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账目
目录:逆水行周| 作者:米糕羊| 类别:历史军事
♂
西阳王府东坊幕府驻地,长史李纲正在查看账目,西阳王府因为有卫队,而侍卫需要装备铠甲、武器,这都得从军器监领取,所以他看的就是相关账目。
这个世道,世家大族、门阀权贵豢养部曲私兵司空见惯,不要说到外地赴任州郡官都带着一拨部曲,就是在京城里的宅邸,上千的武装护院都是家常便饭。
各朝各代的朝廷明面上说要限制部曲私兵,可实际上很难做到,因为权贵们个个都养着部曲私兵,那个皇帝敢犯众怒?
更别说周国的权贵大多以军功起家,经常要带着部曲上阵杀敌,外放州郡也带着部曲防身,任满回京那么部曲自然也跟着回来,所以平日里养着私兵又有何不可?
有了部曲私兵,自然是要配铠甲、武器,这就涉及到了铁器,当然明面上朝廷对私自打造兵器、铠甲管的很严,但实际上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纲知道这种情况,但他觉得自己身为王府长史,就有匡正藩王言行的职责,既然朝廷有制度,那么他就得让西阳王宇文温执行。
西阳王府的卫队有一千员额,那么铠甲、兵器就得按照一千人的数量来配置,多了不行,少了也不合适,这些装备都得从军器监领,往来账目要分明。
铠甲、兜鍪,佩刀、盾牌、长矛、羽箭、弓,还有服装、旗帜、鼓角等,李纲细细看了下去,发现账目清楚,没有担心之中数目不清的问题。
军器监的账目,他之前已经派吏员核对,如今再和王府的账目比较,完全对得上,至少看上去王府卫队开支走的都是正当途径。
按照常见的情况,账上领一千铠甲,实际领的却是一千多两三百,也就是私自装备自己的部曲私兵,这种事情大家已经是心照不宣,而宇文温倒是“老实”。
光看账目还不行,李纲之前已经亲自看过卫队库房,铠甲甲叶崭新,皮条弹性十足,看上去确实是新制作的,还有制作工匠的名讳和日期。
随机抽查了一些羽箭和弓,也都是新制作的。
李纲不是读书读傻的书呆子,知道即便宇文温真的多领铠甲、兵器扩大卫队规模,也没有谁会把他如何,毕竟那五千虎林军,实际上就是宇文温的私兵。
但事情传出去就太难听了,作为藩王,身份十分敏感,世家大族养部曲私兵是为了守卫家族,你一个藩王偷偷扩大卫队规模,是想干什么?
宇文温招募的虎林军,一如其他将领组织的募兵,其实也没什么奇怪的,但是若要出入各处要道关隘,这只军队未经允许就不能通过,可王府卫队就行。
王府卫队,自然是跟着藩王行动,一如随行的家仆,郎主去哪里就跟去哪里,没有向夏官司马府报备的必要,更无须夏官司马府许可才能行动。
不光是各路关隘,就是进出京城或在城里行动,都不会受夏官司马府太多限制。
例如宇文温若奉诏进京,他可以带着全部卫队共一千人一路北上,穿州过郡不需要提前报备夏官司马府,可若是要带着虎林军就不能如此随意。
到了京城,卫队可以跟着宇文温直接入城,驻扎在宇文温下榻处,而虎林军即便能来到京城外,想入城就没那么简单了。
所以到了藩王这一级别,卫队的编制十分敏感。
虽然宇文温如今是外官而不是在京城,但身为藩王,本身就得注意不要留下把柄被人弹劾,李纲一开始担心这位会肆无忌惮扩充卫队,被别有用心之人拿到把柄发难。
不过经核实,这位真的很“老实”,李纲不由得一阵唏嘘。
当年,他还是齐王宇文宪的王府参军事,这位齐王的小心谨慎让人印象深刻。
宇文宪和皇兄宇文邕从小一起长大,后来又协助宇文邕诛杀权臣宇文护,清除晋王党羽,辅佐宇文邕将皇权重新掌握在手中。
宇文宪文武全才,无论是冲锋陷阵还是治理州郡都是成绩斐然,年仅十六岁便独自镇守蜀地,安抚治理井井有条,诉讼集于一身而不见疲倦。
后来参加历次对齐作战,虽然胜败皆有,但战功卓越,称得上宗室贤王。
奈何天家无情,宇文宪还是被当皇帝的宇文邕架空了。
官至天官大冢宰,看上去风光无比,实际上却是位高权轻,没有了“五府总于天官”,宇文宪其实是明升暗降。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有了晋王宇文护的前车之鉴,宇文邕提防宗室理所当然,不过他对弟弟宇文宪是既防又用,而宇文宪确实有才华,渐渐地功高难赏。
事已至此,只有韬光养晦,收拢锋芒,齐王宇文宪一直小心谨慎,王府用度从不逾制,卫队人数甚至还不满员,府里府外根本挑不出一丝毛病。
后来皇帝宇文邕想任命宇文宪为主帅,率领大军讨伐突厥,宇文宪婉拒,因为再立大功,可真的会赏无可赏了,面对宇文邕的质疑,他无论如何都不松口。
都已经小心翼翼至此,结果还是....唉。
李纲陷入回忆,看上去像是思考,旁边吏员不知所措,没人敢吭声怕打断上官思路,一旁的记室参军刘文静琢磨片刻,佯装失手打翻纸笔,声响让李纲回过神来。
“上官,这是王府食邑租调的账目,请上官过目。”
吏员赶紧把账目捧上前,这位长史刚正不阿,连西阳王都碰了一鼻子灰,他们这些做下属的哪里敢掉以轻心,就怕有什么公务没做好被训斥。
“王府食邑户数,分布在何处?”
