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2章
目录:红楼之熊孩子贾琮| 作者:金子曰| 类别:散文诗词
吴国开始清算先王妃包氏一族。吴国立国十几年, 朝野上下素来不大清廉。因举国富庶,遇上没天理之事的人家终究少,将不廉之恶遮盖了过去。包家以王妃和世子为倚仗, 为非作歹无人敢问。如今倒台了,不知跳出来多少苦主告状。
陈瑞文本以为可以趁势将这一族清剿干净。待一桩桩细查下来,不觉拍案:包家竟然没闹出一桩命案!连包家的奴才都没犯过。且不曾插手科举。其余为官排除异己、霸占功劳、仗势欺人, 为商强夺民产、以次充好、强买强卖之类的事儿多如牛毛。纵有强夺女子的,事后也都给足了女子娘家夫家钱财,被抢女子也都好生养在后院、没有一例死于后宅争斗。若以国法而论, 这些事儿也够送掉包家男丁性命。只是还得顾忌甄藏珠和包老三。他遂送份卷宗进吴王府与王妃沈氏商议。
沈氏看了那卷宗纳罕道:“包家后宅没斗死过女人?”
她身旁有个侍女,伸手拿过卷宗来浏览一遍, 道:“包家实在太过富庶,且包家的男丁没一个沉迷女色的。这些美人悉数如物件一般, 不会宠幸太过。若有被后院排挤的便送去别院养着,横竖他们家有的是宅院。”乃笑道, “自古后宫不得干政, 他们家倒是做到了。”
沈氏问道:“上头预备如何处置包家?”
“不知道,我得传信请示。让陈瑞文先依律审问——最好是公审, 让吴国百姓都来听听。这么多案子,审下来也得费些时日。”
沈氏侧抬起头看着她道:“妹妹究竟怎么传信出去的?你又不曾出宫。”
侍女嫣然一笑:“不告诉你!”
“不说便罢。”沈氏嗔道, “我还不想知道呢。”遂撂下卷宗上床歇息去了。
十几日后,金陵应天府开堂公审包家的案子。燕京周报、平安州商报和大佳腊周报都派了记者和摄影师赶到应天府围观,都采访了府尹房大人,还与房大人在应天府门口合了影。后遂全程密集报道此案。三报销售量大增。
包家几个爷们皆不肯在堂前下跪。因先世子还没死、包三爷在逃、包家的密友甄大人避在上海港不曾回金陵, 房大人有些犹豫。陈瑞文在堂前听审,房大人遂以目相询。陈瑞文道:“各位包大人皆曾为吴国立下汗马功劳,不跪就不跪吧。”还命人给包大爷搬把椅子来。包大爷眯眼望着他一笑。
房大人一拍惊堂木,开始问案。案子虽多,实在也没什么好问的。不过是师爷传了原告上堂,将案情陈述一回,问包家爷几个可属实。包家爷们供认不讳,半分不打折。
有个小官发觉某同僚做假账贪墨税金、告到包大爷跟前。包大爷非但没惩治那同僚,反倒将这小官撸了。小官愤懑不已。如今听说包家倒了,特从老家赶来出首此事,说包大爷必收了那同僚的贿赂。包大爷听罢大笑:“这位先生,我让你回家务农才是救了你。事儿都过去五六年了,你到现在还以为我收了贿赂?此事显见是我支使他所为,他不过奉命行事、略得几个报酬而已。你这样的,亏的是在吴国做官。若在别国,早不知让旁人弄死多少回了。”
那小官怒道:“贪墨公税,你还得意!半分廉耻没有,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包大爷淡然道:“那些银钱最终不是进了世子的库房,就是替世子办事买东西使去。若非如今世子暂且有难,些许小事算什么?拿着皇帝家的银子替皇帝家办事罢了。”小官愕然,语塞了半日。
下头听审的百姓一阵哗然,有人大声道:“我觉得这个姓包的言之有理啊!”房大人连拍三下惊堂木方将喧哗声压下去。这一桩遂算审过。
后头又来了位乡老,乃是桐庐县人氏。这老爷子也是听说王爷在查包家、赶来告状的。原来早先桐庐县并不富庶。九年前来了位胡县令,一任之间领着桐庐县百姓致富。第二任才刚过一年,上头忽然将胡县令调走、连个缘故都不给。随即来了位包县令,正是包家子弟。此人诸事不会、公务悉数丢给师爷,却徒然加了三倍之税,还说是王爷之命。而邻县并无这些税。这乡老疑心包县令假借王爷之名搜刮民脂民膏。
老头儿才刚说完,包大爷想了想,点头道:“委实有此事。”众人都等他多说几句,他竟闭了口。
乡老怒指着他,声音发颤道:“你们只为着一己私利,肆意妄为!就不怕王法么!”
