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七十七章 欲盖弥彰
目录:逆水行周| 作者:米糕羊| 类别:历史军事
♂
周军大营,中军帐内,几名衣衫褴褛的男子,正向周军主将、行军总管杨济说着什么,他们口中咿咿呀呀说的是岭南俚语,杨济根本就听不懂,只能靠一旁的通事来翻译。
这几名男子,半夜时鬼鬼祟祟来到周营外,被暗哨发现并抓住,原以为是前来刺探军情的陈军细作,不过军中雇来的当地人和他们对话之后,得知对方是陈军逃兵。
具体来说,是出逃的俚兵,之所以跑来这里,是因为他们被头领安排去做苦力,每天累死累活,吃又吃不饱,他们实在是受不了便逃了出来。
逃出来后不知何去何从,要想跑回家,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再说万一头领派人回来抓,那是一抓一个准,几个人一合计,觉得不如投奔周军。
他们投敌,家里人怎么办?无所谓,反正好死不如赖活着,用一个秘密换得丰衣足食也不错。
秘密是什么?那得向周军主将当面说。
这几个俚兵要见主将,当面将秘密说出来换取好处,听上去对于周军来说似乎是意外之喜,可周军将士没那么糊涂:
你说见就见?万一你们是陈军派来的刺客,趁着见到主将的机会忽然行刺那该怎么办?
所以,这几个俚兵被士兵们仔细搜了身,还把双手反绑,才带着他们进中军帐见主将杨济。
因为双方语言不通,交谈需要通事转达,所以折腾了许久之后,杨济才弄清楚这些俚兵的所谓秘密是什么,而对方带来的秘密,和浈阳城的隐患有关。
浈阳城位于浈水北岸,这个位置对于防御南来的敌人很有利,但敌人一旦从北面来,本来可以充当护城河的浈水就失去了作用。
所以为了防御周军,陈军组织人力在城北、城东挖掘壕沟,并引入溱水、浈水使之成为护城河,因为是临时救急所以考虑不周,壕沟距离城墙有些近,引水入沟之后导致墙基被水浸泡出现不稳的迹象。
尤其是城北城墙的西北角,那里挖掘的壕沟引溱水入内,而自北向南流的溱水入沟时,河水冲刷着城墙西北角,一开始还没什么,可时间一长城墙居然开裂了。
浈阳临山,所以城墙是由石块垒成,历经数百年风雨都没见出现大问题,结果壕沟引水之后居然开裂了,这说明壕沟离城墙太近,引入河水之后导致土壤软化使得墙基不稳。
这种问题可大可小,而浈阳城北城墙西北角那一段的问题尤其严重,已经可以用摇摇欲坠来形容,所以守军征调人手,不惜用人命来填也要把墙基加固。
逃到周营的几个俚兵就被安排去加固墙基,在墙基下稀烂的泥里竖起木桩顶住墙体,那里的条件太恶劣,墙基多半悬空,随时有可能塌下来。
没人敢冒险加固墙基,但不做又不行,眼见着做不做都要死,所以几位狠下心,直接从墙基下挖地道溜出城,投奔周军保命。
杨济听了这个秘密很感兴趣,借助通事做中间人,仔细向俚兵询问了城墙的问题,待得确认城北城墙西北角确实摇摇欲坠后,他问对方想不想立大功。
如果想立大功得赏赐,就要趁着夜色立刻回浈阳城,待得后日周军摆开阵势攻城时,他们把城墙弄塌搞出一个缺口,城破之后重重有赏。
几名俚兵听了之后把头摇得如同拨浪鼓,杨济好说歹说,许下女人、钱粮、田地的赏赐,才让这几位下定决心,愿意马上赶回城里,若无其事的继续修补城墙,等着后日为周军“开”城墙。
让人领着俚兵退下,帐后转出一人,却是行军总管慕容三藏,方才杨济和俚兵的谈话内容他已听得一字不漏,还通过小孔,观察了几人的表情。
“慕容将军,这些人方才所说,以为如何?”
“杨总管,这些人所说真假暂且不论,可他们说话时气息平稳,毫无唯唯诺诺的样子,完全看不出他们怯场,似乎不像出身卑微之人,更何况不知不觉中露出了破绽....”
“慕容将军的意思?”
“我观其神态,杨总管每说完一句话,不用通事转成俚语,这几个人便已面露听懂的神色,却还要等通事用俚语说出来才回答,也就是说,他们听得懂汉话,却要装作听不懂!”
“如此行事,所说的城墙将塌必然是假的,肯定是王猛派他们来,欲使我军进攻浈阳,他为何派人诈降说城墙有问题?简直是欲盖弥彰!”
。。。。。。
深夜,浈阳,刚从城外周营回来的几位“逃兵”,正在向郎主汇报所见所闻,他们的郎主是谁?当然是在座的陈佛智和冯暄。
“小的亲眼所见,周军营中粮食堆积如山,管粮草的大半夜还在那里清点,说出的粮食数量有六万斛。”
六万斛,足够一万人食用三个月,这说明周军存粮充足,不过陈佛智却没有露出惊讶的神色,他开口问道:“你们是亲眼看见,亲耳听见?”
