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4章 杨铭的计划
目录:大明的脊梁| 作者:烟头不灭| 类别:历史军事
“你是想让大明重新开边集?”刘仪和杨铭合作已经有不少日子了,顿时便明白了杨铭的想法......
“不,不是我!”杨铭坐了下来,“我觉得应该是你们,或者是所有的官员或者朝堂上的诸公!”
“不可能!没有人会拿这件事出来疯的!你知不知道,重开边集意味着什么?只要朝廷一开,那些商人会毫不犹豫地拿着咱们大明的粮食和那些人交易,没有人拿个官敢开这个口!”刘仪觉得杨铭疯了,现如今大明朝刚刚经过了天灾,国内都还没吃的怎么能将粮食和盐巴送到外面去卖?
更何况,商人,商人是什么?
都是一群见利忘义的人罢了,他们可以是见了钱比亲爹还亲爹的人,道德的束缚在他们身上根本就没有一点儿用处。
他可以肯定,不要说开边集,就算是走漏一点儿风声,这些人就会不惜一切的打通关系直到这件事情办成。
要知道边集的贸易利益绝对会让这些人疯狂。
就比如说和蒙古交界处,光是科尔沁草原上那一片片的牧场就能养活不知道多少牛羊,而那些牛皮,马尾,牛筋一旦拉回大明就能够卖个好价钱,而他们只需要为那些该死的蛮夷提供粮食、盐巴和铁器而已。
而那些蛮夷却会吃饱了肚子,整天没事的在边境上徘徊......
想到这儿,刘仪不觉有些头疼,如果杨铭真的有意促成重开边集的话,那么他相信不知道多少商贾会蜂蛹涌入京城,和他们的靠山,甚至和一切权贵勾搭在一起,而那个时候.....那个后果......他简直不敢想象。
“子乐,此时非同小可,如今你添为思南县令,当以思南之责为上才是,至于...至于其他事情,你还是暂且放置一边吧!”
说话的是李道远,对于杨铭他现在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不仅是因为杨铭在整个贵州或者是铜仁府的地位和威望,最关键的是杨铭并不是一般的官,他有着属于他的当官方式,当别人还在为每年的春秋两赋为难的时候他已经敢放出豪言三年让一个贫穷的连饭都吃不上的穷县赋税缴纳三百万两银子。
这样的官员已经不再能以一般的眼光看待了,甚至朝堂上的那些大佬都会青睐有佳。
可是,边集....无疑又是一个问题,但是无论如何,既然杨铭要开,那么李道远都觉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先,这件事关系到与周边国家的粮食问题,那么问题就来了,自己国家的百姓挨饿还卖粮食给别人?或者说让别人吃饱了饭来抢劫自己?就这个问题,就不知道有多少人寝食难安。
其次,这所谓的开边集,既得利益者无非就是那些个商贾,或者说他们背后的勋贵,那么朝廷依然没有利益,并且随着粮食以及其他生活用品的流失,就相当于资敌。如是第一,朝廷无利,第二,还伤本资敌,对于朝廷来说根本不可取。
所以这个问题基本上没有人看好。
但是,这都是前人的考量,可是杨铭却不同,杨铭的每一个点子都可以说是金点子,而且他的人品就连内阁三公都认可,那么他的建议是必会有所不同。
只不过有句古话,那就是所谓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李道远这么说,其实还是委婉了一些,虽然家国天下这样的心思是好事,可是你杨铭如今也只不过是思南县令而已,说句不好听的,那些事情对于杨铭来说还很遥远,甚至他李道远都不敢去碰,一旦生大事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恩师,各位!”杨铭先等几人说完,才开口道:“你们觉得开边集弊大于利?”