包大爷神色微动。半晌,长叹一声:“并不怕王法,却怕后宫美人。”满堂又哗然。
《燕京周报》记者在此案后头写道:“包大爷所言不无道理。倘若吴国没有后宫之变,倘若先吴世子依然是世子,包家便不会有今日之审。众所周知,其所为既不合法亦不合理,然既不惧怕也不会遭惩治。是为家天下之弊也。敢问诸位读者,这等违着法损着民之辈‘拿着皇帝家的银子替皇帝家办事’,可有法子规避没有?”
此问一出,无数书信从各国飞入京城。举国读书人各抒己见,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后数期《燕京周报》皆增了两个版面选登有见地之读者来信,报纸销量再骤增。该报趁势引出“权贵违法”之议题,再与读者讨论。此为后话。
包家的案子渐渐审完。房大人这辈子没审过如此顺利的案子,问什么招什么,最末整理的卷宗堆成一座小山,正经应了“罄竹难书”四个字。他自然也不能给这几位定罪,遂问陈瑞文。陈瑞文再与王妃沈氏商议。
沈氏本是贾琮做主安插.进吴王府替换梅姬之人,挂在神盾局名下被贾敘掌控着。案子还没审完贾敘便给金陵发去了指示电报。沈氏那侍女道:“上头来话了。局座亲自指示,将包家阖府发配南美。尤其是包大爷和包二爷。”
沈氏怔了怔道:“不杀?”
“不杀。”侍女道,“局座指示,这两位皆是难得的人才,杀了可惜。卫若蘅将军在南美,能震慑住他们。遇事还能让他们出点子馊主意。”
沈氏皱眉:“这不是放虎归山么。”
“不是放虎归山。”侍女微笑道,“是放虎去另一座山。南美那边已经开始买非洲黑奴、建种植园了。”
沈氏又想了半日,摇头道:“不妥。斩草除根的好。”
侍女冷冰冰的道:“沈姑娘,咱们都是办事的,只要听上峰之命便好。”沈氏缓缓吸了口气,低声答应。侍女又道,“包家强夺的那些民产悉数发回原主。”
沈氏大惊,失声喊道:“什么!发回原主?!”
侍女奇道:“不然呢?难道你想要?你人在吴王府,要外头的产业何用?”
沈氏忙说:“我要来作甚。只是陈瑞文大人帮着做了这么些事儿,难道不给点子好处?”
侍女道:“这些事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他拿着吴国的俸禄,自然当替吴国做事。”沈氏还欲争辩,侍女厉声道,“好了!照上峰的意思办。有原主的悉数发还原主,找不到原主的收归国库。没陈瑞文什么事。”沈氏咬咬牙,勉强答应。侍女盯了她会子,轻声道,“我劝沈姑娘莫要得意忘形。局座能让你从泥瓦匠的老婆变成王妃,就能让你从王妃变回泥瓦匠的老婆。”
沈氏立时垂头:“妾身不敢。”
侍女淡然道:“你未必不敢,你只不能罢了。”沈氏不敢吱声。
此日,陈瑞文得了沈氏传信,果然是依着“局座”所言。只在后头添了两句话:要成大事,先得人心。陈瑞文思忖着:她与小世子皆毫无根基,想要民心倒也没错。钱财之物,有了权,慢慢总能弄来。这女人不骄不躁,比先头那位强出去许多。
遂当真依了其言。吴国上下顿时如滚油浇水一般沸腾起来,连房大人都变作了房青天。房大人听着听着,渐渐迷瞪了,还以为自己当真是个青天。遂跑去向陈瑞文道:“包家老头老太婆那坟,听说也埋了许多好东西。不如掘出来给百姓出出气。”
陈瑞文想了想道:“不可。若掘出来,谁不知道那里头有东西?俗话说,死者为大。房大人应当使人小心看护,莫被百姓损坏撒气才是。”
房大人双目锃亮,竖起大拇指连声赞道:“还是陈大人高明!”
