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80章 是否当诛
目录: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作者:让你窝心| 类别:历史军事
即秦朝之后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便是汉朝,这是人所共知历史最为强盛的王朝之一,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刘邦作为王朝的开创者,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可其是一个只能共患难却无法同富贵的皇帝,在登上皇位后就开始诛杀功臣,为后世所诟病。
赵昺在前世也曾有如此看法,不齿于其为人,但是来到大宋后当上了皇帝,重新再看这段历史又有了另一番认知。刘邦算是大器晚成,四十七岁才出来打天下,却只用了七年的时间就成就大业,比他可是强多了。
所以在赵昺的心目中,从这方面看刘邦绝对称得上他的榜样,与历史上诸多皇帝相比,其也许并不是最为出色的一位,可其绝对是其中最有眼光的。细品其登基后诛杀功臣的行为,其实也有很多不得已,那些开国功臣做的事情,换谁也不能忍!
谁都清楚皇帝并不是神仙,之所以能够成功身边都有一帮老兄弟辅佐,为其征战四方,刘邦同样如此。不过他成就大业以后也没有亏待这帮从龙之臣。在定陶城登基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封诸侯。
刘邦分封诸侯也是为了践行当初许下的诺言——击败项羽之后同享富贵,他做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把一半的江山拿来分给了手下们。要知道此时天下还未彻底统一,他手中只有四十七郡的土地,但他将其中的二十三郡被被他拿来分给了手下将领。
刘邦的做法在赵昺看来这是十分有魄力的,起码他自己难以做到,当然并非全是舍不得,而是天下形势不同,制度也发生了巨变,但并不影响他对其如滔滔黄河之水般的敬佩,这气度称之为冠绝历史都不为过。
为什么呢?因为刘邦不断分封出去大量的土地,还允许彭越、张敖、韩王信、韩信、英布、吴芮、臧荼等七位将领称王。也就是说,刘邦在分封诸侯之后,自己手中仅有半数土地。可是协助刘邦成就大业的并不只有这些武将,还有原本就跟随刘邦的周勃、萧何、曹参这些功勋大臣,他们同样也需要得到封赏。
这些功臣在刘邦争霸天下的过程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协助刘邦击败项羽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无论如何也要让出一部分土地给这些将领。因此刘邦在分封完诸侯之后,又陆续封了一百四十余位功臣,他们的食邑少则百户,多则万户。
如此一来,刘邦手中的二十四郡土地还要再次分封给那些功勋大臣,可是经过秦末的连年征战,当时的天下已经是百业凋零,再加上汉朝皇族宗室子弟也需要封赏,因此刘邦此时手中实际能够得到税收的地盘还要缩水近一半。
对于这些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大臣,刘邦总体上还是非常放心的。因为这一部分人虽然已经封侯拜将,手中也有着不小的封邑,可是他们还是需要仰仗朝廷的,名下的封邑也要归朝廷管辖。可是对于那些建国称王的诸侯王来说,对朝廷的态度就没有那么恭顺了……
“汉初三将韩信、彭越、英布被汉高祖诛杀,史称‘外托君臣之名,而内有敌国之实’,可见他们已成割据之势,名义上虽归附朝廷,实际上已然不再遵从朝廷调遣,可能甚至与朝廷暗中为敌,作为皇帝必然难以忍受,肯定要将这些诸侯王诛杀!”庄思齐毕竟是出身耕读之家,知道事情的始末,现在皇帝提及于此,他点头称是道。
“不错,若非汉高祖将他们诛杀,那么大汉将生内乱,统一的格局将毁于其亲手分封的诸侯王之手,只能以雷霆手段予以镇压,才能消除隐患,有了后世天下一统的强汉!”冉安国点点附和道。
“其中也许有曲折,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下,为他们叫屈着不绝于耳,甚至有人还为韩信没有断然起兵谋反反被诛杀惋惜。”赵昺轻叹口气道,“有如此看法其实也不意外,毕竟韩信为汉朝的建立立下殊勋,称得上是一代枭雄,人们总会为功臣受戗感到不平。”
“但是,朕以为汉高祖诛杀功臣也是不得已。无论是出于私心为巩固刘氏江山考虑,还是从历史和形势的长远考虑,诛杀三人皆避免了刚刚统一的天下分裂,中原再次陷入春秋混战数百年的的危险局面,这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
赵昺当下深处的形势与刘邦相似,设身处地就可以明白其所想,作为与秦始皇同一时代的人,也许只有他能够理解秦始皇的远大抱负。秦国统一之后,秦始皇下旨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消灭诸侯国,这些都是有利于时代进步的重要举措。
以汉朝初期的形式来说,如果刘邦不果断采取措施的话,那么刚刚统一的天下必将再次陷入分裂,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刘邦都不可能放任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这些独立于朝廷之外的诸侯王,他必须采取雷霆手段予以镇压,
因此,刘邦宁愿背上千古骂名,也要诛杀这些功臣。虽然说刘邦铲除诸侯王,也是为了巩固刘家江山,可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刘邦此举同样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从这方面来看的话,刘邦确实是眼光长远。
“呵呵,也幸亏汉高祖只杀了三个为首的异姓诸侯王,否则就没有勋贵们助刘氏除掉吕后一族,重复刘氏江山了!”陈凤林这时呵呵笑着说,转而想想又道,“洒家怎生记的韩信和彭越是吕后所杀,与刘老儿并不关系啊!”
