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一十三章 蒙家少主
目录:浩然儒圣| 作者:云山望岳| 类别:散文诗词
♂,
“唐国也有镇国诗人?他是谁啊?”
“不知道啊!唐国已经许久没有出镇国诗人,怎么突然就冒出了一位?”
“难道是唐国的那位‘嵩山游士’?”
“没错,他正是嵩山府的读书人凌逸,我们唐国的镇国诗人,号‘嵩山游士’!”
话音落下,一名唐国读书人站了起来,对众人拱手道:“在下凌逸,见过诸位读书人。”
“凌逸?我听说过此人的文名,他是凌家的读书人,唐国今年科举的头名解元,他性格内向,为人非常低调,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才干。”,一名封国的读书人说道。
“真的假的?如果凌才子真的是镇国诗人,为什么我们大家都不知道?诗成镇国非同小可,我不相信他会甘愿如此!”
“兄台有所不知,凌逸此人太过于内向,只喜欢一心读书,朝廷请他去当县令治理一方,把他们家的门口都给踏坏了,都请不动他。”,一唐国人解释道。
“还有这种事情?朝廷请他去做官,他竟然不去?”
许多人对此表示十分怀疑,也有人半信半疑,读书人之所以要争取功名,就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能够做官为百姓谋福。
但是凌逸竟然拒绝朝廷的邀请,不去做官,这就让人感到难以置信了。
荀天风瞥了凌逸一眼,嘴角微微上扬,流露出了浓浓的讥讽之色,“哼!哪有读书人拒绝在朝廷当官的?我看这种人不是傻,就是蠢!”
那唐国人继续说道:“具体是什么原因我们不清楚,但是不管如何看待,他的确不喜欢做官,所以就游访民间,向前辈求教。”
“喂!凌逸,那人说的是真是假,你真的拒绝在唐国当官?”,一人大声问道。
凌逸看了那人一眼,然后默默点头,没有说话,看起来一副非常老实的模样。
“瞧他那副德行,也像是镇国诗人?该不会是故意唬我们的吧?”
曹洛面露讥讽的表情,对此不屑一顾。
“就算这小子是镇国诗人又如何?我们昌国也有。”,一名昌国人狂傲的说道。
苏黎笑道:“我知道,不就是那位‘青江诗客’宋清江么?他已经成为有名的翰林,在昌国的礼部任职,可没来参加圣院的重阳会。”
荀天风说道:“但是除了宋青江以外,我们昌国还有另外一个镇国诗人,而且他就在我们这些人之中!”
“你说什么!”
苏黎脸色一变,失声说道:“难道连他也来了?”
陆鸣顿感好奇,便问道:“他?他是谁?”
“他就是昌国鼎鼎大名的蒙家少主,蒙少荆。”
“蒙少荆?”
陆鸣脸色微变,在原地略微回忆,马上就想起了他曾经在《文报》上看到过相关信息。
蒙家在昌国是赫赫有名的世家,地位仅次于荀家与曹家,却出了一个镇国诗人,对诗词方面极有天赋,七岁就能吟诗,十岁时写的诗就有出县的水准。
十四岁时诗成鸣州,十八岁就创作出了第一首镇国诗,获得了刹那文胆的力量,如今他已经二十出头,并成为了翰林。
只见在人群之中,一名读书人起身向众人拱手,微笑说道:“在下蒙少荆见过诸位文友。”
“原来他就是蒙少荆,他的气质果然气宇轩昂,远不是凌逸能比。”
“就是啊!凌逸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农村里来的乡巴佬,一点见识也没有,你们看他到现在都是沉默寡言的。”
“什么唐国的嵩山游士,我看也不过如此!”
昌国人纷纷发出讥笑,十分看不起凌逸。
凌逸却视若无睹,仿佛没有听到这般,就这样直接坐回了自己的位置,十分平静。
陆鸣特地关注了一下,然后微微点头,“能够不在乎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这本身就是一种心态上的修养,搞不好他真的是唐国的镇国诗人!”