这会子已是十一月。包家阖族已被押送到海州港预备乘大海船出海,远渡南美。掌管发配的是个姓刘的将军,与卫若蘅交好。这几年也不是没有罪犯被发配去南美,皆如牲畜般胡乱关在几间屋子里。偏这回发配包家,却包了两座客栈,将他们一户户关在小院子里。有人问起来,刘将军便说:“是卫大人的主意。他来信说,包家有才,到了南美那边他还可用用,莫要伤着了。”
临行前三日,守卫兵士懒洋洋的打瞌睡。忽然,数张大渔网从天而降,网住了守卫头目及其左近的几个兵卒。几个人齐声大喊。只见明晃晃月亮之下,一大伙黑衣人不知从何处跳出来,伶俐如狸猫翻入院墙之内。不一会子功夫又从里头翻墙而出,背上背了人。这拨人动作实在太快,待旁的兵士赶过来,他们如兔子般飞跑,眨眼跑远。这些守卫都是步兵,没有马,撒腿在后头追。黑衣人跑到码头,早有了一艘小海船泊着,遂飞快跳了上去。兵士们才刚追到船边,那船已飞快的离了岸。兵士们赶忙登上一艘官船去追,那小海船突突突冒起浓烟,如拉拽着尾巴一般,官船压根追不上,眼睁睁看着他们化作一个黑点儿。
回头查看被劫走之人,乃是包三爷之家小。案头留了一张帖子,上头写着六个大字:太湖水匪王五。
此事要紧,刘将军使人连夜飞驰回金陵报信。陈瑞文大惊:“包家还认得水匪?莫非这水匪本是他们家养的?”赶忙传信进吴王府。
沈氏那侍女闻听大笑:“这个刘将军是个什么二货!他倒是没想想,包家出事尚不足三个月,书信从吴国传到南美再传回来少说得大半年。”
沈氏恍然:“是了!他得的那书信压根儿不是卫若蘅将军写的。”
侍女道:“此事明摆着。既然刘将军说信是卫若蘅的,可知字儿是卫若蘅的。卫若蘅不可能从地球那边写信过来,唯有旁人仿照他的字迹了。”
沈氏拍案:“卫若蘅那个小妾曾氏!”
侍女点头:“不错。曾氏与包老爷在上海港共事多年,早已串通一气。至于什么太湖水匪,显见不是包家养的。想必与曾氏和包老三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往来。”
沈氏略思忖片刻,点头道:“不错。倘若是包家养的,必然得先救包老大包老二,他们家小都未必会救。如今只独挑了包老三一家。”乃冷笑道,“听闻包老三是个纨绔,诸事不会,偏在家中素来得宠。不想他遇事竟只顾着自家,置兄长不顾。”
侍女想了想道:“包老三虽纨绔,本性倒是不差。我疑心此事他并不知道,乃是曾氏与甄藏珠两位合谋的。”
沈氏怔了怔:“为何?”
侍女道:“他二人必然有谋。”她乃笑道,“这三个人里头,包老三是最没脑子的。在上海他也不管出主意、只管做事。甄藏珠多半时日都在金陵衙门,故此曾氏反倒惯于主事。依我看,那两位当是故意甩掉包家那两位、留住包老三的。”
“包家那两位都是人才,为何不要?”
