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01章 三国时期的历史材料
目录:汉末三国志| 作者:三国魏家| 类别:历史军事
现在研究三国历史最重要的历史材料是《三国志》,该书以曹魏为正统,但同时也承认孙吴和蜀汉的独立地位,作者陈寿本人就是蜀晋交接时代的人,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并且花了将近十年来撰写《三国志》。顶点小说 US.C更新最快所以《三国志》的可靠性是非常高的,最终也被认为是中国的正史之一,还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在二十四史中评价非常高。
《三国志》也是从古至今最权威的三国历史材料,这个是没有之一的,而且是历朝历代都认可的。除此之外,《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公认的治学非常严谨,甚至有些到了苛刻的地步,对于一些材料只要存疑他另可不用,但这也使得《三国志》字数太少,内容不够齐全,过简。
陈寿虽然是蜀国人,但他在该书中并没有表现出立场倾向,使得该书显得非常公正,这是十分难得的。
但着并不代表着《三国志》完美无缺了,实际上该书也是有不少漏洞的,有些内容和其他历史材料矛盾,于理不通,甚至于本身就自我矛盾,但综合来看,已经没有比《三国志》更好的了。
《三国志》之后就是裴松之的补注和《后汉书》了。
裴松之的补注和范晔的《后汉书》基本都是在同一时期完成的。裴松之和范晔也都是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两人均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材料进行了再次整理,但不同的是,裴松之主要是对内容过少过简的《三国志》添加了其他相关的历史材料进行筛选补充,其中有很多历史材料也是相互矛盾的,这些都需要辨别;而范晔主要是对东汉时期的历史进行再次编辑整理,涉及了三国前期的历史,但也是根据《三国志》和其他的历史材料进行再次整理归纳。
其中裴松之补注的历史材料非常多,大多数也是三国同时期人物所流传下来的,这些材料现在已经基本都失传了,只能在裴松之在《三国志》的补注里一见风采了,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王沈的《魏书》、《魏略》、《英雄记》、《世语》、韦曜的《吴书》、《献帝春秋》等等。
由于《三国志》在历史上过于权威,完全压过了三国时期其他的历史材料,甚至于三国的官方历史材料都已经失传了,更不要说那些私人编辑的野史了。
但另一方面《魏书》、《魏略》、《英雄记》、《世语》、《吴书》、《献帝春秋》这些材料要么有很明显的立场倾向,要么是记录不全,甚至兼而有之,和《三国志》差距还是明显的。
最晚的则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了,该书成书时已经距离三国时期有了将近一千年。《资治通鉴》虽然离那个年代远了点,但那时所存留的历史材料毫无疑问要比现在多的多,该书也是在《三国志》、裴松之的补注以及《后汉书》等历史材料上进一步的归纳整理,虽然对于通鉴只有一部分内容是描述三国的,但非常详细,也没有明显的倾向性。
在这些历史材料中因为《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中的材料基本都是经历过三国年代那些人物留下来的,所以是属于第一手、基础的历史材料,其中以《三国志》最为重要。在裴松之的补注中也有《汉晋春秋》这一类略晚的资料,不过综合考虑,我个人将裴松之之前的三国历史材料统统认为都是一手材料。
而《后汉书》和《资治通鉴》都是后人对于这些基础材料进行再次整理和合理化编辑而成,属于加工过的历史材料,尽管他们虽然没有经历过三国历史,但那时他们拥有的历史材料仍然比我们现代多,所以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而且相比那些第一手材料而言,也更为完整、具体和合理,矛盾更少,可以作为一手材料的补充和归纳。
我个人认为要研究三国历史,《三国志》、裴松之的补注、《后汉书》以及《资治通鉴》的相关内容都是必看的,而且也必须以这些历史材料为主,其他的选看即可,然后进行筛选归纳整理。
ps:最近补一些作品相关的东西
《三国志》也是从古至今最权威的三国历史材料,这个是没有之一的,而且是历朝历代都认可的。除此之外,《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公认的治学非常严谨,甚至有些到了苛刻的地步,对于一些材料只要存疑他另可不用,但这也使得《三国志》字数太少,内容不够齐全,过简。
陈寿虽然是蜀国人,但他在该书中并没有表现出立场倾向,使得该书显得非常公正,这是十分难得的。
但着并不代表着《三国志》完美无缺了,实际上该书也是有不少漏洞的,有些内容和其他历史材料矛盾,于理不通,甚至于本身就自我矛盾,但综合来看,已经没有比《三国志》更好的了。
《三国志》之后就是裴松之的补注和《后汉书》了。
裴松之的补注和范晔的《后汉书》基本都是在同一时期完成的。裴松之和范晔也都是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两人均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材料进行了再次整理,但不同的是,裴松之主要是对内容过少过简的《三国志》添加了其他相关的历史材料进行筛选补充,其中有很多历史材料也是相互矛盾的,这些都需要辨别;而范晔主要是对东汉时期的历史进行再次编辑整理,涉及了三国前期的历史,但也是根据《三国志》和其他的历史材料进行再次整理归纳。
其中裴松之补注的历史材料非常多,大多数也是三国同时期人物所流传下来的,这些材料现在已经基本都失传了,只能在裴松之在《三国志》的补注里一见风采了,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王沈的《魏书》、《魏略》、《英雄记》、《世语》、韦曜的《吴书》、《献帝春秋》等等。
由于《三国志》在历史上过于权威,完全压过了三国时期其他的历史材料,甚至于三国的官方历史材料都已经失传了,更不要说那些私人编辑的野史了。
但另一方面《魏书》、《魏略》、《英雄记》、《世语》、《吴书》、《献帝春秋》这些材料要么有很明显的立场倾向,要么是记录不全,甚至兼而有之,和《三国志》差距还是明显的。
最晚的则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了,该书成书时已经距离三国时期有了将近一千年。《资治通鉴》虽然离那个年代远了点,但那时所存留的历史材料毫无疑问要比现在多的多,该书也是在《三国志》、裴松之的补注以及《后汉书》等历史材料上进一步的归纳整理,虽然对于通鉴只有一部分内容是描述三国的,但非常详细,也没有明显的倾向性。
在这些历史材料中因为《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中的材料基本都是经历过三国年代那些人物留下来的,所以是属于第一手、基础的历史材料,其中以《三国志》最为重要。在裴松之的补注中也有《汉晋春秋》这一类略晚的资料,不过综合考虑,我个人将裴松之之前的三国历史材料统统认为都是一手材料。
而《后汉书》和《资治通鉴》都是后人对于这些基础材料进行再次整理和合理化编辑而成,属于加工过的历史材料,尽管他们虽然没有经历过三国历史,但那时他们拥有的历史材料仍然比我们现代多,所以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而且相比那些第一手材料而言,也更为完整、具体和合理,矛盾更少,可以作为一手材料的补充和归纳。
我个人认为要研究三国历史,《三国志》、裴松之的补注、《后汉书》以及《资治通鉴》的相关内容都是必看的,而且也必须以这些历史材料为主,其他的选看即可,然后进行筛选归纳整理。
ps:最近补一些作品相关的东西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汉末三国志》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汉末三国志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