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君的灾祸
目录:赵马踏天下| 作者:平安战| 类别:历史军事
《赵书*平原君传》载:赵惠文王34年秋,平原君入秦。
赵国君臣上下齐心协力,使秦国的入侵计划彻底破产,甚至还使秦国暗地里出了点血。齐国与赵国的连兵抗秦,昭示着赵国与齐国的紧密联合,使得范雎的远交近攻的布局取得了一个暗淡的开始。
一切的一切,自然让秦昭王相当的不爽,于是乎政治上的较量正式开始。范雎感受到了秦王的怒意,于是针对赵国和齐国分别各献上了一计。
咸阳宫,宣室,秦王与范雎相对而坐。秦王正耐心的倾听着范雎额谋划。
“大王,请切莫生气,赵国乃外强中干之国也,秦国一统天下乃大势所趋也,非弱赵可敌也。”范雎劝解秦王道。
“何以言之?望先生指教。”秦王稽首求教道。
范雎侃侃而谈道:“赵国重商,商者逐利也,诱赵民以利,可夺其心也,此其一也。商者伤农,农者,国之本也,赵国虽兵强而粮不足,不可持战也,此其二也。四战之国,四处皆敌,以赵国之兵,不能四方兼顾也,此其三也。群臣结党,党同异伐,不能同心,赵国内乱可期也,此其四也。”
“党同异伐,何解?”秦王再次询问道。
范雎继续解释道:“昔日李兑排挤赵武灵王遗臣,赵国朝堂为李兑一党所控。后赵惠文王用事,赵国王族势力渐渐兴起。赵惠文王在世时,此二者还可以在赵王的调和下和平相处,而如今新王刚立,权势不足,尚不足以调和党争,所凭者,平原君赵胜也。所以微臣建议……”
范雎不自觉的顿了顿,已经彻底明白过来的秦王趁机插嘴道:“所以我们可以把平原君赵胜召来秦国,然后将其软禁起来,坐看赵国内乱,而享渔翁之利。”
“大王圣明。”范雎恭维道。秦王闻言欣慰的笑了。
秦王笑着继续问道:“赵国已然无虑,尚有富裕的齐国,如何待之。”
范雎慎重的回答道:“远交近攻之策不可改,齐国乃是我秦国需要拉拢之国,不可过分得罪。微臣之意是以辞折之,以利待之。”
秦王闻言困惑的问道:“何以以辞折之?”
范雎想了想说道:“齐国以多智慧之士而自豪,可以此入手。吾闻秦宫中有一玉连环,多年以来无人可解。可派遣使节持之以问齐国上下,夺其心智,弱其信心,如此便可。”
秦王闻言赞道:“善!先生真乃吾之姜尚也。”
“大王谬赞了!”范雎谦虚的说道。
————————————————————————————————
暂且不提齐国的玉连环事件,先说一说赵国上下在赵胜收到秦王的亲笔信后的反应。
秦昭王的信中写道:“仰承祖先之余烈,不谷继位秦王业已二十年有余。在位期间,夙兴夜寐,不敢有所懈怠。励精图治,得四方之才辅佐,方有今日之强盛之秦。赵秦同祖,久不往来,情分日疏,是为天下之大谬矣,今吾闻君之高义久矣,盼与君一唔,共饮一杯,忆往昔情,展未来卷。孤已于秦国设宴,静待君之至。”
一封言辞极为普通的邀请信,宛如一封恐吓信,在赵国朝堂上溅起一大片水花。
赵国邯郸,平原君府,赵丹亲临。
“秦王来信相邀,来去与否,叔叔您想好了吗?”赵丹关心的询问道。
“秦国乃天下至强,不可强违。既然秦王相邀,臣也只能勉为其难的与之一会了。”平原君赵胜回答道。
“秦国乃虎狼之邦,此举必有图谋,君上不可轻易答应。”虞卿提醒道:“宜拒绝之,见机行事,方得保全自身,长久护国。”
“卿之言虽甚是有理,可吾赵国处于劣势,以秦国咄咄相逼之势,吾赵国除了暂时忍让,还能做什么了。”赵丹无奈的回答道:“这也许是我赵国与秦国修好的最后机会了。暂时修好,换取足够的时间以复兴赵国,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真的要这样吗?”赵丹问道。平原君郑重的点了点头。
“赵国上下一定会记住君上今日的屈辱的。”赵丹意味深长的说道。
与此同时,平原君的小儿子赵盈闯进了赵国邯郸太子府中。
