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04章 南稳扬州
目录:汉末三国志| 作者:三国魏家| 类别:历史军事
赤壁之战后,孙权趁机北上夺取合肥,虽然被击退,但后来曹操为了稳定扬州,亲自南下,讨伐消灭了盘踞在当地的陈兰、梅成,后留张辽等人驻守合肥。
【南下扬州】
安十四年三月,曹公进军到了谯县,制造快船,操习水军。七月间,曹军从涡水进入淮河,经过淝水,在合肥住下。八月二十四日,曹公下令说:“最近几年来,军队多次远征,官兵都有死亡,有时还遇到瘟疫,不能再回家乡,夫妻难以团聚,百姓流离失所,这难道是仁爱之人愿意看到的么?是不得已才这样做。特此命令:凡是死的士兵家中没有产业,难以维持生活的,政府不得停止供应食粮,官吏必须慰问救济他们,这才合我意。
张辽意欲登山进兵,诸将皆说:“此山道路险恶,我军兵少,很难可以深入用兵。”张辽却说:“这正是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只有勇者可以前进)。”于是进至山下安营,起兵上山攻击,终于斩下陈兰、梅成首级,尽虏其众。曹操论诸将功劳,说:“登上天山,踏过险峻,成功讨取陈兰、梅成,都是荡寇将军(张辽)的功劳。”于是增其邑,假节。
在刘馥死后,曹操让温恢外任扬州刺史。赴任前,曹操对其说:“我非常希望能把你留在我的身边协助理事,可是丞相府的事务实在不及治理扬州的事务来得重要。《尚书》曾说:‘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既然如此,我又岂能不让蒋济为你担任扬州治中(别驾)一职呢?”
蒋济以前担任过扬州别驾,当时担任丹杨太守,于是曹操便让蒋济再次到扬州任职别驾,辅助温恢。另一方面,曹操又遣人向镇守扬州附近地界的张辽、乐进等人告谕:“扬州刺史(指温恢)是一个通晓军事的人,你们凡事都要与他共同进行商议。”
曹操为了防范孙权攻击,打算将淮南的民众内迁,便问蒋济:“昔日我于袁绍对峙于官渡,迁徙燕、白马的百姓,大家都没有逃跑,敌军也未敢掳掠。现在,我想迁徙淮南百姓,你觉得怎么样?”蒋济不同意徙民,说道:“当时我弱敌强,不迁徙必失。自从击败袁绍,北达柳城,南对江、汉,荆州臣服,威震天下,人民别无他志。但百姓怀念旧土,不乐于迁徙,若闻此事必惧怕不安。”
曹操不听,仍然决定强制迁移江淮民众,结果江淮十余万百姓因为受惊吓逃到东吴境内。曹操乃因蒋济对徙民的见解而对其才能甚为欣赏,后来蒋济被使臣传到邺城,曹操见到蒋济后大笑自嘲道:“本来想让百姓们避难,结果反倒把他们全都赶跑了。”
后曹操征孙权无功而还,任命张辽与乐进、李典等部领七千余人马屯守于合肥。这年又在扬州设置郡县长官,开垦芍陂屯田。十二月,回返。
之后曹操在长江下游方向任命温恢、蒋济等人管理政务,而以张辽与乐进、李典等管理军务,以对抗孙权。
【铜雀台】
建安十三年(208),朝廷废除了三公,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六月,曹公被任命为丞相。
建安十五年春天,曹操为了招揽人才,颁布命令:“自古以来,凡是开国和中兴的君主,无不靠贤人君子帮助共治天下!君主得到贤才,足不出巷,这难道是侥幸碰上的吗?是高高在上的执政者不去寻访罢了。如今天下还未平定,这是正需要贤才的时候。孔子说:‘孟公绰作赵、魏两家的家臣之长,是多多有余的,却不能作滕、薛二小国的大夫。’假如一定要廉洁之士才能任用,那齐桓公怎能称霸天下呢?难道现在天下就真没有像吕尚那样富有才华却穿着破衣服在渭水边垂钓的人吗?又有没有像陈平那样被诬与嫂子私通,接受贿赂却还没有遇到识才的人吗?各位一定要帮我明察举荐出身低微的有才之士,只要有才就举荐,使我能够重用他们。”
这年冬天,曹操建铜雀台。
现今,因为《三国演义》和一些名诗名句(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影响,不少人都将铜雀台和美人直接联系再一起,但实际上曹操建铜雀台的本意并不是如此。
据说曹操消灭袁氏兄弟后,夜宿邺城,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铜雀一只,荀攸言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大喜,于是决意建铜雀台于漳水之上,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
不过我个人认为曹操在此时建铜雀台是令有深意。首先如果是曹操想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的话,在消灭袁氏兄弟之后就可以开始了,没必要等到建安十五年,曹操此时得到祥瑞,建台,感觉并不是要夸耀自己,而是维稳。
这个时候,曹操集团南下已经彻底宣告失败,赤壁之战和江陵之战都已失利而告终,孙权甚至敢主动出击进攻合肥,尽管失败了,对于曹操内部也是有着很大的震荡和影响,所以曹操此时急需要稳定人心和发展势力。
在赤壁之前曹操势力强大,天下无敌,所以对于人才方面可能就不那么放在心上了,但赤壁惨败后,曹操突然发现事情还没那么简单,所以他还是需要进一步的招揽人才,增强自己集团的实力。而曹操建铜雀台,其实也是利用祥瑞之说冲淡一下过往失败的阴影,以拉拢部下们,稳定人心,表明天意还在自己这边。
当然,也有彰显自己武力,威慑一下那些有异心之人的意思。
【南下扬州】
安十四年三月,曹公进军到了谯县,制造快船,操习水军。七月间,曹军从涡水进入淮河,经过淝水,在合肥住下。八月二十四日,曹公下令说:“最近几年来,军队多次远征,官兵都有死亡,有时还遇到瘟疫,不能再回家乡,夫妻难以团聚,百姓流离失所,这难道是仁爱之人愿意看到的么?是不得已才这样做。特此命令:凡是死的士兵家中没有产业,难以维持生活的,政府不得停止供应食粮,官吏必须慰问救济他们,这才合我意。
张辽意欲登山进兵,诸将皆说:“此山道路险恶,我军兵少,很难可以深入用兵。”张辽却说:“这正是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只有勇者可以前进)。”于是进至山下安营,起兵上山攻击,终于斩下陈兰、梅成首级,尽虏其众。曹操论诸将功劳,说:“登上天山,踏过险峻,成功讨取陈兰、梅成,都是荡寇将军(张辽)的功劳。”于是增其邑,假节。
在刘馥死后,曹操让温恢外任扬州刺史。赴任前,曹操对其说:“我非常希望能把你留在我的身边协助理事,可是丞相府的事务实在不及治理扬州的事务来得重要。《尚书》曾说:‘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既然如此,我又岂能不让蒋济为你担任扬州治中(别驾)一职呢?”