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杨铭的身份在哪儿,他既然说了这个问题,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否则的话他不可能这么说话、
“可是,粮食!”其中一位官员有些不好开口。
他的意思很明白,大明的粮食就目前而言是一个短板,没有足够的粮食交易对于那些异族来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哪怕有足够的盐巴或则茶叶都是一样。
毕竟,那些东西还可以省省,但是粮食对于草原甚至其他国家来说都是一个难以忽视的问题。
特别是一些马背上的民族,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那些地方往往并不适宜耕种,所以造成的问题就是这些地方的人只能以肉食为主而粮食为辅,可是肉食毕竟只有少数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供应或者保证,而绝大多数的人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从而就会生抢劫,甚至入境抢劫。
当然,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但是他们想的是万一这些人吃饱了呢?是不是就有更多的力气去抢劫呢?
这是一个问题,没有人敢冒险,哪怕是皇帝都不敢。
这里面就涉及到了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度出了原则,出了范围那么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或者一个地区的问题,那将上升到国之社稷的高度。
除非是有十足十的把握,否则根本就没有人敢开这个口,哪怕是内阁三公都不敢。
而且,这还是外在问题,那么内在问题呢?
这里面还会牵扯到诸多利益的划分,比如百姓、比如权贵、比如商贾、比如官员甚至皇帝,在这里面都需要从中分取属于他们的红利。
所以这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当然,大家都不怕麻烦,关键的是这个麻烦能不能解决,能不能得到预期的利益,这才是关键。
显然,大明朝开国百五十年,并没有一个人能够再这件事情上找出一个合理的分配标准,或者说是就百姓方面他们就不能满足。
毕竟百姓是根本,百姓都没有吃的东西的情况下他们根本就不会容忍这样的事情生。
虽然官员在这件事情商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但是百姓没得吃那可是要造反的,所以问题在这里似乎就陷入了一个古怪的圈子,怎么也走不出去。
“不错!粮食才是大问题,没有足够的粮食,杨铭,你这个想法并不实际!”刘仪不愧是当过京官的人,一下就看到了问题的本质。
正如他所说的那样,除非大明朝有着足够百姓食用的粮食之后,才有开边集的可能,否则那就是一个空想。
“要是我说大明朝有足够的粮食呢?”杨铭笑道:“就在今年,从福建等地将会移植一农作物名曰:红薯,与蜀中耕种!此物产量极大,甚至不下五十石一亩,只需要一年时间,由蜀中开始向各地辐射种植,显示云贵甘肃等地,然后就是其他地方,不出一年,呵呵......”
杨铭笑道:“一年时间绝对能让整个大明从此不再少量!”
众人听得目瞪口呆。
这样的粮食真的有吗?他们不禁自问!
要知道五十石可不是一个小数目,那么十亩呢?百亩呢?
这就是一个天大的数字!
只是,众人心中却有着一个疑问,真的能达到这个产量吗?
心里怀疑,却不料杨铭立刻就给他们化解了这个疑问。
“诸位是不是觉得有些不靠谱?”杨铭看了看众人道:“其实这件事在京城已经开始了实施,由内阁大学士杨公牵头,已经派专人前往了福建采集用于在蜀中试种的根苗,除此之外,杨铭才曾经向皇上进献了一种犁,此犁可在现今犁耕种的效率下翻上几番,并且第一批五十架将不日运往思南!”
炸弹!
杨铭的话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
让所有人都不禁一惊!
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当初养命还在京城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布局,似乎......
特别是刘仪,他甚至觉得杨铭每一步都计算好了的,无论是烈酒、还是驿票甚至是货运,这些东西都是杨铭棋盘里的一颗颗棋子。
而他,现在正字啊将这些棋子整合在一起,那么显然这些棋子挥的作用无异于将在整个大明朝生翻天地覆的改变。
所有人都冷汗直流!
这杨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怪物?
到底要什样的人才能有如此心机?
哪怕是当初号称卧龙先生的孔明,与之比较恐怕.....恐怕都不可比!
