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三章 困守支
目录:逆水行周| 作者:米糕羊| 类别:历史军事
杨济一番话,让宇文温茅塞顿开,他琢磨片刻理顺思路后,开始和杨济讨论起试行开中法要面临的诸多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盐产量。
开中法,是以食盐为物资交换的媒介,也就是把食盐作为硬通货,那么“开中”能够筹集的物资或者钱粮,取决于能够兑现的盐有多少。
总体而言,这是官府和商贾之间的公平交易,商贾按官府要求把指定物资或者粮食运到指定地点,那么作为报酬,官府要将约定好的盐引发放给对方。
然后商贾便凭着盐引到盐场支取定额的食盐,贩卖到别处获取高额利润,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商贾凭着盐引,能否及时、足额支取食盐。
这个问题分两个方面,其一,官府是否守信用,让商贾凭着盐引支取食盐;其二,是盐场有没有那么多食盐,让商贾及时、足额支取。
前者相对好解决,关键就在后者:广州盐场的食盐产量,撑不撑得起“开中”足够的物资、粮食去修栈道?
按照宇文温的规划,广州下辖的几个盐场,明年产量争取达到二十万斛,后年达到五十万斛,这个计划是否能实现还未可知,所以若试行开中法,盐引上食盐的数额,必须考虑到广州盐场实际的食盐年产量。
如果今年要试行开中法,那么官府发放的盐引,要到明年才能兑现,且数额最好不要超过十万斛,因为商贾手上的盐引若不能及时支取食盐,极易动摇人心。
“及时”二字有讲究,到底多快拿到盐才叫做及时?
当月抵达番禹,当月凭借盐引支取食盐,这是理想化状态,实际上很可能做不到,那么当月抵达次月支取,是比较合适同时依旧比较高的要求。
因为这要考虑到集中支取的问题,如果几位豪商同时带着巨额盐引抵达番禹,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总得第一个支取后再到下一个,那么轮到下一个时盐场的食盐存量极有可能不够,需要“现做”。
一旦遇到支取高峰,交付食盐的日期自然要顺延,这和产量有关,而产量又和天气有关,一旦遇到阴雨天气,晒盐进度自然放缓,所以手持盐引的商贾就要在盐场外守候下去,是为“守支”。
如果是遇到大规模集中支取,或者天气不好导致食盐产量下降,以至于出现“守支”的情况,大家都能理解,所以不至于人心惶惶,问题就在于万一因为别的原因导致“困守支”,那就不妙了。
所谓“困守支”,就是为守支所困,若按明代的情况来看,是商贾拿着盐引在盐场外等上数年甚至数十年都支取不到食盐,直接导致他们资金周转不上,严重些会出现资金链断裂,家破人亡。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无非是人祸所导致的。
有了盐引就能支取食盐,贩到别处便能轻松获取暴利,如此炙手可热的盐引当然人人想要,然而盐场的食盐产量就那么多,盐引数量有限,僧多粥少该怎么办?
好办,超发盐引,然后有后台的人插队优先支取,至于无权无势的普通商人何时能支取食盐,呵呵。
年产食盐五十万斛的盐场,其每年发行盐引的总额可以达到一百万斛以上,然后权贵及有后台的人通过运作大量掌握盐引,又总是能优先支取,那么盐场一年所产的食盐很快便被其瓜分完毕。
无权无势的商人,就只能眼巴巴在盐场外“守支”,然而今年的食盐没份,明年甚至往后数年的食盐同样没份,他们就只能拿着盐引在盐场外困守下去,是为困守支。
明初实行开中法,因为洪武皇帝极其恨贪官,谁敢乱来就扒皮,所以吏治不错,又定下制度只许商人获取盐引,故而基本没有困守支的问题。
从永乐年间起,朝廷放宽了限制,不仅限于商人从事“开中”获得盐引,这个口子开了便一发不可收拾,权贵们纷纷插手要分一杯羹,盐引超发的数量越来越大。
到了明中期,困守支的问题愈发严重,导致许多商人破产,或者元气大伤,官府再“开中”,没多少商人来接活。
杨济说到这里,并不是质疑此时的官府吏治腐败,他作为权广州总管和刺史,很大机会能转正,所以在他任职期间,不会出现因为吏治腐败导致商贾“困守支”的情况。
问题在于以后,实际上试行开中法,是为了解决修栈道这个燃眉之急,过后就此结束,杨济担心的是某个特殊情况一旦出现,该怎么办。
“大王,若按之前规划,下官在广州总管府任上恐怕不会太长,若继任官员营私舞弊,会极有可能导致出现‘困守中’的问题,届时栈道的修筑恐怕会大受影响。”
“修筑栈道费用折铜钱约一百万贯,那就是按一到两年内完工来算的,用的过半劳力是奴隶,这都要用钱买,不然你以为寡人吃饱撑的烧钱?
