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03章 刘焉之死
目录:汉末三国志| 作者:三国魏家| 类别:历史军事
刘焉成功控制益州之后,还试图联合马腾等人对抗李郭朝廷,意图趁此机会染指朝廷大权,但随着马腾、韩遂的败退,刘焉的图谋也宣告失败,随后刘焉的两个儿子刘范、刘诞先后因为此事丧命,益州的治所绵竹也突发大火烧毁了自己的城府,刘焉甚至因此被迫将治所再次迁往成都,年迈的刘焉再接二连三的打击下最终去世。…,
【野望的终结】
在董卓之乱后,刘焉在保守中立的同时,自己割地称雄的野心也是日益强烈,甚至制造了天子的乘车和一千多辆辎重车,其野心已经昭然若之。那时,荆州牧刘表上奏朝廷,说刘焉颇类昔日子夏在西河时疑惑圣人的言论。
其后南阳、三辅的几万家百姓流亡到益州,刘焉将他们全部收为部众,称为“东州兵”,并利用他们压制益州的本土力量。
在消灭了任岐和贾龙以后,刘焉在益州再无敌手,他的意气渐渐强横,那时刘焉有四个儿子,长子刘范担任左中郎将,次子刘诞担任治书御史,幼子刘璋担任奉车都尉,他们都跟随献帝在长安,只有三子别部司马刘瑁随刘焉在益州。
董卓入京之后,曾经征召过刘焉和其子,但刘焉没有理会他,于是董卓一度将其三子关押在郿坞。
由于刘焉在益州的行为放肆,汉献帝派遣刘璋去警诫刘焉,刘焉却将刘璋留下,不让他回去(一说刘焉称病召璋,刘璋上表去益州看父亲,结果被刘焉留下)。
兴平元年(194),征西将军马腾拥兵谋反,刘焉、刘范与马腾串通合谋,刘焉派校尉孙肇率领五千蜀兵相助,刘范等人作为内应,马腾和韩遂领兵袭击长安。但刘范密谋败露,逃往槐里,马腾兵败,退还凉州。刘范不久被杀,刘诞亦被抓获处死。
这时议郎河南人庞羲与刘焉乃婚姻亲家,于是派人找到刘焉的孙子们送往蜀地。此时天火焚毁刘焉的城府,并将其所造车乘烧得一干二净,大火还烧着了百姓的房屋,客舍城邑烧得荡然无存,刘焉无奈之下将治所迁往成都。
刘焉本身就因为失去了长子刘范和次子刘诞而伤心不已,祸不单行的又遇上了天灾大火,受到了惊吓,于同年因为背疽发作而一命呜呼。
刘焉在三国时代并不算太出名,但其野心不小,能力也是比较优秀,可惜年事已高,受不了接二连三的打击,最终随同他的帝王梦一起归于尘土。
【刘焉和益州】
刘焉虽然是东汉末年第一位益州牧,但他在益州并不是很受欢迎,益州人民对于他们的父母官是以畏惧居多的。
刘焉的手上有太多益州人的血了,王咸、李权、任岐、贾龙等等。
当然刘焉也曾经对益州很温柔过,但那只是在一开始,刘焉初到益州,出于稳定马相叛~乱后局面和争取官心民心的需要,所以才会赏有功,赦贼~民。
而在刘焉站稳脚跟之后,为了树立威严,立刻拿当地的豪族开刀,后来刘焉割据益州,背离朝廷,任岐和贾龙为此背叛他,挥军讨伐刘焉,可惜均失败被杀。
但刘焉最为被益州人所痛恨的还不是杀戮过多这一点,而是东州集团。
在刘焉进入益州时,他身边的追随者不多,还有不少本身就是益州人,所以尽管刘焉成为益州牧,但益州还是益州人的益州。
但这个情况到了某一天开始改变了。
话说董卓废立君王导致天下大乱,各地的百姓纷纷逃往相对安稳的益州等地避难,刘焉将其尽数接受,甚至从中组建了一只部队,因为避难人员大多都是从益州东边过来,所以这只部队也被称为“东州兵”。
而以“东州兵”为基础的东州势力也慢慢的在益州不断的扩大势力范围,他们中有士族,有士兵,有百姓,庞羲投靠刘焉之后,成为了东州士的领袖。东州集团在益州的影响不断的扩大,所需求的生存空间也不断的扩大,然后他们和益州的本土士人、豪族、百姓的矛盾不断加深,而这一切的渊源都起于刘焉。
