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1276章 自找麻烦
目录: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作者:让你窝心| 类别:历史军事
六月十二,在连续行军六天后,行驾至应天府,排开仪仗准备入城。赵孟锦率应天府文武及城中耄老和名士迎至十里之外,见行驾到来,一时鼓乐齐鸣,山呼万岁。赵昺嫌太热,仍着戎装,只是换了身新的罢了,他下车与众人相见,略微寒暄后重新登车,赵孟锦与第一军都统陈凤林骑马在御车左右护持,行驾再次起动。
“陛下,前方便是幸山,当年高宗皇帝在此筑坛告天地继皇帝位!”此时城池在望,赵孟锦遥指城门西南的一座小山道。
“哦,即如此,朕也要拜祭一下了!”赵昺望去,只见门西有一座矮小的土堆,怎么也称不上是山,至多只能算是做大些的土丘罢了,但是既然是先祖登基之地,他怎么也能表示一下,便吩咐道。
“陛下,此山虽小,却也山。”随扈的王应麟见皇帝面露疑惑之色,连忙解释道,“上古舜典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盖于每州封表一山,以为之镇,故志家重山川尚矣。吾宋为豫州之域,其在境内者,土壤平夷,无山可表,因而冈阜之高起者则皆山之谓也。”
“原来是矬子里拔将军!”赵昺听了不禁呲笑道,在旁的赵孟锦和陈凤林也随之哈哈大笑。
“也……也便是如此吧!”陛下回答的通俗,两个大将笑的庸俗,王应麟面露尴尬,可他也明白小皇帝向来如此,含糊地道。
陛下要祭山,行军大队再次停下,而赵孟锦既然提及此,就必然做了陛下要拜祭的准备。听闻之后那边立刻开始布置,赵昺下车趋步前往以示敬重。他看看幸山周围并不荒凉,山上和周边修有亭台,遍植树木,近有河堤,倒也是处胜景之地,想高宗在筑坛登基即皇帝位,也许就是看中了这一点。
不过,赵昺觉得如此景色恐怕赵构当时大概也无人有心欣赏了,其在应天府登基不到半年,就迫于金兵强大的军事压力,不得不迁都杭州,与金国隔江相峙,建立史称的“南宋”。随之,金军大举过境,金朝扶持的伪齐皇帝刘豫将南京降为归德府;百年后金哀宗在蒙元的追击下将都城迁于此,两年后又被宋将全子才攻破,理宗发布榜文,恢复南京之名;可不久又被元军攻陷,改称归德府,治所宋城改称为睢阳,转眼又是五十多年了。
“那便是高宗皇帝登坛受天命之所了?”赵昺只带王应麟及赵孟锦和倪亮二人陪祭,那边谭飞在布置警戒和仪仗,他则在旁边的亭中暂歇,并净手更衣。一切已毕,他抬头看看亭外问道。
“陛下,那非是祭坛,而是阏伯台,百姓也称之为火神台!”赵孟锦看罢摇摇头道,又指着不远处的一处土台言道。
“唉,祭坛看来已经荒废多年了!”赵昺这才扭过头看看其所指,宋室北迁,祭坛自然无人维护,百多年的风吹雨打下,高台也只剩下遗迹了,可他又纳闷那座高台看着更为古老,为何却保留至今呢?