蒋济以前担任过扬州别驾,当时担任丹杨太守,于是曹操便让蒋济再次到扬州任职别驾,辅助温恢。另一方面,曹操又遣人向镇守扬州附近地界的张辽、乐进等人告谕:“扬州刺史(指温恢)是一个通晓军事的人,你们凡事都要与他共同进行商议。”
曹操为了防范孙权攻击,打算将淮南的民众内迁,便问蒋济:“昔日我于袁绍对峙于官渡,迁徙燕、白马的百姓,大家都没有逃跑,敌军也未敢掳掠。现在,我想迁徙淮南百姓,你觉得怎么样?”蒋济不同意徙民,说道:“当时我弱敌强,不迁徙必失。自从击败袁绍,北达柳城,南对江、汉,荆州臣服,威震天下,人民别无他志。但百姓怀念旧土,不乐于迁徙,若闻此事必惧怕不安。”
曹操不听,仍然决定强制迁移江淮民众,结果江淮十余万百姓因为受惊吓逃到东吴境内。曹操乃因蒋济对徙民的见解而对其才能甚为欣赏,后来蒋济被使臣传到邺城,曹操见到蒋济后大笑自嘲道:“本来想让百姓们避难,结果反倒把他们全都赶跑了。”
后曹操征孙权无功而还,任命张辽与乐进、李典等部领七千余人马屯守于合肥。这年又在扬州设置郡县长官,开垦芍陂屯田。十二月,回返。
之后曹操在长江下游方向任命温恢、蒋济等人管理政务,而以张辽与乐进、李典等管理军务,以对抗孙权。
【铜雀台】
建安十三年(208),朝廷废除了三公,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六月,曹公被任命为丞相。
建安十五年春天,曹操为了招揽人才,颁布命令:“自古以来,凡是开国和中兴的君主,无不靠贤人君子帮助共治天下!君主得到贤才,足不出巷,这难道是侥幸碰上的吗?是高高在上的执政者不去寻访罢了。如今天下还未平定,这是正需要贤才的时候。孔子说:‘孟公绰作赵、魏两家的家臣之长,是多多有余的,却不能作滕、薛二小国的大夫。’假如一定要廉洁之士才能任用,那齐桓公怎能称霸天下呢?难道现在天下就真没有像吕尚那样富有才华却穿着破衣服在渭水边垂钓的人吗?又有没有像陈平那样被诬与嫂子私通,接受贿赂却还没有遇到识才的人吗?各位一定要帮我明察举荐出身低微的有才之士,只要有才就举荐,使我能够重用他们。”
这年冬天,曹操建铜雀台。
现今,因为《三国演义》和一些名诗名句(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影响,不少人都将铜雀台和美人直接联系再一起,但实际上曹操建铜雀台的本意并不是如此。
据说曹操消灭袁氏兄弟后,夜宿邺城,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铜雀一只,荀攸言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大喜,于是决意建铜雀台于漳水之上,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
不过我个人认为曹操在此时建铜雀台是令有深意。首先如果是曹操想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的话,在消灭袁氏兄弟之后就可以开始了,没必要等到建安十五年,曹操此时得到祥瑞,建台,感觉并不是要夸耀自己,而是维稳。
这个时候,曹操集团南下已经彻底宣告失败,赤壁之战和江陵之战都已失利而告终,孙权甚至敢主动出击进攻合肥,尽管失败了,对于曹操内部也是有着很大的震荡和影响,所以曹操此时急需要稳定人心和发展势力。
在赤壁之前曹操势力强大,天下无敌,所以对于人才方面可能就不那么放在心上了,但赤壁惨败后,曹操突然发现事情还没那么简单,所以他还是需要进一步的招揽人才,增强自己集团的实力。而曹操建铜雀台,其实也是利用祥瑞之说冲淡一下过往失败的阴影,以拉拢部下们,稳定人心,表明天意还在自己这边。
当然,也有彰显自己武力,威慑一下那些有异心之人的意思。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汉末三国志》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汉末三国志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