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升官了
目录:中华第一帝国| 作者:末日游侠| 类别:历史军事
♂,
(感谢黄昏前的黎明93打赏支持!)
亦劻绝对是晚清时期所有权臣当中的第一人,在后世,甚至有人做过一项统计。
如果活在晚清时期的话,又恰巧跟亦劻关系比较亲近,那么基本上就能够在清朝畅通无阻了。
很多时候,亦劻只需要一句话,就能够解决基本上所有的问题。
而亦劻又因为在戊戌政变的时候,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帮了慈禧的大忙,故而更加受到了慈禧的喜爱。
甚至在慈禧的眼中看来,亦劻现在的地位,要比她身边的大红人李莲英更加重要。
亦劻的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西逃,这只是无奈之举,而且西逃之路有比较仓惶,一路上不说丢东拉西的,连个最起码的保证也都没有。
慈禧太后所乘坐的马车,是临时从载澜手中抢过来的,后来还是贯市一家李姓镖行得知皇室沦落于此,故而将其请回家中小歇片刻,贡献了四顶驼轿,光绪皇帝这才算是勉强有了‘座驾’。
连太后皇帝都沦落至此,他们这些王公大臣又能好到哪去?
猛然间,在听到竟然有人能够阻挡洋兵攻势的消息之后,这些王公大臣们的心思便再一次的活跃了起来。
如果能够待在这里,不再继续去那前途渺茫的西逃之路,谁又能不想呢?
尽管亦劻的提议有不少人都有些认同,甚至连慈禧太后也有些心动。
但就在此时,军机大臣刚毅却站出来了。
“启禀太后,臣以为此举不妥!”
慈禧太后先前刚刚舒展的眉头,在听到刚毅的话之后,再一次的紧皱了起来,心里面多多少少的有些不太高兴。
这刚刚高兴没一会儿呢,你刚毅就来泼冷水,你想干什么?
尽管心里面很是不爽,但表面上慈禧太后还是心平气和的问道:“有何不妥?”
“太后,臣不否认他们的功劳。但是众所周知,他们已经给洋兵造成了重创,而洋人又是个什么德行?我们心里面都很清楚。
如今洋人并不知太后以及陛下在这里,假如我们派人将其调入此地驻防,固然可以稳固此地之防守。
但是洋人毕竟也不是纸糊的,对于一个给他们带来了数千人伤亡代价的军队,他们会轻易的放过吗?
这洋人万一若是派遣重兵尾随而至,非但他们自身难保,恐怕还会将洋兵引至此地,届时朝廷将不得不继续西迁。
所以,臣以为,不如先派人与其联络,看是何人掌兵,尔后朝廷重赏此军,命其与洋兵继续纠缠下去,若是机缘恰巧,甚至可命其攻入京城,彻底扫平洋兵,迎接太后与圣上班师回京。”刚毅义正言辞道。
刚毅本就是个好战派,甲午战争时期,刚毅积极主战,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遂入军机。
戊戌政变之时,刚毅有坚持反对变法,甚至因为主张废帝,后升任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成为慈禧的亲信之一。
而义和团进京以后,刚毅又连同载漪主张安抚义和团,共同排外,希望能够利用义和团的‘仙术’达到‘扶清灭洋’的效果。
6月,刚毅和赵舒翘前往良乡、涿州一带查看义和团虚实,回朝以后报告‘其术可用’,遂同载漪共同被任命为统帅义和团大臣,率领义和团与联军作战。
8月,联军攻占京城,刚毅与慈禧一同西狩(西逃)。
可以说,刚毅就是靠着战争起家的,虽然他从来都没有上过战场。
所以,在得知竟然有一支部队可以抵抗联军的时候,刚毅的第一想法并不是将这支部队调到身边来保护朝廷的安全,而是重赏此军,然后命其与联军作战。
原本紧紧皱着眉头的慈禧太后,这下眉头皱得更紧了。
倒不是因为刚毅的话让她听了以后不高兴,而是刚毅的话句句在理。
先前她就像是抓到了一颗救命稻草似的,但被刚毅这么一分析才知道,如果将这支部队带到身边,那么他们才会真正的陷入危险之中。
“联络这件事情就交与你去办了。”慈禧太后决定道,旋即挥了挥手:“行了,都回去休息吧,明日一早咱们继续赶路。”
慈禧始终觉得,他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实在是太危险了,距离洋兵实在是太近了。
而且这里也并不适合朝廷长期驻扎,最起码,也得找个规模稍微上点档次的大城市不是?若是一直待在这里,岂不辱没了朝廷?