“是的,小的能听懂汉话,他们说的有汉话和俚语,数量确实是六万斛。”
“你们先退下吧,回去好好睡个觉。”
几个俚兵告退,留下堂内三人所有所思,端坐上首的王猛问道:“二位如何看?”
陈佛智力冷笑一声:“大都督,他们欲盖弥彰!”
一旁的冯暄点了点头,他们派出去的这几个人,实际上就是要骗周军来攻打浈阳,结果却探得了一个重要消息:周军缺粮了!
他们派出的人成功进入周营,以逃兵的身份向主帅谎报军情,说浈阳城北城墙因为被水浸泡导致墙基下泥土松软,城墙开裂已经摇摇欲坠。
这种话对方若信了,那么必然让几个“逃兵”回城潜伏,等周军攻城时接应将城墙弄垮,而且必须当晚就让他们回来,以免浈阳这边发现人不见了,提前做好准备。
也就是说,只要周将动心,这几个逃兵肯定能回来,无论周军接下来攻不攻城,这些人走上一圈就是个极好的机会,能够刺探周营的虚实。
而现在果然刺探到了:周军缺粮!
谁家军营大半夜的清点粮食?还特地让刚入营告密的俚兵听见、看见?甚至生怕这些人听不懂还用俚语说出数目,不就是想让他们回城说周军粮食充足?
周军主将,定然已经看破这几个人是诈降,之所以没有当场杀掉,还让他们‘无意’中看见、听见周军清点存粮,再让这些人回城,就是为了让守将知道周军不缺粮食。
欲盖弥彰,实际上周军主将的所作所为,恰恰说明周军粮食短缺!
刘宋时,大将檀道济领兵北伐魏国,侧翼宋军连败之后他孤军深入粮草难以为继,即将围上来的魏军接到投降士兵的报告说守兵无粮,派出细作深夜潜入宋营探听虚实。
檀道济命令士兵用沙充当大米称量,并大声唱筹来迷惑魏军细作,让魏军误以为他们粮食充足准备坚守营寨等候援军,所以围攻的动作慢了些。
结果让檀道济趁机领着宋军平安后撤,此即为唱筹量沙的典故,身为南朝将领的王猛当然对这典故耳熟能详,陈佛智、冯暄读过书,当然也知道这个典故,所以周军照猫画虎的拙劣伎俩,被他们一眼看破。
“周军缺粮,恐怕撑不了多久了,浈阳城无忧矣!”
周军大营,中军帐内,几名衣衫褴褛的男子,正向周军主将、行军总管杨济说着什么,他们口中咿咿呀呀说的是岭南俚语,杨济根本就听不懂,只能靠一旁的通事来翻译。
这几名男子,半夜时鬼鬼祟祟来到周营外,被暗哨发现并抓住,原以为是前来刺探军情的陈军细作,不过军中雇来的当地人和他们对话之后,得知对方是陈军逃兵。
具体来说,是出逃的俚兵,之所以跑来这里,是因为他们被头领安排去做苦力,每天累死累活,吃又吃不饱,他们实在是受不了便逃了出来。
逃出来后不知何去何从,要想跑回家,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再说万一头领派人回来抓,那是一抓一个准,几个人一合计,觉得不如投奔周军。
他们投敌,家里人怎么办?无所谓,反正好死不如赖活着,用一个秘密换得丰衣足食也不错。
秘密是什么?那得向周军主将当面说。
这几个俚兵要见主将,当面将秘密说出来换取好处,听上去对于周军来说似乎是意外之喜,可周军将士没那么糊涂:
你说见就见?万一你们是陈军派来的刺客,趁着见到主将的机会忽然行刺那该怎么办?
