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32章 大司马的魔咒?
目录:汉末三国志| 作者:三国魏家| 类别:历史军事
在汉代,大司马相当于现在的大元帅,象征着军事的最高统帅,这点在曹魏集团内部也不例外,然而曹魏历史上前期三个大司马曹仁、曹休和曹真都在上任不久后去世,仿佛这个官职有着诅咒一般。
【曹魏的三个大司马】
历史上曹魏的三个大司马曹仁、曹休以及曹真的后期经历极为类似,就仿佛有一条死路三个人都走了一遍。
曹仁,曹操的从弟。黄初二年(221),曹丕拜曹仁为大将军。又诏使曹仁讨斩叛将郑甘,移屯临颍,迁大司马。黄初三年(222),曹仁率兵南下攻取濡须,惨败而归,不久去世。
曹休,曹操的从子。黄初三年(222),曹丕亲征,兵分三路讨伐孙权,任命曹休为征东大将军。黄初七年(226)吴将审德屯驻皖城,曹休将其击破,斩杀了审德,收降了吴将韩综、翟丹等人。遂增邑四百,并前二千五百户,迁大司马。太和二年(228),吴鄱阳太守周鲂诈降,曹休中计,在石亭被陆逊击溃,不久去世。
曹真,曹操的族子。延康元年(220)曹真遣费曜进军讨平张进的叛乱。后回洛阳,升至上军大将军。黄初七年(226),曹丕驾崩,魏明帝曹叡即位后,迁曹真为大将军,地位仅次大司马曹休。太和四年(230年),曹真入朝,接替曹休,迁为大司马。同年发动对蜀作战,不利,于第二年世病逝。
也就是说这三位曹氏亲族,只要当上大司马之后,必然有一次作战,而且此战必败,自己也会在成为大司马后两年内病逝。
因为三曹的事情,后来曹魏集团中有一段时间甚至无人敢担任大司马一职,就连司马懿都对这个职位避之不及。
然而在历史上三曹三位大司马相继去世之事既是一个巧合,也不完全是一个巧合。曹魏建立之后,曹仁是第一位大司马,在他之前,只有夏侯惇担任过大将军一职,也就是说曹魏建立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司马的位置都被曹氏所垄断。只要你不姓曹,这个位置都和你没关系。
当时,曹魏内部对于这些曹氏亲族好到什么程度呢?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后,刘禅就算不想做,也最终将诸葛亮贬官三级。而曹仁、曹休以及曹真这三位大司马兵败后,几乎什么事情都没有,没有任何的追责措施,甚至曹休上书请罚,曹睿反而派人安慰,礼赐益隆。当年曹丕上台之后,为了让曹休成为东线统帅,转征东将军张辽为前将军,让曹休上位,曹真死去之后,曹睿对于曹真之子曹爽也愈加恩重。
在对外关系方面,曹氏的这些亲族看起来作为也不是很好,像曹真因为肥瘦之事就和吴质闹翻,曹魏的帝王们对于曹氏的亲族亲密太过了,可能因此就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
【曹氏凋零】
在曹休、曹真以及曹洪死后,曹氏老一辈和新一辈的扛鼎人物以及基本逝去,曹氏亲族之中开始无人可用。
曹氏亲族老一辈以夏侯惇、夏侯渊、曹仁以及曹洪为代表人物。夏侯惇在曹丕上台之后不久就已经去世,夏侯渊在汉中之战中战死,曹仁死于曹丕三路大军南伐之后,曹洪虽然走的晚,但因为他和曹丕有矛盾,所以曹丕上台之后,其实曹洪的政治前途就已经结束了。至于原来虎豹骑的首领曹纯则死的太早了。
曹氏亲族新一辈则以曹休、曹真和夏侯尚为代表人物,其中曹真和夏侯尚都和文帝曹丕关系莫逆。不过夏侯尚因为小妾被曹丕所杀不久忧郁病逝,曹休死于石亭之战后,曹真也在发动大规模伐蜀后病逝。
除了这些人之外,曹魏亲族之中基本就没有什么人物了。当然了,姓曹,姓夏侯的不少,但其中已经没有人能拿的出手。
在曹操时期,因为曹魏大多数重要的军事行动都是由他亲自领兵,所以“亲族压制”现象看起来并不明显。到了曹丕时代,曹丕虽然还到前线,却基本上不上战场,所以这个时候亲族压制就很明显了,像三路伐吴时,带头的都是姓曹,曹休担任东线统帅,曹仁管中线,曹真在南线,这三个人也正好就是曹魏的三位大司马。
