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四十章 想要突围
目录:阀阅汉末| 作者:司空云鹰| 类别:历史军事
韩当见高珣与黄忠两人都如此说,他知道,这次前往召陵县接应赵谦等人的战事,已经与他无缘。同时,他心中也是明白,他部刚刚组建不久,不管是在战阵操练,还是其他方面,都离不开他这个主将。
于是,韩当带着遗憾默默的点点头。心中也暗暗发狠,一定要把队伍早日整合完毕,争取在下一场战事中,能派上用场。
高珣安抚好韩当后,与申屠礼交代了一些事情,同时,又从怀中取出一卷绵帛,郑重的交给申屠礼。这绵帛是高珣要离开扬州时,蔡邕特意遣人送给他的,并交代高珣,这是蔡邕专门写给赵谦的书信。
高珣虽然没有查看蔡邕给赵谦写了什么内容,但是,他也心中能猜个大概。他的这个老师兼岳父,正在动用他在大汉的名望与人脉,让同为大汉名士的赵谦照顾一下他。
对此,高珣也不反对,反而是很乐见其成。他知道,像他这种寒门出身的人,在这个如今越来越看重出身的大汉,想要博取一番功名,如果他身后没有一些关系与人脉,显然是有点难度。
何况,如今他又恶了袁家,以袁家在汝南郡的影响力,想要给他设置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能让赵谦因为有蔡邕的关系,对他有所照顾,他在汝南郡的日子,也会轻松许多。
申屠礼从高珣手中接过来的不仅有绵帛,还有一个方印,他知道这是高珣的扬州刺史府的兵曹从事印。有了这个方印,他见到赵谦后,也能直接说明他的来历。
申屠礼慎重的把这两样东西放置在怀中,向高珣等人行了礼后,直接下了城楼。他也顾不得连夜赶路的疲劳,直接骑马出了城门,往定颍县北方赶去。
高珣目送申屠礼离开,又向黄忠,韩当两人了解了一些关于定颍县其他方面的事情后。见天色已经大亮,高珣等人也不再城楼上久待,直接回了城中的军营。
高珣回到军营,在与已经起来的楚重,高江,邓当,季常,徐忠等人又是一番寒暄。
待一众人等与众士卒进食完早饭后。
为了能在短暂的时间内,伐取更多的树木与老竹。同时,也为了即将要出征的手下士卒积蓄体力。高珣只能在定颍县城的百姓中招募人力。
为了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高珣还特意规定,伐木,伐竹一日,每个百姓可领取一斛粟米。
一日一斛粮食,在如此丰厚的酬劳面前,百姓还真没有几个人经得起诱惑。除了那些已经走不动的人,可以说,整个定颍县城,因为高珣而躁动。
特别是那些从各乡亭来定颍县避难的百姓,更是积极响应。他们因为逃离家乡时,离开的匆忙,随身携带的粮食本来就不多,有了高珣这丰厚的酬劳奖励鼓动,他们岂能无动于衷。
高珣见百姓如此积极,他也不阻止,不过为了,
所以,在短短的一日时间内,从城外源源不断运送回来,并已经经过加工的滚木,长竹竿,已经把定颍县的四面城墙上堆满。同时,也因为太多,在城墙下,那堆积如山的滚木堆,竹堆占住了很大的一片空间。
当然,也正是因为几乎全城出动,高珣等人从黄巾军手中得来的粮食,也立即消耗一空。在高珣正要为粮食而发愁的时候,幸好在这紧要关头,卓宾与文修两人派遣出来的运粮队伍,通过水路率先抵达一批。
这既解决了高珣的燃眉之急,同时,也为高珣带来了急需的武器。
