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6章 雄起
目录:权臣风流| 作者:梁可凡| 类别:历史军事
♂
感谢西风清扬投月票。
今天的早朝,刘询犹如武帝附体,很是严厉了一回,所议的事,都由他一言而决,有几个三朝老臣看着端坐在御座上的皇帝,恍惚觉得武帝又回来了,不由更加诚惶诚恐。
终于散朝了!当刘询宣布今天的早朝到此为止时,朝臣们都松了口气,自制力差的,立即把绷得紧紧的肩膀塌下。
刘询道:“程卿随朕到宣室殿。”
程墨赶紧应道:“诺”。不管心里怎么想,这个时候必须和刘询把戏演好,两人这点默契还是有的。
群臣躬身高喊:“恭送陛下。”
不知是刘询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还是事实如此,他觉得臣子们的语气恭敬了很多,平时说这话多是敷衍,现在才有那么一点发自内心的意思。
张勉却明显感到气氛明快很多,刘询没走之前,殿中的空气如有实质般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呼吸困难,而随着刘询走向殿门口,这股压得他喘不过气的凝重气氛也消失不见了。
没想到这个来自民间的少年有如此强势的一面,看来,他是宁愿死,也不会当傀儡了。张勉神思不属。
程墨跟在皇帝仪仗之后,去了宣室殿。
宣室殿窗户大开,纱幔卷起、屏风移开了,穿堂风习习,顿时让一身官袍,又累赘又沉重的程墨觉得凉爽不少。
“参见陛下。”程墨行礼。
刘询刚在椅上坐下,笑容满面地道:“大哥来了,快坐。”待程墨谢坐毕,在椅上坐下,又道:“朕今天表现如何?”
他像一个展示演技的新人,极盼得到信任的人肯定。程墨朝他竖了竖大拇指,道:“陛下做得非常好,一下子把心怀异志的人镇住了。”
从来上位者只有恩威度施,刚柔并济,才能让手下臣服,为君者也不例外。刘询生性平和,又自小没有父亲教导,跟放羊似的,长到这么大,没有长歪就不错了,你让他能有多强硬的手腕清除异已?朝臣们倒像捡轻柿子捏似的,没把他当回事。
以前,程墨曾委婉劝过他,但他担心让霍光反感,不敢有所动作。现在壮起胆子想动手了,还得遮遮掩掩,要不,程墨何必成立什么考功司?只要刘询愿意挥起屠刀,哪怕杀一儆百,程墨自会为他谋划。
程墨也曾利用零碎时间看些史书,朱重八成为明太祖后,杀得血流成河,一杀几万人,什么空印案、蓝玉案,程墨都曾看过记载,信手拈来,借鉴一下,有什么难的?
可是刘询不肯,听说要杀人,小脸煞白,犹豫半天,道:“只要他们肯挂冠离去,倒不用杀他们。”
有官当,谁会辞官,两袖清风回家种田?自程墨出仕以来,只看到用利益交换求取举荐信的,还从来没见过有官不当的。这样的人有没有?有,但是凤毛麟角,皇帝征僻辞而不至的,翻开史书,数一数便知道有几人了。
要不然,为什么改举察制和征僻制为科举制,世家们反应那么强烈?官职就那么多,哪怕分极少一部分给寒门子弟,世家们也不愿意啊,一切都为了这把椅子。
程墨没办法,只好成立考功司,事先讲明游戏规则,以便让那些跟刘询不是一条心的人离开。刘询做到这一步,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可惜朝臣们并不能理解他的一番苦心。
吴瑭是刘询继位以来第一个下大狱的臣子,还是位居九卿之一的重臣。今天早朝发生的事,足以给那些轻视刘询,自以为跟随过霍光,肆无忌惮的朝臣们敲响警钟了。
刘询显然对自己的表现也很满意,招呼程墨吃点心,自己拿起一块吃,然后笑道:“让羽林郎拿人,朕还真有些惴惴呢。”
有什么好担心的?难道吴瑭能拒捕不成?他一个糟老头子,能是齐康和何谕两个年轻力壮,日日勤练武功的青年的敌手?要是这样,还要羽林卫做什么?程墨不解地看他。
刘询有些难为情地解释:“朕不知羽林郎会不会听令。”
他当时确实是这么想的,现在回想起来,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
程墨立即离座请罪:“臣罪该万死,臣不能护卫陛下周全,请辞去卫尉一职。”
羽林卫是皇帝亲军,唯皇帝之命是从,可现在皇帝居然说担心羽林卫不奉命,岂不是说他这个卫尉有异心?
