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06李向的分析
目录:隋唐大主宰| 作者:最爱吃菜花| 类别:历史军事
李向正如两人猜想的一样,非常的郁闷。乐文小说w-w-。这个计划李向提前是不知道的,现在看到了整个计划的面目,他不得不佩服这两个智囊的手段,尤其是设计两个钦差交出圣旨那段儿,简直可以和后世的传销洗脑有的一拼。
武将用刀剑杀人,文人用笔墨杀人,像魏征长孙这样的人则是用嘴来杀人,真正的杀人于无形中。
越是佩服就越是感到可惜,这么好的计划,居然败在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问题上,这让李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古人可怕的智慧,“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传承了千年的警句不是随便说说的。
现在不是他后悔惋惜的时候,当务之急是马上做出决定,是继续不顾一切的开始针对李渊父子的计划,还是赶紧收手另想办法。
无忧没有再打扰李向思考,她知道现在李向一定非常着急,她毕竟是个女流之辈,在这个男权社会里真的是有心无力,只好轻轻走到李向身后,一边给李向按摩太阳穴,一边轻声说道:“事情已经发生了,不如问问我舅父吧,毕竟一人计短,两人计长。”李向笑笑,点点头,又闭上眼睛享受来自无忧的按摩。
无忧叫下人去请高士廉过来,继续给李向按摩,直到高士廉和李义一同进来,无忧给两人施了礼才离开。
李义和高士廉一进来就看到李向闭目皱眉的样子,清楚一定是关于龙门的事情比较棘手。两人也没有问李向,一人拿起一封信便看了起来。李义看的是皇后的那封,没有多少事情,只是说要李向顺路护送回江都。
高士廉看的可是魏征写来的那封,只看了一个开头,他就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了。魏征和长孙无忌在龙门可是做下了大事情,这样的事情一旦传出去,整个龙门都得遭殃。好在高士廉还提前知道李向这次从龙门出来就是为了躲避朝廷派来的钦差,因此他还是有些心理准备的。
不过信的后半段却是叫高士廉也觉得非常棘手了,这样的事情本应该非常隐秘的,可魏征也不知道怎么就突然犯了那么大的错误,居然任由两个钦差随便乱窜,还找上了皇后,这不是没事找事嘛!
李义发现高士廉现在的表情居然和李向一样的凝重了,知道自己看的这封信只是普通信件,相比高士廉手里拿的那个才更加重要,便起身到了高士廉边上一起看。
这下好了,两人看完信都沉默了,这件事情太大了,甚至可以说两个都从未考虑过会突然出现这么严重的事情,往轻了说这是欺君之罪,往重了说这件事直接有可能将李向的野心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这是造反啊!
李向睁开眼看看两个人,起身苦笑道:“父亲舅父,你们都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了,不知有何建议?”
李义的眉头皱的更紧了,这样的事情他是无法想象后果的。本身就是一个得过且过柔弱的性子,这一年也是因为李向突然的崛起才给了他很大的信心能够掌控一些事情,突然间出现了这么大的问题,李义早就没有主张了。
高士廉到底是在朝中为官多年的人,又经历了流放,心智要比李义强了许多,见李向这样问他,慢慢道:“事已至此,再怎么忧郁都无济于事的,现在唯有振作起来想办法才好。”望了一眼李义,有些失望,不过看着李向的眼睛问道:“向儿,最坏的结果你想过没有?”