夜幕开启,在进完晚食后,高珣,黄忠,高江,楚重,高珙等人,率着亲卫以及前部,左部,后部共三千多人马,悄悄的从定颍县北门鱼贯而出,消失在夜色当中。
与此同时,在召陵县城内外。
不管是攻打了一整日的黄巾军士卒,还是守防了一整天的郡兵,因为疲倦与劳累,绝大部分的人,已经早早的进入了梦乡中。
除了巡夜士卒的脚步声,篝火燃烧发出的声响,以及夜空中响起的呼呼风啸声外,即使是召陵城墙上,黄巾军军营中都是篝火通明,但也掩盖不了整个召陵县四周寂静。
黄巾军军营中,一个头裹黄巾的人影,在敏捷的躲过几队巡夜黄巾军的队伍后,急速的往召陵县城潜伏而来。不到片刻,人影抵达城墙下一处篝火照射不到的黑暗死角。
抬头仰望了一下城墙上,等一队郡兵巡视过去不久后,立即取出一个挂钩,并用布条把铁钩包扎好,握着铁钩后的绳索,在手中飞速的旋转几圈,紧接着往城墙上用力一甩。
“噗”一声低微的声响,人影用力拉扯几下,确定牢固后,双脚轻轻一踏城墙壁,人如猿猴上树般,敏捷而迅速。片刻间,五丈多高的城墙,在他身手中如履平地,人影窜进了女墙后。
在篝火的映射下,申屠礼的面容闪现。同时,也轻轻的嘘缓了口气,立即收起挂钩,消失在了城墙上。
在召陵县城的正中央的地段,正是召陵县县衙署所在地。
此时的衙署大厅中,在许多盏油灯的照射下,人影憧憧。
赵谦头戴高冠,身着深衣袍服,脸色忧愁的端跪坐主位上,双眼看着身边的一盏油灯愣愣出神。在他的下方,汝南郡四都尉中之一的梁纲,以及兵曹掾史李丰两人,全部穿着一身带着浓烈血腥味的戎装,跪坐在席垫上轻轻的长吁短叹。
在其他的席垫上,也有一些戴着小冠,袍服的的士人,这些人都是召陵县以及其他各县逃过来的士族主事人。此时的他们,脸上的忧愁与不安,比任何人都强烈。
只有年过四旬的主簿阎象,看着大厅中死一般的沉静,眉头皱起,看了主位上的赵谦一眼,轻轻的咳嗽两声。
赵谦得到阎象的提醒,顿时双目聚焦,慢慢的扫视了在座的人一眼道:“诸君,如今娥贼猛攻不止,召陵县随时都有失陷贼手的可能,不知诸君可有良策助我守城?”
兵曹掾史李丰见赵谦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同时,见赵谦还想保住召陵县,心中不由的哀叹,最后咬紧牙关,像下定决心一样,抬起头来道:“明府,从今日情形来看,那娥贼首领彭贼又增加了兵力,而我等如今的兵马,加上今日折损的一千余人,已不足四千。
不是下吏说丧气话,在娥贼几万人面前,召陵县已经怕是保不住了。我等还是另谋出路的好。“
都尉梁纲见李丰开了头,也紧跟着道:“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我等的粮食,已经不足两日分量。一旦粮食告罄,也一样会城破,不如趁着我等还有士卒在手,突围出城吧。“
在座的其他士族主事之人,特别是召陵县的士族,脸色一阵无奈与急色,他们的家族都在城中,家底也是在城里,一旦赵谦等人突围而去,那岂不是他们的家族要遭娥贼的毒手。
可是,他们也知道,为了守住召陵县,他们这些士族可是已经启尽的了大部分的家底。已经是无力在支撑了。开来也只能突围出城,先保住性命再说。于是,士族的主事人,也纷纷的向赵谦谏言。
赵谦见在座之人,都不看好能守住召陵县,长长的叹息一声,看着只有主簿阎象在那沉默不语,他是知道这主簿是以智慧著称。
顿时心中如同溺水之人,抓住了救命稻草般,带着期望看着阎象道:“阎主簿可有良策?”
