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不死贱男 182话:诤臣

182话:诤臣

目录:不死贱男| 作者:雲| 类别:散文诗词

    唐太宗即位后,从隋末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了群众的力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唐太宗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同时留心吏治,选贤任能,知人善用,从谏如流,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促进了民族关系的融合,稳固边疆,太宗则被四方诸国尊称为天可汗。

    在他执政的贞观年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武功兴盛的治世局面,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杰出帝王,尤其以兼听纳谏著称。然而当大臣们谏诤言词激烈,有切肤之痛时,太宗有时也控制不住自己,也想文过饰非、充耳不闻。但是太宗毕竟有过人的雅量和气度,以国家社稷为重,闻过则改。

    唐朝的王珪,字叔玠,清心寡欲、品行端正、刚直不阿。世子李建成被立为东宫太子后,他出任太子中舍人,玄武门之变后,王珪受牵连,被流放到隽州。

    贞观元年,唐太宗即位,他知道王珪很有才干,就不计前嫌,召回王珪,拜为谏议大夫。有一次唐太宗临朝,对侍臣们说道:“正直的君主任用歼邪的臣子,是无法使天下大治的;正直的臣子侍奉歼邪的君主,同样无法使天下大治。只有君臣相遇,如同鱼水一般和谐,海内才能安定,天下才能大治。我虽不敏慧,还希望诸公多加以匡正,以便凭借诸公的佳谋良策,使天下升平。”

    王珪随即应道:“臣听说,木材按照绳墨分割才会正直,君主采纳臣下谏言才会圣明。所以古代的圣主身旁必有七位诤臣,他们言而不从,则继续以死相谏。陛下开明圣哲,为臣身处广开言路之朝,当然愿意竭诚尽忠。”

    太宗听了受益匪浅,就规定三品以上的显官入朝时必须有谏官在侧。太宗也确实是从谏如流,王珪更是有过必规,见缺必劝。然而并不是每次劝谏听起来都那么的入耳,有一次太常少卿祖孝孙因为教授宫人声乐不合太宗的心意,太宗大发脾气,狠狠的责怪了祖孝孙一顿。

    王珪、温彦博认为责任不在祖孝孙,便劝谏唐太宗说道:“祖孝孙精通音律,教授时也并非不尽心,只怕陛下询问的那个人欺骗了陛下。况且祖孝孙是位雅士,陛下忽略了这一点,让他教授女乐,而且还怪罪他,臣等担心天下人都会为此感到惊怕。”

    太宗一听,火上心头,怒斥说道:“你们都是我的心腹,本当进忠献直,怎么竟附下罔上,替祖孝孙说起话来呢?”

    温彦博赶忙拜伏谢罪,而王珪偏偏不拜,说道:“臣从前侍奉东宫太子,罪已当死,陛下宽恕了为臣,并让为臣处在显要职位,要求臣尽忠职守。今天臣所进言不是为了自身,不料陛下陡起疑心,讥笑为臣,这是陛下对不起臣,不是臣对不起陛下。”太宗听了,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太宗对房玄龄说道:“自古以来,帝王是很难做到采纳谏言的。周武王尚且不用伯夷、叔齐之言,宣王是位贤主,可术伯居然以无罪被杀。我一直希望师法从前的圣主,只恨自己不能达到古人的水平,昨天我责备了王珪和温彦博,对此我颇感后悔,希望你们不要因此而不进直言啊。”

    唐太宗酷好打猎,称帝后仍然兴趣不减,经常兴师动众出城围猎,不少大臣委言相劝,太宗认为这是练习骑射,有利于国,不听劝谏。有一天,太宗又准备去打猎,正要上马时,猛然间主薄孙伏伽跑过来,一把抓住马缰,强行制止太宗出城。

    他严肃庄重的告诫太宗说:“天子居则戒备森严、行则仪卫扈从,并非为了讲排场,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朝廷的尊严。走马射猎、放鹰驱犬,那是年少纨裤子弟做的取乐的事。陛下为秦王时,偶尔打猎,无关大局,但是贵为天子,怎么能经常这样做呢?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陛下忘记老子这一警言,热衷打猎,既不利于国家,又不是值得后世效法的好榜样,臣以为陛下不当如此。”

    太宗不听孙伏伽的劝阻,一边迫不及待的翻身上马,一边向孙伏伽解释说:“如今天下虽然太平,但也不能放松武备。我外出围猎,练武强身,又有什么不好呢?我轻车简从,不惊动百姓,又有哪点不恰当呢?你不要再多说话了。”

    孙伏伽抓住马缰不放,厉声说道:“今日陛下不听微臣劝阻,一定要出宫,就让马从我身上踏过去就行了。我纵然被踏成肉泥,也不会放掉缰绳,否则陛下休想出宫。”

    唐太宗一再命他松手,左右侍从也来劝他,孙伏伽一概不理,死死抓住马缰不放,激昂的对太宗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不愿看到陛下做天子不应当做的事情。”

    太宗见孙伏伽这样固执,怒火中烧,大声喝道:“我贵为天子,万乘之主,难道这点自由还没有了吗?还需要看你的脸色行事?”

