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一十二章 胜利,不甘人后
目录:抗战惊雷| 作者:样| 类别:散文诗词
感谢书友151219...,就是铁血,小书虫粉等书友的打赏和月票,祝朋友们万事顺意。[? <?网< 另外,精华用完了,下周统统补上。
********************************************************************
孙绍全驾驶的头车已经冲过了鬼子车队,威风凛凛地停在路旁,车上的弹痕和凹陷,以及红色的血迹,象是大将军用身上的伤疤在显示自己的武勇。车上的机枪不时响着,射击着寥寥无几的目标。
战场上,枪声、爆炸声逐渐稀疏,雪地里的伏兵起了冲锋,或者说是跑步赶过去。
一百五十多人的伏击,各种武器的威力挥得淋漓尽致,根本没给鬼子展示优秀战术素质的机会,便以轻微的伤亡代价,获得了胜利。
这样的结果,令孙绍全等参战官兵都觉得有些难以置信。横七竖八、死状各异的尸体,燃烧冒烟的汽车,空气中皮肉、橡胶的焦糊味,却又都确定无疑地显示着真实。
凶恶、残暴,战斗素质优良……所有形容鬼子的词汇似乎都变成了疑问。这个时候,孙绍全等军官或许才想起杨天风说过的话。
“在我们选定的战场,用我们设定的战术作战,最大限度地挥我们的武器效能。同时,最大限度地压缩鬼子挥战力的空间,或者根本不给他们施展的机会……”
孙绍全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带着浓重的白雾,心情变得异常舒爽,头脑也变得更加清醒。
“马上打扫战场,迅掩蔽,防止鬼子的空袭。”孙绍全禀持了杨天风的谨慎小心,大声喊着下达命令。
他知道步兵正从四铺镇向这里赶来,战斗已经结束,援兵恐怕全要变成运输兵,变成又背又扛的劳力了。
…………
春节攻势算是结束了,三纵将永、宿之间的防线向东推进了数十里,直达四铺镇。
鬼子损兵折将,暂时无法再调集兵力展开进攻,采取了收缩保路的策略。由四铺镇至宿城的大小据点多数放弃,拼凑出一千多日伪军驻防宿城,并保证津浦铁路的安全。
三纵也没有继续大举进攻,佟支队将主力放在四铺镇,一边补充训练,一边派出小股部队和各家地方武装的游击队,渗透游击、占领乡村,将四铺镇以东至宿城的地区逐渐变成光复区或游击区。
郭松林率领的直属警卫团和陈支队兼程赴援,却没赶上仗打,都变成了运输队,把战斗中缴获又藏在各处的“东洋垃圾”运回根据地。
宿县乡村,象四铺镇、西二铺乡等地的百姓开始返回家园,随之一起行动的是永城青训班的青年干部,分别担任村、镇、乡长,控制住基层政权,组建联防队,破坏公路、建设村落工事……
宿城的百姓撤出后,一部分投靠乡村的亲戚,一部分则迁至永城,由县长6文平等人想办法安置。
所有的这些工作琐碎又繁多,当然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全部完成的。杨天风自然也不会事事亲历亲为,东进暂告一段落,把部队重新布防,交代好各项事宜后,他便返回了芒山镇。
经此大战,杨天风再度下达了扩充命令,各支队和警卫团的人员都将达到两千余人,算上整合扩编后的各支游击队,他准备在两三个月内将部队增加到一万人枪。
地盘大了,人口多了,军工能力在提高,最主要是此番东进作战缴获颇丰。
虽然杨天风写出了游击战的教材,但在其中他也强调了“游击战通常不能决定战争命运,它的战略任务是辅助正规战,并且把自身展成为正规战,以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
而只从战术上考虑,游击部队能否展壮大,便不仅仅需要化整为零、消耗敌人战力、拖延敌人行动、误导敌人方向、形成敌人心理压力,特别是没有军工后勤支撑的情况下,适当地打运动战、歼灭战,便不可避免。不打歼灭战,武器弹药从何而来?
