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 山东渤海
目录:大富翁| 作者:超侧卫| 类别:都市言情
七月下旬。
从香港回来后,苏景祯把赢球的钱存到了父亲的股市账户里面,一开始苏景祯想得非常美好,因为有袁咏義和张志霖给的红包,本钱增加了之后他以为最终的奖金会有十二万多,可是现实小小的打了他一巴掌。
他没算这笔钱是要缴税的,在马会投注不会遭遇庄家跑路这样的坑爹情况,投注资金得到香港英殖民政府的保护的同时,也意味着它是受到监管了,所以赢的每一分钱都要缴纳利得税。
所以无论是西方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税务局都是一个让人讨厌的政府部门,各种偷税漏税的行为更是层出不穷,但这跟苏景祯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在得到奖金的时候,已经被扣税了,任何的手段都使不出。
十万,这是苏景祯从香港回来之后存进股票账户的金额,如果不是要自费出国留学,在国内读书的话,这笔钱是足够他挥霍好几年了,当然前提是不奢侈。
本来原计划苏景祯还会问父母再拿一点钱的,四月份的时候,苏况可是答应了自家儿子,会赞助他一点点资金,试水一下股市投资。
不过在苏家的新工厂租赁合同签订了之后,苏景祯就不好意思再问父母拿这个钱了,因为这时候家里每一分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分花。
新工厂原本只有一个七字型的大铁棚,原本是给养鱼的渔民居住的,里面还包含了一个储存鱼饲料和放置一些杂物的仓库,按照苏景祯的想法当然是把这些推到了重建,建一幢几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厂房,顶层设计成空中花园小别墅那就更完美了,出门在阳台就能看见江面,妥妥的一线江景花园别墅。
可这个方案被苏况跟蒋秀霞毫不留情的驳回了,都不用苏况这个六十年代毕业的知识分子给他讲道理,蒋秀霞这个高小毕业的就足够说服苏景祯了。
苏景祯非常清楚的记得,妈妈当时只问了他一句话:钱呢?
苏景祯哑口无言,要建造这样一幢厂房,加上每一层的管线铺设,简单装修,至少要几百万,而此时苏家在国内的全部资金加起来也没一百万。
卖了之前的小作坊,小赚一笔得到三十八万,苏况两口子之前存了点老本,大概有二十万,五六十万,就是苏家的全部资金了,当然要是算上在香港表舅那里的美刀,那大概就有一百三十万。
可就算这一百三十万砸下去,也建不了苏景祯想的那幢厂房,钱不够。
在苏景祯哀嚎着空中别墅梦破碎的时候,蒋秀霞笑话自家儿子,现在连地皮都不是苏家的,要是真的盖了这样的厂房,管理处把合同撕毁了,把地皮回收了怎么办?
“那我们要住在铁棚里面么?这越活越回去了啊,以前好歹也是红砖盖的楼房。”苏景祯装模作样的摇着头。
“这有啥?别人还住在泥砖屋呢,住集装箱的也不少,你住铁棚就不行了?好歹也能遮风挡雨啊。”蒋秀霞装着一脸的嫌弃,一副自家儿子不识人间疾苦作为母亲好伤心的样子。
当然这也是母子俩在装模作样,这时候创业的人们,几年前都还是农民呢,刚洗脚上田,有什么苦是受不了的?苏景祯家里几十万的家产,之前不也是吃住在小工厂里面,更别说那些来打工的农民工了。
不过这事也让苏景祯默默的下了决心,一定要多赚点钱,起码得让家里过上舒适高质量的生活,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还能保障自己在国外生活的费用,那就更好了。
虽然苏景祯没有问家里拿点小赞助去股市投资,可苏况两口子早就预备好了这部分的投入,在得知自家儿子要去窗口的时候,蒋秀霞偷偷的拉着儿子去了趟银行,给了他三万块。
“呀,这么多?”苏景祯也有点惊讶,家里一下就给他这么多钱,他觉得有点意外。
