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9章 局势
目录: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作者:让你窝心| 类别:历史军事
祥兴八年的春天到了,淡泊阁已是生机盎然,经筵结束后赵昺回到阁中换上常服便来到书房批阅公文。现在他由对经筵听讲的最初的极为排斥,到可以接受,尤其是胡三省主讲的《资治通鉴》,这可以说是本当皇帝的百科全书。里边不仅有兴亡之道,也有经验教训,且其对此书沉浸多年,又在编撰广注,两人还能探讨一番。而马廷鸾曾主编《经武要略》,对这个时代的武备、战略沉浸甚深,也让他系统的了解了当代的兵备,所以还是有所收获的。
“官家,请用茶!”苏岚递上茶水道。
“苏姐姐,又出宫去看素馨了?”赵昺抬眼看看苏岚道。
“嗯,奴婢未及禀报,还请赎罪!”苏岚点点头施礼道。
“这叫什么罪,倪亮领兵在外,你去看看她也是应该的。倪家二郎也快百日了吧?”赵昺摆摆手又轻笑着问道。那年发现倪亮和素馨对上眼儿后,他却没有急着赐婚,而是担心其欺负倪亮而让她留在太后宫中学学规矩,三年前才下旨赐婚,现在儿子都两个了。
“奴婢代素馨谢官家了!”苏岚又施礼道,“不过官家却是性急了,还要有月余呢!”。
“倪亮还能赶得上喝他儿子的百日酒,朕也要去凑凑热闹!”赵昺算了下言道。
“官家明年就要戴冠了,也将大婚,太后正忙着为官家选妃呢!”看着小皇帝已从当初的小胖墩变成了翩翩少年,也跟自己一般高了,笑笑说道。
“强虏未灭,中原未复,朕又何以为家?太后太性急了!”赵昺连连摆手道。
“官家如今局势越来越有利于我朝,相信用不了多时官家便能挥军扫荡江南、江北,重回故地的!”苏岚指指墙上挂的舆图言道。
“但愿如此吧……”赵昺也扭头看看被各种颜色染的斑驳的舆图叹口气道,为了这片红色的斑块自己耗费了多少心血,又有多少人为之牺牲……
祥兴五年赵昺与斡脱商人达成协议,琼州方面不再拦截其商船,靠岸琼州诸港只需缴纳两倍的关税。而作为回报,斡脱商人利用的他们的关系为事务局的商队提供庇护,保证他们可以通行江南;另外要求他们利用上层的关系勒令沿海诸州的边将不得任意派兵围剿隔离区;此外就是要求斡脱商人为他们筹措马匹、铜铁等禁运物资。
赵昺当然清楚商人言利,协议和承诺跟个屁差不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双方合伙,将他们拉入自己的生意中。于是这些斡脱商人便也成了私盐贩子中的一员,但是他们却不能在江南贩销,而琼州盐贩也不会过长江,双方各自取利。
与斡脱商人合作,往小了说是勾结奸商损害国家利益,往大了说就是通敌了。因而赵昺不能不与几位重臣通报一声,他当然是该瞒就瞒了。但是经过一番激烈的友好协商,他还是说服了大家,毕竟盐已经是行朝支柱产业,而谁都知道以琼州的盐产量全体军民天天拿盐当饭吃也消耗不完,主要还有靠外销。如今已经和斡脱商人交恶,断了元廷的财路,若是他们严打‘私盐’,那么自己同样得被困死,更不要说复国了。
但是起初这帮君子怎么能为斗米折腰呢!于是赵昺又是一顿劝,讲了一番道理,称自己这么做并非只是为了钱,一是让江南百姓能吃的起盐,二是正可借此摧毁敌人的江南的经济体系,三是能通过盐的贩运支援抗元力量。如此一说,众人觉得还能接受,但是仍然心存疑虑。于是乎赵昺只能又解释一番……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逐步在中原建立起一套规范化的盐务管理体制,并引入盐引作为管理手段,与此相应统一的商运商销的行盐法也开始广泛试行,盐商凭盐引到盐场支盐,在制定的销售区发卖。南北统一后元廷将北方的食盐管理体制推广到南方,江南一时间盐商云集江南,盐价也随之大降。
元政府垄断盐的生产,每年都掌握数以百万引计的盐,如此大数额的盐,除了极少的一部分供应给皇室、军队、工匠食用以外,绝大部分都用来投入流通过程,换取货币,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是好景不长,随着琼州水军的崛起,沿海盐场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且随着琼州盐场的投产,大量私盐开始涌入江南市场,这导致盐开始滞销,盐价大幅下降。