“遮!”刚毅等人领命退去。
待所有大臣都离开之后,慈禧太后忽然间像是老了几岁,浑身无力的靠在床头,看着跟随了自己大半辈子的李莲英。
“小李子,你说这支部队到底是从哪里出来的?”
“老佛爷,咱缝管他是从哪里出来的,最起码,他是咱大清的军队不是?现在军事全面失败,朝廷也需要有这么一支部队站出来说话。”李莲英说道。
作为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李莲英甚至能够根据慈禧太后的一个动作来猜到她心里面是怎么想的。
虽然李莲英也知道这支部队可能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原本被他们寄予厚望的新军,在战场上一败再败,而一支毫无名气的军队,却将洋兵打的溃不成军。
这虽然是为朝廷赚回了一些的脸面,可何尝又不是在朝廷的心里面扎下了一根刺?
但是这个时候,李莲英不能去说那些令人担忧的怀疑,他只能往好了说,给慈禧吃下一颗定心丸,让她能够做出最后的决定。
…………
当王思锐只有一个营的兵力这件消息传回到朝廷之后,慈禧的心中不免有些失望。
数十万大军都对洋兵无可奈何,他这一营人马又能如何?
不过紧接着,派去联络他们的士兵却给慈禧带来了一剂强心针。
别看王思锐虽然兵少,但是他们的火力却是异常的强大,仅仅只有那九挺重机枪,就能够阻挡数万敌人的进攻。
然而,当朝廷的任命以及圣旨传到王思锐手中以后,却将王思锐给雷的不轻。
简单点说,王思锐升官了,他被任命为了新编京畿6军六营统领,官拜从二品,格同巡抚、布政使。
如果仅仅只是升官也就罢了,毕竟连升三级,从一个小小的6军正四品管带直飞从二品,中间还隔着从三品和正三品两个级别呢。
可接下来的圣旨却像是给王思锐的脑门上顶了把枪似的,圣旨上面要求王思锐在一月之内招满六营兵士,可持圣旨招募溃兵加入,并且进行编练。三月之内,光复京城。
一月之内招满六个营,若是条件放宽一点倒也不是不可能的,可这三月之内光复京城就太尼玛的那啥了。
看着传达圣旨的小太监,王思锐恨不能一枪毙了这个阉人。
(感谢黄昏前的黎明93打赏支持!)
亦劻绝对是晚清时期所有权臣当中的第一人,在后世,甚至有人做过一项统计。
如果活在晚清时期的话,又恰巧跟亦劻关系比较亲近,那么基本上就能够在清朝畅通无阻了。
很多时候,亦劻只需要一句话,就能够解决基本上所有的问题。
而亦劻又因为在戊戌政变的时候,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帮了慈禧的大忙,故而更加受到了慈禧的喜爱。
甚至在慈禧的眼中看来,亦劻现在的地位,要比她身边的大红人李莲英更加重要。
亦劻的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西逃,这只是无奈之举,而且西逃之路有比较仓惶,一路上不说丢东拉西的,连个最起码的保证也都没有。
慈禧太后所乘坐的马车,是临时从载澜手中抢过来的,后来还是贯市一家李姓镖行得知皇室沦落于此,故而将其请回家中小歇片刻,贡献了四顶驼轿,光绪皇帝这才算是勉强有了‘座驾’。
连太后皇帝都沦落至此,他们这些王公大臣又能好到哪去?
猛然间,在听到竟然有人能够阻挡洋兵攻势的消息之后,这些王公大臣们的心思便再一次的活跃了起来。
如果能够待在这里,不再继续去那前途渺茫的西逃之路,谁又能不想呢?
尽管亦劻的提议有不少人都有些认同,甚至连慈禧太后也有些心动。
但就在此时,军机大臣刚毅却站出来了。
“启禀太后,臣以为此举不妥!”
慈禧太后先前刚刚舒展的眉头,在听到刚毅的话之后,再一次的紧皱了起来,心里面多多少少的有些不太高兴。
这刚刚高兴没一会儿呢,你刚毅就来泼冷水,你想干什么?
尽管心里面很是不爽,但表面上慈禧太后还是心平气和的问道:“有何不妥?”
“太后,臣不否认他们的功劳。但是众所周知,他们已经给洋兵造成了重创,而洋人又是个什么德行?我们心里面都很清楚。
如今洋人并不知太后以及陛下在这里,假如我们派人将其调入此地驻防,固然可以稳固此地之防守。
但是洋人毕竟也不是纸糊的,对于一个给他们带来了数千人伤亡代价的军队,他们会轻易的放过吗?