宇文温不认为这是问题,说出了自己的判断:“你总要在任上做个一两年,离职时栈道即便还未完工也差不多了,继任的广州总管就算再腐败,也祸害不了这项工程。”
“大王,人算不如天算,计划好的事情,未必能如期完成,下官就怕离任时栈道刚修到一半,所以之前考虑到这一点,没有贸然提议。”
杨济觉得好困,但宇文温此时正在兴头上,他哪里能推说“明日再议”,所以直接点出问题关键,而另一个问题,就是盐的产量和需求之间的矛盾。
宇文温不久前刚许下诺言,奖励几家积极投效官府表现出色的商贾和大族,让他们以每斗十文的价格在广州盐场购盐,这些人算是关系户,必然使出吃奶的力气进食盐,有多少进多少。
然后官府又推出盐引,直接导致食盐的需求量大增,到时候需求和供应发生矛盾,如何解决?
宇文温要收买人心,所以特许关系户的出现,可日后试行开中法,必然有许多普通商贾拿到盐引,到时候大家兴冲冲到番禹支取食盐,却一直支不到,那该怎么办?
“大王,导致开中法出现困守支的原因,其中一个就是关系户大量出现,挤占了普通商人原本的支取额度,导致他们数年甚至数十年都支不到盐。”
“这个问题不解决,开中法的试行,同样会败坏大王的名声。”
宇文温闻言做惊讶状:“这事情若办不好,如何会败坏寡人的名声,届时被千夫所指的,不该是你杨总管么?”
自诩见过许多大场面的杨济,也被这种厚颜无耻的话弄得睡意全无,自己还差点被口水呛到:“大王!此事须得大王首肯才能实行,何以认为一旦出事能脱得了干系?”
“所以咯!”宇文温把手一摊,笑眯眯的说道:“届时若是弄砸了搞出民变,寡人当然脱不了干系,在朝堂上被大臣们围攻却无言以对,只能装疯卖傻唾面自干,然后被罚俸若干年等等...”
“你呢,也脱不了干系,面对家破人亡的商贾,受不了良心的谴责,唯有自裁以死谢罪!”
开中法,是以食盐为物资交换的媒介,也就是把食盐作为硬通货,那么“开中”能够筹集的物资或者钱粮,取决于能够兑现的盐有多少。
总体而言,这是官府和商贾之间的公平交易,商贾按官府要求把指定物资或者粮食运到指定地点,那么作为报酬,官府要将约定好的盐引发放给对方。
然后商贾便凭着盐引到盐场支取定额的食盐,贩卖到别处获取高额利润,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商贾凭着盐引,能否及时、足额支取食盐。
这个问题分两个方面,其一,官府是否守信用,让商贾凭着盐引支取食盐;其二,是盐场有没有那么多食盐,让商贾及时、足额支取。
前者相对好解决,关键就在后者:广州盐场的食盐产量,撑不撑得起“开中”足够的物资、粮食去修栈道?
按照宇文温的规划,广州下辖的几个盐场,明年产量争取达到二十万斛,后年达到五十万斛,这个计划是否能实现还未可知,所以若试行开中法,盐引上食盐的数额,必须考虑到广州盐场实际的食盐年产量。
如果今年要试行开中法,那么官府发放的盐引,要到明年才能兑现,且数额最好不要超过十万斛,因为商贾手上的盐引若不能及时支取食盐,极易动摇人心。
“及时”二字有讲究,到底多快拿到盐才叫做及时?
当月抵达番禹,当月凭借盐引支取食盐,这是理想化状态,实际上很可能做不到,那么当月抵达次月支取,是比较合适同时依旧比较高的要求。
因为这要考虑到集中支取的问题,如果几位豪商同时带着巨额盐引抵达番禹,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总得第一个支取后再到下一个,那么轮到下一个时盐场的食盐存量极有可能不够,需要“现做”。
一旦遇到支取高峰,交付食盐的日期自然要顺延,这和产量有关,而产量又和天气有关,一旦遇到阴雨天气,晒盐进度自然放缓,所以手持盐引的商贾就要在盐场外守候下去,是为“守支”。
如果是遇到大规模集中支取,或者天气不好导致食盐产量下降,以至于出现“守支”的情况,大家都能理解,所以不至于人心惶惶,问题就在于万一因为别的原因导致“困守支”,那就不妙了。
所谓“困守支”,就是为守支所困,若按明代的情况来看,是商贾拿着盐引在盐场外等上数年甚至数十年都支取不到食盐,直接导致他们资金周转不上,严重些会出现资金链断裂,家破人亡。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无非是人祸所导致的。
有了盐引就能支取食盐,贩到别处便能轻松获取暴利,如此炙手可热的盐引当然人人想要,然而盐场的食盐产量就那么多,盐引数量有限,僧多粥少该怎么办?