刘询赶紧摆手,道:“朕不是这个意思,大哥快快起来。朕……只是从来没有命令过他们,不知他们可肯听令。朕知道他们一向忠心,是朕……”
他难以启齿了。并不是他不相信程墨,不相信羽林卫,而是他很自卑,这种自卑来自于他的经历,他还在襁褓之中,祖父便被逼自杀,全家入狱,他一直在民间长大,受过很多苦,甚至曾有些吃百家饭、饥一顿饱一顿的时候。
不敢杀不服他的臣子,也是源自于这种自卑,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程墨也没有想到,以为他生性仁厚而已。
程墨看着他,一脸茫然,道:“陛下是因为什么呢?”
刘询期期艾艾道:“朕是不是应该让大哥拿人?”
原来他以为必须让自己下令,程墨笑了,道:“陛下才是羽林卫这支劲旅的主人,陛下直接下令即可,完全无须经过臣。”
皇帝有皇帝的尊严,哪怕两人再要好,刘询也不愿剖析自己的内心。他不想再提这个话题了。
“明天一早陶云山便要出京了,赈灾的粮食可得今天备妥。”他道,再次示意程墨坐。
程墨谢了坐,在椅上坐了,道:“吴司农向臣保证,一定按数量筹措,明天一早装车,随陶云山起程。”
“他明天见驾,朕还有几句话嘱托他。”刘询叹道:“自朕登基,第一次发生水灾,可大意不得。”
臣子离京,必须陛辞,就是要走之前,向皇帝说一声儿,皇帝有话要问、要见他,自会宣他上殿,要是没什么话说,不见他,他自出京便是。
看他真情流露,心系百姓,程墨道:“陛下,可要发动京中士绅捐衣捐粮,随后派人送去?”
“如此甚好。”
感谢西风清扬投月票。
今天的早朝,刘询犹如武帝附体,很是严厉了一回,所议的事,都由他一言而决,有几个三朝老臣看着端坐在御座上的皇帝,恍惚觉得武帝又回来了,不由更加诚惶诚恐。
终于散朝了!当刘询宣布今天的早朝到此为止时,朝臣们都松了口气,自制力差的,立即把绷得紧紧的肩膀塌下。
刘询道:“程卿随朕到宣室殿。”
程墨赶紧应道:“诺”。不管心里怎么想,这个时候必须和刘询把戏演好,两人这点默契还是有的。
群臣躬身高喊:“恭送陛下。”
不知是刘询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还是事实如此,他觉得臣子们的语气恭敬了很多,平时说这话多是敷衍,现在才有那么一点发自内心的意思。
张勉却明显感到气氛明快很多,刘询没走之前,殿中的空气如有实质般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呼吸困难,而随着刘询走向殿门口,这股压得他喘不过气的凝重气氛也消失不见了。
没想到这个来自民间的少年有如此强势的一面,看来,他是宁愿死,也不会当傀儡了。张勉神思不属。
程墨跟在皇帝仪仗之后,去了宣室殿。
宣室殿窗户大开,纱幔卷起、屏风移开了,穿堂风习习,顿时让一身官袍,又累赘又沉重的程墨觉得凉爽不少。
“参见陛下。”程墨行礼。
刘询刚在椅上坐下,笑容满面地道:“大哥来了,快坐。”待程墨谢坐毕,在椅上坐下,又道:“朕今天表现如何?”