刘焉杀人也只是要了极小部分益州人的命,但刘焉一手促成的东州集团却在压缩整个益州本土人士的生存空间,在益州形成了以东州人为主的东州集团和益州本土人为主的益州本土集团,两大集体之间的冲突对抗不断加剧,分别以庞羲和赵韪作为首领。
东州人和益州人矛盾的全面爆发是在刘焉死后,但“因”毫无疑问是刘焉种下的,而“果”则要由他的儿子尝了。
如果当时益州有个最不受欢迎人物排行榜的话,刘焉当之无愧的第一,董扶估计第二。
【历史上的刘焉】
姓名:刘焉
属性:领导力(b)刘焉可以说是成功的,但他所打造的益州集团实在是在三国时代没什么影响力
统率(b)刘焉在益州先后灭调了任岐和贾龙,军事上是有一手的
政治(b)刘焉在管理益州期间还是有些粗暴的
谋略(b+)刘焉夺取益州的策略是非常成功的
总评(a+)刘焉的历史地位不算低,毕竟算是汉末诸侯半独立第一人
别名(称号):刘君郎(刘君朗)
性别:男
民族:汉
职业:诸侯
官职:监军使者、益州牧
封爵:阳城侯
家庭出身:皇族
生卒:???--->
出生地: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门)
主要社会关系:儿子(刘范、刘诞、刘瑁、刘璋)
主要经历:
???年-188年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
188年-194年在董扶的建议下入主益州,并且成功割据一方,后因为两个儿子相继被李郭朝廷所诛杀,治所又遭遇大火,接受不了打击而去世
总结:刘焉有野心有能力,但年岁太高,受不了太多的打击,不服老不行啊
【野望的终结】
在董卓之乱后,刘焉在保守中立的同时,自己割地称雄的野心也是日益强烈,甚至制造了天子的乘车和一千多辆辎重车,其野心已经昭然若之。那时,荆州牧刘表上奏朝廷,说刘焉颇类昔日子夏在西河时疑惑圣人的言论。
其后南阳、三辅的几万家百姓流亡到益州,刘焉将他们全部收为部众,称为“东州兵”,并利用他们压制益州的本土力量。
在消灭了任岐和贾龙以后,刘焉在益州再无敌手,他的意气渐渐强横,那时刘焉有四个儿子,长子刘范担任左中郎将,次子刘诞担任治书御史,幼子刘璋担任奉车都尉,他们都跟随献帝在长安,只有三子别部司马刘瑁随刘焉在益州。
董卓入京之后,曾经征召过刘焉和其子,但刘焉没有理会他,于是董卓一度将其三子关押在郿坞。
由于刘焉在益州的行为放肆,汉献帝派遣刘璋去警诫刘焉,刘焉却将刘璋留下,不让他回去(一说刘焉称病召璋,刘璋上表去益州看父亲,结果被刘焉留下)。
兴平元年(194),征西将军马腾拥兵谋反,刘焉、刘范与马腾串通合谋,刘焉派校尉孙肇率领五千蜀兵相助,刘范等人作为内应,马腾和韩遂领兵袭击长安。但刘范密谋败露,逃往槐里,马腾兵败,退还凉州。刘范不久被杀,刘诞亦被抓获处死。
这时议郎河南人庞羲与刘焉乃婚姻亲家,于是派人找到刘焉的孙子们送往蜀地。此时天火焚毁刘焉的城府,并将其所造车乘烧得一干二净,大火还烧着了百姓的房屋,客舍城邑烧得荡然无存,刘焉无奈之下将治所迁往成都。
刘焉本身就因为失去了长子刘范和次子刘诞而伤心不已,祸不单行的又遇上了天灾大火,受到了惊吓,于同年因为背疽发作而一命呜呼。
刘焉在三国时代并不算太出名,但其野心不小,能力也是比较优秀,可惜年事已高,受不了接二连三的打击,最终随同他的帝王梦一起归于尘土。