“赵捷,你快给我出来,出大事了。”赵盈在太子府中大喊大叫到。
声音很快便传到了正在锻炼的赵捷的耳中,赵捷放下手中的兵器,吩咐身边的丫鬟道:“你去照应一下我盈叔,我去换一换衣服,马上就到。”
赵盈按辈分来说是赵捷的叔叔,在亲密的人面前,赵捷对于称谓并不是很在意,但在不熟悉的婢女面前,赵捷还是刻意保留了一份尊卑礼仪范。
不一会儿,换完衣服的赵捷便在会客厅中见到了急切的赵盈。不等赵捷坐下来,赵盈便一把抓住了赵捷,口中说道:“秦王心怀叵测,写信邀我爹入秦。此去秦国,我爹性命堪忧。我知道你素有怪才,可能想到什么办法保我爹之安危。”
赵捷挣脱了赵盈的拉扯,然后想了想说道:“你爹是我赵国的相国,地位相当的尊崇。即使是以秦王之尊崇身份,也绝不可以以莫须有之罪危害汝父的性命。你爹的生命安全必定无恙,这点你可以放心,除非秦王要冒天下之大不为,想要挑起天下各国间的决战。”
“秦王不能杀害我爹,但还是可以软禁我爹。楚怀王的殷鉴犹在眼前,不得不防啊!”赵盈继续提醒赵捷道。
“这倒是个问题,把你爹关死,这跟杀害你爹也没什么区别。”赵捷考虑了一会儿,继续回答道:“天下间还有道义,秦国要软禁你爹必定要找一些理由,我们可以让秦王找不到理由理由。你爹和秦王间有什么显著的矛盾吗?”
“我爹与秦王也没有什么纠葛,最近发生的唯一对立事件便是我父亲收纳了前魏相魏齐。”赵盈仔细的想了想,然后说道。
赵捷闻言恍然大悟道:“等你父亲离开赵国后,暗中使些手段,把魏齐赶走,让秦王找不到软禁你父亲的理由,我想这样你父亲应该就能安全的回赵国了。”
“我明白了。”得计的赵盈感谢的说道。
此时的赵捷并不知道,因为他的这个建议,平原君顺利的回到了赵国,而他却因此不得不面临人生的第一次危机。
几天后,赵胜便带着众人的的期盼如约向秦国进发了,前路
虽不可预测,但赵胜走的异常的坚决与坚定。
————————————————————————————————
齐国,临淄。
天依旧是那个天,地依旧是那个地,城依旧还是那个城,不同的只是道路上的人。
赵捷在齐国所引起的中央与地方之争,最终以中央的胜利和地方的退让而告终。自古以来,政治斗争从来都是相当残酷的,在普通人所看不到的地方,早已是死伤枕藉,惨不忍睹。
此时,这场政治斗争已经开始影响齐国上下了。地方的失利导致地方的势力不得不大规模撤出临淄,于是中央的许多职位空了出来,许多能人贤才得到了中央的任命。再加上近期爆发的战争,许多的军中将领得到了应有奖赏,一大批新贵出现在了临淄的街头。
有了新鲜血液注入的齐国朝堂再次爆发出了蓬勃的生命力,临淄城也因此变得更加生机勃**来,就连谡下学宫也因为大量的新贵将子弟送来读书而再次繁荣起来。街道上往来着大量配剑的武士和激辩的文士,他们或四处拜谒,或自秀才能,他们无不期待着得到贵人的赏识而出人头地。
在众多的新贵当中,其中最为突出的要数君王后的母家太史家族了。由于在中央与地方之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再加上又有君王后的荫庇,太史家族的家主太史得到了齐襄王的重赏。官升司寇,主管全国的刑事案件,距离国相的位置不在遥远。
与之相对的是权势日益黯淡的田单家族,由于当初在中央与地方的斗争中奋力的冲锋陷阵,导致了实力大减,而后又由于田单已经是丞相,封无可封,并没有得到应得的封赏。再加上最近由于齐襄王多次晕倒,而受到了后党的抵制。齐襄王为了王位的继承,防止田单趁乱夺权,也暗地里默认了后党的打压。田单虽然明白其间的道道,但为了家族的延续,为了不至于被王怀疑而招致灭族,也不得不坦然受之。
在这样的背景下,秦昭王的使臣抵达了齐国,给齐国上下带来了那条几乎无解的玉连环问题。
;