“陛下,此中是有典故的……”王应麟也看出小皇帝的失望,连忙解释道,“阏伯乃是帝喾之子,商之初祖。传说帝喾带着阏伯出外巡察臣民,来到此地,见这里的人们仍生食,便命阏伯为火正,此地也就成了阏伯的封地,封号为商。”
“阏伯被封到这里后,终日为火事操劳,他先带领百姓从很远的地方引来火种,为防止火种被雨水或洪水侵灭,便设法积土筑台,建篷遮雨。如此百姓们不但可以到处生火,而且还能让火经久不息,大家感激阏伯以为神,造福于百姓。”
“阏伯死后,人们怀念其功德,怀着崇敬的心情,厚葬于其生前存放火种的土丘上,并建祠祭祀,并按照当时的风俗,悼念他的人每人都要往他坟上添一包黄土。因而,土丘被堆得越来越大,数千年不衰。又因为阏伯的封号是商,这座土丘从此便被称为商丘,日久便以此为名。”
“哦,原来商丘是以此得名,朕受教了!”赵昺点点头道。
听其解释自己也想起来了,奥运会那年他的一个商丘同学却是对取火仪式有所不满,其认为商丘市是我国人工取火技术的发源地,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历史典故与奥运发祥地希腊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西方传说一样古老美丽。且许多活动取火种的仪式是在商丘举行,而奥运会没有举行取火仪式倒也罢了,火炬传递也没有经过燧王陵和曾为人类保存火种阏伯台设传递站。
赵昺才对此有所了解,但国家阏伯台的认定却倾向于古观星台,用以祭祀火星并观察火星的运行。古代人们为了观测日、月、金、木、水、火、土等恒星的运行,把天区分成大小不等的二十八个小区,称二十八宿,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用来说太阳、月和五星运行所到达的位置。
其中东方苍龙七宿有一个星宿对着商丘,它就是心宿,又叫火星、商星。据研究这颗星在四千多年前轨迹稳定,每年运行规律不变,它何时东出、何时南中、何时西落,每年再现的时间都非常准确。当时,阏伯就用这种最简单的办法用肉眼观天来定农时、分季节,告诉人们什么时候开始收割,什么时候开始耕种,用以指导农牧业生产。
商祖契被称为阏伯,也是由于太岁星在卯时出现叫“单阏”,在甲年出现叫“阏逢”,久而久之,观察火星与太岁星的火正就被称为阏伯,后来也就被百姓尊为火神。但是赵昺此时也不想过多解释,显摆自己知道的多,打破多年的传统,那样反而会招致百姓非议。
因为这事儿还事关于当年太祖赵匡胤在此建原庙的秘辛。因商丘古乃嬴姓赵氏的血缘圣祖伯益主要活动地域;嬴赵后裔赵匡胤在此“顺应天人”乘火德而称帝,是先祖伯益圣德之报。刘攽的《鸿庆宫三圣殿赋》曾透露一二,其中有言:
“盖上帝之所选建明圣,命以天位者,乃所以享德而报功焉”,“惟伯益之功未报,是以大命复集于赵氏焉……太祖乘火而帝,继益之功。天胙吉土,曰惟商丘”,“夫伯益始掌火而底绩,而宋以火帝,兴于火墟。且夫积切以凝命而创业,因物以胙土,由土以建号,乐以反初,礼不忘其本。是故作于原庙,建之别都”等语,赵昺自然不会质疑涉及祖宗得位正统之上多言,那是自找麻烦。
“陛下,阏伯台与我朝肇兴还有莫大的关联!”赵孟锦见那边布置祭台还需些时间,为了不让小皇帝厌烦,便又接着话题说道。
“朕知道太祖曾任宋州节度使,自此发迹,难道还有什么其它关系?”上万大军因为自己临时起意,大热天的在此等候,赵昺也是多有不忍,等的是有些不耐烦了,便随口问道。
“陛下可能不知,臣年幼时长辈言古,常常提及太祖初时不得志,便从信阳去北方投奔郭威,曾路过帝喾陵,并到帝喾祠抽签问卜,签中说他当有天子命。太祖欣喜,客游睢阳,醉于阏伯庙,梦中觉有异,既醒,焚香殿上,取木王丕珓以卜平生,自裨将至大帅皆不应,遂以九五占之,珓盘旋空中,落下来后,显示的结果与他此前占卜的意思完全契合。”
“此后,太祖果然当了归德军节度使,发迹于宋,后在众将拥戴下黄袍加身,柴家禅位。因而便选作自己的龙兴之地,而宋州所在之地与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相对应,而心宿中的心宿二又被称为大火。前朝周属木,木生火,正与新王朝火运相对应,便定国运以火德,王色尚赤。登基后,下诏大修帝喾陵和帝喾祠,并建阏伯庙,令南京长吏每年三月和九月以三牲之礼祀之,连年不绝。只可惜阏伯庙毁于壬辰之变,只余土台,而乡野村夫无知,在其上建了一座王母庙。”
