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八章 白元庆
目录:科技大崛起| 作者:划过指尖| 类别:其他类型
第二天清晨太阳初升,超越公司就已经进入了忙碌状态,因为再过不久,无线充电器就要发布了,并且是全球发布!这大大增加了超越公司员工的工作量,不过员工对此并没有什么怨言,这不仅仅是因为超越公司的福利好,更因为看着超越公司欣欣向荣的发展,他们也有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在超越公司全力运转,丝毫没有因为即将到来的元旦而松懈的时候,还有很多地方也是如此。
在华夏,越是年关,工作量反而越大。
远在首都的中科院就是这样,即使是清晨依然有很多人在忙碌着,有的科研人员是一宿未睡一直在做实验,而有的文职人员则是忙前忙后的处理文件,这个隶属中央的部门一直都在全力的运转着。
华夏是个大国,各个意义上都是。人口世界第一,面积世界第三。
这意味着它不能像其他小国家一样,成为某个超级大国的附庸,民族骨子里带着的骄傲也不会允许。
只不过十三亿人口在带来人口红利的时候,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论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但要均摊在每一个人身上,就没有多少了。
并且华夏现在处在的位置十分尴尬。前有西方国家的窥视,从各种意义上都是在打压华夏,比如一直在全世界散播东方威胁论,再比如哥本哈根的气候峰会,说是一场关于环境的争论,但是谁都知道这其实的大国之间的博弈。西方国家的论调就是,要减少碳排放以保护环境,让一众发展中、国家承担责任,却没提自己在几十年前已经将能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毕。
西方国家可以这么说,但是华夏不行,十三亿人需要发展,就必须要有所牺牲。环境要保护,但却不能因此放缓经济发展的速度。
因为后面还有印度以及东亚诸国在虎视眈眈,在华夏的经济特区发展方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之后,这些国家开始纷纷效仿,甚至还将华夏视为假想敌,比如菲律宾。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华夏都是必须要崛起的。
崛起的过程注定是艰辛的,并且需要很多人才,要在各个方面有所成就,科学技术就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作为中科院院长白元庆肩上的压力一直很大,由于华夏没有经过很多工业革、命的洗礼,很多技术始终落后于外国,这并不是说没有能力研制出来,而是在成本上来说很不划算。
因为从头开始研发,不仅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还要投入很多人力资源,这对于急需人才的华夏而言是很不划算的。最关键的一点是,花了这么大气力研制出来的东西,最多也就和其他国家的东西一个水平,还是没有太大的竞争力。
先不谈有钱老带队的航空航天事业,就说高铁这一项华夏的技术世界第一,怎么可能连一些基础的技术都做不出来呢?总归还是一点,底子太薄。
这些道理在华夏懂的人不多,甚至很多人都一直认为华夏产的东西就是不行,质量也不好,连自己国家的人不相信,又何谈让外国人信服呢?
在技术方面华夏人是普遍带有一种不自信的,可偏偏五千年的历史又给华夏人带来了一种大国心态。
在网上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一个华夏一个外国。我们要么不和别人比,要么就和最好的比。
军事比不上美利坚,电子比不上岛国,精工比不过德国,这么一比当然没有可比性啊,什么都和第一的比,不是废话么。
华夏人就喜欢把自己的每一个方面跟世界其他国家这个方面中最强的来比,差一点都不服,哪怕被人甩了三条街。
这样的国民心理,不实现伟大复兴,老天都不答应。
就这么浅显的道理,很多人却还是不太明白,只是一个劲的黑,除了一些工程被黑的最惨以外,紧随其后的就是科学技术了。
总说投入了多少资金,却没有拿出什么显著技术,也没有什么科学大牛出现。
然而这其中的苦白元庆最清楚不过了,显著成果就是拿出来了,也不是一两年能看到的,至于什么科学大牛,那就更别谈了,全世界又出现了几个?现在又有谁敢这么自称?或许霍金能算半个。
不过今年这种声音应该会减少一些吧?白庆元看着桌子上的一份报告,若有所思。
桌上的那份报告中有一份打印的试卷,以及整理好的资料说明。就算白庆元不是搞电子的,也知道这份资料中罗列的文件的重要性。虽然它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但是可以向民众证明,华夏科学界也不是吃干饭的,成果也是有一些的。
在此之前科学院也是有很多成果的,并且有很多能在学术界引起轰动的那种,只不过这些成果于民众的生活无关,毕竟很少会有人关注学术上的突破,比如有多人知道前几年世界上又发现了一种新粒子?