    于是立即命武士将孙伏伽推出午门斩首示众,几个武士应声而至,抓着孙伏伽的衣领,扭着他的双手就往外拖。孙伏伽面临杀身之祸毫无惧色,大声说道:“我宁肯直言进谏而死,与被夏桀杀害的关龙逢同游地下,也胜过苟活,看陛下犯过而不改。”

    太宗见孙伏伽如此倔强,不顾性命,也为他大无畏的精神和一片忠心所感动,便从马上滚鞍而下,笑着对孙伏伽说:“我不过试一试你的胆量罢了,你能冒死直谏,忠心贯日,我还能去打猎吗?”马上命令解散围猎的队伍,同时表彰孙伏伽,并将他提拔为五品谏议大夫。

    唐太宗和魏征是一对历史上有名的君臣,他们之间的一些趣闻。魏征对于太宗的各种谏言,史书中多有记载。

    太宗和羣臣经常在一起讨论各种问题,形成了共识,所以贯彻的力量非常的强大。贞观四年时,整个国家就已经进入贞观之治的盛世了,贞观一朝人才济济,名臣如云,而其中以谏诤闻名的就数魏征了。

    魏征辅佐太宗十七年,他有胆识,他对太宗进谏时,虽然太宗天威震怒,他还是神色坚定,毫无惧色,而太宗也能渐渐的息怒,聆听谏言。他们两人,一个从善如流,一个直言敢谏,君臣之间,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的佳话。

    魏征对于太宗,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只要他认为不恰当的地方,都会马上提出纠正。太宗非常喜欢打猎,也非

    常喜欢玩一种叫做鹞鹰的鸟,为了这个嗜好,他还特地成立了一个鹞坊,派专人饲养着大批的鹞鹰。有一次太宗带鹞鹰出去玩时,就叹息着说:“唉,玩鹞鹰的时间怎么过得那么快,总是没有个够。”可见他沉迷之深了。

    有一天,太宗得到了一只小鹞鹰,非常喜欢,正放在手上逗着玩,忽然看见魏征走过来了,便赶快把小鹞鹰藏入怀中坐好。可是魏征远远的早就看见了,于是就故意把话题拉长,讲个没完,好不容易等魏征走后,太宗急忙把怀中的小鹰取出,一看,哎呀,小鹰早已经闷死了。经过了这件事后,太宗终身都不再玩鹞鹰了。

    还有一次,太宗要去终南山打猎,这事儿被魏征知道后,就跑到宫门口去等候,想要劝阻太宗。可是等了半天,都没看见太宗出来,不得已只好跑到宫里看看,只见太宗全副猎装端坐在那里,可是又不像要出门的样子。

    魏征只好硬着头皮上前问道:“听说陛下要去终南山打猎,怎么还没去呢?”

    太宗笑着说:“我本来是要去打猎的,但我想你一定会来劝阻我的,所以我决定不去了,你放心的回家吧。”于是魏征就笑瞇瞇的叩拜出宫去了。

    太宗即位以后,励精图治,曾经多次请魏征到卧室,商量政事,请教得失。魏征有见识才略,个性忠直,又碰到明君,所以更加知无不言,而太宗也十分信任魏征,对于他的意见,无不欣然采纳。但是这种治国雅量,也是需要反复磨练,才能成熟的。

    有一次太宗退朝回宫后,盛怒未息,对长孙皇后说:“迟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

    皇后急忙问道:“陛下要杀谁呀?”

    “魏征总是当面侮辱我,不给我留情面。”

    皇后听完后,立刻换了礼服出来向太宗道贺说:“君明则臣直,魏征忠直,敢于犯颜直谏,正说明你的圣明大度,真是可喜可贺啊。”

    太宗听完后,怒气渐消,想起魏征的为人处世,内心油然生起了无限的敬意。所以太宗曾说:“人家都说魏征举止粗鲁,我看这正是他妩媚可爱的地方啊。”

    魏征端正严肃,不拘言笑,太宗其实也很喜欢去开开他的玩笑,逗一逗他。有一次太宗听说他喜欢吃醋芹,就是一种用醋浸泡的芹菜,于是就赐宴魏征,席中也准备了醋芹。果然魏征一看到醋芹就喜形于色,两三下就吃光了。

    太宗看了就笑嘻嘻对他说:“你说你没有嗜好,可是我今天却看见了。”

    魏征面对着太宗的调侃,拜谢说道:“如果君主没有什么作为,只想探索这些无聊小事,那么我们做为臣子的,也只好就喜欢吃醋芹这种平凡的事了。”

    魏征的态度恭谨而语锋敏锐,既是回答也是进谏,他希望天子要有大作为,这样臣下也才能励精图治。太宗听后沉默了许久,望着天再三叹息,因为他在话里听到了更多的期望与鼓励,因而感动不已。

    魏征看到该说的就说,从不畏惧,他的胆识和卓见,为贞观之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魏征病逝时,太宗亲临痛哭,并罢朝举哀五日,后来太宗临朝时流着泪对羣臣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当常保有此三镜,以预防自己的过错。如今魏征病逝,朕失去了一面镜子了。”

    贞观一朝,人才辈出,大放光彩。尤其是宰相团阵容坚强,几乎个个都是历史上的名相,而大唐良相魏征,更被后人誉为千秋金鉴。上天的安排,风云际会,好像把人才都集中到这二、三十年间了,太宗与羣臣们聚集在一起,共同谱就了这波澜壮阔、泱泱大风的贞观盛世,留下千秋佳话。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不死贱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不死贱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