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义学闻《诗》
目录:赵马踏天下| 作者:平安战| 类别:历史军事
《史记*赵武昭王传》载:昭王既出城,如蛟龙入海,避楚兵,两日过向城,三日至鄟城,一日抵郯城,五日经钟吾,四日途彭城,六日达永城,两日到蒙城,三日终慎邑。
从史书中寥寥的几个字当中,我们可以深刻的体会到赵捷此时轻松愉悦的心情。然而史书并没有具体的描写赵捷的这段旅程,但这旅程的快乐时光却永远的留在了两个人的记忆中。直到老了,他们还不断的回忆。
楚顷襄王20年,秦昭襄王诈以公主许配给楚顷襄王,而后秦军趁顷襄王开城迎亲,长驱直进,攻入楚都郢。此役过后,楚国的统治阶级看清了秦人的面目,楚人不再相信秦楚会友好,于是为了防备秦军的攻击,楚国将大量的军队调往西线防卫秦国,保卫陈都,因而楚齐边境的兵力空虚了许多。得益于此,赵捷一行人二十几人迅速的从防守的漏洞中穿插而过,进入了楚国境内。穿过边境线之后,赵捷一行人疾驰项城补充食物等必备的生活用品。
向城,也称项城或向邑,原为西周初年夏朝少康帝小儿子姒曲烈的封国—鄫国故城,因春秋战国时项义在此称王而得名。后项城为鲁国所攻占,城内居民遂逃往南方的楚国,皆以项为姓。鲁国攻占项城后,向城又辗转未齐国所攻占,之后又为楚国趁齐国内乱所占,直至今日。从项城逃往楚国的项义的子孙中一脉在楚国繁衍了几代后成为了楚国的一个大族,这个家族在战国末期到秦末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的重要人物便是项燕,项羽。赵捷没有在项城停留,连年的战争让项城残破不堪,也使它成为了楚军的后勤粮草补给点。
赵捷补给了食物和水之后又再次出发,跨过了大片的无人区和荒野之后,终于在粮食快要消耗完时到达鄟城。鄟城,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鄟国的国都,鄟国非常弱小,鲁成公六年,鲁国灭掉了鄟国。也许是由于鄟国太过弱小,他的国都完全没有一个诸侯国的该有的国都模样。赵捷在这里好好地歇息了一夜。第二天再次出发,一天之后抵达了途中的第一个较大的城池——郯城。
郯城,春秋时期诸侯国郯国的首都,在这里曾经出现过一位圣贤——郯子。郯子,春秋时期郯国第一任国君,他鹿乳奉亲的故事世人皆知。
郯子出生在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他是一个独生子女。郯子的父母是一对开明的父母,他们从小就对郯子进行严格的管教,时时刻刻都注意培养孩子美好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严父慈母的关怀教育下,郯子一天天地长大,开始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他白天干活,晚上陪着父母,等父母睡下之后,还要读书学习,生活虽然很艰辛,但郯子却觉得非常充实,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天将降大任于私人,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不平凡的人必有不凡的经历。一日,郯子的父母同时染上了一种奇怪的眼疾。先是痒,后来又疼,最终竟然都双目失明了。郯子到处求医问药,整天在外奔波,也不知道试了多少种偏方奇药,都没有效果。尽管如此,郯子丝毫也没有动摇让父母双目复明的信心,仍然到处打听探问。
由于锲而不舍的努力,加上众位乡亲的无私帮助.郯子终于又获得了一个良方。但药方的药引子却是难得的野鹿乳。
郯子忍痛变卖了一部分家产,凑了一些钱,从猎人那里买了一张刚刚处理好的野鹿皮和一只又大又结实的银瓶。买完这两样东西之后,他便背上干粮和草鞋,腰里挂着银瓶,肩上扛着鹿皮,辞别了年迈的爹娘,独自上路了。
也不知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就在干粮快要吃完的时候,郯子惊喜地发现鹿群里有了刚刚出生的小鹿。为了一举成功,郯子小心翼翼地靠近着鹿群。也许是郯子的孝心感动了天地,郯子成功的得到了鹿乳,医治了母亲。
从此,郯子的贤名不胫而走。人们慕名而来,纷纷拜郯子为师,学知识,学做人。有的人为了求学的方便,干脆就在这里住了下来。孔子也曾经来此住过一段时间,接受郯子的教诲。
人越聚越多,郯子的家乡由乡村变成了城镇.又由城变成了邦国。当地的人们都一致推举郯子做了郯国的第一任国君。
春秋年间,周王室渐趋衰败,诸侯大国之间相互争战侵吞,天下动乱。郯国,虽是区区小国却颇有名气,这其中主原因便是国君郯子的政绩、才华和仁孝之德,赢得了人心。郯子治郯讲道德、施仁义、恩威有加,百姓心悦诚服,使郯地文化发达,民风淳厚,一些典章制度都继续保持下来,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捷哥哥,我们这是要去哪儿啊!”郯城热闹的大街上星仪牵着赵捷的手问。
“仪儿,郯城以郯城义学最为出名,我先带你去那里看一。”赵捷宠溺的回答道。