曹丕时期,陈群和司马懿虽然也是大将军(泛指),但实际上二人根本就没有领兵作战的经历,基本上只是挂个名而已,为什么,因为他们不姓夏侯不姓曹。
等到了曹睿时期,亲族压制的依然是存在的,像曹睿的两任大司马就分别是曹休和曹真,司马懿后来熬死了诸葛亮也只是担任了太尉,和大司马无缘。不过到了曹睿时期,曹氏核心将领已经不多了,基本上只有曹休和曹真还在位,这样一来,外姓将领们机会就多了,像司马懿也就趁机得以出头,否则司马懿还得慢慢熬。
后来曹休、曹真都死了,曹氏无人可用,看起来亲族压制现象就不明显了。然而这种情况实质上仍然没有结束,曹睿在死前,就先准备让五名宗族辅政,后强行提拔曹爽和司马懿打擂台,这也最终导致了曹魏的灭亡。
【汉末的大司马们】
历史上除了三国曹魏的大司马之外,汉末的那些大司马情况实际上都不是很好(相对而言吴蜀的大司马情况还好点)。
汉末第一个大司马是幽州牧刘虞,董卓掌权后不久就任命刘虞为大司马,同时以公孙瓒为奋武将军,结果使得二人内斗加剧,刘虞出兵准备消灭公孙瓒,反而被公孙瓒反杀。
第二个大司马就是自以为是的李傕,在西凉军长安内斗之中,李傕逼迫献帝任命自己为大司马,不久后献帝东迁,李傕也被讨伐消灭。
第三个大司马则是老好人张杨,张杨同学是典型的好人没好报,建安元年(196)张杨辛辛苦苦帮献帝迁回洛阳,自己再次离开,献帝非常感动,以张杨为大司马,两、三年后,张杨因为救援兄弟吕布,被部下所杀。
第四个大司马则是孙策,据《九州春秋》记载,孙策和曹操翻脸后,自号为大司马,然后孙策就死了。
第五个大司马就是皇叔刘备了。早先刘璋就已经推荐刘备代理过大司马,攻取汉中后,刘备被群臣推荐为汉中王,拜大司马,然后蜀汉就开始走下坡路,先是襄樊关羽殒命,然后失去上庸之地,最后刘备惨败夷陵,命丧白帝城。
所以说汉末想要活的好,绝对不干大司马!
ps:后来公孙渊也干过曹魏的大司马,所以大家懂的,,,
;
【曹魏的三个大司马】
历史上曹魏的三个大司马曹仁、曹休以及曹真的后期经历极为类似,就仿佛有一条死路三个人都走了一遍。
曹仁,曹操的从弟。黄初二年(221),曹丕拜曹仁为大将军。又诏使曹仁讨斩叛将郑甘,移屯临颍,迁大司马。黄初三年(222),曹仁率兵南下攻取濡须,惨败而归,不久去世。
曹休,曹操的从子。黄初三年(222),曹丕亲征,兵分三路讨伐孙权,任命曹休为征东大将军。黄初七年(226)吴将审德屯驻皖城,曹休将其击破,斩杀了审德,收降了吴将韩综、翟丹等人。遂增邑四百,并前二千五百户,迁大司马。太和二年(228),吴鄱阳太守周鲂诈降,曹休中计,在石亭被陆逊击溃,不久去世。
曹真,曹操的族子。延康元年(220)曹真遣费曜进军讨平张进的叛乱。后回洛阳,升至上军大将军。黄初七年(226),曹丕驾崩,魏明帝曹叡即位后,迁曹真为大将军,地位仅次大司马曹休。太和四年(230年),曹真入朝,接替曹休,迁为大司马。同年发动对蜀作战,不利,于第二年世病逝。
也就是说这三位曹氏亲族,只要当上大司马之后,必然有一次作战,而且此战必败,自己也会在成为大司马后两年内病逝。
因为三曹的事情,后来曹魏集团中有一段时间甚至无人敢担任大司马一职,就连司马懿都对这个职位避之不及。
然而在历史上三曹三位大司马相继去世之事既是一个巧合,也不完全是一个巧合。曹魏建立之后,曹仁是第一位大司马,在他之前,只有夏侯惇担任过大将军一职,也就是说曹魏建立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司马的位置都被曹氏所垄断。只要你不姓曹,这个位置都和你没关系。
当时,曹魏内部对于这些曹氏亲族好到什么程度呢?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后,刘禅就算不想做,也最终将诸葛亮贬官三级。而曹仁、曹休以及曹真这三位大司马兵败后,几乎什么事情都没有,没有任何的追责措施,甚至曹休上书请罚,曹睿反而派人安慰,礼赐益隆。当年曹丕上台之后,为了让曹休成为东线统帅,转征东将军张辽为前将军,让曹休上位,曹真死去之后,曹睿对于曹真之子曹爽也愈加恩重。