“哼!你们也不要太看不起人,有本事就让你们昌国的蒙少荆与我们唐国的凌逸比试一场,看看谁才是‘不过如此’!”,一唐国人怒道。
“好!比就比!”
蒙少荆欣然答应,笑道:“既然如此,今天的文会就由在下来抛砖引玉,我也不欺负你,咱们就以才气来分高下吧。”
说完不等凌逸接受或者是拒绝,直接拿出自己的笔墨纸砚铺在案桌上,许多人立即围了上去,将那里挤的满满的。
陆鸣没有积极参与,而是看了一眼荀天风,说道:“为什么你们昌国人如此喜欢炫耀?就不怕到最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荀天风笑道:“炫耀也是需要实力的,而我们昌国人正好有!”
“那你有么?”,陆文祥直接质问一句。
“你什么意思?”,荀天风目光一寒。
“呵呵……荀兄不必与他们一般见识,蒙少荆是镇国诗人,绝对不可能会输给唐国的凌逸。”,曹洛自信的说道。
“曹兄所言极是。”,荀天风流露出得意的笑容。
陆鸣转首看向凌逸方向,见他坐在原地看着书籍,嘴里念念有词,对此并不关注。
凌逸的好友有些着急,在一边好说歹说,最后他才打了个哈欠,走到案桌旁边准备笔墨纸砚。
“哈哈……你们瞧他那幅德行,难道真的接受了蒙少荆的挑战?”
“我看他根本就是心不在焉,这种状态下怎么可能写得出一首好诗呢!”
“我看不一定,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说不定凌逸可以力压蒙少荆,狠狠的打他一个耳光子。”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我就自罚一壶酒!”
“一壶酒!这可是你说的,就这壶吧!”
“不是吧……这起码有一斤酒了……你们要不要这么认真……”
不多时,昌国人群中传来一阵喊声:“好!诗成镇国!诗成镇国!这可是在描写泰山啊!没想到少荆兄竟然能够诗成镇国!”
“镇国?怎么可能!”
许多人面露难以置信的表情,自古以来写山诗句多如牛毛,镇国诗更是少见,靠写山诗来达到镇国的读书人更是屈指可数。(未完待续。)
“唐国也有镇国诗人?他是谁啊?”
“不知道啊!唐国已经许久没有出镇国诗人,怎么突然就冒出了一位?”
“难道是唐国的那位‘嵩山游士’?”
“没错,他正是嵩山府的读书人凌逸,我们唐国的镇国诗人,号‘嵩山游士’!”
话音落下,一名唐国读书人站了起来,对众人拱手道:“在下凌逸,见过诸位读书人。”
“凌逸?我听说过此人的文名,他是凌家的读书人,唐国今年科举的头名解元,他性格内向,为人非常低调,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才干。”,一名封国的读书人说道。
“真的假的?如果凌才子真的是镇国诗人,为什么我们大家都不知道?诗成镇国非同小可,我不相信他会甘愿如此!”
“兄台有所不知,凌逸此人太过于内向,只喜欢一心读书,朝廷请他去当县令治理一方,把他们家的门口都给踏坏了,都请不动他。”,一唐国人解释道。
“还有这种事情?朝廷请他去做官,他竟然不去?”
许多人对此表示十分怀疑,也有人半信半疑,读书人之所以要争取功名,就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能够做官为百姓谋福。
但是凌逸竟然拒绝朝廷的邀请,不去做官,这就让人感到难以置信了。
荀天风瞥了凌逸一眼,嘴角微微上扬,流露出了浓浓的讥讽之色,“哼!哪有读书人拒绝在朝廷当官的?我看这种人不是傻,就是蠢!”
那唐国人继续说道:“具体是什么原因我们不清楚,但是不管如何看待,他的确不喜欢做官,所以就游访民间,向前辈求教。”
“喂!凌逸,那人说的是真是假,你真的拒绝在唐国当官?”,一人大声问道。
凌逸看了那人一眼,然后默默点头,没有说话,看起来一副非常老实的模样。
“瞧他那副德行,也像是镇国诗人?该不会是故意唬我们的吧?”