“当然想过。”李向没有犹豫就说了出来,“早在我打算不与钦差碰面的时候就已经想过了,无非就是朝廷不在承认我这个都尉使,进而将龙门以及周边的地域重新划归到别人手中,至于我自己,有没有这个都尉使都无所谓,只要我手中还有义勇军就不会有生命危险。”
李向说的很洒脱,根本就没有一点儿担忧的语气,这叫高士廉相当满意。临大事者不乱,这是一个上位者必须有的基本素质,这样看李向起码还是有潜力的。
李义听完李向说的,有些不自在道:“向儿,你就没有想过祖父还有我和你娘亲吗?”他觉得李向真的有些不孝了,这么重大的事情,第一个考虑的居然是军队,连父母亲人都没有想过,实在有些过分了。
李向还没有解释,高士廉就先替李向辩解道:“我说你怎么就这么迂腐呢?你不清楚当今圣上是个什么样的人吗?你觉得如果他真的知道了这件事情,会轻易放过向儿吗?要是他手中没有兵权的话,还不是等于是任人宰割了?那时候别说是你们了,就算是龙门的百姓也都跟着遭殃了!”
李义被高士廉说懵了,他想到的只是自家人不要出问题,最起码都要活着,可他万万没想到李向的想法早就把这些都算计在内了,只要自己手中有义勇军,就算是朝廷的军队来了,也不是毫无胜算的。
他呆呆的看着李向,突然间仿佛明白了当日他来孟津当县令时,自己父亲单独和他说过的话。“义儿,你能有今日的成就,不是因为你有多大本事,而是因为你生了一个好儿子。向儿现在得到陛下信任,所以才会有你今日当县令的机遇,如果有一日你发现朝廷已经对你产生了戒备之心的话,就要果断的回来,向儿会处理一切,切不可意气用事,毁了向儿的大事。”
父亲的话现在犹在耳畔,他终于明白原来父亲早就看透了自己儿子的志向,可能李向所做的一切都在自己父亲的预料之中,这才有了当时的谈话。他虽然迂腐,但并不傻。父亲的告诫和儿子的聪慧让他明白今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去考虑一下李向的想法,这样做不但自己不会做出糊涂事,相反可以从旁帮助自己的儿子。
想通了这些,李义很自觉的闭上了嘴,他知道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还是跟着儿子的想法比较妥当。
高士廉说完李义,也不管他,转过头对李向道:“向儿,你说说你现在的看法,老夫参详一下。”
李向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最后道:“舅父,其实听不听朝廷的调遣不是现在最主要的事情,即使陛下知道我没有接旨,他也不会贸然的将我怎么样。现在问题出在皇后这边,她要我带兵护送她道江都,这件事情非常棘手。”
高士廉一边听李向的说法,一边快速的思考着。
他看完信的第一反应就是杨广已经开始怀疑李向了,因为这次调兵南下剿匪从根本上说一点儿道理都没有。
江南朱粲造反早就过去了几个月,朝廷一直也没有出动大规模的兵马去征剿。究其原因无非就是朝廷现在入不敷出,根本没有钱粮可以调遣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出击。
可问题是现在朱粲已经雄踞江南一方,占领了三州之地,而且都是扼住长江要塞的所在,如果朝廷还无动于衷的话,就会给天下那些反抗杨广的人一个信号,朝廷已经没有能力对付他们了,就等于是示弱。
示弱带来的危害就是全国那些有野心的家伙都会蠢蠢欲动,甚至直接就揭竿而起,形成反抗朝廷的一次**,这样对朝廷来说才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就算朝廷再没有钱养活军队,杨广也必须下定决心派兵先把朱粲这支匪军剿灭,说白了就是杀鸡骇猴的策略罢了。
而偏偏在这个时候杨广却派钦差来要求李向带着义勇军去剿匪,这就有些蹊跷了。李向的义勇军是现在天下间为数不多的很正规的军队,这样的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敢,不敢说一定是战无不胜的强军,但一定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
杨广这时候需要李向的支持,却有很诡异的没有提到需要李向带兵怎样支持,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朱粲号称已经有百万大军了,李向现在只有不到两万的义勇军。就算义勇军以一当十都不可能战胜朱粲,这明明就是去送死的。那么杨广到底是为什么要怎么做呢?
答案显而易见,驱虎吞狼之策!
用朝廷觉得威胁到杨广统治的军队去对付反抗朝廷统治的军队,这样不管谁输谁赢,对于朝廷来说都是胜利。两败俱伤才是杨广最希望看到的!
