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2章 乱象纷纷
目录:大唐之绝版马官| 作者:东风暗刻| 类别:历史军事
♂,
感谢罗威那,24号加一更。
又有从名山县赶来的人,向高峻快马通报了名山县的情况,那里的情况大抵与荣经县类似。不同的是,与名山县的事情相呼应,东女国正在集结人马,似乎也要有所行动。
高峻不知道这个东女国是怎么回事,连忙把汪衡从东门叫回来。雅州东门外便是去往黔州方向,那里的情况并不复杂、压力也小于雅州的另外两门。
汪衡赶过来,听高大人问起,便回答说,这个东女国是西羌的一个小国,在沫河以西。西南与吐蕃接界,往东南行七十里就是雅州的名山县地面,此国有大小八十余城。
这样看来,这个东女国与吐蕃方面一北一南,隔了沫河与雅州相望。高峻道,汪大人,你说得能不能再详细一些?
汪衡道,“这个小国俗立女王,女王称为‘宾就’,居住在康延川。平时与雅州及大唐其他相临州府倒还相安无事。但这一次却不得不防啊,荣经、名山两处都不消停,不知与东女国在这个时候的异动是不是有什么关联。”
高峻问,“战力如何呢?”
“据称有民户四万、常备兵有一万人,日常散驻在山谷之间,有事则及时啸聚。东女国与名山县只隔一条沫河,也算是一道天堑。但他们备有牛皮船,渡之甚易,我们要到他那里去却不大容易。”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名山县外围有平戎、依名、利云、溶川、罗护等大小军镇七座,兵力也该相当。隔沫河而守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李弥问,“要不要给那里的各军镇上送个信,让他们前出到沫河沿岸警戒,防止东女国的人马渡河?”
高峻笑道,“此事我不做任何处置,李长史说调兵,你可有兵部的鱼符?”
李弥一时噎住无语。这是李弥给高峻下的一个套儿。就算他贵为钦差,但是长安并未给他调兵的权力——他只是个“协理”输绢的钦差。无令调兵,那可是死罪。
他以为,以高峻这样一位年轻官员,就算再有些道道,但是像眼下这样的乱象估计也是头一次遇到。要是他忙中出错,那么就不须自己费力除去他,也许兵部就代劳了。
如果高峻只是点下头,那么李弥就可以打着钦差的名义把军队再挑动起来。反正事情都有钦差顶着。到时候上边过问下来,他只须说是钦差让做的。
被高峻不动声色地回绝之后,有那么一刻李弥像是被人看破了心事,他冷眼观察着高峻,但是在高峻的脸上实在看不出什么来。
想不到荣经县闹出了乱子来,高峻不去荣经救火,倒先忙着把离着荣经县挺远的雅州城严加戒备。他想出城往荣经县去看看形势,又不知道城门处会不会放行。
他对高峻道,“高大人,那么在下应该做些什么呢?现在人手不够,有什么事情你只管吩咐便是。”
高峻道,“李长史,你只须跟着我就行了。”
正说着,西门上由卢山县赶来的信使又送到了一个消息:沫河下游对岸,出现了吐蕃人马集结,大约有两千人摆出了要渡河的姿态。
高峻一到雅州,便在闲暇时四处转悠过,他知道在那个方向有金汤军的大池、鸡心、龙溪、赖泥四座军镇。又有灵关、鸡栋关两座关隘,兵力总高于两千人。不过吐蕃人异动,想来也与雅州的动荡有关了。
他对来人道,“你速回去,告诉卢山县马县令和王问臣两大人,不可被域外之事干扰了视线,那些事情自有军方负责。我要他们二人集中力量,稳定县内局势,待我与李长史平息了荣经之乱,即会赶去助他。”
对名山县来的人,他也是这样说。
把两县来人打发走之后,高峻对汪衡和李弥道,“雅州看来不会有什么事,现在我们可以放心去荣经县了!”他对汪衡道,“汪大人,雅州刺史府的护卫力量总共有多少?”
汪衡道,“总共八十一人,李刺史去郎州带去二十人,我们这里还有六十一个。”
高峻道,“留一个看家,剩下的六十人我们都带上一同赶去荣经县!不管多少处乱起来,我们总得一处一处的摆平……李长史,不知你意下如何?”