“你得意思是要用那红薯打开边集?”刘仪追问道,对这件事他比李道远还要紧张,毕竟他以前就是做御史的,看问题的角度自然要比像李道远这样的地方官看的远。
“红薯只是一个方面!”杨铭道:“比如咱们的烈酒其实就是一个好东西!特别是二十个大钱一瓶的价格会让很多的异国朋友享受到大明的友谊,而且还有盐巴,只要他们要我就可以给他们足够的盐巴,而价格也是如此,甚至低处市面上的一半!这样的好事情我想他们会非常满意的!当然,这样的好处并不是没有回报,我需要他们的友谊,比如不再扣边,我们几国的百姓都需要安定,需要一个长期而稳定的生活,不是吗?”
......
众人都已经无语了。
烈酒....烈酒的秘密其实已经不在是秘密了,除了一些百姓不知道以外,很多的官员都知道工业酒精的危害,现在朝廷已经非常严格的制定了不少关于烈酒贩运的条例,其中有一条便是严禁在大明境内出售。
毕竟烈酒就是工业酒精的附属产品,在遂州,烈酒产业与工业酒精的产业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主流产业,远近不知道多少人靠着贩运酒精或者制造相关的配套产品财。
没错,就是财!
哪怕是做陶罐都能财!
而这些烈酒早就已经源源不断的贩运到很多地方,因为物美价廉,甚至现在已经深入到了好多个国家。
没有人知道,就在前几天,户部就已经收到了自从烈酒开始贩运后税收最大的一笔数字!
一百二十八万两!
光是这个数字就已经让几乎朝堂上弹冠相庆了!
这么多的银子不仅仅是解决了朝廷目前的窘迫问题,而且还为多国的关系做出了一些贡献,至少很多地区因为烈酒的流通变成了相对平和的区域。
不得不说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可是,杨铭,你刚才说到了盐巴!盐巴哪里来?”刘仪又提出了他的另一个疑虑。
要知道,盐巴其实一直就是一个问题,哪怕是到了后世也会有局部地区供应不足的情况,而作为明朝这样的一个几乎完全是手工业的时代来说无疑盐巴的产量是一个非常巨大的问题。
他提出了这个问题,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而来这一点,盐巴对于粮食来说最然重要性要低一些,但是绝对是不可替代的一个重要因素。
就以宋朝而言,但是一斤盐巴的交换价值就是一头牛,而这样的交易方式甚至延续到了明朝开国,哪怕是现在的价格也不过是两斤盐巴换取一头牛。
其实明朝产盐的地方不少,但是正是因为这种暴利让很多盐商甚至走私朝外面卖,更有甚者直接在盐粒掺杂沙土贩卖,特别是以两淮盐商为最。
“盐巴并不是问题,就好比刚才说的,对于那些异族杨铭和诸位的想法一样,只要只不死人那便好了!至于盐巴,我相信会有很多,在明年的这个时候煤炭集团将以每个月一百万石的盐巴投运到大明各地,当然也会有五十万石的盐巴送到各个边集!”
“一百五十万石!”
当即就有人大声的叫了起来。
整个大明朝一年的产量也不过如此,可是杨铭....他那里来的那么严吧?
“杨铭你可不能胡说!”李道远显然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一百五十万石那已经不是一个人甚至一个所谓的煤炭集团能决定的事情了,这样的事情必须由朝廷监管才行。
“我没有说大话,相信诸位其实已经知道了水泥的作用了!”杨铭对众人道:“自从上次广州那边出现了倭寇劫粮赋后我就已经让人去了广州那边!”
对于这件事李道远和刘仪也是知道的。
杨铭的准岳父夏.商就是因为那件事而差点儿杀头,要不是杨铭从中周旋,指不定现在夏.商已经在菜市口来上一刀了,可是杨铭提到了这儿显然并不会无的放矢。
“广州近海,诸如广州以及周边地区其实就有不少地方煮海盐!”杨铭淡淡的说出了下文。
煮海盐!广东甚至许多沿海区域百姓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大明朝除了内地有数的盐井外主要的盐产就是靠煮盐而来,只不过一斤海水煮干之后不过是一两至二两的产量,而且耗费的柴火并不少,因此即便是很多人都在煮但是并不能满足大明百姓的巨大需求。
ps:今日章节送上!