自古帝王最无情,可见一斑!
可高士廉现在也有些看不透李向了,杨广都这样做了,他居然还说钦差的旨意不算问题,却把萧皇后回江都事情看的更重要,这实在是不好理解。
李向看着高士廉询问的眼神,微笑道:“舅父心中一定很多疑问吧,其实很简单,之所以一直没有让萧皇后和锦云公主跟着陛下一起回江都,就是因为我看出了江都一定是陛下的葬身之地,皇后和公主回去白白送死罢了!”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李向说完后,高士廉愣住了,就连刚刚还想着不再插手李向事务的李义都惊得大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如何判断?”高士廉颤巍巍的声音问李向。
“很简单,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陛下这几年一直都是出在战乱和游乐之中,除了打仗之外,就是沉迷与享受。北方已经糜烂,相信陛下也已经看着眼中了,因此他才会回江都。可是江都一定就安全吗?”,李向一个反问看向高士廉。
随即又道:“北方战乱后,民不聊生,流民到处都是,作为一个帝王,如果连自己的百姓都照顾不好的话,那他的江山注定会分崩离析,不复存在的。他现在舍弃了黄河以北大片土地,不就是选择了放弃这些地方,准备全力经营江南吗?”
李向开始有条理的分析起来。“江南地广人稀,就算是江都这样的江南重镇,隋朝的国都也不过只有百万人口。这样的大城市都没有足够的军队来保障,更不要说江南其他重镇了。如果我是叛军的话,就会毫不犹豫的攻击江都,毕竟现在攻击要容易的多。”
“至于陛下突然想到需要我带兵去剿匪,也不完全是因为要除掉我的左膀右臂,而是因为他也看到了自己在江都也不一定安全,所以才会想到我。毕竟义勇军的战力陛下是见识过的。”
“而且,如果我不去江南剿匪的话,大概现在朝廷中真正能上阵的大将也就那么两三个了。把他们派到江南的话,江北那些造反的农民军就会得到一定时间的修养,到时候可真就是腹背受敌,一发不可收拾了。”
武将用刀剑杀人,文人用笔墨杀人,像魏征长孙这样的人则是用嘴来杀人,真正的杀人于无形中。
越是佩服就越是感到可惜,这么好的计划,居然败在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问题上,这让李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古人可怕的智慧,“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传承了千年的警句不是随便说说的。
现在不是他后悔惋惜的时候,当务之急是马上做出决定,是继续不顾一切的开始针对李渊父子的计划,还是赶紧收手另想办法。
无忧没有再打扰李向思考,她知道现在李向一定非常着急,她毕竟是个女流之辈,在这个男权社会里真的是有心无力,只好轻轻走到李向身后,一边给李向按摩太阳穴,一边轻声说道:“事情已经发生了,不如问问我舅父吧,毕竟一人计短,两人计长。”李向笑笑,点点头,又闭上眼睛享受来自无忧的按摩。
无忧叫下人去请高士廉过来,继续给李向按摩,直到高士廉和李义一同进来,无忧给两人施了礼才离开。
李义和高士廉一进来就看到李向闭目皱眉的样子,清楚一定是关于龙门的事情比较棘手。两人也没有问李向,一人拿起一封信便看了起来。李义看的是皇后的那封,没有多少事情,只是说要李向顺路护送回江都。
高士廉看的可是魏征写来的那封,只看了一个开头,他就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了。魏征和长孙无忌在龙门可是做下了大事情,这样的事情一旦传出去,整个龙门都得遭殃。好在高士廉还提前知道李向这次从龙门出来就是为了躲避朝廷派来的钦差,因此他还是有些心理准备的。
不过信的后半段却是叫高士廉也觉得非常棘手了,这样的事情本应该非常隐秘的,可魏征也不知道怎么就突然犯了那么大的错误,居然任由两个钦差随便乱窜,还找上了皇后,这不是没事找事嘛!