“陈都统,你喝多了,勿要胡言!”刘志学赶紧拉拉其的袖子道。
“哼,其实刘氏没有亡于吕氏,却被勋臣们给灭了。”庄思齐喝了口杯中残酒道。
“不错,从此而言,当初汉太祖杀的勋臣们是少了,而不是多了!”众人正纳闷庄思齐为何会如此说的时候,李振却赞同地道。
“这……”李振的话更是‘恶毒’,众人更敢惊讶。
“陛下,他们喝多了,不要介意!”冉安国虽然出身琼州乡里,却也不是大字不识的乡间莽夫,而投入帅府后又肯努力,已经不仅是熟读兵书,对经史也有涉猎,称得上是儒将了,知道其的话不合时宜,更不能当着皇帝的面讲,一边给他们打眼色一边为他们遮掩道。
“呵呵,史书上有些东西写的不一定是真的,要用脑子去读。而你们几个读书都不如庄都统他们几个用心!”赵昺见状笑笑指指庄思齐和刘志学,又点点冉安国,在对其余几人道。
他心里其实也清楚庄思齐说的不假,而史书本就是胜利者的遮羞布,将阴谋和肮脏隐于只言片语之下。刘邦死后,吕氏专权大肆提拔任用娘家人,形成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外戚集团。然而,从吕氏集团后续的发展来看,似乎根本就没有想过取代刘氏。
在赵昺来看,如果吕氏集团真想这么做,那么执掌北军兵权的吕禄,为何如此轻易地将兵权让给功臣?因此只要多想一下,就能看出来,所谓“吕氏谋作乱”,完全是功臣们一手炮制的阴谋。
功臣们为何要这么做呢?这是因为朝廷大权本来就僧多粥少,失去吕后庇护的吕氏又占据太多政治资源。正所谓“怀璧其罪”,功臣们不屠杀吕氏,还会杀谁呢?在周勃、陈平利用吕禄的好友郦寄,骗走了北军的印绶。
其后,周勃驰入北军军营,顺利抓住了北军的军权。功臣们一旦拥有了兵权,就注定了吕氏一族的灭亡。随后,曹参的儿子曹窋转告禁军卫尉,不准相国吕产进入殿门。其后,周勃和朱虚侯刘章带兵突袭吕产,并将他杀死于一个厕所。吕产死后,其所掌握的南军也被功臣们夺取。随后,功臣们分道进击,不分长幼,将诸吕杀个精光。
吕氏一族灭亡后,功臣们并没有因此歇刀。由于吕氏是汉少帝的亲舅舅,因此周勃、陈平担心会出现“(少帝)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的局面。因此他们暗中密谋,决定“合法”地杀掉汉惠帝所有的子孙。于是他们对外宣布:“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後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後,及诸王,以彊吕氏。”
也就是说,宫中所谓汉惠帝的儿子,都不是亲生的,其实都是吕后阴谋的产物。实际上,汉惠帝并没有儿子。但自幼生活在宫中的赵昺仔细想想就能明白,此理由是多么荒唐和牵强。这些皇子怎么可能不是汉惠帝的儿子,试问谁会给自己儿子,生生造出六个假儿子。
最终,功臣们杀入宫中,将汉少帝、梁王、淮阳王、常山王等人全部诛杀。就这样,刘邦的嫡系子孙,全部丧生于功臣们的屠刀之下。而汉惠帝,生生落得个性无能的恶名,这是不是太过蹊跷了呢……
赵昺在前世也曾有如此看法,不齿于其为人,但是来到大宋后当上了皇帝,重新再看这段历史又有了另一番认知。刘邦算是大器晚成,四十七岁才出来打天下,却只用了七年的时间就成就大业,比他可是强多了。
所以在赵昺的心目中,从这方面看刘邦绝对称得上他的榜样,与历史上诸多皇帝相比,其也许并不是最为出色的一位,可其绝对是其中最有眼光的。细品其登基后诛杀功臣的行为,其实也有很多不得已,那些开国功臣做的事情,换谁也不能忍!