赵国君臣上下齐心协力,使秦国的入侵计划彻底破产,甚至还使秦国暗地里出了点血。齐国与赵国的连兵抗秦,昭示着赵国与齐国的紧密联合,使得范雎的远交近攻的布局取得了一个暗淡的开始。
一切的一切,自然让秦昭王相当的不爽,于是乎政治上的较量正式开始。范雎感受到了秦王的怒意,于是针对赵国和齐国分别各献上了一计。
咸阳宫,宣室,秦王与范雎相对而坐。秦王正耐心的倾听着范雎额谋划。
“大王,请切莫生气,赵国乃外强中干之国也,秦国一统天下乃大势所趋也,非弱赵可敌也。”范雎劝解秦王道。
“何以言之?望先生指教。”秦王稽首求教道。
范雎侃侃而谈道:“赵国重商,商者逐利也,诱赵民以利,可夺其心也,此其一也。商者伤农,农者,国之本也,赵国虽兵强而粮不足,不可持战也,此其二也。四战之国,四处皆敌,以赵国之兵,不能四方兼顾也,此其三也。群臣结党,党同异伐,不能同心,赵国内乱可期也,此其四也。”
“党同异伐,何解?”秦王再次询问道。
范雎继续解释道:“昔日李兑排挤赵武灵王遗臣,赵国朝堂为李兑一党所控。后赵惠文王用事,赵国王族势力渐渐兴起。赵惠文王在世时,此二者还可以在赵王的调和下和平相处,而如今新王刚立,权势不足,尚不足以调和党争,所凭者,平原君赵胜也。所以微臣建议……”
范雎不自觉的顿了顿,已经彻底明白过来的秦王趁机插嘴道:“所以我们可以把平原君赵胜召来秦国,然后将其软禁起来,坐看赵国内乱,而享渔翁之利。”
“大王圣明。”范雎恭维道。秦王闻言欣慰的笑了。
秦王笑着继续问道:“赵国已然无虑,尚有富裕的齐国,如何待之。”
范雎慎重的回答道:“远交近攻之策不可改,齐国乃是我秦国需要拉拢之国,不可过分得罪。微臣之意是以辞折之,以利待之。”
秦王闻言困惑的问道:“何以以辞折之?”
范雎想了想说道:“齐国以多智慧之士而自豪,可以此入手。吾闻秦宫中有一玉连环,多年以来无人可解。可派遣使节持之以问齐国上下,夺其心智,弱其信心,如此便可。”
秦王闻言赞道:“善!先生真乃吾之姜尚也。”
“大王谬赞了!”范雎谦虚的说道。
————————————————————————————————
暂且不提齐国的玉连环事件,先说一说赵国上下在赵胜收到秦王的亲笔信后的反应。
秦昭王的信中写道:“仰承祖先之余烈,不谷继位秦王业已二十年有余。在位期间,夙兴夜寐,不敢有所懈怠。励精图治,得四方之才辅佐,方有今日之强盛之秦。赵秦同祖,久不往来,情分日疏,是为天下之大谬矣,今吾闻君之高义久矣,盼与君一唔,共饮一杯,忆往昔情,展未来卷。孤已于秦国设宴,静待君之至。”
一封言辞极为普通的邀请信,宛如一封恐吓信,在赵国朝堂上溅起一大片水花。
赵国邯郸,平原君府,赵丹亲临。
“秦王来信相邀,来去与否,叔叔您想好了吗?”赵丹关心的询问道。
“秦国乃天下至强,不可强违。既然秦王相邀,臣也只能勉为其难的与之一会了。”平原君赵胜回答道。
“秦国乃虎狼之邦,此举必有图谋,君上不可轻易答应。”虞卿提醒道:“宜拒绝之,见机行事,方得保全自身,长久护国。”
“卿之言虽甚是有理,可吾赵国处于劣势,以秦国咄咄相逼之势,吾赵国除了暂时忍让,还能做什么了。”赵丹无奈的回答道:“这也许是我赵国与秦国修好的最后机会了。暂时修好,换取足够的时间以复兴赵国,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真的要这样吗?”赵丹问道。平原君郑重的点了点头。
“赵国上下一定会记住君上今日的屈辱的。”赵丹意味深长的说道。
与此同时,平原君的小儿子赵盈闯进了赵国邯郸太子府中。
“赵捷,你快给我出来,出大事了。”赵盈在太子府中大喊大叫到。
声音很快便传到了正在锻炼的赵捷的耳中,赵捷放下手中的兵器,吩咐身边的丫鬟道:“你去照应一下我盈叔,我去换一换衣服,马上就到。”
赵盈按辈分来说是赵捷的叔叔,在亲密的人面前,赵捷对于称谓并不是很在意,但在不熟悉的婢女面前,赵捷还是刻意保留了一份尊卑礼仪范。