(未完待续。)8
</br>
“不,不是我!”杨铭坐了下来,“我觉得应该是你们,或者是所有的官员或者朝堂上的诸公!”
“不可能!没有人会拿这件事出来疯的!你知不知道,重开边集意味着什么?只要朝廷一开,那些商人会毫不犹豫地拿着咱们大明的粮食和那些人交易,没有人拿个官敢开这个口!”刘仪觉得杨铭疯了,现如今大明朝刚刚经过了天灾,国内都还没吃的怎么能将粮食和盐巴送到外面去卖?
更何况,商人,商人是什么?
都是一群见利忘义的人罢了,他们可以是见了钱比亲爹还亲爹的人,道德的束缚在他们身上根本就没有一点儿用处。
他可以肯定,不要说开边集,就算是走漏一点儿风声,这些人就会不惜一切的打通关系直到这件事情办成。
要知道边集的贸易利益绝对会让这些人疯狂。
就比如说和蒙古交界处,光是科尔沁草原上那一片片的牧场就能养活不知道多少牛羊,而那些牛皮,马尾,牛筋一旦拉回大明就能够卖个好价钱,而他们只需要为那些该死的蛮夷提供粮食、盐巴和铁器而已。
而那些蛮夷却会吃饱了肚子,整天没事的在边境上徘徊......
想到这儿,刘仪不觉有些头疼,如果杨铭真的有意促成重开边集的话,那么他相信不知道多少商贾会蜂蛹涌入京城,和他们的靠山,甚至和一切权贵勾搭在一起,而那个时候.....那个后果......他简直不敢想象。
“子乐,此时非同小可,如今你添为思南县令,当以思南之责为上才是,至于...至于其他事情,你还是暂且放置一边吧!”
说话的是李道远,对于杨铭他现在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不仅是因为杨铭在整个贵州或者是铜仁府的地位和威望,最关键的是杨铭并不是一般的官,他有着属于他的当官方式,当别人还在为每年的春秋两赋为难的时候他已经敢放出豪言三年让一个贫穷的连饭都吃不上的穷县赋税缴纳三百万两银子。
这样的官员已经不再能以一般的眼光看待了,甚至朝堂上的那些大佬都会青睐有佳。
可是,边集....无疑又是一个问题,但是无论如何,既然杨铭要开,那么李道远都觉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先,这件事关系到与周边国家的粮食问题,那么问题就来了,自己国家的百姓挨饿还卖粮食给别人?或者说让别人吃饱了饭来抢劫自己?就这个问题,就不知道有多少人寝食难安。
其次,这所谓的开边集,既得利益者无非就是那些个商贾,或者说他们背后的勋贵,那么朝廷依然没有利益,并且随着粮食以及其他生活用品的流失,就相当于资敌。如是第一,朝廷无利,第二,还伤本资敌,对于朝廷来说根本不可取。
所以这个问题基本上没有人看好。
但是,这都是前人的考量,可是杨铭却不同,杨铭的每一个点子都可以说是金点子,而且他的人品就连内阁三公都认可,那么他的建议是必会有所不同。
只不过有句古话,那就是所谓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李道远这么说,其实还是委婉了一些,虽然家国天下这样的心思是好事,可是你杨铭如今也只不过是思南县令而已,说句不好听的,那些事情对于杨铭来说还很遥远,甚至他李道远都不敢去碰,一旦生大事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恩师,各位!”杨铭先等几人说完,才开口道:“你们觉得开边集弊大于利?”
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杨铭的身份在哪儿,他既然说了这个问题,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否则的话他不可能这么说话、
“可是,粮食!”其中一位官员有些不好开口。
他的意思很明白,大明的粮食就目前而言是一个短板,没有足够的粮食交易对于那些异族来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哪怕有足够的盐巴或则茶叶都是一样。
毕竟,那些东西还可以省省,但是粮食对于草原甚至其他国家来说都是一个难以忽视的问题。
特别是一些马背上的民族,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那些地方往往并不适宜耕种,所以造成的问题就是这些地方的人只能以肉食为主而粮食为辅,可是肉食毕竟只有少数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供应或者保证,而绝大多数的人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从而就会生抢劫,甚至入境抢劫。
当然,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但是他们想的是万一这些人吃饱了呢?是不是就有更多的力气去抢劫呢?
