入朝堂为官,干预政治,少数经商,控制经济命脉,再经过几百年的演变传承,到了隋末已经是一个个庞然大物了。
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争斗,几大家族间也少不了这些。于是合纵连横,奇计频出,当然最多的还是世家大族间的通婚。这不仅解决了他们之间一些矛盾,更加使这些家族势力大增,凌驾于朝廷和法律之外,就连杨广也不得不想尽办法来限制,所以才有了三征高句丽的残败。
和五姓七家相比,置身于南方的江南世家则是一家独大,以兰陵萧氏为首,独领风骚。
兰陵萧氏是顶级门阀,兴起是在西汉宣帝时期大臣汉太子太傅萧望之开始的,而自东汉至西晋末年二百余年中中落,至西晋末年南迁之时,因家族之大而使司马氏安置萧氏于江苏武进,史称“南兰陵”,故依旧以兰陵萧氏相称,为南朝“四大侨望”,贵不可言。兰陵萧氏真正的崛起早在东晋末年就已经为天下门阀,自此之后,一直至唐朝末期五代十国时才与天下世家走向衰落,可谓延绵中古的千年世家,顶级门阀。北周著名诗人庾信誉之为“派别天潢,支分若木”,就连大文豪苏东坡也赞道“摇毫欲作衣冠表,成事终当继八萧”。南兰陵萧氏创建了齐梁两个皇朝,走出了二十一位皇帝,三十多位宰相,还有大批的文臣武将,文人雅客。
杨广的皇后萧后还是萧铣的叔伯姑母。
隋末江南萧氏一族族长萧铣出身皇族,祖上是南朝梁的开国皇帝萧衍,曾祖父萧詧又是南北朝西梁的开国皇帝。祖父萧岩,在开皇初年,背叛隋朝降于陈朝。开皇九年,隋朝灭陈朝,萧岩被隋文帝诛杀。萧铣少时孤贫,以卖书谋生,侍奉母亲很孝顺。隋炀帝时,因外戚之恩提拔为罗县令。
虽说到了萧铣这一代兰陵萧氏已经式微,但血管里流淌着几代皇族血液的萧铣却从未放弃心中的梦想。况且萧氏一族虽说衰落的太快,但出自萧氏族学中的门人弟子在朝廷中还是比比皆是的,尤其是在江都这个南都中,更是一抓一大把。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出自萧氏一族的门人们心中同萧铣一样,同样怀着复国的梦想。这就是世家大族最可怕的地方,他们不但能培养出人才,还能给这些人彻底的洗脑。
别看萧铣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罗县令,好像落毛的凤凰不如鸡,其实私下里就是朝中的那些高官大员们也不敢小看萧铣这个小人物,因为萧铣不止代表了他自己,而是代表了兰陵萧氏,更是代表了那些心中怀有梁朝大臣们的正统之心。
一句话,萧铣只要活着,一旦要举起反隋的旗帜,那他就是正统的化身,那造反也就有了理由,师出有名。可以说只要萧铣振臂高呼一声,推翻暴隋,重建梁朝,就会有无数的人为之摇旗呐喊,这就是世家大族的底气。
萧铣本人极其聪慧,又懂得隐忍,虽说深居一隅,但却私下里招募勇士,广够粮草,私铸兵甲,又暗地联络江都朝中的旧梁先部,结交故吏,再以银钱开路,收买宫中内监,只待时机成熟。
要说一个世家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悄无声息的完成这些动作,那简直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杨广的眼线再没有本事,也不至于叫他能这样猖狂。关键还是在于他身处便利之地。
整个江南地区在萧衍建立梁朝起至今已经有百十多年了,期间不管朝代如何更迭,萧氏一族从未退出过政坛,因此萧氏门人遍布江南各郡。没有其他世家大族的掣肘,萧铣自是如鱼得水。
再加上罗县地处巴陵郡,水路通达但陆路多山,萧家只要掌控住航道,那就掌控住了命脉,萧铣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积累自己的势力。
巴陵郡北接南郡、沔阳郡,东临江夏郡,西靠澧阳郡和武陵郡,乃出川入湖必经之路。郡中又有洞庭湖与长江想通,为五郡通达之地。因此虽说巴陵多山,但还是财货发达,人口稠密。
罗县与巴陵两城又在洞庭湖东面两角之上,面山背湖,是兵家必争之地。萧铣自从上任以来便开始苦心经营,现在的罗县已然成为巴陵郡中仅次于治所巴陵之外第二大繁荣之地。
也正是因为这里商业繁荣,田地广阔,罗县的粮食收成也是周边的好多倍。再加上萧氏族中提供的大量人力物力,萧铣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将衰败的萧家重新振兴起来。
萧铣的志向是灭隋复梁,因此这些东西仅仅是萧铣壮大的资本罢了,他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对杨广的监视和朝政得失上。
萧铣手下不仅有招揽来的文人幕僚师爷数十人,更是有许多江湖人士被他高金聘来,教授私兵。江南多河,萧铣要想北上一统,少不得要有自己的水师,于是洞庭湖中的大大小小的水匪便成了他的目标重金拉拢,私授兵甲,渐渐的,这些水匪被他武装了起来。
水匪毕竟是水匪,没有一个正经的领头人,又给了他们嚣张的资本,于是洞庭湖中过往的船只便成了他们的班中餐,板上肉。萧铣对于水匪的一举一动都清楚的很,但他并没有过于约束这些人,他很清楚这些人只是他的炮灰,一旦举义大旗打出来,他们顶多就是在前面充充门面而已,真正的主力还是要看他的私兵。
于是洞庭湖周围的百姓和过往的商旅便遭殃了,在萧铣的默许下,一时间风声鹤唳,百姓们赖以生存的洞庭湖成了他们口中谈虎色变的死地。
水匪也是要吃饭的,眼看着洞庭湖中没有捞头了,于是在两支最大的水匪带领下,洞庭湖水匪成群结队的朝着长江中杀去,那里有更多的羊牯等着他们去宰呢。
萧铣知道他的第一步已经成功了,用这些水匪打通了出入长江的通道。
接着萧铣便派出了手下的一支私人卫队沿长江东下,潜伏在巴陵郡至江都的各个重要的城镇中,给他送来源源不断的消息。并且靠着这些人暗中掌控了不少朝廷大员的**,从而控制了他们。
说是私人卫队,其实也不准确,他们有一个响亮的称号“龙卫”,一听名字就知道萧铣将自己比喻成了真龙,真龙是什么,不言而喻,天子也!
这些龙卫就像一只只躲在暗处的眼睛一样,随时探查着大隋王朝各个地方的消息。萧铣很清楚,想要举事成功,必先知己知彼。
所有的一切都按照萧铣的计划一步步进行中,但就在几个月前,北方传来的消息还是叫萧铣有些吃惊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在大隋朝廷和北方民间居然多出来一个重要的人物——明月公子。
起初萧铣也没有怎么注意,不过是听到文人们交相传唱这位明月公子的佳作,后来连秦淮河畔中的那些莺莺燕燕们也对这位明月公子起了爱慕之意,居然要组队去往北方亲眼去见见。
可惜不凑巧的是正好赶上了杨广北巡,闹得北方各郡鸡飞狗跳,萧铣也就没有再注意。但没过多久这位明月公子的名声再次出现在萧铣的耳中,这次他就不再淡定了,原来李向的那些发明已经销售到了南方。
其他都还好说,关键是那拼音和活字印刷术让萧铣真正的引起了注意。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隋唐大主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隋唐大主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