郯城义学原为郯子讲学之处,因孔子曾来此求学,因而在战国时代逐渐发展成儒家宣扬儒学的基地之一。当赵捷与星仪来此时,义学中已经聚集了许多百姓,义学里的教授正在讲《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讲学的教摇头晃脑道。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教人翻来覆去难睡下。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关雎》者,诗也,明君王后妃之德,女子唯忠贞贤淑、含蓄克制,方配得王侯。“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星仪闻言,以其言低女子地位而不乐;赵捷闻言,不屑其解,遂生反驳之意。
“先生。”赵捷站起打断了教授的话而问道,“孔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吾观《关雎》,虽清甜上口,文辞活泼,然实不过是歌咏男女情爱的单纯的诗,其大致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
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硬要将它联系到后妃之德之上,是否有点牵强了?”
“孺子不懂诗。”教授拉下脸道,“《关睢》、《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睢》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衷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睢》之义也。
《诗经》三百,如果都是小民生活之曲,未有深意于其深藏,孔圣何必编录其。且若为小民之曲天下人皆可读之,吾等何必立于此地?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诗》暗合史事古意深刻,其中意义,我等儒生纵穷尽一生之力也不能研究透彻。小子一介黄口小儿,怎敢轻易开口亵渎?”
“哦。哦。”稚弱少年听完服了教授的狡辩,笑问道,“那么依先生所言,《关雎》是称颂后妃的哪种美德呢?”
儒生想了想道,“《关雎》言后妃性行合谐,贞专化下,寤寐求贤,供奉职事,是后妃之德也。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闭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这一讲,便讲到了红日将落,赵捷全程在场听了一下午。
从史书中寥寥的几个字当中,我们可以深刻的体会到赵捷此时轻松愉悦的心情。然而史书并没有具体的描写赵捷的这段旅程,但这旅程的快乐时光却永远的留在了两个人的记忆中。直到老了,他们还不断的回忆。
楚顷襄王20年,秦昭襄王诈以公主许配给楚顷襄王,而后秦军趁顷襄王开城迎亲,长驱直进,攻入楚都郢。此役过后,楚国的统治阶级看清了秦人的面目,楚人不再相信秦楚会友好,于是为了防备秦军的攻击,楚国将大量的军队调往西线防卫秦国,保卫陈都,因而楚齐边境的兵力空虚了许多。得益于此,赵捷一行人二十几人迅速的从防守的漏洞中穿插而过,进入了楚国境内。穿过边境线之后,赵捷一行人疾驰项城补充食物等必备的生活用品。
向城,也称项城或向邑,原为西周初年夏朝少康帝小儿子姒曲烈的封国—鄫国故城,因春秋战国时项义在此称王而得名。后项城为鲁国所攻占,城内居民遂逃往南方的楚国,皆以项为姓。鲁国攻占项城后,向城又辗转未齐国所攻占,之后又为楚国趁齐国内乱所占,直至今日。从项城逃往楚国的项义的子孙中一脉在楚国繁衍了几代后成为了楚国的一个大族,这个家族在战国末期到秦末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的重要人物便是项燕,项羽。赵捷没有在项城停留,连年的战争让项城残破不堪,也使它成为了楚军的后勤粮草补给点。
赵捷补给了食物和水之后又再次出发,跨过了大片的无人区和荒野之后,终于在粮食快要消耗完时到达鄟城。鄟城,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鄟国的国都,鄟国非常弱小,鲁成公六年,鲁国灭掉了鄟国。也许是由于鄟国太过弱小,他的国都完全没有一个诸侯国的该有的国都模样。赵捷在这里好好地歇息了一夜。第二天再次出发,一天之后抵达了途中的第一个较大的城池——郯城。
郯城,春秋时期诸侯国郯国的首都,在这里曾经出现过一位圣贤——郯子。郯子,春秋时期郯国第一任国君,他鹿乳奉亲的故事世人皆知。
郯子出生在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他是一个独生子女。郯子的父母是一对开明的父母,他们从小就对郯子进行严格的管教,时时刻刻都注意培养孩子美好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严父慈母的关怀教育下,郯子一天天地长大,开始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他白天干活,晚上陪着父母,等父母睡下之后,还要读书学习,生活虽然很艰辛,但郯子却觉得非常充实,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天将降大任于私人,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不平凡的人必有不凡的经历。一日,郯子的父母同时染上了一种奇怪的眼疾。先是痒,后来又疼,最终竟然都双目失明了。郯子到处求医问药,整天在外奔波,也不知道试了多少种偏方奇药,都没有效果。尽管如此,郯子丝毫也没有动摇让父母双目复明的信心,仍然到处打听探问。