好办,超发盐引,然后有后台的人插队优先支取,至于无权无势的普通商人何时能支取食盐,呵呵。
年产食盐五十万斛的盐场,其每年发行盐引的总额可以达到一百万斛以上,然后权贵及有后台的人通过运作大量掌握盐引,又总是能优先支取,那么盐场一年所产的食盐很快便被其瓜分完毕。
无权无势的商人,就只能眼巴巴在盐场外“守支”,然而今年的食盐没份,明年甚至往后数年的食盐同样没份,他们就只能拿着盐引在盐场外困守下去,是为困守支。
明初实行开中法,因为洪武皇帝极其恨贪官,谁敢乱来就扒皮,所以吏治不错,又定下制度只许商人获取盐引,故而基本没有困守支的问题。
从永乐年间起,朝廷放宽了限制,不仅限于商人从事“开中”获得盐引,这个口子开了便一发不可收拾,权贵们纷纷插手要分一杯羹,盐引超发的数量越来越大。
到了明中期,困守支的问题愈发严重,导致许多商人破产,或者元气大伤,官府再“开中”,没多少商人来接活。
杨济说到这里,并不是质疑此时的官府吏治腐败,他作为权广州总管和刺史,很大机会能转正,所以在他任职期间,不会出现因为吏治腐败导致商贾“困守支”的情况。
问题在于以后,实际上试行开中法,是为了解决修栈道这个燃眉之急,过后就此结束,杨济担心的是某个特殊情况一旦出现,该怎么办。
“大王,若按之前规划,下官在广州总管府任上恐怕不会太长,若继任官员营私舞弊,会极有可能导致出现‘困守中’的问题,届时栈道的修筑恐怕会大受影响。”
“修筑栈道费用折铜钱约一百万贯,那就是按一到两年内完工来算的,用的过半劳力是奴隶,这都要用钱买,不然你以为寡人吃饱撑的烧钱?
宇文温不认为这是问题,说出了自己的判断:“你总要在任上做个一两年,离职时栈道即便还未完工也差不多了,继任的广州总管就算再腐败,也祸害不了这项工程。”
“大王,人算不如天算,计划好的事情,未必能如期完成,下官就怕离任时栈道刚修到一半,所以之前考虑到这一点,没有贸然提议。”
杨济觉得好困,但宇文温此时正在兴头上,他哪里能推说“明日再议”,所以直接点出问题关键,而另一个问题,就是盐的产量和需求之间的矛盾。
宇文温不久前刚许下诺言,奖励几家积极投效官府表现出色的商贾和大族,让他们以每斗十文的价格在广州盐场购盐,这些人算是关系户,必然使出吃奶的力气进食盐,有多少进多少。
然后官府又推出盐引,直接导致食盐的需求量大增,到时候需求和供应发生矛盾,如何解决?
宇文温要收买人心,所以特许关系户的出现,可日后试行开中法,必然有许多普通商贾拿到盐引,到时候大家兴冲冲到番禹支取食盐,却一直支不到,那该怎么办?
“大王,导致开中法出现困守支的原因,其中一个就是关系户大量出现,挤占了普通商人原本的支取额度,导致他们数年甚至数十年都支不到盐。”
“这个问题不解决,开中法的试行,同样会败坏大王的名声。”
宇文温闻言做惊讶状:“这事情若办不好,如何会败坏寡人的名声,届时被千夫所指的,不该是你杨总管么?”
自诩见过许多大场面的杨济,也被这种厚颜无耻的话弄得睡意全无,自己还差点被口水呛到:“大王!此事须得大王首肯才能实行,何以认为一旦出事能脱得了干系?”
“所以咯!”宇文温把手一摊,笑眯眯的说道:“届时若是弄砸了搞出民变,寡人当然脱不了干系,在朝堂上被大臣们围攻却无言以对,只能装疯卖傻唾面自干,然后被罚俸若干年等等...”
“你呢,也脱不了干系,面对家破人亡的商贾,受不了良心的谴责,唯有自裁以死谢罪!”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逆水行周》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逆水行周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