“哦,其中竟然还有如此典故,既然太祖曾下诏祀之,朕不能等闲视之。便由内府拨款,依照旧制重修,并循例以应天府官员祭祀,以佑我朝千秋万代。”赵昺听罢略一沉吟道。而心中暗骂,自己真是没事找事,别看赵匡胤做了个梦,又占了个好卦,这在古代都是可以视作天命,作为上位的依据的。那么自己自然也不能等闲视之,只能掏银子重修了,否则岂不成了不孝之后。
“臣遵旨!”皇帝是金口玉言,出口成宪,况且关系到自己的根基,赵孟锦不敢怠慢,赶紧施礼接旨。
而这时,有官员禀告,祭山的一应工作已经完毕,请陛下主祭。赵昺点头可以开始,鼓乐声顿时再起,在众臣的护持下,他施施然的登上那个土台向那个土包子,焚香祷告、施礼遥拜……
“陛下,前方便是幸山,当年高宗皇帝在此筑坛告天地继皇帝位!”此时城池在望,赵孟锦遥指城门西南的一座小山道。
“哦,即如此,朕也要拜祭一下了!”赵昺望去,只见门西有一座矮小的土堆,怎么也称不上是山,至多只能算是做大些的土丘罢了,但是既然是先祖登基之地,他怎么也能表示一下,便吩咐道。
“陛下,此山虽小,却也山。”随扈的王应麟见皇帝面露疑惑之色,连忙解释道,“上古舜典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盖于每州封表一山,以为之镇,故志家重山川尚矣。吾宋为豫州之域,其在境内者,土壤平夷,无山可表,因而冈阜之高起者则皆山之谓也。”
“原来是矬子里拔将军!”赵昺听了不禁呲笑道,在旁的赵孟锦和陈凤林也随之哈哈大笑。
“也……也便是如此吧!”陛下回答的通俗,两个大将笑的庸俗,王应麟面露尴尬,可他也明白小皇帝向来如此,含糊地道。
陛下要祭山,行军大队再次停下,而赵孟锦既然提及此,就必然做了陛下要拜祭的准备。听闻之后那边立刻开始布置,赵昺下车趋步前往以示敬重。他看看幸山周围并不荒凉,山上和周边修有亭台,遍植树木,近有河堤,倒也是处胜景之地,想高宗在筑坛登基即皇帝位,也许就是看中了这一点。
不过,赵昺觉得如此景色恐怕赵构当时大概也无人有心欣赏了,其在应天府登基不到半年,就迫于金兵强大的军事压力,不得不迁都杭州,与金国隔江相峙,建立史称的“南宋”。随之,金军大举过境,金朝扶持的伪齐皇帝刘豫将南京降为归德府;百年后金哀宗在蒙元的追击下将都城迁于此,两年后又被宋将全子才攻破,理宗发布榜文,恢复南京之名;可不久又被元军攻陷,改称归德府,治所宋城改称为睢阳,转眼又是五十多年了。
“那便是高宗皇帝登坛受天命之所了?”赵昺只带王应麟及赵孟锦和倪亮二人陪祭,那边谭飞在布置警戒和仪仗,他则在旁边的亭中暂歇,并净手更衣。一切已毕,他抬头看看亭外问道。
“陛下,那非是祭坛,而是阏伯台,百姓也称之为火神台!”赵孟锦看罢摇摇头道,又指着不远处的一处土台言道。
“唉,祭坛看来已经荒废多年了!”赵昺这才扭过头看看其所指,宋室北迁,祭坛自然无人维护,百多年的风吹雨打下,高台也只剩下遗迹了,可他又纳闷那座高台看着更为古老,为何却保留至今呢?
“陛下,此中是有典故的……”王应麟也看出小皇帝的失望,连忙解释道,“阏伯乃是帝喾之子,商之初祖。传说帝喾带着阏伯出外巡察臣民,来到此地,见这里的人们仍生食,便命阏伯为火正,此地也就成了阏伯的封地,封号为商。”
“阏伯被封到这里后,终日为火事操劳,他先带领百姓从很远的地方引来火种,为防止火种被雨水或洪水侵灭,便设法积土筑台,建篷遮雨。如此百姓们不但可以到处生火,而且还能让火经久不息,大家感激阏伯以为神,造福于百姓。”
“阏伯死后,人们怀念其功德,怀着崇敬的心情,厚葬于其生前存放火种的土丘上,并建祠祭祀,并按照当时的风俗,悼念他的人每人都要往他坟上添一包黄土。因而,土丘被堆得越来越大,数千年不衰。又因为阏伯的封号是商,这座土丘从此便被称为商丘,日久便以此为名。”
“哦,原来商丘是以此得名,朕受教了!”赵昺点点头道。
听其解释自己也想起来了,奥运会那年他的一个商丘同学却是对取火仪式有所不满,其认为商丘市是我国人工取火技术的发源地,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历史典故与奥运发祥地希腊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西方传说一样古老美丽。且许多活动取火种的仪式是在商丘举行,而奥运会没有举行取火仪式倒也罢了,火炬传递也没有经过燧王陵和曾为人类保存火种阏伯台设传递站。
