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65章 司马懿灭辽
目录:汉末三国志| 作者:三国魏家| 类别:历史军事
景初二年(238)曹睿派司马懿伐辽东,幽州刺史毌丘俭辅之,总共数万大军,公孙渊最终不敌,为司马懿所消灭。 火然文.
明帝景初二年(238),司马懿率领牛金、胡遵等步骑兵四万,从京都出发。天子曹睿车驾送出西明门,下诏让司马懿之弟司马孚、司马懿之子司马师送过温,赐给谷帛牛酒,令当地郡守典农以下官员都去迎送聚会。司马懿会见父老故旧,宴饮多日。司马懿临席叹息,怅然有感,编了一首歌唱道:“天地自开辟,日月齐放光。适逢国多事,竭力征远方。将去扫群丑,顺路回故乡。万里尽肃清,八荒入我疆,成功归故里,待罪在舞阳。”
当初朝中商议派出司马懿统兵讨伐公孙渊时,准备以四万兵马出征。群臣都以为出动四万兵马过多,军费开支及后勤粮草都难以维持。明帝坚持说:“漫长四千里的军事征伐,虽说可以出其不意以奇制胜,但毕竟还是要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如此大规模的战事出兵四万并不为多,不应过于计较军费开支的多少。”于是仍以四万大军出征辽东。
司马懿和幽州刺史毌丘俭汇合后一起进军辽东,经过孤竹,越过碣石,来到辽隧。公孙渊果然急令大将军卑衍、杨祚等人率步骑数万,依辽水围堑二十余里,坚壁高垒,阻击魏军。
司马懿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先在南线多张旗帜,佯攻围堑,吸引敌军主力,而以主力隐蔽渡过辽水,逼进敌军的襄平本营,部将不解问其原因。司马懿说:“敌人坚营高垒,就是想让我们兵疲粮尽,若攻城,正中其计。古人曰,敌虽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现在他们大军在此,老巢却空。我直指襄平,敌军必惧,惧而求战,破之必矣”。接着整顿阵列前进,敌军果然出来截击。司马懿对诸将说:“我之所以不攻其营,正是要等现在的局面。”
司马懿的军队到了辽隧后,公孙渊命令卑衍挑战。司马懿派胡遵与之对阵,卑衍大败。司马懿命令军士们突破卑衍的围堑,引兵向东南进发,然后突然调头东北,直趋襄平。卑衍等惟恐襄平没有守军,连夜赶往襄平增援。行军至首阳山,公孙渊又下令与司马懿决战,这次,卑衍又大败。司马懿三战皆捷,遂乘胜进围襄平。
适逢连降大雨,辽水暴涨,平地数尺,魏军恐惧,诸将思欲迁营。司马懿下令有敢言迁营者斩,都督令史张静违令被斩,军心始安。公孙渊军乘雨出城,打柴牧马,安然自若。魏将领请求出击,司马懿不允。
司马陈圭曰问司马懿:“当年攻上庸,八路并进,昼夜不停,故能在一旬半时间里,攻下坚城,杀了孟达。这次远道而来,为什么行动却更加缓慢?”司马懿说:“当年孟达军队少而粮食能支持一年,我们的兵是孟达的四倍粮食却不足一月,以一月粮的军队对付有一年粮的军队,怎能不速战速决?四打一,即使一半人伤亡,也是可行,当时不计死伤,正是要为有限的粮草争取时间。而今敌兵多我军少,敌粮少我粮多,又遇大雨,想速战也不可能。从出兵开始,我就不担心敌人来进攻,而是怕他们会逃跑。如今敌军粮草将尽,我军包围尚未合拢,若现在抢掠牛马,会逼他们逃走。兵者诡道,善因事变。他们现在凭借人多和大水,虽然饥困,也不肯就擒。这时候更当稳住对方,不能为得小利而把敌人吓跑。”
司马懿将计就计,故意示弱。因为司马懿率师抵达辽东后,又赶上大雨连绵,无法展开对公孙渊的攻势。朝中群臣议论说魏军不一定能最后打败公孙渊,应该传令让司马懿退兵。明帝不为这些议论所动,告诫群臣说:“司马太尉统兵善于随机应变,有勇有谋,我相信用不了多时我一定能够活捉公孙渊。”
不久后雨止,司马懿大军包围圈合拢,起土山挖地道,准备好盾牌、钩刀、冲车攻城,射箭发石如雨,昼夜攻击。公孙渊又怕又急。城中粮食吃尽,开始人吃人,死者不计其数。杨祚等投降。当时有一个白色带有芒刺状的长星,从襄平城西南流向东北,坠于梁水,城中震动而惊恐,公孙渊恐惧,使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请求投降,请魏军解围,公孙渊表示愿自缚请罪。