【刘焉和益州】
刘焉虽然是东汉末年第一位益州牧,但他在益州并不是很受欢迎,益州人民对于他们的父母官是以畏惧居多的。
刘焉的手上有太多益州人的血了,王咸、李权、任岐、贾龙等等。
当然刘焉也曾经对益州很温柔过,但那只是在一开始,刘焉初到益州,出于稳定马相叛~乱后局面和争取官心民心的需要,所以才会赏有功,赦贼~民。
而在刘焉站稳脚跟之后,为了树立威严,立刻拿当地的豪族开刀,后来刘焉割据益州,背离朝廷,任岐和贾龙为此背叛他,挥军讨伐刘焉,可惜均失败被杀。
但刘焉最为被益州人所痛恨的还不是杀戮过多这一点,而是东州集团。
在刘焉进入益州时,他身边的追随者不多,还有不少本身就是益州人,所以尽管刘焉成为益州牧,但益州还是益州人的益州。
但这个情况到了某一天开始改变了。
话说董卓废立君王导致天下大乱,各地的百姓纷纷逃往相对安稳的益州等地避难,刘焉将其尽数接受,甚至从中组建了一只部队,因为避难人员大多都是从益州东边过来,所以这只部队也被称为“东州兵”。
而以“东州兵”为基础的东州势力也慢慢的在益州不断的扩大势力范围,他们中有士族,有士兵,有百姓,庞羲投靠刘焉之后,成为了东州士的领袖。东州集团在益州的影响不断的扩大,所需求的生存空间也不断的扩大,然后他们和益州的本土士人、豪族、百姓的矛盾不断加深,而这一切的渊源都起于刘焉。
刘焉杀人也只是要了极小部分益州人的命,但刘焉一手促成的东州集团却在压缩整个益州本土人士的生存空间,在益州形成了以东州人为主的东州集团和益州本土人为主的益州本土集团,两大集体之间的冲突对抗不断加剧,分别以庞羲和赵韪作为首领。
东州人和益州人矛盾的全面爆发是在刘焉死后,但“因”毫无疑问是刘焉种下的,而“果”则要由他的儿子尝了。
如果当时益州有个最不受欢迎人物排行榜的话,刘焉当之无愧的第一,董扶估计第二。
【历史上的刘焉】
姓名:刘焉
属性:领导力(b)刘焉可以说是成功的,但他所打造的益州集团实在是在三国时代没什么影响力
统率(b)刘焉在益州先后灭调了任岐和贾龙,军事上是有一手的
政治(b)刘焉在管理益州期间还是有些粗暴的
谋略(b+)刘焉夺取益州的策略是非常成功的
总评(a+)刘焉的历史地位不算低,毕竟算是汉末诸侯半独立第一人
别名(称号):刘君郎(刘君朗)
性别:男
民族:汉
职业:诸侯
官职:监军使者、益州牧
封爵:阳城侯
家庭出身:皇族
生卒:???--->
出生地: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门)
主要社会关系:儿子(刘范、刘诞、刘瑁、刘璋)
主要经历:
???年-188年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
188年-194年在董扶的建议下入主益州,并且成功割据一方,后因为两个儿子相继被李郭朝廷所诛杀,治所又遭遇大火,接受不了打击而去世
总结:刘焉有野心有能力,但年岁太高,受不了太多的打击,不服老不行啊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汉末三国志》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汉末三国志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