这就和电子原子差不多,一百多年前没什么民众知道,但是现在读过高中的人,都说出个所以然来。在现在看来,原子电子的发现属于重大的物理学突破,或许一百年以后这种名为希格斯波色子的粒子,也会被写入教科书,然后被后人称道为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最后广为人所知。
但是不管怎么样,总归一点,那就是现在还不够出名。原因无他,因为这种粒子,对于民众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
历史上只要有人发现了能够改变人生活方式的东西,都会别人所铭记。发明电灯的爱迪生、推出智能手机的乔布斯……或许现在又要多一个人了,无线充电的罗辑!
白元庆很高兴这个人出现在华夏,现在也该让华夏引领全球了,就和数百年前的瓷器和丝绸一样。
白元庆将手上的试卷资料收了起来,然后将目光放在另一本资料上,那里的罗辑的个人档案,里面包括了他祖上三代的情况,以及罗辑从小学到现在的记录。
前面的中规中矩,大学之前的成绩只能说比一般人略好,没有显示出太多的天赋,不过大学之后的一条让白元庆眼前一亮。
“研究了两年的无线充电技术?”白元庆自言自语说道“只用了两年!”
这个研究效率十分惊人,世界上那么多机构在研究这项技术,却没有一个人成功,而他只用了两年!而且这份资料中还特别标注着,这基本上是罗辑一人独立完成的。
白元庆在看了罗辑的家庭情况,以及他的大学生活记录之后才恍悟过来,随后又感叹不已。
上面写着,罗辑很多时间都是在上课和打零工,这两年研究所占的时间比例只是很少一部分,这么算下来的话,他研究的时间就更短了。
这才是真正的天才啊!
白元庆继续看着罗辑的资料,显然他对罗辑有了很大的兴趣。
“这宁家的女娃怎么和他搅合在一起了?”白元庆看着罗辑的合作伙伴的名单,愣了一下,完全没有想到这回事。
“小李,你知道宁家的孙女是回来干嘛的?”白元庆向着一旁的助理的问道。
“国家不是正鼓励科技公司的发展吗?我想她原本应该是去华科找关于机器人项目的合作的,然后阴差阳错的和罗辑开了一家公司。”
“这样啊。”白元庆应了一声,又喃喃道“这样也好,至少这家公司的背景没有问题,我也好向上面提了。”
现在的华夏很多科技公司中有很多股份都是外国人的,纯粹的华夏独资公司基本没有。同时在华夏,也很少做研究的人会开公司,这和外国基本是反的,这使得很多人对于科研望而却步。
罗辑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情况,这是个好现象啊!
白元庆将手中的资料紧了几分,心中暗下决定“无论如何也要保住这家公司,不能被那些蛀虫毁掉!”
在超越公司全力运转,丝毫没有因为即将到来的元旦而松懈的时候,还有很多地方也是如此。
在华夏,越是年关,工作量反而越大。
远在首都的中科院就是这样,即使是清晨依然有很多人在忙碌着,有的科研人员是一宿未睡一直在做实验,而有的文职人员则是忙前忙后的处理文件,这个隶属中央的部门一直都在全力的运转着。
华夏是个大国,各个意义上都是。人口世界第一,面积世界第三。
这意味着它不能像其他小国家一样,成为某个超级大国的附庸,民族骨子里带着的骄傲也不会允许。
只不过十三亿人口在带来人口红利的时候,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论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但要均摊在每一个人身上,就没有多少了。
并且华夏现在处在的位置十分尴尬。前有西方国家的窥视,从各种意义上都是在打压华夏,比如一直在全世界散播东方威胁论,再比如哥本哈根的气候峰会,说是一场关于环境的争论,但是谁都知道这其实的大国之间的博弈。西方国家的论调就是,要减少碳排放以保护环境,让一众发展中、国家承担责任,却没提自己在几十年前已经将能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毕。
西方国家可以这么说,但是华夏不行,十三亿人需要发展,就必须要有所牺牲。环境要保护,但却不能因此放缓经济发展的速度。
因为后面还有印度以及东亚诸国在虎视眈眈,在华夏的经济特区发展方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之后,这些国家开始纷纷效仿,甚至还将华夏视为假想敌,比如菲律宾。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华夏都是必须要崛起的。
崛起的过程注定是艰辛的,并且需要很多人才,要在各个方面有所成就,科学技术就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作为中科院院长白元庆肩上的压力一直很大,由于华夏没有经过很多工业革、命的洗礼,很多技术始终落后于外国,这并不是说没有能力研制出来,而是在成本上来说很不划算。
因为从头开始研发,不仅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还要投入很多人力资源,这对于急需人才的华夏而言是很不划算的。最关键的一点是,花了这么大气力研制出来的东西,最多也就和其他国家的东西一个水平,还是没有太大的竞争力。
先不谈有钱老带队的航空航天事业,就说高铁这一项华夏的技术世界第一,怎么可能连一些基础的技术都做不出来呢?总归还是一点,底子太薄。
这些道理在华夏懂的人不多,甚至很多人都一直认为华夏产的东西就是不行,质量也不好,连自己国家的人不相信,又何谈让外国人信服呢?