三纵虽然有兵工厂,但除了卧虎岗月产千枝霰*弹枪外,芒砀山兵工厂主要生产能力还是集中在钢拳、榴弹射器、迫击炮、地雷等武器上。这样,装备士兵的枪械除了四下搜罗购买,也主要依靠战斗缴获。目标不光是鬼子和伪军,还有不抗日、专殃民的游杂武装。
扩充有度,有眼光的人依然会给出“扎实”的评价。而基于地盘、人口、赋税、枪枝等支撑因素来综合计算军队的数量,在当时可能还是很先进的理论,且并不为人们所理解和赞同。
当时,即便是八路军、新四军也为在敌后的顺利展所误导,不知不觉形成了人多势众的心理。因为八路军、新四军的严明纪律,爱民恤民的政策,撒入敌后就象种子遇到了适合生长的沃土,生根、芽、开花、结果,三、四个人的工作组可以在短时间内展为一个工作队,甚至独立团。
这样的迅猛展固然使敌后抗日形势呈现蓬勃展之势,但因为枪械不足,训练不够,部队的战斗力却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同时,脱产人员太多,也给后勤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反观三纵,盘踞于新划分的宿州专区,有数县之地,上万武装并不为过。当然,要说上万人枪,就有点吓人了。
军事上布署完毕,政务上大撒手,杨天风又把精力集中在军工生产,以及钢铁的炼制上。顺便,他还得时不时地去刚有雏形的煤化厂和水泥厂进行指导。
“东洋垃圾”不断运到,汽车动机、电气设备、传动装置、轮胎等被拆解、维修、改造,再组装成各种用途的新设备的一部分。若论“变废为宝”,若论知识广博,恐怕没有人能过杨天风。
尽管煤化厂初建,现在只能进行焦化,制取冶金用焦炭,并对煤焦油进行精制分馏,但杨天风却对前景充满信心。因为在抗战时期,在大后方的云南,曾有一群赤诚报国的先辈,自制设备,把煤变成了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松节油等宝贵的资源,为抗战贡献出了全部的心力。
工业基础薄弱,技术匮乏,人力、物力、财力紧张、烽火硝烟……先辈能艰苦卓绝,白手起家,建立起世界级工艺技术水准的煤化工厂,创造天方夜谭式的传奇,杨天风自然不甘人后。(未完待续。)8
</br>
********************************************************************
孙绍全驾驶的头车已经冲过了鬼子车队,威风凛凛地停在路旁,车上的弹痕和凹陷,以及红色的血迹,象是大将军用身上的伤疤在显示自己的武勇。车上的机枪不时响着,射击着寥寥无几的目标。
战场上,枪声、爆炸声逐渐稀疏,雪地里的伏兵起了冲锋,或者说是跑步赶过去。
一百五十多人的伏击,各种武器的威力挥得淋漓尽致,根本没给鬼子展示优秀战术素质的机会,便以轻微的伤亡代价,获得了胜利。
这样的结果,令孙绍全等参战官兵都觉得有些难以置信。横七竖八、死状各异的尸体,燃烧冒烟的汽车,空气中皮肉、橡胶的焦糊味,却又都确定无疑地显示着真实。
凶恶、残暴,战斗素质优良……所有形容鬼子的词汇似乎都变成了疑问。这个时候,孙绍全等军官或许才想起杨天风说过的话。
“在我们选定的战场,用我们设定的战术作战,最大限度地挥我们的武器效能。同时,最大限度地压缩鬼子挥战力的空间,或者根本不给他们施展的机会……”
孙绍全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带着浓重的白雾,心情变得异常舒爽,头脑也变得更加清醒。
“马上打扫战场,迅掩蔽,防止鬼子的空袭。”孙绍全禀持了杨天风的谨慎小心,大声喊着下达命令。
他知道步兵正从四铺镇向这里赶来,战斗已经结束,援兵恐怕全要变成运输兵,变成又背又扛的劳力了。
…………
春节攻势算是结束了,三纵将永、宿之间的防线向东推进了数十里,直达四铺镇。
鬼子损兵折将,暂时无法再调集兵力展开进攻,采取了收缩保路的策略。由四铺镇至宿城的大小据点多数放弃,拼凑出一千多日伪军驻防宿城,并保证津浦铁路的安全。
三纵也没有继续大举进攻,佟支队将主力放在四铺镇,一边补充训练,一边派出小股部队和各家地方武装的游击队,渗透游击、占领乡村,将四铺镇以东至宿城的地区逐渐变成光复区或游击区。