李义发现高士廉现在的表情居然和李向一样的凝重了,知道自己看的这封信只是普通信件,相比高士廉手里拿的那个才更加重要,便起身到了高士廉边上一起看。
这下好了,两人看完信都沉默了,这件事情太大了,甚至可以说两个都从未考虑过会突然出现这么严重的事情,往轻了说这是欺君之罪,往重了说这件事直接有可能将李向的野心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这是造反啊!
李向睁开眼看看两个人,起身苦笑道:“父亲舅父,你们都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了,不知有何建议?”
李义的眉头皱的更紧了,这样的事情他是无法想象后果的。本身就是一个得过且过柔弱的性子,这一年也是因为李向突然的崛起才给了他很大的信心能够掌控一些事情,突然间出现了这么大的问题,李义早就没有主张了。
高士廉到底是在朝中为官多年的人,又经历了流放,心智要比李义强了许多,见李向这样问他,慢慢道:“事已至此,再怎么忧郁都无济于事的,现在唯有振作起来想办法才好。”望了一眼李义,有些失望,不过看着李向的眼睛问道:“向儿,最坏的结果你想过没有?”
“当然想过。”李向没有犹豫就说了出来,“早在我打算不与钦差碰面的时候就已经想过了,无非就是朝廷不在承认我这个都尉使,进而将龙门以及周边的地域重新划归到别人手中,至于我自己,有没有这个都尉使都无所谓,只要我手中还有义勇军就不会有生命危险。”
李向说的很洒脱,根本就没有一点儿担忧的语气,这叫高士廉相当满意。临大事者不乱,这是一个上位者必须有的基本素质,这样看李向起码还是有潜力的。
李义听完李向说的,有些不自在道:“向儿,你就没有想过祖父还有我和你娘亲吗?”他觉得李向真的有些不孝了,这么重大的事情,第一个考虑的居然是军队,连父母亲人都没有想过,实在有些过分了。
李向还没有解释,高士廉就先替李向辩解道:“我说你怎么就这么迂腐呢?你不清楚当今圣上是个什么样的人吗?你觉得如果他真的知道了这件事情,会轻易放过向儿吗?要是他手中没有兵权的话,还不是等于是任人宰割了?那时候别说是你们了,就算是龙门的百姓也都跟着遭殃了!”
李义被高士廉说懵了,他想到的只是自家人不要出问题,最起码都要活着,可他万万没想到李向的想法早就把这些都算计在内了,只要自己手中有义勇军,就算是朝廷的军队来了,也不是毫无胜算的。
他呆呆的看着李向,突然间仿佛明白了当日他来孟津当县令时,自己父亲单独和他说过的话。“义儿,你能有今日的成就,不是因为你有多大本事,而是因为你生了一个好儿子。向儿现在得到陛下信任,所以才会有你今日当县令的机遇,如果有一日你发现朝廷已经对你产生了戒备之心的话,就要果断的回来,向儿会处理一切,切不可意气用事,毁了向儿的大事。”
父亲的话现在犹在耳畔,他终于明白原来父亲早就看透了自己儿子的志向,可能李向所做的一切都在自己父亲的预料之中,这才有了当时的谈话。他虽然迂腐,但并不傻。父亲的告诫和儿子的聪慧让他明白今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去考虑一下李向的想法,这样做不但自己不会做出糊涂事,相反可以从旁帮助自己的儿子。
想通了这些,李义很自觉的闭上了嘴,他知道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还是跟着儿子的想法比较妥当。
高士廉说完李义,也不管他,转过头对李向道:“向儿,你说说你现在的看法,老夫参详一下。”
李向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最后道:“舅父,其实听不听朝廷的调遣不是现在最主要的事情,即使陛下知道我没有接旨,他也不会贸然的将我怎么样。现在问题出在皇后这边,她要我带兵护送她道江都,这件事情非常棘手。”
高士廉一边听李向的说法,一边快速的思考着。
他看完信的第一反应就是杨广已经开始怀疑李向了,因为这次调兵南下剿匪从根本上说一点儿道理都没有。
江南朱粲造反早就过去了几个月,朝廷一直也没有出动大规模的兵马去征剿。究其原因无非就是朝廷现在入不敷出,根本没有钱粮可以调遣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出击。