“都在西阳郡内...”
继续查账,西阳王宇文温食邑一万户,和国公爵相同,当然就是先前邾国公的食邑数没变。
大部分情况下,周国无论何种爵位本该是虚封,也就是没有实际的封地,宇文温这食邑一万户的钱粮布帛,由朝廷调拨。
只是如今情况有些特殊,宇文温的爵位介于虚封和实封之间。
实封,那就要有西阳王国,西阳王宇文温要到王国就藩,一如当年的赵、陈、越、代、滕五王那样,可如今西阳郡依旧是黄州辖地,为朝廷直辖。
虚封,所谓的食邑也就存在于纸面,食邑数对应的钱粮布帛,由朝廷来调拨,如今宇文温却可以直接从黄州西阳郡的租调里拿,也省却朝廷的调拨之苦。
所以对于西阳王这种介于实封和虚封的情况,清查食邑的账目十分有必要,免得这位借机侵占百姓的租调,说是食邑一万户,实际收的租调却远超于此。
如今黄州的户数已过四万户,能承担起西阳王宇文温的食邑,但宇文温若是胡作非为,那可是会败坏名声的,所以李纲必须要查账,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匡正。
然而细细看下来,没有发现任何问题,这几年下来,王府(公府)的食邑收入,都跟当时的食邑数相当。
放下卷宗,李纲陷入沉思,宇文温的表现,从账目上看显得很正常,他注意了历年账目的墨迹,根据年份不同新旧不一,说明不是新近书写的内容。
要么,历年来真的都没问题,要么,历年来都在做假账,会是哪一种?
然而账目确实是可以作假的,李纲见识过各种手段,即便是墨迹,可以有目的调配、做旧。
所以,光看账目还不行!(未完待续。)
西阳王府东坊幕府驻地,长史李纲正在查看账目,西阳王府因为有卫队,而侍卫需要装备铠甲、武器,这都得从军器监领取,所以他看的就是相关账目。
这个世道,世家大族、门阀权贵豢养部曲私兵司空见惯,不要说到外地赴任州郡官都带着一拨部曲,就是在京城里的宅邸,上千的武装护院都是家常便饭。
各朝各代的朝廷明面上说要限制部曲私兵,可实际上很难做到,因为权贵们个个都养着部曲私兵,那个皇帝敢犯众怒?
更别说周国的权贵大多以军功起家,经常要带着部曲上阵杀敌,外放州郡也带着部曲防身,任满回京那么部曲自然也跟着回来,所以平日里养着私兵又有何不可?
有了部曲私兵,自然是要配铠甲、武器,这就涉及到了铁器,当然明面上朝廷对私自打造兵器、铠甲管的很严,但实际上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纲知道这种情况,但他觉得自己身为王府长史,就有匡正藩王言行的职责,既然朝廷有制度,那么他就得让西阳王宇文温执行。
西阳王府的卫队有一千员额,那么铠甲、兵器就得按照一千人的数量来配置,多了不行,少了也不合适,这些装备都得从军器监领,往来账目要分明。
铠甲、兜鍪,佩刀、盾牌、长矛、羽箭、弓,还有服装、旗帜、鼓角等,李纲细细看了下去,发现账目清楚,没有担心之中数目不清的问题。
军器监的账目,他之前已经派吏员核对,如今再和王府的账目比较,完全对得上,至少看上去王府卫队开支走的都是正当途径。
按照常见的情况,账上领一千铠甲,实际领的却是一千多两三百,也就是私自装备自己的部曲私兵,这种事情大家已经是心照不宣,而宇文温倒是“老实”。
光看账目还不行,李纲之前已经亲自看过卫队库房,铠甲甲叶崭新,皮条弹性十足,看上去确实是新制作的,还有制作工匠的名讳和日期。
随机抽查了一些羽箭和弓,也都是新制作的。
李纲不是读书读傻的书呆子,知道即便宇文温真的多领铠甲、兵器扩大卫队规模,也没有谁会把他如何,毕竟那五千虎林军,实际上就是宇文温的私兵。
但事情传出去就太难听了,作为藩王,身份十分敏感,世家大族养部曲私兵是为了守卫家族,你一个藩王偷偷扩大卫队规模,是想干什么?