在座的人都知道,盐的生产都是由国家垄断的,除了生产成本外都是利润。而国家也正是通过定价权控制盐的价格,抛去生产成本外,差价就是利润。也就是说价格越高,利润也就越高,但前提是必须要把盐卖出去。而历朝卖盐的方式:一种是由商人经手销售,即商运商销;另一种则是由国家直接销售,即官运官销,基本程序是政府按照居民人口或户数强行分摊盐额,按额征收盐价,也称为桩配。
起初元廷只在少数地方实施官运官销,但是随着战争的持续和私盐的冲击,必然导致入不敷出,而盐作为重要的财政收入,他们就不能不把主意打在这上面。在阿哈玛的主持下,开始推广‘食盐法’,施行官运官销。食盐法下,是国家对广大百姓进行直接的、赤裸裸的掠夺,购买食盐成了每个编户齐民必须承担的义务,就连在襁褓中的婴儿也不得面,分摊盐额时不管户口有无减耗,只依原额桩配,逃亡死绝人户的盐额便落到四邻人户头上。
对于广大百姓来说,盐的流通意味着盐课的不断加重,他们为物价的增长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政府则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收入。从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困苦,因而加剧了与国家间的矛盾。与此同时,国家对盐的产销过程的控制,又必然导致私盐贩卖的盛行和盐徒的大批出现,使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化。
另一方面,元廷为了保证盐产量又加强对盐户的控制。入元之后,征服者却按草原旧制,推行全民当差服役的“诸色户计”制度:将全体居民按职业划为民户、军户、站户、匠户、盐户、儒户、医户、乐户等等,职业一经划定,即不许更易,世代相承,并承担相应的赋役。
盐户的义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特定官手工业部门的生产者,他们要向国家缴纳生产物,盐;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因而还必须和民户一样负担课差、税粮甚至杂泛差役。国家为了增加盐课收入,不断提高各盐司上缴的盐额,当许多盐户因生活困苦被迫逃亡时,官府又将他们留下的盐额加摊到现存户头上,使得课税日增,盐户日益穷困。
元政府财政收入经常不敷支出,便用滥发纸币作为弥补亏空的手段,导致纸币不断贬值,物价上涨,盐价也不例外。但是官盐价高一般百姓食用不起,势必设法买低价的盐,而贫苦盐户生活困苦也需要私下出售一部分盐用以维持低下的生活水平。
结果就是国家不放弃盐课收入,也就不能不对盐户和百姓进行盘剥,私盐也就无法灭绝。同时官僚制度必然具有腐化贪污的先天属性,又使得各项防范措施转向它自身的反面,官吏和军人凭借权势从事私盐贩卖,从而为更大规模的广泛私盐买卖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对于贫苦盐户来说,从事盐业生产的结果是他们生活日益贫困化,这不能不激起他们的反抗斗争,而这些正好可为行朝所用……
上下达成共识后不久,事情果然在向着赵昺预料的方面发展。利用元军清剿陈吊眼部的时候,许夫人所部在行朝的支持下在江西汀州和福建相邻的山区周边站住了脚,拥兵达四万余,授军号‘怀恩’,控制了周边四百里方圆的地盘。其接受了朝廷的封敕,接受改编。
正当赵昺苦于无人领导时,此时正好发现流落于建宁的原江东制置使谢枋得。其与文天祥同科考取进士,理宗年蒙古军大举攻宋,谢枋得被朝廷任为礼兵部架阁,负责招募民兵,筹集军饷,保卫饶、信、抚三州。后元军进攻宋朝江东地区。谢枋得亲自率兵与元军展开了一场血战,终因孤军无援而失败。
元军占领临安将宋恭宗、太后全氏、太皇太后谢氏俘往元朝上都后,谢枋得拒绝降元。五月,南宋景炎帝即位,谢枋得被任江东制置使。于是,他再次招集义兵,继续进行抗元斗争,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由于元军的追捕,他被迫隐姓埋名,长期流亡在建阳一带的穷山野岭之间,生活极其贫困。他每天穿着麻衣草鞋,面向东方痛哭,藉以悼念已亡的故国。