“一山不容二虎。包老大包老二皆是做主之人。若合在一处,日久天长的曾氏恐怕压他们不住。”侍女道,“此事定然没完。娘娘且等着。包家的海船离港之后,上海那边定然会闹出事端来。”
沈氏忙问:“如何是好。”
“什么如何是好。”侍女闲闲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们还能强过娘娘去?”沈氏抬目看了她几眼。总觉得此女什么都知道,偏不肯告诉自己。仿佛是故意不让自己有防备似的。
包家海船离港的日子因那事延迟三日,终悄然无息走了。
次日,有贼人闯入先世子府,劫走了先世子之嫡长子。
陈瑞文本以为可以趁势将这一族清剿干净。待一桩桩细查下来,不觉拍案:包家竟然没闹出一桩命案!连包家的奴才都没犯过。且不曾插手科举。其余为官排除异己、霸占功劳、仗势欺人, 为商强夺民产、以次充好、强买强卖之类的事儿多如牛毛。纵有强夺女子的,事后也都给足了女子娘家夫家钱财,被抢女子也都好生养在后院、没有一例死于后宅争斗。若以国法而论, 这些事儿也够送掉包家男丁性命。只是还得顾忌甄藏珠和包老三。他遂送份卷宗进吴王府与王妃沈氏商议。
沈氏看了那卷宗纳罕道:“包家后宅没斗死过女人?”
她身旁有个侍女,伸手拿过卷宗来浏览一遍, 道:“包家实在太过富庶,且包家的男丁没一个沉迷女色的。这些美人悉数如物件一般, 不会宠幸太过。若有被后院排挤的便送去别院养着,横竖他们家有的是宅院。”乃笑道, “自古后宫不得干政, 他们家倒是做到了。”
沈氏问道:“上头预备如何处置包家?”
“不知道,我得传信请示。让陈瑞文先依律审问——最好是公审, 让吴国百姓都来听听。这么多案子,审下来也得费些时日。”
沈氏侧抬起头看着她道:“妹妹究竟怎么传信出去的?你又不曾出宫。”
侍女嫣然一笑:“不告诉你!”
“不说便罢。”沈氏嗔道, “我还不想知道呢。”遂撂下卷宗上床歇息去了。
十几日后,金陵应天府开堂公审包家的案子。燕京周报、平安州商报和大佳腊周报都派了记者和摄影师赶到应天府围观,都采访了府尹房大人,还与房大人在应天府门口合了影。后遂全程密集报道此案。三报销售量大增。
包家几个爷们皆不肯在堂前下跪。因先世子还没死、包三爷在逃、包家的密友甄大人避在上海港不曾回金陵, 房大人有些犹豫。陈瑞文在堂前听审,房大人遂以目相询。陈瑞文道:“各位包大人皆曾为吴国立下汗马功劳,不跪就不跪吧。”还命人给包大爷搬把椅子来。包大爷眯眼望着他一笑。
房大人一拍惊堂木,开始问案。案子虽多,实在也没什么好问的。不过是师爷传了原告上堂,将案情陈述一回,问包家爷几个可属实。包家爷们供认不讳,半分不打折。
有个小官发觉某同僚做假账贪墨税金、告到包大爷跟前。包大爷非但没惩治那同僚,反倒将这小官撸了。小官愤懑不已。如今听说包家倒了,特从老家赶来出首此事,说包大爷必收了那同僚的贿赂。包大爷听罢大笑:“这位先生,我让你回家务农才是救了你。事儿都过去五六年了,你到现在还以为我收了贿赂?此事显见是我支使他所为,他不过奉命行事、略得几个报酬而已。你这样的,亏的是在吴国做官。若在别国,早不知让旁人弄死多少回了。”
那小官怒道:“贪墨公税,你还得意!半分廉耻没有,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包大爷淡然道:“那些银钱最终不是进了世子的库房,就是替世子办事买东西使去。若非如今世子暂且有难,些许小事算什么?拿着皇帝家的银子替皇帝家办事罢了。”小官愕然,语塞了半日。
下头听审的百姓一阵哗然,有人大声道:“我觉得这个姓包的言之有理啊!”房大人连拍三下惊堂木方将喧哗声压下去。这一桩遂算审过。
后头又来了位乡老,乃是桐庐县人氏。这老爷子也是听说王爷在查包家、赶来告状的。原来早先桐庐县并不富庶。九年前来了位胡县令,一任之间领着桐庐县百姓致富。第二任才刚过一年,上头忽然将胡县令调走、连个缘故都不给。随即来了位包县令,正是包家子弟。此人诸事不会、公务悉数丢给师爷,却徒然加了三倍之税,还说是王爷之命。而邻县并无这些税。这乡老疑心包县令假借王爷之名搜刮民脂民膏。
老头儿才刚说完,包大爷想了想,点头道:“委实有此事。”众人都等他多说几句,他竟闭了口。
乡老怒指着他,声音发颤道:“你们只为着一己私利,肆意妄为!就不怕王法么!”