李弥道,“全听钦差大人吩咐。”
于是刺史府紧急行动起来,六十人的小队披挂整齐,高峻一声令下,“去荣经县!”李弥、汪衡都随行,东门守卫一事暂且交给了严道县县令。这些人出了雅州,直奔荣经而去。
高峻不知道的是,此时在涂州和彻州,端源县和文进县也有不明身份的两伙人冲击了县衙、大行打砸之事,事情的起因都指向了剑南道正在进行的裁撤冗役、裁撤公事银一事。
两县引起的事端,也像是发酵一般的冒起泡来。其他州县像是快要窒息的鱼盆里放入了两条泥鳅,一时间也有些人心不稳。各县父母一面压息事态,一面快马向剑南道报急。
潘若水都督有些六神无主,忙与剑南道各位属下商议。刘万年道,“潘大人,我们是不是暂时停止裁员之事?”
潘大人为难地说,“本官知道事情的起因……只是,此事乃是钦差大人所定,我们不好中止啊。好在事情刚刚起来,我们总要有所行动,只是不知哪位大人敢于挺身而出,为剑南一道分忧……”
钦差大人下达的十日之限,在各州裁人、裁减公事银的命令,损失与触动最大的就是各县的利益阶层。雅州,涂州和彻州,在剑南道一南一北,像是同时商量好了似的同时闹将起来。
身为剑南道首官的潘大人心里有多烦可想而知,他说,“谁能止乱于初萌,本官就是让了这个都督与他,也是心甘!总比事件大到不可收拾了罢官丢职要强。”
刘万年道,“大人差矣!为国分忧,岂是贪图一官半职,大人你且在益州坐镇,端源、文进之乱且放心交与在下处置便是。”
潘若水感动地说道,“有劳刘大人了!!”
刘万年知道,自己行动的时机不能再晚了。万一其他县也动起来,那就不是他能够控制得了的。而端源、文进两县令都是自己的人,事起初期,只要他一句话那里便能平静下来。源头不动,其他县也不大敢再动,他相信只要自己一去,就可以马到功成。
但是再晚一些,局势连他也说不好。(未完待续。)
感谢罗威那,24号加一更。
又有从名山县赶来的人,向高峻快马通报了名山县的情况,那里的情况大抵与荣经县类似。不同的是,与名山县的事情相呼应,东女国正在集结人马,似乎也要有所行动。
高峻不知道这个东女国是怎么回事,连忙把汪衡从东门叫回来。雅州东门外便是去往黔州方向,那里的情况并不复杂、压力也小于雅州的另外两门。
汪衡赶过来,听高大人问起,便回答说,这个东女国是西羌的一个小国,在沫河以西。西南与吐蕃接界,往东南行七十里就是雅州的名山县地面,此国有大小八十余城。
这样看来,这个东女国与吐蕃方面一北一南,隔了沫河与雅州相望。高峻道,汪大人,你说得能不能再详细一些?
汪衡道,“这个小国俗立女王,女王称为‘宾就’,居住在康延川。平时与雅州及大唐其他相临州府倒还相安无事。但这一次却不得不防啊,荣经、名山两处都不消停,不知与东女国在这个时候的异动是不是有什么关联。”
高峻问,“战力如何呢?”
“据称有民户四万、常备兵有一万人,日常散驻在山谷之间,有事则及时啸聚。东女国与名山县只隔一条沫河,也算是一道天堑。但他们备有牛皮船,渡之甚易,我们要到他那里去却不大容易。”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名山县外围有平戎、依名、利云、溶川、罗护等大小军镇七座,兵力也该相当。隔沫河而守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李弥问,“要不要给那里的各军镇上送个信,让他们前出到沫河沿岸警戒,防止东女国的人马渡河?”
高峻笑道,“此事我不做任何处置,李长史说调兵,你可有兵部的鱼符?”