不一会儿,换完衣服的赵捷便在会客厅中见到了急切的赵盈。不等赵捷坐下来,赵盈便一把抓住了赵捷,口中说道:“秦王心怀叵测,写信邀我爹入秦。此去秦国,我爹性命堪忧。我知道你素有怪才,可能想到什么办法保我爹之安危。”
赵捷挣脱了赵盈的拉扯,然后想了想说道:“你爹是我赵国的相国,地位相当的尊崇。即使是以秦王之尊崇身份,也绝不可以以莫须有之罪危害汝父的性命。你爹的生命安全必定无恙,这点你可以放心,除非秦王要冒天下之大不为,想要挑起天下各国间的决战。”
“秦王不能杀害我爹,但还是可以软禁我爹。楚怀王的殷鉴犹在眼前,不得不防啊!”赵盈继续提醒赵捷道。
“这倒是个问题,把你爹关死,这跟杀害你爹也没什么区别。”赵捷考虑了一会儿,继续回答道:“天下间还有道义,秦国要软禁你爹必定要找一些理由,我们可以让秦王找不到理由理由。你爹和秦王间有什么显著的矛盾吗?”
“我爹与秦王也没有什么纠葛,最近发生的唯一对立事件便是我父亲收纳了前魏相魏齐。”赵盈仔细的想了想,然后说道。
赵捷闻言恍然大悟道:“等你父亲离开赵国后,暗中使些手段,把魏齐赶走,让秦王找不到软禁你父亲的理由,我想这样你父亲应该就能安全的回赵国了。”
“我明白了。”得计的赵盈感谢的说道。
此时的赵捷并不知道,因为他的这个建议,平原君顺利的回到了赵国,而他却因此不得不面临人生的第一次危机。
几天后,赵胜便带着众人的的期盼如约向秦国进发了,前路
虽不可预测,但赵胜走的异常的坚决与坚定。
————————————————————————————————
齐国,临淄。
天依旧是那个天,地依旧是那个地,城依旧还是那个城,不同的只是道路上的人。
赵捷在齐国所引起的中央与地方之争,最终以中央的胜利和地方的退让而告终。自古以来,政治斗争从来都是相当残酷的,在普通人所看不到的地方,早已是死伤枕藉,惨不忍睹。
此时,这场政治斗争已经开始影响齐国上下了。地方的失利导致地方的势力不得不大规模撤出临淄,于是中央的许多职位空了出来,许多能人贤才得到了中央的任命。再加上近期爆发的战争,许多的军中将领得到了应有奖赏,一大批新贵出现在了临淄的街头。
有了新鲜血液注入的齐国朝堂再次爆发出了蓬勃的生命力,临淄城也因此变得更加生机勃**来,就连谡下学宫也因为大量的新贵将子弟送来读书而再次繁荣起来。街道上往来着大量配剑的武士和激辩的文士,他们或四处拜谒,或自秀才能,他们无不期待着得到贵人的赏识而出人头地。
在众多的新贵当中,其中最为突出的要数君王后的母家太史家族了。由于在中央与地方之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再加上又有君王后的荫庇,太史家族的家主太史得到了齐襄王的重赏。官升司寇,主管全国的刑事案件,距离国相的位置不在遥远。
与之相对的是权势日益黯淡的田单家族,由于当初在中央与地方的斗争中奋力的冲锋陷阵,导致了实力大减,而后又由于田单已经是丞相,封无可封,并没有得到应得的封赏。再加上最近由于齐襄王多次晕倒,而受到了后党的抵制。齐襄王为了王位的继承,防止田单趁乱夺权,也暗地里默认了后党的打压。田单虽然明白其间的道道,但为了家族的延续,为了不至于被王怀疑而招致灭族,也不得不坦然受之。
在这样的背景下,秦昭王的使臣抵达了齐国,给齐国上下带来了那条几乎无解的玉连环问题。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赵马踏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赵马踏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