包大爷神色微动。半晌,长叹一声:“并不怕王法,却怕后宫美人。”满堂又哗然。
《燕京周报》记者在此案后头写道:“包大爷所言不无道理。倘若吴国没有后宫之变,倘若先吴世子依然是世子,包家便不会有今日之审。众所周知,其所为既不合法亦不合理,然既不惧怕也不会遭惩治。是为家天下之弊也。敢问诸位读者,这等违着法损着民之辈‘拿着皇帝家的银子替皇帝家办事’,可有法子规避没有?”
此问一出,无数书信从各国飞入京城。举国读书人各抒己见,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后数期《燕京周报》皆增了两个版面选登有见地之读者来信,报纸销量再骤增。该报趁势引出“权贵违法”之议题,再与读者讨论。此为后话。
包家的案子渐渐审完。房大人这辈子没审过如此顺利的案子,问什么招什么,最末整理的卷宗堆成一座小山,正经应了“罄竹难书”四个字。他自然也不能给这几位定罪,遂问陈瑞文。陈瑞文再与王妃沈氏商议。
沈氏本是贾琮做主安插.进吴王府替换梅姬之人,挂在神盾局名下被贾敘掌控着。案子还没审完贾敘便给金陵发去了指示电报。沈氏那侍女道:“上头来话了。局座亲自指示,将包家阖府发配南美。尤其是包大爷和包二爷。”
沈氏怔了怔道:“不杀?”
“不杀。”侍女道,“局座指示,这两位皆是难得的人才,杀了可惜。卫若蘅将军在南美,能震慑住他们。遇事还能让他们出点子馊主意。”
沈氏皱眉:“这不是放虎归山么。”
“不是放虎归山。”侍女微笑道,“是放虎去另一座山。南美那边已经开始买非洲黑奴、建种植园了。”
沈氏又想了半日,摇头道:“不妥。斩草除根的好。”
侍女冷冰冰的道:“沈姑娘,咱们都是办事的,只要听上峰之命便好。”沈氏缓缓吸了口气,低声答应。侍女又道,“包家强夺的那些民产悉数发回原主。”
沈氏大惊,失声喊道:“什么!发回原主?!”
侍女奇道:“不然呢?难道你想要?你人在吴王府,要外头的产业何用?”
沈氏忙说:“我要来作甚。只是陈瑞文大人帮着做了这么些事儿,难道不给点子好处?”
侍女道:“这些事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他拿着吴国的俸禄,自然当替吴国做事。”沈氏还欲争辩,侍女厉声道,“好了!照上峰的意思办。有原主的悉数发还原主,找不到原主的收归国库。没陈瑞文什么事。”沈氏咬咬牙,勉强答应。侍女盯了她会子,轻声道,“我劝沈姑娘莫要得意忘形。局座能让你从泥瓦匠的老婆变成王妃,就能让你从王妃变回泥瓦匠的老婆。”
沈氏立时垂头:“妾身不敢。”
侍女淡然道:“你未必不敢,你只不能罢了。”沈氏不敢吱声。
此日,陈瑞文得了沈氏传信,果然是依着“局座”所言。只在后头添了两句话:要成大事,先得人心。陈瑞文思忖着:她与小世子皆毫无根基,想要民心倒也没错。钱财之物,有了权,慢慢总能弄来。这女人不骄不躁,比先头那位强出去许多。
遂当真依了其言。吴国上下顿时如滚油浇水一般沸腾起来,连房大人都变作了房青天。房大人听着听着,渐渐迷瞪了,还以为自己当真是个青天。遂跑去向陈瑞文道:“包家老头老太婆那坟,听说也埋了许多好东西。不如掘出来给百姓出出气。”
陈瑞文想了想道:“不可。若掘出来,谁不知道那里头有东西?俗话说,死者为大。房大人应当使人小心看护,莫被百姓损坏撒气才是。”
房大人双目锃亮,竖起大拇指连声赞道:“还是陈大人高明!”