这洋人万一若是派遣重兵尾随而至,非但他们自身难保,恐怕还会将洋兵引至此地,届时朝廷将不得不继续西迁。
所以,臣以为,不如先派人与其联络,看是何人掌兵,尔后朝廷重赏此军,命其与洋兵继续纠缠下去,若是机缘恰巧,甚至可命其攻入京城,彻底扫平洋兵,迎接太后与圣上班师回京。”刚毅义正言辞道。
刚毅本就是个好战派,甲午战争时期,刚毅积极主战,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遂入军机。
戊戌政变之时,刚毅有坚持反对变法,甚至因为主张废帝,后升任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成为慈禧的亲信之一。
而义和团进京以后,刚毅又连同载漪主张安抚义和团,共同排外,希望能够利用义和团的‘仙术’达到‘扶清灭洋’的效果。
6月,刚毅和赵舒翘前往良乡、涿州一带查看义和团虚实,回朝以后报告‘其术可用’,遂同载漪共同被任命为统帅义和团大臣,率领义和团与联军作战。
8月,联军攻占京城,刚毅与慈禧一同西狩(西逃)。
可以说,刚毅就是靠着战争起家的,虽然他从来都没有上过战场。
所以,在得知竟然有一支部队可以抵抗联军的时候,刚毅的第一想法并不是将这支部队调到身边来保护朝廷的安全,而是重赏此军,然后命其与联军作战。
原本紧紧皱着眉头的慈禧太后,这下眉头皱得更紧了。
倒不是因为刚毅的话让她听了以后不高兴,而是刚毅的话句句在理。
先前她就像是抓到了一颗救命稻草似的,但被刚毅这么一分析才知道,如果将这支部队带到身边,那么他们才会真正的陷入危险之中。
“联络这件事情就交与你去办了。”慈禧太后决定道,旋即挥了挥手:“行了,都回去休息吧,明日一早咱们继续赶路。”
慈禧始终觉得,他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实在是太危险了,距离洋兵实在是太近了。
而且这里也并不适合朝廷长期驻扎,最起码,也得找个规模稍微上点档次的大城市不是?若是一直待在这里,岂不辱没了朝廷?
“遮!”刚毅等人领命退去。
待所有大臣都离开之后,慈禧太后忽然间像是老了几岁,浑身无力的靠在床头,看着跟随了自己大半辈子的李莲英。
“小李子,你说这支部队到底是从哪里出来的?”
“老佛爷,咱缝管他是从哪里出来的,最起码,他是咱大清的军队不是?现在军事全面失败,朝廷也需要有这么一支部队站出来说话。”李莲英说道。
作为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李莲英甚至能够根据慈禧太后的一个动作来猜到她心里面是怎么想的。
虽然李莲英也知道这支部队可能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原本被他们寄予厚望的新军,在战场上一败再败,而一支毫无名气的军队,却将洋兵打的溃不成军。
这虽然是为朝廷赚回了一些的脸面,可何尝又不是在朝廷的心里面扎下了一根刺?
但是这个时候,李莲英不能去说那些令人担忧的怀疑,他只能往好了说,给慈禧吃下一颗定心丸,让她能够做出最后的决定。
…………
当王思锐只有一个营的兵力这件消息传回到朝廷之后,慈禧的心中不免有些失望。
数十万大军都对洋兵无可奈何,他这一营人马又能如何?
不过紧接着,派去联络他们的士兵却给慈禧带来了一剂强心针。
别看王思锐虽然兵少,但是他们的火力却是异常的强大,仅仅只有那九挺重机枪,就能够阻挡数万敌人的进攻。
然而,当朝廷的任命以及圣旨传到王思锐手中以后,却将王思锐给雷的不轻。
简单点说,王思锐升官了,他被任命为了新编京畿6军六营统领,官拜从二品,格同巡抚、布政使。
如果仅仅只是升官也就罢了,毕竟连升三级,从一个小小的6军正四品管带直飞从二品,中间还隔着从三品和正三品两个级别呢。
可接下来的圣旨却像是给王思锐的脑门上顶了把枪似的,圣旨上面要求王思锐在一月之内招满六营兵士,可持圣旨招募溃兵加入,并且进行编练。三月之内,光复京城。
一月之内招满六个营,若是条件放宽一点倒也不是不可能的,可这三月之内光复京城就太尼玛的那啥了。
看着传达圣旨的小太监,王思锐恨不能一枪毙了这个阉人。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中华第一帝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中华第一帝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