谁都清楚皇帝并不是神仙,之所以能够成功身边都有一帮老兄弟辅佐,为其征战四方,刘邦同样如此。不过他成就大业以后也没有亏待这帮从龙之臣。在定陶城登基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封诸侯。
刘邦分封诸侯也是为了践行当初许下的诺言——击败项羽之后同享富贵,他做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把一半的江山拿来分给了手下们。要知道此时天下还未彻底统一,他手中只有四十七郡的土地,但他将其中的二十三郡被被他拿来分给了手下将领。
刘邦的做法在赵昺看来这是十分有魄力的,起码他自己难以做到,当然并非全是舍不得,而是天下形势不同,制度也发生了巨变,但并不影响他对其如滔滔黄河之水般的敬佩,这气度称之为冠绝历史都不为过。
为什么呢?因为刘邦不断分封出去大量的土地,还允许彭越、张敖、韩王信、韩信、英布、吴芮、臧荼等七位将领称王。也就是说,刘邦在分封诸侯之后,自己手中仅有半数土地。可是协助刘邦成就大业的并不只有这些武将,还有原本就跟随刘邦的周勃、萧何、曹参这些功勋大臣,他们同样也需要得到封赏。
这些功臣在刘邦争霸天下的过程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协助刘邦击败项羽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无论如何也要让出一部分土地给这些将领。因此刘邦在分封完诸侯之后,又陆续封了一百四十余位功臣,他们的食邑少则百户,多则万户。
如此一来,刘邦手中的二十四郡土地还要再次分封给那些功勋大臣,可是经过秦末的连年征战,当时的天下已经是百业凋零,再加上汉朝皇族宗室子弟也需要封赏,因此刘邦此时手中实际能够得到税收的地盘还要缩水近一半。
对于这些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大臣,刘邦总体上还是非常放心的。因为这一部分人虽然已经封侯拜将,手中也有着不小的封邑,可是他们还是需要仰仗朝廷的,名下的封邑也要归朝廷管辖。可是对于那些建国称王的诸侯王来说,对朝廷的态度就没有那么恭顺了……
“汉初三将韩信、彭越、英布被汉高祖诛杀,史称‘外托君臣之名,而内有敌国之实’,可见他们已成割据之势,名义上虽归附朝廷,实际上已然不再遵从朝廷调遣,可能甚至与朝廷暗中为敌,作为皇帝必然难以忍受,肯定要将这些诸侯王诛杀!”庄思齐毕竟是出身耕读之家,知道事情的始末,现在皇帝提及于此,他点头称是道。
“不错,若非汉高祖将他们诛杀,那么大汉将生内乱,统一的格局将毁于其亲手分封的诸侯王之手,只能以雷霆手段予以镇压,才能消除隐患,有了后世天下一统的强汉!”冉安国点点附和道。
“其中也许有曲折,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下,为他们叫屈着不绝于耳,甚至有人还为韩信没有断然起兵谋反反被诛杀惋惜。”赵昺轻叹口气道,“有如此看法其实也不意外,毕竟韩信为汉朝的建立立下殊勋,称得上是一代枭雄,人们总会为功臣受戗感到不平。”
“但是,朕以为汉高祖诛杀功臣也是不得已。无论是出于私心为巩固刘氏江山考虑,还是从历史和形势的长远考虑,诛杀三人皆避免了刚刚统一的天下分裂,中原再次陷入春秋混战数百年的的危险局面,这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
赵昺当下深处的形势与刘邦相似,设身处地就可以明白其所想,作为与秦始皇同一时代的人,也许只有他能够理解秦始皇的远大抱负。秦国统一之后,秦始皇下旨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消灭诸侯国,这些都是有利于时代进步的重要举措。
以汉朝初期的形式来说,如果刘邦不果断采取措施的话,那么刚刚统一的天下必将再次陷入分裂,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刘邦都不可能放任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这些独立于朝廷之外的诸侯王,他必须采取雷霆手段予以镇压,
因此,刘邦宁愿背上千古骂名,也要诛杀这些功臣。虽然说刘邦铲除诸侯王,也是为了巩固刘家江山,可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刘邦此举同样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从这方面来看的话,刘邦确实是眼光长远。
“呵呵,也幸亏汉高祖只杀了三个为首的异姓诸侯王,否则就没有勋贵们助刘氏除掉吕后一族,重复刘氏江山了!”陈凤林这时呵呵笑着说,转而想想又道,“洒家怎生记的韩信和彭越是吕后所杀,与刘老儿并不关系啊!”
