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36章 隆中对
目录:汉末三国志| 作者:三国魏家| 类别:历史军事
在荆州,徐庶为刘备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为其推荐了诸葛亮,而为了请出诸葛亮,刘备不惜屈尊三顾茅庐,而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则是日后蜀汉集团的基本战略方针,乃至是国策。
【隆中对】
建安十二年(207)(注1)刘备隆中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本人。当时刘备叫旁边的人避开,对诸葛亮说道:“汉室的统治崩溃,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皇室遭难出奔。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正义,然而缺乏智谋,才识浅短,没有办法,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请您告诉我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感情一天天深厚起来。
看到刘备如此器重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就不高兴了,刘备解释给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一般。希望各位不要再说什么反对的话了。”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三分天下】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先是详细的分析了一下当时的具体形势,直接说明当时的曹操已经无法与其争锋,而孙权深根蒂固,也不是刘备夺取的对象,反而是刘备需要尽量拉拢的一个外援。而刘备需要夺取的目标则是荆州和益州,占据这两个大州之后,外联孙权,内需政治,抗衡曹操,最终择机北上,夺取天下。
首先,刘备的第一步是夺取荆州和益州。荆州四通八达,自古都是用兵之地,还有长江天险,是刘备需要控制的战略要地。而益州地理险要,物产丰富,易守难攻,更是可以作为大本营的地方,荆州当时面临着北面曹操,东面孙权两大强敌的进攻,已经开始有心无力,刘表这位守成之主也出现了明显的颓势,荆州的失守当时来看已经是必然的,而益州刘璋本领一般,不是一位出色的领袖,其部下多次叛乱,从其手中夺取益州看起来也不是一件难事。
刘备夺取二州之后,第二步就是等待。因为北方曹操集团的强大,所以打败曹操恢复汉室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需要稳固自己的地盘,增强自己的力量,刘备必须在消化掉二州之后才能有实力北上,但单单凭借南方二州的力量依然不是当时曹魏集团的对手,所以刘备必须等待一个时机,一个足够天下大变的时机。
最后一步就是北伐,诸葛亮在这里不仅强调了同时从荆州和益州北上,遥相呼应,两路大军同时北上,还明说了北伐的前提是北方必须出现动乱,有足够的可乘之机,言外之意就是没有足够的时机就不要动手。
另外在“隆中对”有一个从始到终都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外联孙权,因为在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之后,长江天险是刘备和孙权共有,刘备可以借助长江对抗曹操,但对付水军更胜一筹的孙权就是笑话了,更为重要的是孙权在刘备的东侧,刘备在南方想要有一个稳固的后方就必须处理好和孙权的关系,刘备和孙权联合可以抗曹,但让孙权倒向了曹操那边就是曹孙联合灭刘了。
在“隆中对”中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概念也初步被提了出来,诸葛亮的规划里是刘备集团占据荆州和益州,孙权占据江东,北方则是曹操,孙刘联合以长江天险抵御曹操,后刘备从荆州、益州两路发兵趁北方变乱而夺取天下,复兴汉室。
而在诸葛亮为刘备提出“隆中对”的时候,诸葛亮不过是个年仅二十六岁的小伙子,而刘备也不是是一个年近五十尚寄人篱下、一事无成的落魄者。
然后的历史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刘备成就了帝王大业,诸葛亮则被认为是千古名相。
【三国时代“四大对”】
“隆中对”是继“冀州对”、“江都对”、“榻上对”之后的最后“一对”。他出现的最晚,历史影响也最大。
“冀州对”是北方袁绍集团的战略方针,“江都对”是孙策集团的战略指导,“榻上对”则是“江都对”的继承和发展,而“隆中对”则是刘备集团未来的战略规划。
注1:在《三国志》中我并没有看到刘备去见诸葛亮时间的明确记载,这里的时间是根据后来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话语的推算而得。
【隆中对】
建安十二年(207)(注1)刘备隆中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本人。当时刘备叫旁边的人避开,对诸葛亮说道:“汉室的统治崩溃,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皇室遭难出奔。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正义,然而缺乏智谋,才识浅短,没有办法,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请您告诉我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感情一天天深厚起来。
看到刘备如此器重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就不高兴了,刘备解释给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一般。希望各位不要再说什么反对的话了。”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三分天下】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先是详细的分析了一下当时的具体形势,直接说明当时的曹操已经无法与其争锋,而孙权深根蒂固,也不是刘备夺取的对象,反而是刘备需要尽量拉拢的一个外援。而刘备需要夺取的目标则是荆州和益州,占据这两个大州之后,外联孙权,内需政治,抗衡曹操,最终择机北上,夺取天下。
首先,刘备的第一步是夺取荆州和益州。荆州四通八达,自古都是用兵之地,还有长江天险,是刘备需要控制的战略要地。而益州地理险要,物产丰富,易守难攻,更是可以作为大本营的地方,荆州当时面临着北面曹操,东面孙权两大强敌的进攻,已经开始有心无力,刘表这位守成之主也出现了明显的颓势,荆州的失守当时来看已经是必然的,而益州刘璋本领一般,不是一位出色的领袖,其部下多次叛乱,从其手中夺取益州看起来也不是一件难事。
刘备夺取二州之后,第二步就是等待。因为北方曹操集团的强大,所以打败曹操恢复汉室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需要稳固自己的地盘,增强自己的力量,刘备必须在消化掉二州之后才能有实力北上,但单单凭借南方二州的力量依然不是当时曹魏集团的对手,所以刘备必须等待一个时机,一个足够天下大变的时机。
最后一步就是北伐,诸葛亮在这里不仅强调了同时从荆州和益州北上,遥相呼应,两路大军同时北上,还明说了北伐的前提是北方必须出现动乱,有足够的可乘之机,言外之意就是没有足够的时机就不要动手。
另外在“隆中对”有一个从始到终都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外联孙权,因为在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之后,长江天险是刘备和孙权共有,刘备可以借助长江对抗曹操,但对付水军更胜一筹的孙权就是笑话了,更为重要的是孙权在刘备的东侧,刘备在南方想要有一个稳固的后方就必须处理好和孙权的关系,刘备和孙权联合可以抗曹,但让孙权倒向了曹操那边就是曹孙联合灭刘了。
在“隆中对”中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概念也初步被提了出来,诸葛亮的规划里是刘备集团占据荆州和益州,孙权占据江东,北方则是曹操,孙刘联合以长江天险抵御曹操,后刘备从荆州、益州两路发兵趁北方变乱而夺取天下,复兴汉室。
而在诸葛亮为刘备提出“隆中对”的时候,诸葛亮不过是个年仅二十六岁的小伙子,而刘备也不是是一个年近五十尚寄人篱下、一事无成的落魄者。
然后的历史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刘备成就了帝王大业,诸葛亮则被认为是千古名相。
【三国时代“四大对”】
“隆中对”是继“冀州对”、“江都对”、“榻上对”之后的最后“一对”。他出现的最晚,历史影响也最大。
“冀州对”是北方袁绍集团的战略方针,“江都对”是孙策集团的战略指导,“榻上对”则是“江都对”的继承和发展,而“隆中对”则是刘备集团未来的战略规划。
注1:在《三国志》中我并没有看到刘备去见诸葛亮时间的明确记载,这里的时间是根据后来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话语的推算而得。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汉末三国志》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汉末三国志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