司马懿不许,捉住王建等并把他们杀掉,传檄文通告文懿说:“昔日楚和郑是并列的国家,郑伯尚且肉袒牵羊而迎楚军。孤家为王者大臣,位在上公,而王建等要我解围退兵,如楚郑一样同列相待。二人年老胡涂,必是传话不符原意,已经将他们斩首。若还有话要说,可再派年少明智果决的人来。”
公孙渊又派侍中卫演乞求限期送来人质。司马懿对卫演说;“作战的事大要有几种选择,能战应当战,不能战应当守,不能守应当走,其余两条就是投降与死了。你不肯自缚请罪,这就是决心要寻死了,不须送人质。”
公孙渊绝望之下带着儿子公孙修带着数百骑兵向东南突围而逃,司马懿纵兵将他击败,在梁水上长星坠落的地方把他杀了。入城以后,立两个标竿以区别新旧。十五岁以上的男子七千余人全部杀死,集中尸首修成一个高大的坟墓。公卿以下的伪官吏都杀掉,军人被杀的有将军毕盛等二千余人,收百姓四万户,三十余万人。
当初,公孙渊篡夺他叔父公孙恭的官位,并把叔父囚禁起来,将要谋反时,将军纶直、贾范等苦谏,文懿(公孙渊的字)把他们杀了。司马懿释放了公孙恭,为纶直等人修了坟墓,并提拔表彰他们的后代。下令说:“古时伐国,诛灭其首领人物罢了,那些为文懿所误而参与谋反者,都予宽恕,有内地人想还乡的,都听便。”
当时有些士兵寒冻,请求发给短袄,司马懿不给。有人说:“幸好还有些旧短袄,可以赐给他们。”司马懿说:“短袄是官物,作为人臣不能私自施舍。”上奏天子将军人中六十岁以上的千余人遣返回家,将吏从军死的治丧还家。于是班师回朝。盘踞辽东将近五十年的公孙氏就此覆灭。
当初,公孙渊家中几次出现异样:狗着官服、戴官帽上了房;做饭时有小孩被蒸死在锅中。襄平北市长出一块肉,周长数尺,有头有眼有口,没有手脚,但能移动。占卜的说:“有形但不完全成形,有头部的各器官但不能发声,这种怪事出现在哪国,哪国就该灭亡了。”
魏明帝派使者到蓟去犒劳部队,增司马懿食昆阳县,前后共二县。曹魏数十年来辽东问题终於彻底解决,公孙渊的首级被送到了洛阳,带方、乐浪、玄菟等地也相继平定。
ps:辽东
东篇基本结束了,后面还有一些补充。
明帝景初二年(238),司马懿率领牛金、胡遵等步骑兵四万,从京都出发。天子曹睿车驾送出西明门,下诏让司马懿之弟司马孚、司马懿之子司马师送过温,赐给谷帛牛酒,令当地郡守典农以下官员都去迎送聚会。司马懿会见父老故旧,宴饮多日。司马懿临席叹息,怅然有感,编了一首歌唱道:“天地自开辟,日月齐放光。适逢国多事,竭力征远方。将去扫群丑,顺路回故乡。万里尽肃清,八荒入我疆,成功归故里,待罪在舞阳。”
当初朝中商议派出司马懿统兵讨伐公孙渊时,准备以四万兵马出征。群臣都以为出动四万兵马过多,军费开支及后勤粮草都难以维持。明帝坚持说:“漫长四千里的军事征伐,虽说可以出其不意以奇制胜,但毕竟还是要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如此大规模的战事出兵四万并不为多,不应过于计较军费开支的多少。”于是仍以四万大军出征辽东。
司马懿和幽州刺史毌丘俭汇合后一起进军辽东,经过孤竹,越过碣石,来到辽隧。公孙渊果然急令大将军卑衍、杨祚等人率步骑数万,依辽水围堑二十余里,坚壁高垒,阻击魏军。
司马懿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先在南线多张旗帜,佯攻围堑,吸引敌军主力,而以主力隐蔽渡过辽水,逼进敌军的襄平本营,部将不解问其原因。司马懿说:“敌人坚营高垒,就是想让我们兵疲粮尽,若攻城,正中其计。古人曰,敌虽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现在他们大军在此,老巢却空。我直指襄平,敌军必惧,惧而求战,破之必矣”。接着整顿阵列前进,敌军果然出来截击。司马懿对诸将说:“我之所以不攻其营,正是要等现在的局面。”
司马懿的军队到了辽隧后,公孙渊命令卑衍挑战。司马懿派胡遵与之对阵,卑衍大败。司马懿命令军士们突破卑衍的围堑,引兵向东南进发,然后突然调头东北,直趋襄平。卑衍等惟恐襄平没有守军,连夜赶往襄平增援。行军至首阳山,公孙渊又下令与司马懿决战,这次,卑衍又大败。司马懿三战皆捷,遂乘胜进围襄平。
