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大宋风华 正文 三二三、唱反调的人

正文 三二三、唱反调的人

目录:大宋风华| 作者:圣者晨雷| 类别:散文诗词

    平忠盛与源为义没有想到,他们看到衣冠楚楚跑来相聚的京师权贵,正在商议一件决定日本命运之事。

    他们也想不到,这些纨绔、清客、豪商,背后能有多大的力量。

    四日之后,朝会之上,就开始了一场大争论。

    户部一小官出面,声称接到大宋合法商人哭诉,日本扣下他的商船,抢劫他的货物,行径有如海盗,而他本人奉公守法,无论在日本还是在大宋,都已经充份缴纳过商税。受此无妄之灾,着实可怜,请求大宋朝廷为其申冤。

    因为事情生在日本,大宋究竟要不要出面,这还是个问题。少不得有官员以为,此事乃是刁民擅自出海充当奸商,此等刁民,不仅不可庇护,更应该枷住示众。此话一出,那官员便被群起而攻,此时大宋刚刚在军事上对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在外交上对辽取得了大胜,又有大理、真腊远人来朝,正是意气风之际,那官员没有瞅准风向,自然给骂得狼狈不堪,直接被罢职赶了出去。

    赵佶本人一锤定音:凡大宋之民,无论在国内国外,所受冤屈,大宋皆有管辖之权。

    接下来就是讨论该如何为那商人争取利益了,礼部一位侍郎称派人交涉,申饬一番,命令日本改过补偿即可。他还拍着胸脯说自己愿为使臣,远赴鲸波,出使日本。其余诸官,各有意见,也有人说小人畏威而不怀德,只派使臣,解决不了问题,必须以战船相临,用武力充当后盾。

    于是便有人驳斥,说日本远在海外,用兵不易,且好战必危,大宋才经历过与夏之战,损兵不少,正待休养补充,此时不宜与日本开战。

    争来吵去,双方势均力敌,一直没有开口的蔡京这个时候轻轻咳了一声。

    此前的争执,只到侍郎一个层面,朝中真正的大佬,并没有亲自出战,而此刻蔡京表示要开口,那些想要在这个问题上阻挠他的人,顿时都开始做准备,或活动舌头,或轻叩牙齿,一副准备下场开战的模样。

    但蔡京的话,却让这些大佬们准备工作白做了。

    “陛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老臣以为,粮草无非就是钱财,而论及钱财,当朝之中,谁能比得上周铨深谙此道?陛下何不问问周铨,有何计策可解此局。”

    周铨也在班列之中,只不过他一个从五品的官,虽然拿到外边也不小,但在这里,就站得比较靠后了。

    赵佶让他出列应对,他大步而出,因为极为年轻,甚至连胡须都未蓄,看得那些白苍苍的高官们既是羡妒交加。

    但众人都清楚,这位的官职品位,全是他自己用功劳拼来的,羡妒归羡妒,却没有一人不服气。

    “臣有一策,可解钱粮之忧。臣这里有日本可供分割的战利品清单,陛下可着户部与兵部,推算大战耗费,行战争债券,向各级官民借债,然后将之与战利品清单对应,愿意购买朝廷债券承担大战耗费者,战后可以得到相应的战利品,多出者多得,少出者少得。自然,朝廷也要留足直属朝廷的,如此一来,数千万贯的军资旦夕可集,甚至于万万贯也可获得。”周铨脸上带着一丝微笑道。

    数千万、万万贯的数字,从他嘴中吐出来,周围一片屏住呼吸声。

    今年大宋的财政状况还没有出来,但因为西夏之战获胜、摊丁入亩成功、金银铜圆改革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估计大宋的财政收入将会达到空前的两万万贯。

    但这么多钱,要养官、养兵,要修桥铺路,要救济赈灾,朝廷真正能结余的,有几百万贯,大伙就可以大笑说过了个富年。

    而周铨说的数字,少说也抵五分之一的大宋国库收入,多则可以达到一半!

    一听得通过战争债券可以筹集到如此庞大数目的钱,不少人心思就活络起来,或许……此事当真可行,甚至成为今后类似事情的一个先例?

    周铨当然明白这些人的想法,同时他在心里暗自冷笑。

    休要以为百姓的钱这么好借,这次战争债券是因为他有把握获取胜利,哪怕军事上一时不顺,他可以通过流求的收益来平账。

    但换了别处呢?

    以赵佶各大宋官僚们的德性,现可以通过债券的形式从民间搜刮财富,他们还会忍得住?一次两次他们还得起,若有一次失手,他们还不起,必然赖账,而百姓可能七拼八凑借钱买的债券,突然间变成了废纸一张,百姓又会是什么反应?

    这些百姓,可不是散布于穷乡僻壤里的那些老农村妇,而是聚于城市之中的市民阶层!平时就已经敢自称“生不惧京兆尹死不畏阎罗王”的城市无赖,肯定会借这机会煽动闹事,自己好打砸抢,到那时,只怕这座人口二百万的帝都,会变成一个火山口!