阎象顿时摇了摇头,同时也带着困惑不解道:“让明府失望了,在娥贼如此实力面前,小吏也是无能为力。不够,让小吏困惑的事,这彭贼从昨日开始,为何突然增加了兵力?同时也加大了攻击力度。”
于是,韩当带着遗憾默默的点点头。心中也暗暗发狠,一定要把队伍早日整合完毕,争取在下一场战事中,能派上用场。
高珣安抚好韩当后,与申屠礼交代了一些事情,同时,又从怀中取出一卷绵帛,郑重的交给申屠礼。这绵帛是高珣要离开扬州时,蔡邕特意遣人送给他的,并交代高珣,这是蔡邕专门写给赵谦的书信。
高珣虽然没有查看蔡邕给赵谦写了什么内容,但是,他也心中能猜个大概。他的这个老师兼岳父,正在动用他在大汉的名望与人脉,让同为大汉名士的赵谦照顾一下他。
对此,高珣也不反对,反而是很乐见其成。他知道,像他这种寒门出身的人,在这个如今越来越看重出身的大汉,想要博取一番功名,如果他身后没有一些关系与人脉,显然是有点难度。
何况,如今他又恶了袁家,以袁家在汝南郡的影响力,想要给他设置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能让赵谦因为有蔡邕的关系,对他有所照顾,他在汝南郡的日子,也会轻松许多。
申屠礼从高珣手中接过来的不仅有绵帛,还有一个方印,他知道这是高珣的扬州刺史府的兵曹从事印。有了这个方印,他见到赵谦后,也能直接说明他的来历。
申屠礼慎重的把这两样东西放置在怀中,向高珣等人行了礼后,直接下了城楼。他也顾不得连夜赶路的疲劳,直接骑马出了城门,往定颍县北方赶去。
高珣目送申屠礼离开,又向黄忠,韩当两人了解了一些关于定颍县其他方面的事情后。见天色已经大亮,高珣等人也不再城楼上久待,直接回了城中的军营。
高珣回到军营,在与已经起来的楚重,高江,邓当,季常,徐忠等人又是一番寒暄。
待一众人等与众士卒进食完早饭后。
为了能在短暂的时间内,伐取更多的树木与老竹。同时,也为了即将要出征的手下士卒积蓄体力。高珣只能在定颍县城的百姓中招募人力。
为了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高珣还特意规定,伐木,伐竹一日,每个百姓可领取一斛粟米。
一日一斛粮食,在如此丰厚的酬劳面前,百姓还真没有几个人经得起诱惑。除了那些已经走不动的人,可以说,整个定颍县城,因为高珣而躁动。
特别是那些从各乡亭来定颍县避难的百姓,更是积极响应。他们因为逃离家乡时,离开的匆忙,随身携带的粮食本来就不多,有了高珣这丰厚的酬劳奖励鼓动,他们岂能无动于衷。
高珣见百姓如此积极,他也不阻止,不过为了,
所以,在短短的一日时间内,从城外源源不断运送回来,并已经经过加工的滚木,长竹竿,已经把定颍县的四面城墙上堆满。同时,也因为太多,在城墙下,那堆积如山的滚木堆,竹堆占住了很大的一片空间。
当然,也正是因为几乎全城出动,高珣等人从黄巾军手中得来的粮食,也立即消耗一空。在高珣正要为粮食而发愁的时候,幸好在这紧要关头,卓宾与文修两人派遣出来的运粮队伍,通过水路率先抵达一批。
这既解决了高珣的燃眉之急,同时,也为高珣带来了急需的武器。
夜幕开启,在进完晚食后,高珣,黄忠,高江,楚重,高珙等人,率着亲卫以及前部,左部,后部共三千多人马,悄悄的从定颍县北门鱼贯而出,消失在夜色当中。
与此同时,在召陵县城内外。
不管是攻打了一整日的黄巾军士卒,还是守防了一整天的郡兵,因为疲倦与劳累,绝大部分的人,已经早早的进入了梦乡中。
除了巡夜士卒的脚步声,篝火燃烧发出的声响,以及夜空中响起的呼呼风啸声外,即使是召陵城墙上,黄巾军军营中都是篝火通明,但也掩盖不了整个召陵县四周寂静。