适逢连降大雨,辽水暴涨,平地数尺,魏军恐惧,诸将思欲迁营。司马懿下令有敢言迁营者斩,都督令史张静违令被斩,军心始安。公孙渊军乘雨出城,打柴牧马,安然自若。魏将领请求出击,司马懿不允。
司马陈圭曰问司马懿:“当年攻上庸,八路并进,昼夜不停,故能在一旬半时间里,攻下坚城,杀了孟达。这次远道而来,为什么行动却更加缓慢?”司马懿说:“当年孟达军队少而粮食能支持一年,我们的兵是孟达的四倍粮食却不足一月,以一月粮的军队对付有一年粮的军队,怎能不速战速决?四打一,即使一半人伤亡,也是可行,当时不计死伤,正是要为有限的粮草争取时间。而今敌兵多我军少,敌粮少我粮多,又遇大雨,想速战也不可能。从出兵开始,我就不担心敌人来进攻,而是怕他们会逃跑。如今敌军粮草将尽,我军包围尚未合拢,若现在抢掠牛马,会逼他们逃走。兵者诡道,善因事变。他们现在凭借人多和大水,虽然饥困,也不肯就擒。这时候更当稳住对方,不能为得小利而把敌人吓跑。”
司马懿将计就计,故意示弱。因为司马懿率师抵达辽东后,又赶上大雨连绵,无法展开对公孙渊的攻势。朝中群臣议论说魏军不一定能最后打败公孙渊,应该传令让司马懿退兵。明帝不为这些议论所动,告诫群臣说:“司马太尉统兵善于随机应变,有勇有谋,我相信用不了多时我一定能够活捉公孙渊。”
不久后雨止,司马懿大军包围圈合拢,起土山挖地道,准备好盾牌、钩刀、冲车攻城,射箭发石如雨,昼夜攻击。公孙渊又怕又急。城中粮食吃尽,开始人吃人,死者不计其数。杨祚等投降。当时有一个白色带有芒刺状的长星,从襄平城西南流向东北,坠于梁水,城中震动而惊恐,公孙渊恐惧,使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请求投降,请魏军解围,公孙渊表示愿自缚请罪。
司马懿不许,捉住王建等并把他们杀掉,传檄文通告文懿说:“昔日楚和郑是并列的国家,郑伯尚且肉袒牵羊而迎楚军。孤家为王者大臣,位在上公,而王建等要我解围退兵,如楚郑一样同列相待。二人年老胡涂,必是传话不符原意,已经将他们斩首。若还有话要说,可再派年少明智果决的人来。”
公孙渊又派侍中卫演乞求限期送来人质。司马懿对卫演说;“作战的事大要有几种选择,能战应当战,不能战应当守,不能守应当走,其余两条就是投降与死了。你不肯自缚请罪,这就是决心要寻死了,不须送人质。”
公孙渊绝望之下带着儿子公孙修带着数百骑兵向东南突围而逃,司马懿纵兵将他击败,在梁水上长星坠落的地方把他杀了。入城以后,立两个标竿以区别新旧。十五岁以上的男子七千余人全部杀死,集中尸首修成一个高大的坟墓。公卿以下的伪官吏都杀掉,军人被杀的有将军毕盛等二千余人,收百姓四万户,三十余万人。
当初,公孙渊篡夺他叔父公孙恭的官位,并把叔父囚禁起来,将要谋反时,将军纶直、贾范等苦谏,文懿(公孙渊的字)把他们杀了。司马懿释放了公孙恭,为纶直等人修了坟墓,并提拔表彰他们的后代。下令说:“古时伐国,诛灭其首领人物罢了,那些为文懿所误而参与谋反者,都予宽恕,有内地人想还乡的,都听便。”
当时有些士兵寒冻,请求发给短袄,司马懿不给。有人说:“幸好还有些旧短袄,可以赐给他们。”司马懿说:“短袄是官物,作为人臣不能私自施舍。”上奏天子将军人中六十岁以上的千余人遣返回家,将吏从军死的治丧还家。于是班师回朝。盘踞辽东将近五十年的公孙氏就此覆灭。
当初,公孙渊家中几次出现异样:狗着官服、戴官帽上了房;做饭时有小孩被蒸死在锅中。襄平北市长出一块肉,周长数尺,有头有眼有口,没有手脚,但能移动。占卜的说:“有形但不完全成形,有头部的各器官但不能发声,这种怪事出现在哪国,哪国就该灭亡了。”
魏明帝派使者到蓟去犒劳部队,增司马懿食昆阳县,前后共二县。曹魏数十年来辽东问题终於彻底解决,公孙渊的首级被送到了洛阳,带方、乐浪、玄菟等地也相继平定。
ps:辽东
东篇基本结束了,后面还有一些补充。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汉末三国志》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汉末三国志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