这会子已是十一月。包家阖族已被押送到海州港预备乘大海船出海,远渡南美。掌管发配的是个姓刘的将军,与卫若蘅交好。这几年也不是没有罪犯被发配去南美,皆如牲畜般胡乱关在几间屋子里。偏这回发配包家,却包了两座客栈,将他们一户户关在小院子里。有人问起来,刘将军便说:“是卫大人的主意。他来信说,包家有才,到了南美那边他还可用用,莫要伤着了。”
临行前三日,守卫兵士懒洋洋的打瞌睡。忽然,数张大渔网从天而降,网住了守卫头目及其左近的几个兵卒。几个人齐声大喊。只见明晃晃月亮之下,一大伙黑衣人不知从何处跳出来,伶俐如狸猫翻入院墙之内。不一会子功夫又从里头翻墙而出,背上背了人。这拨人动作实在太快,待旁的兵士赶过来,他们如兔子般飞跑,眨眼跑远。这些守卫都是步兵,没有马,撒腿在后头追。黑衣人跑到码头,早有了一艘小海船泊着,遂飞快跳了上去。兵士们才刚追到船边,那船已飞快的离了岸。兵士们赶忙登上一艘官船去追,那小海船突突突冒起浓烟,如拉拽着尾巴一般,官船压根追不上,眼睁睁看着他们化作一个黑点儿。
回头查看被劫走之人,乃是包三爷之家小。案头留了一张帖子,上头写着六个大字:太湖水匪王五。
此事要紧,刘将军使人连夜飞驰回金陵报信。陈瑞文大惊:“包家还认得水匪?莫非这水匪本是他们家养的?”赶忙传信进吴王府。
沈氏那侍女闻听大笑:“这个刘将军是个什么二货!他倒是没想想,包家出事尚不足三个月,书信从吴国传到南美再传回来少说得大半年。”
沈氏恍然:“是了!他得的那书信压根儿不是卫若蘅将军写的。”
侍女道:“此事明摆着。既然刘将军说信是卫若蘅的,可知字儿是卫若蘅的。卫若蘅不可能从地球那边写信过来,唯有旁人仿照他的字迹了。”
沈氏拍案:“卫若蘅那个小妾曾氏!”
侍女点头:“不错。曾氏与包老爷在上海港共事多年,早已串通一气。至于什么太湖水匪,显见不是包家养的。想必与曾氏和包老三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往来。”
沈氏略思忖片刻,点头道:“不错。倘若是包家养的,必然得先救包老大包老二,他们家小都未必会救。如今只独挑了包老三一家。”乃冷笑道,“听闻包老三是个纨绔,诸事不会,偏在家中素来得宠。不想他遇事竟只顾着自家,置兄长不顾。”
侍女想了想道:“包老三虽纨绔,本性倒是不差。我疑心此事他并不知道,乃是曾氏与甄藏珠两位合谋的。”
沈氏怔了怔:“为何?”
侍女道:“他二人必然有谋。”她乃笑道,“这三个人里头,包老三是最没脑子的。在上海他也不管出主意、只管做事。甄藏珠多半时日都在金陵衙门,故此曾氏反倒惯于主事。依我看,那两位当是故意甩掉包家那两位、留住包老三的。”
“包家那两位都是人才,为何不要?”
“一山不容二虎。包老大包老二皆是做主之人。若合在一处,日久天长的曾氏恐怕压他们不住。”侍女道,“此事定然没完。娘娘且等着。包家的海船离港之后,上海那边定然会闹出事端来。”
沈氏忙问:“如何是好。”
“什么如何是好。”侍女闲闲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们还能强过娘娘去?”沈氏抬目看了她几眼。总觉得此女什么都知道,偏不肯告诉自己。仿佛是故意不让自己有防备似的。
包家海船离港的日子因那事延迟三日,终悄然无息走了。
次日,有贼人闯入先世子府,劫走了先世子之嫡长子。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红楼之熊孩子贾琮》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红楼之熊孩子贾琮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