可问题是现在朱粲已经雄踞江南一方,占领了三州之地,而且都是扼住长江要塞的所在,如果朝廷还无动于衷的话,就会给天下那些反抗杨广的人一个信号,朝廷已经没有能力对付他们了,就等于是示弱。
示弱带来的危害就是全国那些有野心的家伙都会蠢蠢欲动,甚至直接就揭竿而起,形成反抗朝廷的一次**,这样对朝廷来说才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就算朝廷再没有钱养活军队,杨广也必须下定决心派兵先把朱粲这支匪军剿灭,说白了就是杀鸡骇猴的策略罢了。
而偏偏在这个时候杨广却派钦差来要求李向带着义勇军去剿匪,这就有些蹊跷了。李向的义勇军是现在天下间为数不多的很正规的军队,这样的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敢,不敢说一定是战无不胜的强军,但一定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
杨广这时候需要李向的支持,却有很诡异的没有提到需要李向带兵怎样支持,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朱粲号称已经有百万大军了,李向现在只有不到两万的义勇军。就算义勇军以一当十都不可能战胜朱粲,这明明就是去送死的。那么杨广到底是为什么要怎么做呢?
答案显而易见,驱虎吞狼之策!
用朝廷觉得威胁到杨广统治的军队去对付反抗朝廷统治的军队,这样不管谁输谁赢,对于朝廷来说都是胜利。两败俱伤才是杨广最希望看到的!
自古帝王最无情,可见一斑!
可高士廉现在也有些看不透李向了,杨广都这样做了,他居然还说钦差的旨意不算问题,却把萧皇后回江都事情看的更重要,这实在是不好理解。
李向看着高士廉询问的眼神,微笑道:“舅父心中一定很多疑问吧,其实很简单,之所以一直没有让萧皇后和锦云公主跟着陛下一起回江都,就是因为我看出了江都一定是陛下的葬身之地,皇后和公主回去白白送死罢了!”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李向说完后,高士廉愣住了,就连刚刚还想着不再插手李向事务的李义都惊得大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如何判断?”高士廉颤巍巍的声音问李向。
“很简单,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陛下这几年一直都是出在战乱和游乐之中,除了打仗之外,就是沉迷与享受。北方已经糜烂,相信陛下也已经看着眼中了,因此他才会回江都。可是江都一定就安全吗?”,李向一个反问看向高士廉。
随即又道:“北方战乱后,民不聊生,流民到处都是,作为一个帝王,如果连自己的百姓都照顾不好的话,那他的江山注定会分崩离析,不复存在的。他现在舍弃了黄河以北大片土地,不就是选择了放弃这些地方,准备全力经营江南吗?”
李向开始有条理的分析起来。“江南地广人稀,就算是江都这样的江南重镇,隋朝的国都也不过只有百万人口。这样的大城市都没有足够的军队来保障,更不要说江南其他重镇了。如果我是叛军的话,就会毫不犹豫的攻击江都,毕竟现在攻击要容易的多。”
“至于陛下突然想到需要我带兵去剿匪,也不完全是因为要除掉我的左膀右臂,而是因为他也看到了自己在江都也不一定安全,所以才会想到我。毕竟义勇军的战力陛下是见识过的。”
“而且,如果我不去江南剿匪的话,大概现在朝廷中真正能上阵的大将也就那么两三个了。把他们派到江南的话,江北那些造反的农民军就会得到一定时间的修养,到时候可真就是腹背受敌,一发不可收拾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隋唐大主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隋唐大主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