事务局的探子发现谢枋得后将其送回行朝,当他得知朝廷欲利用许夫人所部建立闽赣根据地时,便自告奋勇前往开府。赵昺以为其忠自不必说,且其有着统领义军的经历,在经过一番长谈后同意所请,任命其为闽赣安抚使加兵部侍郎衔,又从朝中挑选了一批干吏护送其前往汀州主持大局。而就在他就任不久,江西西康的杜万一利用白莲会组织起义,有众数万。号社圣人,建元“万乘”,自称天王,以谭天麟为副天王,都昌西山寺僧为国师。
建元改制乃是僭越之罪,谢枋得请示朝廷要遣兵镇压。赵昺也是奇了怪了,这些人刚刚起事不知埋头发展,刚刚攻下个县城就想着称帝,而那皇帝岂是那么好当的,自己容你鞑子也不会放过他的。便下旨令其前往招抚,若是不成再行剿灭。于是谢枋得派人联络杜万一希望其能接受朝廷的招安,共谋复国大计,却被其拒绝。
谢枋得招安不成便率军征讨,可蒙元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贾居贞与江淮行省参知政事史粥已欲联兵镇压,他们以一千兵丁伪装成农商,持仗伏于小船中悄悄驶近他们的宿营地。杜万一疏于防备,与伪相失手被擒杀。谢枋得则率军趁混乱之际自背后发动袭击,将元军击溃收其余部,占据了西康。然后派兵袭击敌驿道,坚壁清野,遣小队兵丁不断袭扰,随着雨季的到来断粮的元军不得不退出西康。
次年,盘踞诏安地区的陈吊眼,在完者都和高兴及黄华降军的配合下连下十五寨,迫使其退走千壁洞。陈吊眼在重兵围困下坚持了两年,得不到补充已然困顿不堪,接着又连连失败,内外交困之下接受高兴提出的谈判建议。却不知其中有诈,被高兴趁其不备放翻擒下,押到漳州斩首。
陈吊眼一死,其父文桂、叔桂龙、弟满安率众投降,十万余众眼看就要土崩瓦解。而在一边觊觎良久的赵昺,亲率刚刚换装完毕的御前护军及第一师、第二师,炮兵第一旅突然自云霄登陆,连败元军,击杀敌征蛮副帅高兴,歼敌三万余。
完者都率残兵退入漳州,黄华自知不敌向建宁府方向撤退,又遭许夫人率军拦截,此时潜伏于黄华军中的事务局探子趁机率众哗变,其大惊之下领亲信趁夜逃走,余部归降朝廷。接下来赵昺又率军连克漳浦、平和、南靖等数座县城,建立起介于潮州和漳州之间方圆五百里的闽广边根据地。
大军不能久留,赵昺令三军各留一团为基干部队,从义军中选拔青壮组建新军,授军号‘威胜’,以谢翱为安抚使在诏安开府。而后留下第一师和第二师的甲仗器械,携征募的两万青壮回师琼州,两军随即补充军官和新兵后换装火器。
两个根据地建立后,南北呼应,又有琼州军支援,而南方元军攻打占城,征伐日本抽调甚多,一时间竟不敢侧目,只能严守城池上报朝廷……
“官家,请用茶!”苏岚递上茶水道。
“苏姐姐,又出宫去看素馨了?”赵昺抬眼看看苏岚道。
“嗯,奴婢未及禀报,还请赎罪!”苏岚点点头施礼道。
“这叫什么罪,倪亮领兵在外,你去看看她也是应该的。倪家二郎也快百日了吧?”赵昺摆摆手又轻笑着问道。那年发现倪亮和素馨对上眼儿后,他却没有急着赐婚,而是担心其欺负倪亮而让她留在太后宫中学学规矩,三年前才下旨赐婚,现在儿子都两个了。
“奴婢代素馨谢官家了!”苏岚又施礼道,“不过官家却是性急了,还要有月余呢!”。
“倪亮还能赶得上喝他儿子的百日酒,朕也要去凑凑热闹!”赵昺算了下言道。
“官家明年就要戴冠了,也将大婚,太后正忙着为官家选妃呢!”看着小皇帝已从当初的小胖墩变成了翩翩少年,也跟自己一般高了,笑笑说道。
“强虏未灭,中原未复,朕又何以为家?太后太性急了!”赵昺连连摆手道。
“官家如今局势越来越有利于我朝,相信用不了多时官家便能挥军扫荡江南、江北,重回故地的!”苏岚指指墙上挂的舆图言道。
“但愿如此吧……”赵昺也扭头看看被各种颜色染的斑驳的舆图叹口气道,为了这片红色的斑块自己耗费了多少心血,又有多少人为之牺牲……
祥兴五年赵昺与斡脱商人达成协议,琼州方面不再拦截其商船,靠岸琼州诸港只需缴纳两倍的关税。而作为回报,斡脱商人利用的他们的关系为事务局的商队提供庇护,保证他们可以通行江南;另外要求他们利用上层的关系勒令沿海诸州的边将不得任意派兵围剿隔离区;此外就是要求斡脱商人为他们筹措马匹、铜铁等禁运物资。
赵昺当然清楚商人言利,协议和承诺跟个屁差不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双方合伙,将他们拉入自己的生意中。于是这些斡脱商人便也成了私盐贩子中的一员,但是他们却不能在江南贩销,而琼州盐贩也不会过长江,双方各自取利。