曹洛面露讥讽的表情,对此不屑一顾。
“就算这小子是镇国诗人又如何?我们昌国也有。”,一名昌国人狂傲的说道。
苏黎笑道:“我知道,不就是那位‘青江诗客’宋清江么?他已经成为有名的翰林,在昌国的礼部任职,可没来参加圣院的重阳会。”
荀天风说道:“但是除了宋青江以外,我们昌国还有另外一个镇国诗人,而且他就在我们这些人之中!”
“你说什么!”
苏黎脸色一变,失声说道:“难道连他也来了?”
陆鸣顿感好奇,便问道:“他?他是谁?”
“他就是昌国鼎鼎大名的蒙家少主,蒙少荆。”
“蒙少荆?”
陆鸣脸色微变,在原地略微回忆,马上就想起了他曾经在《文报》上看到过相关信息。
蒙家在昌国是赫赫有名的世家,地位仅次于荀家与曹家,却出了一个镇国诗人,对诗词方面极有天赋,七岁就能吟诗,十岁时写的诗就有出县的水准。
十四岁时诗成鸣州,十八岁就创作出了第一首镇国诗,获得了刹那文胆的力量,如今他已经二十出头,并成为了翰林。
只见在人群之中,一名读书人起身向众人拱手,微笑说道:“在下蒙少荆见过诸位文友。”
“原来他就是蒙少荆,他的气质果然气宇轩昂,远不是凌逸能比。”
“就是啊!凌逸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农村里来的乡巴佬,一点见识也没有,你们看他到现在都是沉默寡言的。”
“什么唐国的嵩山游士,我看也不过如此!”
昌国人纷纷发出讥笑,十分看不起凌逸。
凌逸却视若无睹,仿佛没有听到这般,就这样直接坐回了自己的位置,十分平静。
陆鸣特地关注了一下,然后微微点头,“能够不在乎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这本身就是一种心态上的修养,搞不好他真的是唐国的镇国诗人!”
“哼!你们也不要太看不起人,有本事就让你们昌国的蒙少荆与我们唐国的凌逸比试一场,看看谁才是‘不过如此’!”,一唐国人怒道。
“好!比就比!”
蒙少荆欣然答应,笑道:“既然如此,今天的文会就由在下来抛砖引玉,我也不欺负你,咱们就以才气来分高下吧。”
说完不等凌逸接受或者是拒绝,直接拿出自己的笔墨纸砚铺在案桌上,许多人立即围了上去,将那里挤的满满的。
陆鸣没有积极参与,而是看了一眼荀天风,说道:“为什么你们昌国人如此喜欢炫耀?就不怕到最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荀天风笑道:“炫耀也是需要实力的,而我们昌国人正好有!”
“那你有么?”,陆文祥直接质问一句。
“你什么意思?”,荀天风目光一寒。
“呵呵……荀兄不必与他们一般见识,蒙少荆是镇国诗人,绝对不可能会输给唐国的凌逸。”,曹洛自信的说道。
“曹兄所言极是。”,荀天风流露出得意的笑容。
陆鸣转首看向凌逸方向,见他坐在原地看着书籍,嘴里念念有词,对此并不关注。
凌逸的好友有些着急,在一边好说歹说,最后他才打了个哈欠,走到案桌旁边准备笔墨纸砚。
“哈哈……你们瞧他那幅德行,难道真的接受了蒙少荆的挑战?”
“我看他根本就是心不在焉,这种状态下怎么可能写得出一首好诗呢!”
“我看不一定,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说不定凌逸可以力压蒙少荆,狠狠的打他一个耳光子。”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我就自罚一壶酒!”
“一壶酒!这可是你说的,就这壶吧!”
“不是吧……这起码有一斤酒了……你们要不要这么认真……”
不多时,昌国人群中传来一阵喊声:“好!诗成镇国!诗成镇国!这可是在描写泰山啊!没想到少荆兄竟然能够诗成镇国!”
“镇国?怎么可能!”
许多人面露难以置信的表情,自古以来写山诗句多如牛毛,镇国诗更是少见,靠写山诗来达到镇国的读书人更是屈指可数。(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浩然儒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浩然儒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