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不死贱男 130话:菩萨皇帝 1

130话:菩萨皇帝 1

目录:不死贱男| 作者:雲| 类别:散文诗词

    梁武帝过于信奉佛教,曾经三次出家为僧,他也是颇为传奇的一个皇帝。

    梁武帝为兰陵萧氏的旁支,他为人节俭,勤政爱民,使得梁朝前期开创盛世,国力胜过逐渐混乱的北魏。鉴于宋、齐宗室的屠杀,梁武帝对他的宗室十分的宽容,即使犯罪了也不追究。

    他的学问渊博,提倡学术发展,使得南朝教育发达,南朝的文化发展到极致。然而在梁武帝的后期,他喜欢听人奉承,又迷信于佛教,三次舍身同泰寺。由于僧侣道士不用赋税,以致于将近一半的户口记名在其下,使得国家的财政蒙受重大的损失。当时的宗室及官员贪财奢侈,沉陷在纸醉金迷中而不能自拔。

    唐代杜牧的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字面的意思是,南朝遗留下来许许多多的佛寺,在细雨中若隐若现。但是在这优美静穆、朦胧迷离的画面背后却是流离失所的百姓,痛骂的是一心佞佛的昏君,所指的人就是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即位的第三年,就率领两万人皈依佛门,此后他一次次的举动让天下人震惊。在即位的第二十六年,他六十四岁,第一次去同泰寺出家,三天后返回宫中,大赦天下。

    过了两年,第二次去同泰寺出家,大臣捐钱一亿,把他赎回;八十三岁时,第三次出家,大臣捐钱两亿,把他赎回;八十四岁时,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大臣捐钱一亿钱把他赎回。这些钱哪来的,其实都是纳税人的钱,全填进了寺庙的钱包。

    他自己不吃鱼肉,只吃蔬菜,要天下的僧人向他学习,慈悲为怀,遵守佛门的清规戒律。从此僧人们都过上了苦日子,不再吃荤。

    荤这个词,现在通常指肉类,其实荤是草字头,原义是一种植物,和大蒜、葱、韭菜差不多,吃在嘴里会有异味。古代的和尚道士、士大夫都不主张吃荤,因为有损风雅。古代指肉类的词是腥,因为梁武帝禁止僧人吃肉,所以腥、荤渐渐并列,都成了僧人的禁忌食物,后来人们把荤腥简称为荤,默认为肉食。

    宝志禅师,又称为志公、宝公。他生在东晋末年,历经宋、齐、梁三朝,他经常披着长发,赤着双脚,手里拿一根杖,上面挂着剪刀、拂扇、镜子等东西,行走在街头巷尾,说着莫名其妙的话,百姓当时都听不懂,但是多年以后都灵验了。

    萧衍非常推崇他,但是夫人郗氏不信佛。传说有一次,郗氏让萧衍请宝志和他的弟子来做法事,暗中准备了许多肉包子。郗氏的意思是,他们如果吃了肉包,就是犯了戒。

    僧人们来了之后,拿起来就大口大口地吃。郗氏大喜,等法事结束后,刚想向他们问罪,哪知道僧人们从袖子里把肉包子一个个倒了出来。原来宝志早就猜中了郗氏的诡计,他关照每个僧人在宽大的袖子里面藏两个馒头,把袖口缝好扣紧,然后偷偷拿出馒头,换进了肉包子。

    僧人们穿的服装有多种,海青大袍是主要服装之一。海青是一种鸟名,飞翔的模样有如长袖,所以借来作为大袍的名称。海青和其他僧服不同的是,宽大的袖口是缝合的,据说就是因为宝志的这次举动。

    有一次,梁武帝问宝志:“男欢女爱是先天性的、还是后天性的,能不能控制自己的妄念呢?”