与斡脱商人合作,往小了说是勾结奸商损害国家利益,往大了说就是通敌了。因而赵昺不能不与几位重臣通报一声,他当然是该瞒就瞒了。但是经过一番激烈的友好协商,他还是说服了大家,毕竟盐已经是行朝支柱产业,而谁都知道以琼州的盐产量全体军民天天拿盐当饭吃也消耗不完,主要还有靠外销。如今已经和斡脱商人交恶,断了元廷的财路,若是他们严打‘私盐’,那么自己同样得被困死,更不要说复国了。
但是起初这帮君子怎么能为斗米折腰呢!于是赵昺又是一顿劝,讲了一番道理,称自己这么做并非只是为了钱,一是让江南百姓能吃的起盐,二是正可借此摧毁敌人的江南的经济体系,三是能通过盐的贩运支援抗元力量。如此一说,众人觉得还能接受,但是仍然心存疑虑。于是乎赵昺只能又解释一番……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逐步在中原建立起一套规范化的盐务管理体制,并引入盐引作为管理手段,与此相应统一的商运商销的行盐法也开始广泛试行,盐商凭盐引到盐场支盐,在制定的销售区发卖。南北统一后元廷将北方的食盐管理体制推广到南方,江南一时间盐商云集江南,盐价也随之大降。
元政府垄断盐的生产,每年都掌握数以百万引计的盐,如此大数额的盐,除了极少的一部分供应给皇室、军队、工匠食用以外,绝大部分都用来投入流通过程,换取货币,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是好景不长,随着琼州水军的崛起,沿海盐场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且随着琼州盐场的投产,大量私盐开始涌入江南市场,这导致盐开始滞销,盐价大幅下降。
在座的人都知道,盐的生产都是由国家垄断的,除了生产成本外都是利润。而国家也正是通过定价权控制盐的价格,抛去生产成本外,差价就是利润。也就是说价格越高,利润也就越高,但前提是必须要把盐卖出去。而历朝卖盐的方式:一种是由商人经手销售,即商运商销;另一种则是由国家直接销售,即官运官销,基本程序是政府按照居民人口或户数强行分摊盐额,按额征收盐价,也称为桩配。
起初元廷只在少数地方实施官运官销,但是随着战争的持续和私盐的冲击,必然导致入不敷出,而盐作为重要的财政收入,他们就不能不把主意打在这上面。在阿哈玛的主持下,开始推广‘食盐法’,施行官运官销。食盐法下,是国家对广大百姓进行直接的、赤裸裸的掠夺,购买食盐成了每个编户齐民必须承担的义务,就连在襁褓中的婴儿也不得面,分摊盐额时不管户口有无减耗,只依原额桩配,逃亡死绝人户的盐额便落到四邻人户头上。
对于广大百姓来说,盐的流通意味着盐课的不断加重,他们为物价的增长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政府则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收入。从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困苦,因而加剧了与国家间的矛盾。与此同时,国家对盐的产销过程的控制,又必然导致私盐贩卖的盛行和盐徒的大批出现,使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化。
另一方面,元廷为了保证盐产量又加强对盐户的控制。入元之后,征服者却按草原旧制,推行全民当差服役的“诸色户计”制度:将全体居民按职业划为民户、军户、站户、匠户、盐户、儒户、医户、乐户等等,职业一经划定,即不许更易,世代相承,并承担相应的赋役。
盐户的义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特定官手工业部门的生产者,他们要向国家缴纳生产物,盐;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因而还必须和民户一样负担课差、税粮甚至杂泛差役。国家为了增加盐课收入,不断提高各盐司上缴的盐额,当许多盐户因生活困苦被迫逃亡时,官府又将他们留下的盐额加摊到现存户头上,使得课税日增,盐户日益穷困。
元政府财政收入经常不敷支出,便用滥发纸币作为弥补亏空的手段,导致纸币不断贬值,物价上涨,盐价也不例外。但是官盐价高一般百姓食用不起,势必设法买低价的盐,而贫苦盐户生活困苦也需要私下出售一部分盐用以维持低下的生活水平。