由于锲而不舍的努力,加上众位乡亲的无私帮助.郯子终于又获得了一个良方。但药方的药引子却是难得的野鹿乳。
郯子忍痛变卖了一部分家产,凑了一些钱,从猎人那里买了一张刚刚处理好的野鹿皮和一只又大又结实的银瓶。买完这两样东西之后,他便背上干粮和草鞋,腰里挂着银瓶,肩上扛着鹿皮,辞别了年迈的爹娘,独自上路了。
也不知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就在干粮快要吃完的时候,郯子惊喜地发现鹿群里有了刚刚出生的小鹿。为了一举成功,郯子小心翼翼地靠近着鹿群。也许是郯子的孝心感动了天地,郯子成功的得到了鹿乳,医治了母亲。
从此,郯子的贤名不胫而走。人们慕名而来,纷纷拜郯子为师,学知识,学做人。有的人为了求学的方便,干脆就在这里住了下来。孔子也曾经来此住过一段时间,接受郯子的教诲。
人越聚越多,郯子的家乡由乡村变成了城镇.又由城变成了邦国。当地的人们都一致推举郯子做了郯国的第一任国君。
春秋年间,周王室渐趋衰败,诸侯大国之间相互争战侵吞,天下动乱。郯国,虽是区区小国却颇有名气,这其中主原因便是国君郯子的政绩、才华和仁孝之德,赢得了人心。郯子治郯讲道德、施仁义、恩威有加,百姓心悦诚服,使郯地文化发达,民风淳厚,一些典章制度都继续保持下来,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捷哥哥,我们这是要去哪儿啊!”郯城热闹的大街上星仪牵着赵捷的手问。
“仪儿,郯城以郯城义学最为出名,我先带你去那里看一。”赵捷宠溺的回答道。
郯城义学原为郯子讲学之处,因孔子曾来此求学,因而在战国时代逐渐发展成儒家宣扬儒学的基地之一。当赵捷与星仪来此时,义学中已经聚集了许多百姓,义学里的教授正在讲《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讲学的教摇头晃脑道。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教人翻来覆去难睡下。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关雎》者,诗也,明君王后妃之德,女子唯忠贞贤淑、含蓄克制,方配得王侯。“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星仪闻言,以其言低女子地位而不乐;赵捷闻言,不屑其解,遂生反驳之意。
“先生。”赵捷站起打断了教授的话而问道,“孔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吾观《关雎》,虽清甜上口,文辞活泼,然实不过是歌咏男女情爱的单纯的诗,其大致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
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硬要将它联系到后妃之德之上,是否有点牵强了?”
“孺子不懂诗。”教授拉下脸道,“《关睢》、《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睢》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衷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睢》之义也。
《诗经》三百,如果都是小民生活之曲,未有深意于其深藏,孔圣何必编录其。且若为小民之曲天下人皆可读之,吾等何必立于此地?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诗》暗合史事古意深刻,其中意义,我等儒生纵穷尽一生之力也不能研究透彻。小子一介黄口小儿,怎敢轻易开口亵渎?”
“哦。哦。”稚弱少年听完服了教授的狡辩,笑问道,“那么依先生所言,《关雎》是称颂后妃的哪种美德呢?”
儒生想了想道,“《关雎》言后妃性行合谐,贞专化下,寤寐求贤,供奉职事,是后妃之德也。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闭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这一讲,便讲到了红日将落,赵捷全程在场听了一下午。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赵马踏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赵马踏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