郭松林率领的直属警卫团和陈支队兼程赴援,却没赶上仗打,都变成了运输队,把战斗中缴获又藏在各处的“东洋垃圾”运回根据地。
宿县乡村,象四铺镇、西二铺乡等地的百姓开始返回家园,随之一起行动的是永城青训班的青年干部,分别担任村、镇、乡长,控制住基层政权,组建联防队,破坏公路、建设村落工事……
宿城的百姓撤出后,一部分投靠乡村的亲戚,一部分则迁至永城,由县长6文平等人想办法安置。
所有的这些工作琐碎又繁多,当然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全部完成的。杨天风自然也不会事事亲历亲为,东进暂告一段落,把部队重新布防,交代好各项事宜后,他便返回了芒山镇。
经此大战,杨天风再度下达了扩充命令,各支队和警卫团的人员都将达到两千余人,算上整合扩编后的各支游击队,他准备在两三个月内将部队增加到一万人枪。
地盘大了,人口多了,军工能力在提高,最主要是此番东进作战缴获颇丰。
虽然杨天风写出了游击战的教材,但在其中他也强调了“游击战通常不能决定战争命运,它的战略任务是辅助正规战,并且把自身展成为正规战,以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
而只从战术上考虑,游击部队能否展壮大,便不仅仅需要化整为零、消耗敌人战力、拖延敌人行动、误导敌人方向、形成敌人心理压力,特别是没有军工后勤支撑的情况下,适当地打运动战、歼灭战,便不可避免。不打歼灭战,武器弹药从何而来?
三纵虽然有兵工厂,但除了卧虎岗月产千枝霰*弹枪外,芒砀山兵工厂主要生产能力还是集中在钢拳、榴弹射器、迫击炮、地雷等武器上。这样,装备士兵的枪械除了四下搜罗购买,也主要依靠战斗缴获。目标不光是鬼子和伪军,还有不抗日、专殃民的游杂武装。
扩充有度,有眼光的人依然会给出“扎实”的评价。而基于地盘、人口、赋税、枪枝等支撑因素来综合计算军队的数量,在当时可能还是很先进的理论,且并不为人们所理解和赞同。
当时,即便是八路军、新四军也为在敌后的顺利展所误导,不知不觉形成了人多势众的心理。因为八路军、新四军的严明纪律,爱民恤民的政策,撒入敌后就象种子遇到了适合生长的沃土,生根、芽、开花、结果,三、四个人的工作组可以在短时间内展为一个工作队,甚至独立团。
这样的迅猛展固然使敌后抗日形势呈现蓬勃展之势,但因为枪械不足,训练不够,部队的战斗力却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同时,脱产人员太多,也给后勤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反观三纵,盘踞于新划分的宿州专区,有数县之地,上万武装并不为过。当然,要说上万人枪,就有点吓人了。
军事上布署完毕,政务上大撒手,杨天风又把精力集中在军工生产,以及钢铁的炼制上。顺便,他还得时不时地去刚有雏形的煤化厂和水泥厂进行指导。
“东洋垃圾”不断运到,汽车动机、电气设备、传动装置、轮胎等被拆解、维修、改造,再组装成各种用途的新设备的一部分。若论“变废为宝”,若论知识广博,恐怕没有人能过杨天风。
尽管煤化厂初建,现在只能进行焦化,制取冶金用焦炭,并对煤焦油进行精制分馏,但杨天风却对前景充满信心。因为在抗战时期,在大后方的云南,曾有一群赤诚报国的先辈,自制设备,把煤变成了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松节油等宝贵的资源,为抗战贡献出了全部的心力。
工业基础薄弱,技术匮乏,人力、物力、财力紧张、烽火硝烟……先辈能艰苦卓绝,白手起家,建立起世界级工艺技术水准的煤化工厂,创造天方夜谭式的传奇,杨天风自然不甘人后。(未完待续。)8
</br>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抗战惊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抗战惊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