所以,这几个俚兵被士兵们仔细搜了身,还把双手反绑,才带着他们进中军帐见主将杨济。
因为双方语言不通,交谈需要通事转达,所以折腾了许久之后,杨济才弄清楚这些俚兵的所谓秘密是什么,而对方带来的秘密,和浈阳城的隐患有关。
浈阳城位于浈水北岸,这个位置对于防御南来的敌人很有利,但敌人一旦从北面来,本来可以充当护城河的浈水就失去了作用。
所以为了防御周军,陈军组织人力在城北、城东挖掘壕沟,并引入溱水、浈水使之成为护城河,因为是临时救急所以考虑不周,壕沟距离城墙有些近,引水入沟之后导致墙基被水浸泡出现不稳的迹象。
尤其是城北城墙的西北角,那里挖掘的壕沟引溱水入内,而自北向南流的溱水入沟时,河水冲刷着城墙西北角,一开始还没什么,可时间一长城墙居然开裂了。
浈阳临山,所以城墙是由石块垒成,历经数百年风雨都没见出现大问题,结果壕沟引水之后居然开裂了,这说明壕沟离城墙太近,引入河水之后导致土壤软化使得墙基不稳。
这种问题可大可小,而浈阳城北城墙西北角那一段的问题尤其严重,已经可以用摇摇欲坠来形容,所以守军征调人手,不惜用人命来填也要把墙基加固。
逃到周营的几个俚兵就被安排去加固墙基,在墙基下稀烂的泥里竖起木桩顶住墙体,那里的条件太恶劣,墙基多半悬空,随时有可能塌下来。
没人敢冒险加固墙基,但不做又不行,眼见着做不做都要死,所以几位狠下心,直接从墙基下挖地道溜出城,投奔周军保命。
杨济听了这个秘密很感兴趣,借助通事做中间人,仔细向俚兵询问了城墙的问题,待得确认城北城墙西北角确实摇摇欲坠后,他问对方想不想立大功。
如果想立大功得赏赐,就要趁着夜色立刻回浈阳城,待得后日周军摆开阵势攻城时,他们把城墙弄塌搞出一个缺口,城破之后重重有赏。
几名俚兵听了之后把头摇得如同拨浪鼓,杨济好说歹说,许下女人、钱粮、田地的赏赐,才让这几位下定决心,愿意马上赶回城里,若无其事的继续修补城墙,等着后日为周军“开”城墙。
让人领着俚兵退下,帐后转出一人,却是行军总管慕容三藏,方才杨济和俚兵的谈话内容他已听得一字不漏,还通过小孔,观察了几人的表情。
“慕容将军,这些人方才所说,以为如何?”
“杨总管,这些人所说真假暂且不论,可他们说话时气息平稳,毫无唯唯诺诺的样子,完全看不出他们怯场,似乎不像出身卑微之人,更何况不知不觉中露出了破绽....”
“慕容将军的意思?”
“我观其神态,杨总管每说完一句话,不用通事转成俚语,这几个人便已面露听懂的神色,却还要等通事用俚语说出来才回答,也就是说,他们听得懂汉话,却要装作听不懂!”
“如此行事,所说的城墙将塌必然是假的,肯定是王猛派他们来,欲使我军进攻浈阳,他为何派人诈降说城墙有问题?简直是欲盖弥彰!”
。。。。。。
深夜,浈阳,刚从城外周营回来的几位“逃兵”,正在向郎主汇报所见所闻,他们的郎主是谁?当然是在座的陈佛智和冯暄。
“小的亲眼所见,周军营中粮食堆积如山,管粮草的大半夜还在那里清点,说出的粮食数量有六万斛。”
六万斛,足够一万人食用三个月,这说明周军存粮充足,不过陈佛智却没有露出惊讶的神色,他开口问道:“你们是亲眼看见,亲耳听见?”
“是的,小的能听懂汉话,他们说的有汉话和俚语,数量确实是六万斛。”
“你们先退下吧,回去好好睡个觉。”
几个俚兵告退,留下堂内三人所有所思,端坐上首的王猛问道:“二位如何看?”
陈佛智力冷笑一声:“大都督,他们欲盖弥彰!”
一旁的冯暄点了点头,他们派出去的这几个人,实际上就是要骗周军来攻打浈阳,结果却探得了一个重要消息:周军缺粮了!
他们派出的人成功进入周营,以逃兵的身份向主帅谎报军情,说浈阳城北城墙因为被水浸泡导致墙基下泥土松软,城墙开裂已经摇摇欲坠。
这种话对方若信了,那么必然让几个“逃兵”回城潜伏,等周军攻城时接应将城墙弄垮,而且必须当晚就让他们回来,以免浈阳这边发现人不见了,提前做好准备。
也就是说,只要周将动心,这几个逃兵肯定能回来,无论周军接下来攻不攻城,这些人走上一圈就是个极好的机会,能够刺探周营的虚实。
而现在果然刺探到了:周军缺粮!
谁家军营大半夜的清点粮食?还特地让刚入营告密的俚兵听见、看见?甚至生怕这些人听不懂还用俚语说出数目,不就是想让他们回城说周军粮食充足?
周军主将,定然已经看破这几个人是诈降,之所以没有当场杀掉,还让他们‘无意’中看见、听见周军清点存粮,再让这些人回城,就是为了让守将知道周军不缺粮食。
欲盖弥彰,实际上周军主将的所作所为,恰恰说明周军粮食短缺!
刘宋时,大将檀道济领兵北伐魏国,侧翼宋军连败之后他孤军深入粮草难以为继,即将围上来的魏军接到投降士兵的报告说守兵无粮,派出细作深夜潜入宋营探听虚实。
檀道济命令士兵用沙充当大米称量,并大声唱筹来迷惑魏军细作,让魏军误以为他们粮食充足准备坚守营寨等候援军,所以围攻的动作慢了些。
结果让檀道济趁机领着宋军平安后撤,此即为唱筹量沙的典故,身为南朝将领的王猛当然对这典故耳熟能详,陈佛智、冯暄读过书,当然也知道这个典故,所以周军照猫画虎的拙劣伎俩,被他们一眼看破。
“周军缺粮,恐怕撑不了多久了,浈阳城无忧矣!”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逆水行周》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逆水行周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