    宝志说:“你叫几个囚犯过来。”

    几个人来了之后,宝志让他们各捧一杯满满的水在宫廷里面转圈子,规定哪个如果溢出水就立即处死。然后在他们面前,让一群美女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结果这些囚犯转来转去,水都没有溢出来。

    宝志对梁武帝说:“因为他们害怕死,所以前面不论是什么美女,都会视而不见。人怎么样才能控制妄念呢?只要常怀着畏死的心情,那就自然不会再贪恋美色了。”

    梁武帝五十岁后不再碰女人,据说就是受到宝志的启发。

    云光法师,传说他刚刚讲经的时候,没有几个听众。有一天傍晚,他坐在路边叹息,遇到一个讨饭的老婆婆,法师看她可怜,把自己的干粮给了她。老婆婆拿出一双麻鞋送给云光,说:“你穿着这双鞋**,鞋子在哪里烂了,你就在那里开坛讲经。”

    说完后,老婆婆就消失不见。云光法师从此穿着这双鞋一路行走,一直来到建康的石子岗,麻鞋突然烂了,从此他就坐在石子岗上讲经诵佛。渐渐地听经的人越来越多,梁武帝也成了他的粉丝。一次云光法师讲得特别动听,天上的鲜花如雨纷纷落下,这就是天花乱坠的典故由来。

    这些花飘落到地上,变成一颗颗晶莹圆润的小石头,上面还有五彩的花纹,这是南京的特产雨花石,云光法师讲经的地方就称为雨花台。

    达摩大师,他是印度人,自称是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是中国禅宗的始祖,所以中国的禅宗又称为达摩宗。

    他听说梁武帝好佛,东渡来到中国南海,梁武帝非常敬仰他,派人到南海专程接他到建康。一见面,梁武帝就问:“我自从即位以来,新建了很多佛寺,整理了大量佛经,这算不算功德呢?”

    达摩答:“不算功德,这些都不过是刻意去做的,表面上有,实际上没有。”

    “那怎么样才是有功德呢?”

    “不考虑功利去做善事,一切发自内心,就是有功德。”

    “圣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空空荡荡的,没有什么圣人不圣人的。”

    “在我对面的是谁?”

    “不认识。”

    两人话不投机,不欢而散。达摩的意思是,做善事不是有目的去做,不是一心求回报、把功劳簿摆在所有人的面前;而应当是没有妄念、不追求结果地去做。只要真心向佛,就谈不上是不是圣人,达到无我的境界。

    达摩宣传佛法是想让天下人过上好日子,可是他看到梁朝的百姓为修建佛寺日夜劳作,到处是贪官污吏,民不聊生。那么梁武帝的求佛和佛教的核心教义完全风马牛不相及。

    达摩随后北上,梁武帝听说后,非常懊悔,派人骑着骡子去追赶。追到幕府山中段,两边山峰突然闭合,追的人被夹在两峰之间。达摩正走到江边,看见有人赶来,折了一根芦苇投入江中,化作一叶扁舟,飘然过江,这就是一苇渡江的传说。后来这座山峰被叫做夹骡峰,他在山北麓休息过的山洞称为达摩洞。

    达摩先是停留在江北的长芦寺,然后在定山寺修

    行,后来去了北魏,见到了胡太后修建的永宁寺,最终到达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首传禅宗。据说他圆寂后,梁武帝伤心不已,亲自写下碑文,这碑文现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内,碑文的第一句是:“见之不见,逢之不逢,遇之不遇,今之古之,怨之恨之。”表达他心中的后悔之情。

    可惜的是,他不能真正懂得达摩的意思,他想普渡众生,实际上是荼毒生灵。南梁佛寺、僧尼数量大大增加,东晋佛寺一千七百六十八所,刘宋佛寺一千九百一十三所,南齐佛寺二千零一十五所,到了萧梁增加到二千八百四十六所,仅在建康就有五百多所,僧尼有十多万人。

    他每次给寺院都要捐献上千万钱,老百姓活不下去,为了逃避劳役,纷纷出家为僧,天下纳税的人口,几乎少了一半,百姓负担更重,生活更加悲惨。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不死贱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不死贱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