他像一个展示演技的新人,极盼得到信任的人肯定。程墨朝他竖了竖大拇指,道:“陛下做得非常好,一下子把心怀异志的人镇住了。”
从来上位者只有恩威度施,刚柔并济,才能让手下臣服,为君者也不例外。刘询生性平和,又自小没有父亲教导,跟放羊似的,长到这么大,没有长歪就不错了,你让他能有多强硬的手腕清除异已?朝臣们倒像捡轻柿子捏似的,没把他当回事。
以前,程墨曾委婉劝过他,但他担心让霍光反感,不敢有所动作。现在壮起胆子想动手了,还得遮遮掩掩,要不,程墨何必成立什么考功司?只要刘询愿意挥起屠刀,哪怕杀一儆百,程墨自会为他谋划。
程墨也曾利用零碎时间看些史书,朱重八成为明太祖后,杀得血流成河,一杀几万人,什么空印案、蓝玉案,程墨都曾看过记载,信手拈来,借鉴一下,有什么难的?
可是刘询不肯,听说要杀人,小脸煞白,犹豫半天,道:“只要他们肯挂冠离去,倒不用杀他们。”
有官当,谁会辞官,两袖清风回家种田?自程墨出仕以来,只看到用利益交换求取举荐信的,还从来没见过有官不当的。这样的人有没有?有,但是凤毛麟角,皇帝征僻辞而不至的,翻开史书,数一数便知道有几人了。
要不然,为什么改举察制和征僻制为科举制,世家们反应那么强烈?官职就那么多,哪怕分极少一部分给寒门子弟,世家们也不愿意啊,一切都为了这把椅子。
程墨没办法,只好成立考功司,事先讲明游戏规则,以便让那些跟刘询不是一条心的人离开。刘询做到这一步,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可惜朝臣们并不能理解他的一番苦心。
吴瑭是刘询继位以来第一个下大狱的臣子,还是位居九卿之一的重臣。今天早朝发生的事,足以给那些轻视刘询,自以为跟随过霍光,肆无忌惮的朝臣们敲响警钟了。
刘询显然对自己的表现也很满意,招呼程墨吃点心,自己拿起一块吃,然后笑道:“让羽林郎拿人,朕还真有些惴惴呢。”
有什么好担心的?难道吴瑭能拒捕不成?他一个糟老头子,能是齐康和何谕两个年轻力壮,日日勤练武功的青年的敌手?要是这样,还要羽林卫做什么?程墨不解地看他。
刘询有些难为情地解释:“朕不知羽林郎会不会听令。”
他当时确实是这么想的,现在回想起来,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
程墨立即离座请罪:“臣罪该万死,臣不能护卫陛下周全,请辞去卫尉一职。”
羽林卫是皇帝亲军,唯皇帝之命是从,可现在皇帝居然说担心羽林卫不奉命,岂不是说他这个卫尉有异心?
刘询赶紧摆手,道:“朕不是这个意思,大哥快快起来。朕……只是从来没有命令过他们,不知他们可肯听令。朕知道他们一向忠心,是朕……”
他难以启齿了。并不是他不相信程墨,不相信羽林卫,而是他很自卑,这种自卑来自于他的经历,他还在襁褓之中,祖父便被逼自杀,全家入狱,他一直在民间长大,受过很多苦,甚至曾有些吃百家饭、饥一顿饱一顿的时候。
不敢杀不服他的臣子,也是源自于这种自卑,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程墨也没有想到,以为他生性仁厚而已。
程墨看着他,一脸茫然,道:“陛下是因为什么呢?”
刘询期期艾艾道:“朕是不是应该让大哥拿人?”
原来他以为必须让自己下令,程墨笑了,道:“陛下才是羽林卫这支劲旅的主人,陛下直接下令即可,完全无须经过臣。”
皇帝有皇帝的尊严,哪怕两人再要好,刘询也不愿剖析自己的内心。他不想再提这个话题了。
“明天一早陶云山便要出京了,赈灾的粮食可得今天备妥。”他道,再次示意程墨坐。
程墨谢了坐,在椅上坐了,道:“吴司农向臣保证,一定按数量筹措,明天一早装车,随陶云山起程。”
“他明天见驾,朕还有几句话嘱托他。”刘询叹道:“自朕登基,第一次发生水灾,可大意不得。”
臣子离京,必须陛辞,就是要走之前,向皇帝说一声儿,皇帝有话要问、要见他,自会宣他上殿,要是没什么话说,不见他,他自出京便是。
看他真情流露,心系百姓,程墨道:“陛下,可要发动京中士绅捐衣捐粮,随后派人送去?”
“如此甚好。”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权臣风流》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权臣风流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