这是一个问题,没有人敢冒险,哪怕是皇帝都不敢。
这里面就涉及到了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度出了原则,出了范围那么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或者一个地区的问题,那将上升到国之社稷的高度。
除非是有十足十的把握,否则根本就没有人敢开这个口,哪怕是内阁三公都不敢。
而且,这还是外在问题,那么内在问题呢?
这里面还会牵扯到诸多利益的划分,比如百姓、比如权贵、比如商贾、比如官员甚至皇帝,在这里面都需要从中分取属于他们的红利。
所以这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当然,大家都不怕麻烦,关键的是这个麻烦能不能解决,能不能得到预期的利益,这才是关键。
显然,大明朝开国百五十年,并没有一个人能够再这件事情上找出一个合理的分配标准,或者说是就百姓方面他们就不能满足。
毕竟百姓是根本,百姓都没有吃的东西的情况下他们根本就不会容忍这样的事情生。
虽然官员在这件事情商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但是百姓没得吃那可是要造反的,所以问题在这里似乎就陷入了一个古怪的圈子,怎么也走不出去。
“不错!粮食才是大问题,没有足够的粮食,杨铭,你这个想法并不实际!”刘仪不愧是当过京官的人,一下就看到了问题的本质。
正如他所说的那样,除非大明朝有着足够百姓食用的粮食之后,才有开边集的可能,否则那就是一个空想。
“要是我说大明朝有足够的粮食呢?”杨铭笑道:“就在今年,从福建等地将会移植一农作物名曰:红薯,与蜀中耕种!此物产量极大,甚至不下五十石一亩,只需要一年时间,由蜀中开始向各地辐射种植,显示云贵甘肃等地,然后就是其他地方,不出一年,呵呵......”
杨铭笑道:“一年时间绝对能让整个大明从此不再少量!”
众人听得目瞪口呆。
这样的粮食真的有吗?他们不禁自问!
要知道五十石可不是一个小数目,那么十亩呢?百亩呢?
这就是一个天大的数字!
只是,众人心中却有着一个疑问,真的能达到这个产量吗?
心里怀疑,却不料杨铭立刻就给他们化解了这个疑问。
“诸位是不是觉得有些不靠谱?”杨铭看了看众人道:“其实这件事在京城已经开始了实施,由内阁大学士杨公牵头,已经派专人前往了福建采集用于在蜀中试种的根苗,除此之外,杨铭才曾经向皇上进献了一种犁,此犁可在现今犁耕种的效率下翻上几番,并且第一批五十架将不日运往思南!”
炸弹!
杨铭的话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
让所有人都不禁一惊!
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当初养命还在京城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布局,似乎......
特别是刘仪,他甚至觉得杨铭每一步都计算好了的,无论是烈酒、还是驿票甚至是货运,这些东西都是杨铭棋盘里的一颗颗棋子。
而他,现在正字啊将这些棋子整合在一起,那么显然这些棋子挥的作用无异于将在整个大明朝生翻天地覆的改变。
所有人都冷汗直流!
这杨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怪物?
到底要什样的人才能有如此心机?
哪怕是当初号称卧龙先生的孔明,与之比较恐怕.....恐怕都不可比!
“你得意思是要用那红薯打开边集?”刘仪追问道,对这件事他比李道远还要紧张,毕竟他以前就是做御史的,看问题的角度自然要比像李道远这样的地方官看的远。
“红薯只是一个方面!”杨铭道:“比如咱们的烈酒其实就是一个好东西!特别是二十个大钱一瓶的价格会让很多的异国朋友享受到大明的友谊,而且还有盐巴,只要他们要我就可以给他们足够的盐巴,而价格也是如此,甚至低处市面上的一半!这样的好事情我想他们会非常满意的!当然,这样的好处并不是没有回报,我需要他们的友谊,比如不再扣边,我们几国的百姓都需要安定,需要一个长期而稳定的生活,不是吗?”