“要么不给,要么就给两万,这是你爸说的。”蒋秀霞推着儿子去填转账单,小声对的苏景祯说着家里的决定。
“这数目不对啊,这是三万呢。”苏景祯看了看手里的转账单,有点疑惑。
“那是妈妈的私房钱,我儿子第一次有计划的单独做一件事,妈妈肯定要支持你啊。”蒋秀霞有些自豪的说着。
瞬间,苏景祯就觉得鼻子有些酸了,这可不是一两百,也就只有父母这种血亲,才会这么信任他了。
“这可是给你试试水的,有没有能力赚到钱,就看你自身的本事了,要是亏了,可就没下回了啊。”蒋秀霞看着眼睛泛红的儿子,小模样可招人疼了,可现在儿子长大了,一米八几的大高个,自己想摸摸他的脑袋都够不着了,只能拍着苏景祯的手臂警告他。
苏景祯点着头,不敢吱声,他怕自己一开口,哽咽的嗓音被妈妈听见了,他怕妈妈会笑话他,都这么大的人了还流马尿。
七月末,苏景祯带着十三万五千的股票账户,来到了窗口。
没错,是十三万五千,十万是从香港带回来的,两万是苏况两口子一起决定给的,还有一万五,一万是妈妈蒋秀霞的私房钱,爸爸苏况也偷偷的给了苏景祯五千。
当时苏景祯很惊讶,他并不是惊讶苏况会给他钱,而是惊讶苏况为什么会有钱,这问题一问出口,然后就被爸爸毫不留情的扇了一巴掌脑袋,当然疑问也是得不到苏况的解释的。
其实在九四年,炒股已经不是非得去窗口市了,在各地已经逐步出现了证券交易所,在南粤,最出名的就是广发证券,不过这种劵商营业点才刚刚兴起没多久,大多数还是人工下单,在分秒必争的股市里面,每一分钟的股价都会变动,所以苏景祯想了想,还是觉得稳妥点,跑去窗口找有自助交易终端的营业点算了。
九四年的七月三十一日,老股民应该都记得这个日子代表了什么,在八月一日之前,股市那是一片的低潮,最低的时候,上证综指只有三百多点。
然后在七月三十一日,证监会推出三大救市政策,到了八月初的第一个交易周,有一支股票从三块多涨到了十四块。
苏景祯这两天就是要呆在劵商营业点里面扫货。
山东渤海……
从香港回来后,苏景祯把赢球的钱存到了父亲的股市账户里面,一开始苏景祯想得非常美好,因为有袁咏義和张志霖给的红包,本钱增加了之后他以为最终的奖金会有十二万多,可是现实小小的打了他一巴掌。
他没算这笔钱是要缴税的,在马会投注不会遭遇庄家跑路这样的坑爹情况,投注资金得到香港英殖民政府的保护的同时,也意味着它是受到监管了,所以赢的每一分钱都要缴纳利得税。
所以无论是西方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税务局都是一个让人讨厌的政府部门,各种偷税漏税的行为更是层出不穷,但这跟苏景祯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在得到奖金的时候,已经被扣税了,任何的手段都使不出。
十万,这是苏景祯从香港回来之后存进股票账户的金额,如果不是要自费出国留学,在国内读书的话,这笔钱是足够他挥霍好几年了,当然前提是不奢侈。
本来原计划苏景祯还会问父母再拿一点钱的,四月份的时候,苏况可是答应了自家儿子,会赞助他一点点资金,试水一下股市投资。
不过在苏家的新工厂租赁合同签订了之后,苏景祯就不好意思再问父母拿这个钱了,因为这时候家里每一分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分花。
新工厂原本只有一个七字型的大铁棚,原本是给养鱼的渔民居住的,里面还包含了一个储存鱼饲料和放置一些杂物的仓库,按照苏景祯的想法当然是把这些推到了重建,建一幢几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厂房,顶层设计成空中花园小别墅那就更完美了,出门在阳台就能看见江面,妥妥的一线江景花园别墅。
可这个方案被苏况跟蒋秀霞毫不留情的驳回了,都不用苏况这个六十年代毕业的知识分子给他讲道理,蒋秀霞这个高小毕业的就足够说服苏景祯了。
苏景祯非常清楚的记得,妈妈当时只问了他一句话:钱呢?