    当然,那是以后的事情,周铨此时还只是推波助澜。

    在周铨确认,可以通过战争债券的方式筹集战争经费之后,讨论的进度一下就加快了。

    原本对开战持保留意见的各大臣也开始倾向于支持,眼见众人都纷纷转向,此时却有一人走了出来:“臣以为,日本原非我藩属,劳师远征,恐有后忧,可徐徐图之,待灭辽之后,再作理论。”

    到这个时候,还有人反对征日本,此人当真是特立独行,众人纷纷侧目。周铨也有些惊讶地望向他,只见此人金碧眼,面如冠玉,目光如电,相貌堂堂,看上去颇有大臣风范。

    竟然是王黼!

    周铨认得这人,他原本靠着何执中迹,后来投靠蔡京,在蔡京复相一事上也出力不小,再后来为了让蔡京独相,他又攻讦何执中,反噬自己的举主。蔡京对他甚是提拔,短短两年,就从区区校书郎提拔到了御史中丞,乃至户部尚书,主管天下财政,不可不谓信用。

    但这一刻,他却出来唱反调!

    众人都很是惊讶,大殿之中,一时失声。

    蔡京轻轻捋须,没有看王黼,其余朝臣,不知道王黼是不是他指使出来引蛇出洞的,没有一人跟进,好一会儿之后,才有一小官出来道:“辽乃大国,伐辽为灭国之战,不可仓促而行,况且我大宋于辽,有榷城之利,不可不慎重察之!”

    这是废话,但王黼也没有继续辩驳,只是向赵佶拱手:“事关重大,伏乞圣裁!”

    “伏乞圣裁”四字一出,蔡京手抖了一下,捻断了一根胡须。

    他明白这王黼的意思了。

    蔡京与周铨联手,在朝堂之中势力太大,几乎可以说是气焰熏天,甚至连对日开战之时,他二人都可以联手强力推行。

    这岂不意味着,身为皇帝的赵佶权力被削弱了!

    王黼其实是在提醒赵佶,要注意控制相权,要扶持起另一派人物,能够在朝堂上牵制蔡京!

    蔡京眼中寒芒微闪,眼角余光在朝堂众人面上一扫而过。仅王黼本人,应当是没有这样的底气的,他的资历尚浅,赵佶就算想要扶持,也不是三两天的事情。在他背后,肯定还有朝廷中的某位大佬在使力气。

    何执中?

    何执中资历声望功绩倒都是足够,只不过他年纪不比蔡京小,身体更是大不如蔡京,去年时大病一场,早已经失去了进取之意,只想着给自己的儿孙辈铺路,为此不惜从周铨手里弄走了榷城使的职务。因此,不可能是何执中。

    侯蒙?

    曾经身为中书侍郎、尚书左丞的侯蒙,深得赵佶信任,颇有大用之意,而且蔡京得到消息,侯蒙似乎奉有赵佶密旨,暗中侦窥蔡京的行为。只是侯蒙与王黼关系并不和睦,王黼用得着替他冲锋陷阵吗?

    知枢密院的邓洵武?或者是别的某个人?

    很快,蔡京的目光停在了郑居中身上,想来想去,也唯有此人,最为可疑。

    蔡京琢磨群臣同僚,是谁在暗中对他放箭,支使出王黼来的同时,自然有人出来对付王黼。

    何执中颤颤巍巍走出来:“陛下,王黼小人,无谋无勇,所谓徐图之策,不过是苟延之举,如今陛下声威遍布于四海,大宋国力之强,远追于汉唐,日本岛夷小国,屡屡辱我,不可不罚也!”

    伐不伐日本,在何执中看来不是重要的事情,但借这机会痛骂一顿王黼,则可以让他老人家出一口气。原本他一手提拔王黼,结果这厮为了拍蔡京马屁,让蔡京独相,竟然罗织了他二十五项罪名,比起当初石公弼陈朝老等给蔡京罗列的二十项罪名还要多出五项!

    赵佶略微点头:“何公所言不错,日本不可不罚!”

    他性子轻佻,当然也很注意独揽大权,但现在让他觉得更为紧迫的,是狠狠教训日本,以雪他险些被人戴了绿帽之耻。

    随着赵佶这一句话,朝中各方势力顿时蜂拥而来,纷纷斥骂日本。蔡京稳坐钓鱼台,只是三角眼边,偶尔闪过一道冷光。

    其实他本人对伐日本之事,并不是很热衷,哪怕蔡攸蔡行替周铨来劝他支持,他也是持保留态度。战争债券之事,让他更为警惕,但现在看来,东海商会在朝中的影响力甚大,便是他亲自出面想要阻止此事,也不可能。

    需要对付的对手,还真不少啊……(未完待续。)8

    </br>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宋风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宋风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