......
众人都已经无语了。
烈酒....烈酒的秘密其实已经不在是秘密了,除了一些百姓不知道以外,很多的官员都知道工业酒精的危害,现在朝廷已经非常严格的制定了不少关于烈酒贩运的条例,其中有一条便是严禁在大明境内出售。
毕竟烈酒就是工业酒精的附属产品,在遂州,烈酒产业与工业酒精的产业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主流产业,远近不知道多少人靠着贩运酒精或者制造相关的配套产品财。
没错,就是财!
哪怕是做陶罐都能财!
而这些烈酒早就已经源源不断的贩运到很多地方,因为物美价廉,甚至现在已经深入到了好多个国家。
没有人知道,就在前几天,户部就已经收到了自从烈酒开始贩运后税收最大的一笔数字!
一百二十八万两!
光是这个数字就已经让几乎朝堂上弹冠相庆了!
这么多的银子不仅仅是解决了朝廷目前的窘迫问题,而且还为多国的关系做出了一些贡献,至少很多地区因为烈酒的流通变成了相对平和的区域。
不得不说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可是,杨铭,你刚才说到了盐巴!盐巴哪里来?”刘仪又提出了他的另一个疑虑。
要知道,盐巴其实一直就是一个问题,哪怕是到了后世也会有局部地区供应不足的情况,而作为明朝这样的一个几乎完全是手工业的时代来说无疑盐巴的产量是一个非常巨大的问题。
他提出了这个问题,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而来这一点,盐巴对于粮食来说最然重要性要低一些,但是绝对是不可替代的一个重要因素。
就以宋朝而言,但是一斤盐巴的交换价值就是一头牛,而这样的交易方式甚至延续到了明朝开国,哪怕是现在的价格也不过是两斤盐巴换取一头牛。
其实明朝产盐的地方不少,但是正是因为这种暴利让很多盐商甚至走私朝外面卖,更有甚者直接在盐粒掺杂沙土贩卖,特别是以两淮盐商为最。
“盐巴并不是问题,就好比刚才说的,对于那些异族杨铭和诸位的想法一样,只要只不死人那便好了!至于盐巴,我相信会有很多,在明年的这个时候煤炭集团将以每个月一百万石的盐巴投运到大明各地,当然也会有五十万石的盐巴送到各个边集!”
“一百五十万石!”
当即就有人大声的叫了起来。
整个大明朝一年的产量也不过如此,可是杨铭....他那里来的那么严吧?
“杨铭你可不能胡说!”李道远显然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一百五十万石那已经不是一个人甚至一个所谓的煤炭集团能决定的事情了,这样的事情必须由朝廷监管才行。
“我没有说大话,相信诸位其实已经知道了水泥的作用了!”杨铭对众人道:“自从上次广州那边出现了倭寇劫粮赋后我就已经让人去了广州那边!”
对于这件事李道远和刘仪也是知道的。
杨铭的准岳父夏.商就是因为那件事而差点儿杀头,要不是杨铭从中周旋,指不定现在夏.商已经在菜市口来上一刀了,可是杨铭提到了这儿显然并不会无的放矢。
“广州近海,诸如广州以及周边地区其实就有不少地方煮海盐!”杨铭淡淡的说出了下文。
煮海盐!广东甚至许多沿海区域百姓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大明朝除了内地有数的盐井外主要的盐产就是靠煮盐而来,只不过一斤海水煮干之后不过是一两至二两的产量,而且耗费的柴火并不少,因此即便是很多人都在煮但是并不能满足大明百姓的巨大需求。
ps:今日章节送上!
(未完待续。)8
</br>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的脊梁》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的脊梁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