苏景祯哑口无言,要建造这样一幢厂房,加上每一层的管线铺设,简单装修,至少要几百万,而此时苏家在国内的全部资金加起来也没一百万。
卖了之前的小作坊,小赚一笔得到三十八万,苏况两口子之前存了点老本,大概有二十万,五六十万,就是苏家的全部资金了,当然要是算上在香港表舅那里的美刀,那大概就有一百三十万。
可就算这一百三十万砸下去,也建不了苏景祯想的那幢厂房,钱不够。
在苏景祯哀嚎着空中别墅梦破碎的时候,蒋秀霞笑话自家儿子,现在连地皮都不是苏家的,要是真的盖了这样的厂房,管理处把合同撕毁了,把地皮回收了怎么办?
“那我们要住在铁棚里面么?这越活越回去了啊,以前好歹也是红砖盖的楼房。”苏景祯装模作样的摇着头。
“这有啥?别人还住在泥砖屋呢,住集装箱的也不少,你住铁棚就不行了?好歹也能遮风挡雨啊。”蒋秀霞装着一脸的嫌弃,一副自家儿子不识人间疾苦作为母亲好伤心的样子。
当然这也是母子俩在装模作样,这时候创业的人们,几年前都还是农民呢,刚洗脚上田,有什么苦是受不了的?苏景祯家里几十万的家产,之前不也是吃住在小工厂里面,更别说那些来打工的农民工了。
不过这事也让苏景祯默默的下了决心,一定要多赚点钱,起码得让家里过上舒适高质量的生活,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还能保障自己在国外生活的费用,那就更好了。
虽然苏景祯没有问家里拿点小赞助去股市投资,可苏况两口子早就预备好了这部分的投入,在得知自家儿子要去窗口的时候,蒋秀霞偷偷的拉着儿子去了趟银行,给了他三万块。
“呀,这么多?”苏景祯也有点惊讶,家里一下就给他这么多钱,他觉得有点意外。
“要么不给,要么就给两万,这是你爸说的。”蒋秀霞推着儿子去填转账单,小声对的苏景祯说着家里的决定。
“这数目不对啊,这是三万呢。”苏景祯看了看手里的转账单,有点疑惑。
“那是妈妈的私房钱,我儿子第一次有计划的单独做一件事,妈妈肯定要支持你啊。”蒋秀霞有些自豪的说着。
瞬间,苏景祯就觉得鼻子有些酸了,这可不是一两百,也就只有父母这种血亲,才会这么信任他了。
“这可是给你试试水的,有没有能力赚到钱,就看你自身的本事了,要是亏了,可就没下回了啊。”蒋秀霞看着眼睛泛红的儿子,小模样可招人疼了,可现在儿子长大了,一米八几的大高个,自己想摸摸他的脑袋都够不着了,只能拍着苏景祯的手臂警告他。
苏景祯点着头,不敢吱声,他怕自己一开口,哽咽的嗓音被妈妈听见了,他怕妈妈会笑话他,都这么大的人了还流马尿。
七月末,苏景祯带着十三万五千的股票账户,来到了窗口。
没错,是十三万五千,十万是从香港带回来的,两万是苏况两口子一起决定给的,还有一万五,一万是妈妈蒋秀霞的私房钱,爸爸苏况也偷偷的给了苏景祯五千。
当时苏景祯很惊讶,他并不是惊讶苏况会给他钱,而是惊讶苏况为什么会有钱,这问题一问出口,然后就被爸爸毫不留情的扇了一巴掌脑袋,当然疑问也是得不到苏况的解释的。
其实在九四年,炒股已经不是非得去窗口市了,在各地已经逐步出现了证券交易所,在南粤,最出名的就是广发证券,不过这种劵商营业点才刚刚兴起没多久,大多数还是人工下单,在分秒必争的股市里面,每一分钟的股价都会变动,所以苏景祯想了想,还是觉得稳妥点,跑去窗口找有自助交易终端的营业点算了。
九四年的七月三十一日,老股民应该都记得这个日子代表了什么,在八月一日之前,股市那是一片的低潮,最低的时候,上证综指只有三百多点。
然后在七月三十一日,证监会推出三大救市政策,到了八月初的第一个交易周,有一支股票从三块多涨到了十四块。
苏景祯这两天就是要呆在劵商营业点里面扫货。
山东渤海……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富翁》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富翁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