李弥一时噎住无语。这是李弥给高峻下的一个套儿。就算他贵为钦差,但是长安并未给他调兵的权力——他只是个“协理”输绢的钦差。无令调兵,那可是死罪。
他以为,以高峻这样一位年轻官员,就算再有些道道,但是像眼下这样的乱象估计也是头一次遇到。要是他忙中出错,那么就不须自己费力除去他,也许兵部就代劳了。
如果高峻只是点下头,那么李弥就可以打着钦差的名义把军队再挑动起来。反正事情都有钦差顶着。到时候上边过问下来,他只须说是钦差让做的。
被高峻不动声色地回绝之后,有那么一刻李弥像是被人看破了心事,他冷眼观察着高峻,但是在高峻的脸上实在看不出什么来。
想不到荣经县闹出了乱子来,高峻不去荣经救火,倒先忙着把离着荣经县挺远的雅州城严加戒备。他想出城往荣经县去看看形势,又不知道城门处会不会放行。
他对高峻道,“高大人,那么在下应该做些什么呢?现在人手不够,有什么事情你只管吩咐便是。”
高峻道,“李长史,你只须跟着我就行了。”
正说着,西门上由卢山县赶来的信使又送到了一个消息:沫河下游对岸,出现了吐蕃人马集结,大约有两千人摆出了要渡河的姿态。
高峻一到雅州,便在闲暇时四处转悠过,他知道在那个方向有金汤军的大池、鸡心、龙溪、赖泥四座军镇。又有灵关、鸡栋关两座关隘,兵力总高于两千人。不过吐蕃人异动,想来也与雅州的动荡有关了。
他对来人道,“你速回去,告诉卢山县马县令和王问臣两大人,不可被域外之事干扰了视线,那些事情自有军方负责。我要他们二人集中力量,稳定县内局势,待我与李长史平息了荣经之乱,即会赶去助他。”
对名山县来的人,他也是这样说。
把两县来人打发走之后,高峻对汪衡和李弥道,“雅州看来不会有什么事,现在我们可以放心去荣经县了!”他对汪衡道,“汪大人,雅州刺史府的护卫力量总共有多少?”
汪衡道,“总共八十一人,李刺史去郎州带去二十人,我们这里还有六十一个。”
高峻道,“留一个看家,剩下的六十人我们都带上一同赶去荣经县!不管多少处乱起来,我们总得一处一处的摆平……李长史,不知你意下如何?”
李弥道,“全听钦差大人吩咐。”
于是刺史府紧急行动起来,六十人的小队披挂整齐,高峻一声令下,“去荣经县!”李弥、汪衡都随行,东门守卫一事暂且交给了严道县县令。这些人出了雅州,直奔荣经而去。
高峻不知道的是,此时在涂州和彻州,端源县和文进县也有不明身份的两伙人冲击了县衙、大行打砸之事,事情的起因都指向了剑南道正在进行的裁撤冗役、裁撤公事银一事。
两县引起的事端,也像是发酵一般的冒起泡来。其他州县像是快要窒息的鱼盆里放入了两条泥鳅,一时间也有些人心不稳。各县父母一面压息事态,一面快马向剑南道报急。
潘若水都督有些六神无主,忙与剑南道各位属下商议。刘万年道,“潘大人,我们是不是暂时停止裁员之事?”
潘大人为难地说,“本官知道事情的起因……只是,此事乃是钦差大人所定,我们不好中止啊。好在事情刚刚起来,我们总要有所行动,只是不知哪位大人敢于挺身而出,为剑南一道分忧……”
钦差大人下达的十日之限,在各州裁人、裁减公事银的命令,损失与触动最大的就是各县的利益阶层。雅州,涂州和彻州,在剑南道一南一北,像是同时商量好了似的同时闹将起来。
身为剑南道首官的潘大人心里有多烦可想而知,他说,“谁能止乱于初萌,本官就是让了这个都督与他,也是心甘!总比事件大到不可收拾了罢官丢职要强。”
刘万年道,“大人差矣!为国分忧,岂是贪图一官半职,大人你且在益州坐镇,端源、文进之乱且放心交与在下处置便是。”
潘若水感动地说道,“有劳刘大人了!!”
刘万年知道,自己行动的时机不能再晚了。万一其他县也动起来,那就不是他能够控制得了的。而端源、文进两县令都是自己的人,事起初期,只要他一句话那里便能平静下来。源头不动,其他县也不大敢再动,他相信只要自己一去,就可以马到功成。
但是再晚一些,局势连他也说不好。(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唐之绝版马官》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唐之绝版马官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