在对外关系方面,曹氏的这些亲族看起来作为也不是很好,像曹真因为肥瘦之事就和吴质闹翻,曹魏的帝王们对于曹氏的亲族亲密太过了,可能因此就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
【曹氏凋零】
在曹休、曹真以及曹洪死后,曹氏老一辈和新一辈的扛鼎人物以及基本逝去,曹氏亲族之中开始无人可用。
曹氏亲族老一辈以夏侯惇、夏侯渊、曹仁以及曹洪为代表人物。夏侯惇在曹丕上台之后不久就已经去世,夏侯渊在汉中之战中战死,曹仁死于曹丕三路大军南伐之后,曹洪虽然走的晚,但因为他和曹丕有矛盾,所以曹丕上台之后,其实曹洪的政治前途就已经结束了。至于原来虎豹骑的首领曹纯则死的太早了。
曹氏亲族新一辈则以曹休、曹真和夏侯尚为代表人物,其中曹真和夏侯尚都和文帝曹丕关系莫逆。不过夏侯尚因为小妾被曹丕所杀不久忧郁病逝,曹休死于石亭之战后,曹真也在发动大规模伐蜀后病逝。
除了这些人之外,曹魏亲族之中基本就没有什么人物了。当然了,姓曹,姓夏侯的不少,但其中已经没有人能拿的出手。
在曹操时期,因为曹魏大多数重要的军事行动都是由他亲自领兵,所以“亲族压制”现象看起来并不明显。到了曹丕时代,曹丕虽然还到前线,却基本上不上战场,所以这个时候亲族压制就很明显了,像三路伐吴时,带头的都是姓曹,曹休担任东线统帅,曹仁管中线,曹真在南线,这三个人也正好就是曹魏的三位大司马。
曹丕时期,陈群和司马懿虽然也是大将军(泛指),但实际上二人根本就没有领兵作战的经历,基本上只是挂个名而已,为什么,因为他们不姓夏侯不姓曹。
等到了曹睿时期,亲族压制的依然是存在的,像曹睿的两任大司马就分别是曹休和曹真,司马懿后来熬死了诸葛亮也只是担任了太尉,和大司马无缘。不过到了曹睿时期,曹氏核心将领已经不多了,基本上只有曹休和曹真还在位,这样一来,外姓将领们机会就多了,像司马懿也就趁机得以出头,否则司马懿还得慢慢熬。
后来曹休、曹真都死了,曹氏无人可用,看起来亲族压制现象就不明显了。然而这种情况实质上仍然没有结束,曹睿在死前,就先准备让五名宗族辅政,后强行提拔曹爽和司马懿打擂台,这也最终导致了曹魏的灭亡。
【汉末的大司马们】
历史上除了三国曹魏的大司马之外,汉末的那些大司马情况实际上都不是很好(相对而言吴蜀的大司马情况还好点)。
汉末第一个大司马是幽州牧刘虞,董卓掌权后不久就任命刘虞为大司马,同时以公孙瓒为奋武将军,结果使得二人内斗加剧,刘虞出兵准备消灭公孙瓒,反而被公孙瓒反杀。
第二个大司马就是自以为是的李傕,在西凉军长安内斗之中,李傕逼迫献帝任命自己为大司马,不久后献帝东迁,李傕也被讨伐消灭。
第三个大司马则是老好人张杨,张杨同学是典型的好人没好报,建安元年(196)张杨辛辛苦苦帮献帝迁回洛阳,自己再次离开,献帝非常感动,以张杨为大司马,两、三年后,张杨因为救援兄弟吕布,被部下所杀。
第四个大司马则是孙策,据《九州春秋》记载,孙策和曹操翻脸后,自号为大司马,然后孙策就死了。
第五个大司马就是皇叔刘备了。早先刘璋就已经推荐刘备代理过大司马,攻取汉中后,刘备被群臣推荐为汉中王,拜大司马,然后蜀汉就开始走下坡路,先是襄樊关羽殒命,然后失去上庸之地,最后刘备惨败夷陵,命丧白帝城。
所以说汉末想要活的好,绝对不干大司马!
ps:后来公孙渊也干过曹魏的大司马,所以大家懂的,,,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汉末三国志》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汉末三国志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