“陈都统,你喝多了,勿要胡言!”刘志学赶紧拉拉其的袖子道。
“哼,其实刘氏没有亡于吕氏,却被勋臣们给灭了。”庄思齐喝了口杯中残酒道。
“不错,从此而言,当初汉太祖杀的勋臣们是少了,而不是多了!”众人正纳闷庄思齐为何会如此说的时候,李振却赞同地道。
“这……”李振的话更是‘恶毒’,众人更敢惊讶。
“陛下,他们喝多了,不要介意!”冉安国虽然出身琼州乡里,却也不是大字不识的乡间莽夫,而投入帅府后又肯努力,已经不仅是熟读兵书,对经史也有涉猎,称得上是儒将了,知道其的话不合时宜,更不能当着皇帝的面讲,一边给他们打眼色一边为他们遮掩道。
“呵呵,史书上有些东西写的不一定是真的,要用脑子去读。而你们几个读书都不如庄都统他们几个用心!”赵昺见状笑笑指指庄思齐和刘志学,又点点冉安国,在对其余几人道。
他心里其实也清楚庄思齐说的不假,而史书本就是胜利者的遮羞布,将阴谋和肮脏隐于只言片语之下。刘邦死后,吕氏专权大肆提拔任用娘家人,形成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外戚集团。然而,从吕氏集团后续的发展来看,似乎根本就没有想过取代刘氏。
在赵昺来看,如果吕氏集团真想这么做,那么执掌北军兵权的吕禄,为何如此轻易地将兵权让给功臣?因此只要多想一下,就能看出来,所谓“吕氏谋作乱”,完全是功臣们一手炮制的阴谋。
功臣们为何要这么做呢?这是因为朝廷大权本来就僧多粥少,失去吕后庇护的吕氏又占据太多政治资源。正所谓“怀璧其罪”,功臣们不屠杀吕氏,还会杀谁呢?在周勃、陈平利用吕禄的好友郦寄,骗走了北军的印绶。
其后,周勃驰入北军军营,顺利抓住了北军的军权。功臣们一旦拥有了兵权,就注定了吕氏一族的灭亡。随后,曹参的儿子曹窋转告禁军卫尉,不准相国吕产进入殿门。其后,周勃和朱虚侯刘章带兵突袭吕产,并将他杀死于一个厕所。吕产死后,其所掌握的南军也被功臣们夺取。随后,功臣们分道进击,不分长幼,将诸吕杀个精光。
吕氏一族灭亡后,功臣们并没有因此歇刀。由于吕氏是汉少帝的亲舅舅,因此周勃、陈平担心会出现“(少帝)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的局面。因此他们暗中密谋,决定“合法”地杀掉汉惠帝所有的子孙。于是他们对外宣布:“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後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後,及诸王,以彊吕氏。”
也就是说,宫中所谓汉惠帝的儿子,都不是亲生的,其实都是吕后阴谋的产物。实际上,汉惠帝并没有儿子。但自幼生活在宫中的赵昺仔细想想就能明白,此理由是多么荒唐和牵强。这些皇子怎么可能不是汉惠帝的儿子,试问谁会给自己儿子,生生造出六个假儿子。
最终,功臣们杀入宫中,将汉少帝、梁王、淮阳王、常山王等人全部诛杀。就这样,刘邦的嫡系子孙,全部丧生于功臣们的屠刀之下。而汉惠帝,生生落得个性无能的恶名,这是不是太过蹊跷了呢……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宋末之山河动》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宋末之山河动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