赵昺才对此有所了解,但国家阏伯台的认定却倾向于古观星台,用以祭祀火星并观察火星的运行。古代人们为了观测日、月、金、木、水、火、土等恒星的运行,把天区分成大小不等的二十八个小区,称二十八宿,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用来说太阳、月和五星运行所到达的位置。
其中东方苍龙七宿有一个星宿对着商丘,它就是心宿,又叫火星、商星。据研究这颗星在四千多年前轨迹稳定,每年运行规律不变,它何时东出、何时南中、何时西落,每年再现的时间都非常准确。当时,阏伯就用这种最简单的办法用肉眼观天来定农时、分季节,告诉人们什么时候开始收割,什么时候开始耕种,用以指导农牧业生产。
商祖契被称为阏伯,也是由于太岁星在卯时出现叫“单阏”,在甲年出现叫“阏逢”,久而久之,观察火星与太岁星的火正就被称为阏伯,后来也就被百姓尊为火神。但是赵昺此时也不想过多解释,显摆自己知道的多,打破多年的传统,那样反而会招致百姓非议。
因为这事儿还事关于当年太祖赵匡胤在此建原庙的秘辛。因商丘古乃嬴姓赵氏的血缘圣祖伯益主要活动地域;嬴赵后裔赵匡胤在此“顺应天人”乘火德而称帝,是先祖伯益圣德之报。刘攽的《鸿庆宫三圣殿赋》曾透露一二,其中有言:
“盖上帝之所选建明圣,命以天位者,乃所以享德而报功焉”,“惟伯益之功未报,是以大命复集于赵氏焉……太祖乘火而帝,继益之功。天胙吉土,曰惟商丘”,“夫伯益始掌火而底绩,而宋以火帝,兴于火墟。且夫积切以凝命而创业,因物以胙土,由土以建号,乐以反初,礼不忘其本。是故作于原庙,建之别都”等语,赵昺自然不会质疑涉及祖宗得位正统之上多言,那是自找麻烦。
“陛下,阏伯台与我朝肇兴还有莫大的关联!”赵孟锦见那边布置祭台还需些时间,为了不让小皇帝厌烦,便又接着话题说道。
“朕知道太祖曾任宋州节度使,自此发迹,难道还有什么其它关系?”上万大军因为自己临时起意,大热天的在此等候,赵昺也是多有不忍,等的是有些不耐烦了,便随口问道。
“陛下可能不知,臣年幼时长辈言古,常常提及太祖初时不得志,便从信阳去北方投奔郭威,曾路过帝喾陵,并到帝喾祠抽签问卜,签中说他当有天子命。太祖欣喜,客游睢阳,醉于阏伯庙,梦中觉有异,既醒,焚香殿上,取木王丕珓以卜平生,自裨将至大帅皆不应,遂以九五占之,珓盘旋空中,落下来后,显示的结果与他此前占卜的意思完全契合。”
“此后,太祖果然当了归德军节度使,发迹于宋,后在众将拥戴下黄袍加身,柴家禅位。因而便选作自己的龙兴之地,而宋州所在之地与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相对应,而心宿中的心宿二又被称为大火。前朝周属木,木生火,正与新王朝火运相对应,便定国运以火德,王色尚赤。登基后,下诏大修帝喾陵和帝喾祠,并建阏伯庙,令南京长吏每年三月和九月以三牲之礼祀之,连年不绝。只可惜阏伯庙毁于壬辰之变,只余土台,而乡野村夫无知,在其上建了一座王母庙。”
“哦,其中竟然还有如此典故,既然太祖曾下诏祀之,朕不能等闲视之。便由内府拨款,依照旧制重修,并循例以应天府官员祭祀,以佑我朝千秋万代。”赵昺听罢略一沉吟道。而心中暗骂,自己真是没事找事,别看赵匡胤做了个梦,又占了个好卦,这在古代都是可以视作天命,作为上位的依据的。那么自己自然也不能等闲视之,只能掏银子重修了,否则岂不成了不孝之后。
“臣遵旨!”皇帝是金口玉言,出口成宪,况且关系到自己的根基,赵孟锦不敢怠慢,赶紧施礼接旨。
而这时,有官员禀告,祭山的一应工作已经完毕,请陛下主祭。赵昺点头可以开始,鼓乐声顿时再起,在众臣的护持下,他施施然的登上那个土台向那个土包子,焚香祷告、施礼遥拜……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宋末之山河动》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宋末之山河动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