结果就是国家不放弃盐课收入,也就不能不对盐户和百姓进行盘剥,私盐也就无法灭绝。同时官僚制度必然具有腐化贪污的先天属性,又使得各项防范措施转向它自身的反面,官吏和军人凭借权势从事私盐贩卖,从而为更大规模的广泛私盐买卖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对于贫苦盐户来说,从事盐业生产的结果是他们生活日益贫困化,这不能不激起他们的反抗斗争,而这些正好可为行朝所用……
上下达成共识后不久,事情果然在向着赵昺预料的方面发展。利用元军清剿陈吊眼部的时候,许夫人所部在行朝的支持下在江西汀州和福建相邻的山区周边站住了脚,拥兵达四万余,授军号‘怀恩’,控制了周边四百里方圆的地盘。其接受了朝廷的封敕,接受改编。
正当赵昺苦于无人领导时,此时正好发现流落于建宁的原江东制置使谢枋得。其与文天祥同科考取进士,理宗年蒙古军大举攻宋,谢枋得被朝廷任为礼兵部架阁,负责招募民兵,筹集军饷,保卫饶、信、抚三州。后元军进攻宋朝江东地区。谢枋得亲自率兵与元军展开了一场血战,终因孤军无援而失败。
元军占领临安将宋恭宗、太后全氏、太皇太后谢氏俘往元朝上都后,谢枋得拒绝降元。五月,南宋景炎帝即位,谢枋得被任江东制置使。于是,他再次招集义兵,继续进行抗元斗争,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由于元军的追捕,他被迫隐姓埋名,长期流亡在建阳一带的穷山野岭之间,生活极其贫困。他每天穿着麻衣草鞋,面向东方痛哭,藉以悼念已亡的故国。
事务局的探子发现谢枋得后将其送回行朝,当他得知朝廷欲利用许夫人所部建立闽赣根据地时,便自告奋勇前往开府。赵昺以为其忠自不必说,且其有着统领义军的经历,在经过一番长谈后同意所请,任命其为闽赣安抚使加兵部侍郎衔,又从朝中挑选了一批干吏护送其前往汀州主持大局。而就在他就任不久,江西西康的杜万一利用白莲会组织起义,有众数万。号社圣人,建元“万乘”,自称天王,以谭天麟为副天王,都昌西山寺僧为国师。
建元改制乃是僭越之罪,谢枋得请示朝廷要遣兵镇压。赵昺也是奇了怪了,这些人刚刚起事不知埋头发展,刚刚攻下个县城就想着称帝,而那皇帝岂是那么好当的,自己容你鞑子也不会放过他的。便下旨令其前往招抚,若是不成再行剿灭。于是谢枋得派人联络杜万一希望其能接受朝廷的招安,共谋复国大计,却被其拒绝。
谢枋得招安不成便率军征讨,可蒙元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贾居贞与江淮行省参知政事史粥已欲联兵镇压,他们以一千兵丁伪装成农商,持仗伏于小船中悄悄驶近他们的宿营地。杜万一疏于防备,与伪相失手被擒杀。谢枋得则率军趁混乱之际自背后发动袭击,将元军击溃收其余部,占据了西康。然后派兵袭击敌驿道,坚壁清野,遣小队兵丁不断袭扰,随着雨季的到来断粮的元军不得不退出西康。
次年,盘踞诏安地区的陈吊眼,在完者都和高兴及黄华降军的配合下连下十五寨,迫使其退走千壁洞。陈吊眼在重兵围困下坚持了两年,得不到补充已然困顿不堪,接着又连连失败,内外交困之下接受高兴提出的谈判建议。却不知其中有诈,被高兴趁其不备放翻擒下,押到漳州斩首。
陈吊眼一死,其父文桂、叔桂龙、弟满安率众投降,十万余众眼看就要土崩瓦解。而在一边觊觎良久的赵昺,亲率刚刚换装完毕的御前护军及第一师、第二师,炮兵第一旅突然自云霄登陆,连败元军,击杀敌征蛮副帅高兴,歼敌三万余。
完者都率残兵退入漳州,黄华自知不敌向建宁府方向撤退,又遭许夫人率军拦截,此时潜伏于黄华军中的事务局探子趁机率众哗变,其大惊之下领亲信趁夜逃走,余部归降朝廷。接下来赵昺又率军连克漳浦、平和、南靖等数座县城,建立起介于潮州和漳州之间方圆五百里的闽广边根据地。
大军不能久留,赵昺令三军各留一团为基干部队,从义军中选拔青壮组建新军,授军号‘威胜’,以谢翱为安抚使在诏安开府。而后留下第一师和第二师的甲仗器械,携征募的两万青壮回师琼州,两军随即补充军官和新兵后换装火器。
两个根据地建立后,南北呼应,又有琼州军支援,而南方元军攻打占城,征伐日本抽调甚多,一时间竟不敢侧目,只能严守城池上报朝廷……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宋末之山河动》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宋末之山河动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