宇文温招募的虎林军,一如其他将领组织的募兵,其实也没什么奇怪的,但是若要出入各处要道关隘,这只军队未经允许就不能通过,可王府卫队就行。
王府卫队,自然是跟着藩王行动,一如随行的家仆,郎主去哪里就跟去哪里,没有向夏官司马府报备的必要,更无须夏官司马府许可才能行动。
不光是各路关隘,就是进出京城或在城里行动,都不会受夏官司马府太多限制。
例如宇文温若奉诏进京,他可以带着全部卫队共一千人一路北上,穿州过郡不需要提前报备夏官司马府,可若是要带着虎林军就不能如此随意。
到了京城,卫队可以跟着宇文温直接入城,驻扎在宇文温下榻处,而虎林军即便能来到京城外,想入城就没那么简单了。
所以到了藩王这一级别,卫队的编制十分敏感。
虽然宇文温如今是外官而不是在京城,但身为藩王,本身就得注意不要留下把柄被人弹劾,李纲一开始担心这位会肆无忌惮扩充卫队,被别有用心之人拿到把柄发难。
不过经核实,这位真的很“老实”,李纲不由得一阵唏嘘。
当年,他还是齐王宇文宪的王府参军事,这位齐王的小心谨慎让人印象深刻。
宇文宪和皇兄宇文邕从小一起长大,后来又协助宇文邕诛杀权臣宇文护,清除晋王党羽,辅佐宇文邕将皇权重新掌握在手中。
宇文宪文武全才,无论是冲锋陷阵还是治理州郡都是成绩斐然,年仅十六岁便独自镇守蜀地,安抚治理井井有条,诉讼集于一身而不见疲倦。
后来参加历次对齐作战,虽然胜败皆有,但战功卓越,称得上宗室贤王。
奈何天家无情,宇文宪还是被当皇帝的宇文邕架空了。
官至天官大冢宰,看上去风光无比,实际上却是位高权轻,没有了“五府总于天官”,宇文宪其实是明升暗降。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有了晋王宇文护的前车之鉴,宇文邕提防宗室理所当然,不过他对弟弟宇文宪是既防又用,而宇文宪确实有才华,渐渐地功高难赏。
事已至此,只有韬光养晦,收拢锋芒,齐王宇文宪一直小心谨慎,王府用度从不逾制,卫队人数甚至还不满员,府里府外根本挑不出一丝毛病。
后来皇帝宇文邕想任命宇文宪为主帅,率领大军讨伐突厥,宇文宪婉拒,因为再立大功,可真的会赏无可赏了,面对宇文邕的质疑,他无论如何都不松口。
都已经小心翼翼至此,结果还是....唉。
李纲陷入回忆,看上去像是思考,旁边吏员不知所措,没人敢吭声怕打断上官思路,一旁的记室参军刘文静琢磨片刻,佯装失手打翻纸笔,声响让李纲回过神来。
“上官,这是王府食邑租调的账目,请上官过目。”
吏员赶紧把账目捧上前,这位长史刚正不阿,连西阳王都碰了一鼻子灰,他们这些做下属的哪里敢掉以轻心,就怕有什么公务没做好被训斥。
“王府食邑户数,分布在何处?”
“都在西阳郡内...”
继续查账,西阳王宇文温食邑一万户,和国公爵相同,当然就是先前邾国公的食邑数没变。
大部分情况下,周国无论何种爵位本该是虚封,也就是没有实际的封地,宇文温这食邑一万户的钱粮布帛,由朝廷调拨。
只是如今情况有些特殊,宇文温的爵位介于虚封和实封之间。
实封,那就要有西阳王国,西阳王宇文温要到王国就藩,一如当年的赵、陈、越、代、滕五王那样,可如今西阳郡依旧是黄州辖地,为朝廷直辖。
虚封,所谓的食邑也就存在于纸面,食邑数对应的钱粮布帛,由朝廷来调拨,如今宇文温却可以直接从黄州西阳郡的租调里拿,也省却朝廷的调拨之苦。
所以对于西阳王这种介于实封和虚封的情况,清查食邑的账目十分有必要,免得这位借机侵占百姓的租调,说是食邑一万户,实际收的租调却远超于此。
如今黄州的户数已过四万户,能承担起西阳王宇文温的食邑,但宇文温若是胡作非为,那可是会败坏名声的,所以李纲必须要查账,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匡正。
然而细细看下来,没有发现任何问题,这几年下来,王府(公府)的食邑收入,都跟当时的食邑数相当。
放下卷宗,李纲陷入沉思,宇文温的表现,从账目上看显得很正常,他注意了历年账目的墨迹,根据年份不同新旧不一,说明不是新近书写的内容。
要么,历年来真的都没问题,要么,历年来都在做假账,会是哪一种?
然而账目确实是可以作假的,李纲见识过各种手段,即便是墨迹,可以有目的调配、做旧。
所以,光看账目还不行!(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逆水行周》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逆水行周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