在技术方面华夏人是普遍带有一种不自信的,可偏偏五千年的历史又给华夏人带来了一种大国心态。
在网上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一个华夏一个外国。我们要么不和别人比,要么就和最好的比。
军事比不上美利坚,电子比不上岛国,精工比不过德国,这么一比当然没有可比性啊,什么都和第一的比,不是废话么。
华夏人就喜欢把自己的每一个方面跟世界其他国家这个方面中最强的来比,差一点都不服,哪怕被人甩了三条街。
这样的国民心理,不实现伟大复兴,老天都不答应。
就这么浅显的道理,很多人却还是不太明白,只是一个劲的黑,除了一些工程被黑的最惨以外,紧随其后的就是科学技术了。
总说投入了多少资金,却没有拿出什么显著技术,也没有什么科学大牛出现。
然而这其中的苦白元庆最清楚不过了,显著成果就是拿出来了,也不是一两年能看到的,至于什么科学大牛,那就更别谈了,全世界又出现了几个?现在又有谁敢这么自称?或许霍金能算半个。
不过今年这种声音应该会减少一些吧?白庆元看着桌子上的一份报告,若有所思。
桌上的那份报告中有一份打印的试卷,以及整理好的资料说明。就算白庆元不是搞电子的,也知道这份资料中罗列的文件的重要性。虽然它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但是可以向民众证明,华夏科学界也不是吃干饭的,成果也是有一些的。
在此之前科学院也是有很多成果的,并且有很多能在学术界引起轰动的那种,只不过这些成果于民众的生活无关,毕竟很少会有人关注学术上的突破,比如有多人知道前几年世界上又发现了一种新粒子?
这就和电子原子差不多,一百多年前没什么民众知道,但是现在读过高中的人,都说出个所以然来。在现在看来,原子电子的发现属于重大的物理学突破,或许一百年以后这种名为希格斯波色子的粒子,也会被写入教科书,然后被后人称道为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最后广为人所知。
但是不管怎么样,总归一点,那就是现在还不够出名。原因无他,因为这种粒子,对于民众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
历史上只要有人发现了能够改变人生活方式的东西,都会别人所铭记。发明电灯的爱迪生、推出智能手机的乔布斯……或许现在又要多一个人了,无线充电的罗辑!
白元庆很高兴这个人出现在华夏,现在也该让华夏引领全球了,就和数百年前的瓷器和丝绸一样。
白元庆将手上的试卷资料收了起来,然后将目光放在另一本资料上,那里的罗辑的个人档案,里面包括了他祖上三代的情况,以及罗辑从小学到现在的记录。
前面的中规中矩,大学之前的成绩只能说比一般人略好,没有显示出太多的天赋,不过大学之后的一条让白元庆眼前一亮。
“研究了两年的无线充电技术?”白元庆自言自语说道“只用了两年!”
这个研究效率十分惊人,世界上那么多机构在研究这项技术,却没有一个人成功,而他只用了两年!而且这份资料中还特别标注着,这基本上是罗辑一人独立完成的。
白元庆在看了罗辑的家庭情况,以及他的大学生活记录之后才恍悟过来,随后又感叹不已。
上面写着,罗辑很多时间都是在上课和打零工,这两年研究所占的时间比例只是很少一部分,这么算下来的话,他研究的时间就更短了。
这才是真正的天才啊!
白元庆继续看着罗辑的资料,显然他对罗辑有了很大的兴趣。
“这宁家的女娃怎么和他搅合在一起了?”白元庆看着罗辑的合作伙伴的名单,愣了一下,完全没有想到这回事。
“小李,你知道宁家的孙女是回来干嘛的?”白元庆向着一旁的助理的问道。
“国家不是正鼓励科技公司的发展吗?我想她原本应该是去华科找关于机器人项目的合作的,然后阴差阳错的和罗辑开了一家公司。”
“这样啊。”白元庆应了一声,又喃喃道“这样也好,至少这家公司的背景没有问题,我也好向上面提了。”
现在的华夏很多科技公司中有很多股份都是外国人的,纯粹的华夏独资公司基本没有。同时在华夏,也很少做研究的人会开公司,这和外国基本是反的,这使得很多人对于科研望而却步。
罗辑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情况,这是个好现象啊!
白元庆将手中的资料紧了几分,心中暗下决定“无论如何也要保住这家公司,不能被那些蛀虫毁掉!”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科技大崛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科技大崛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