黄巾军军营中,一个头裹黄巾的人影,在敏捷的躲过几队巡夜黄巾军的队伍后,急速的往召陵县城潜伏而来。不到片刻,人影抵达城墙下一处篝火照射不到的黑暗死角。
抬头仰望了一下城墙上,等一队郡兵巡视过去不久后,立即取出一个挂钩,并用布条把铁钩包扎好,握着铁钩后的绳索,在手中飞速的旋转几圈,紧接着往城墙上用力一甩。
“噗”一声低微的声响,人影用力拉扯几下,确定牢固后,双脚轻轻一踏城墙壁,人如猿猴上树般,敏捷而迅速。片刻间,五丈多高的城墙,在他身手中如履平地,人影窜进了女墙后。
在篝火的映射下,申屠礼的面容闪现。同时,也轻轻的嘘缓了口气,立即收起挂钩,消失在了城墙上。
在召陵县城的正中央的地段,正是召陵县县衙署所在地。
此时的衙署大厅中,在许多盏油灯的照射下,人影憧憧。
赵谦头戴高冠,身着深衣袍服,脸色忧愁的端跪坐主位上,双眼看着身边的一盏油灯愣愣出神。在他的下方,汝南郡四都尉中之一的梁纲,以及兵曹掾史李丰两人,全部穿着一身带着浓烈血腥味的戎装,跪坐在席垫上轻轻的长吁短叹。
在其他的席垫上,也有一些戴着小冠,袍服的的士人,这些人都是召陵县以及其他各县逃过来的士族主事人。此时的他们,脸上的忧愁与不安,比任何人都强烈。
只有年过四旬的主簿阎象,看着大厅中死一般的沉静,眉头皱起,看了主位上的赵谦一眼,轻轻的咳嗽两声。
赵谦得到阎象的提醒,顿时双目聚焦,慢慢的扫视了在座的人一眼道:“诸君,如今娥贼猛攻不止,召陵县随时都有失陷贼手的可能,不知诸君可有良策助我守城?”
兵曹掾史李丰见赵谦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同时,见赵谦还想保住召陵县,心中不由的哀叹,最后咬紧牙关,像下定决心一样,抬起头来道:“明府,从今日情形来看,那娥贼首领彭贼又增加了兵力,而我等如今的兵马,加上今日折损的一千余人,已不足四千。
不是下吏说丧气话,在娥贼几万人面前,召陵县已经怕是保不住了。我等还是另谋出路的好。“
都尉梁纲见李丰开了头,也紧跟着道:“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我等的粮食,已经不足两日分量。一旦粮食告罄,也一样会城破,不如趁着我等还有士卒在手,突围出城吧。“
在座的其他士族主事之人,特别是召陵县的士族,脸色一阵无奈与急色,他们的家族都在城中,家底也是在城里,一旦赵谦等人突围而去,那岂不是他们的家族要遭娥贼的毒手。
可是,他们也知道,为了守住召陵县,他们这些士族可是已经启尽的了大部分的家底。已经是无力在支撑了。开来也只能突围出城,先保住性命再说。于是,士族的主事人,也纷纷的向赵谦谏言。
赵谦见在座之人,都不看好能守住召陵县,长长的叹息一声,看着只有主簿阎象在那沉默不语,他是知道这主簿是以智慧著称。
顿时心中如同溺水之人,抓住了救命稻草般,带着期望看着阎象道:“阎主簿可有良策?”
阎象顿时摇了摇头,同时也带着困惑不解道:“让明府失望了,在娥贼如此实力面前,小吏也是无能为力。不够,让小吏困惑的事,这彭贼从昨日开始,为何突然增加了兵力?同时也加大了攻击力度。”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阀阅汉末》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阀阅汉末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