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千一百零七十一章 伦敦华埠……
目录:主宰江山| 作者:汉风雄烈| 类别:散文诗词
一英国的伦敦,整个英吉利王国最最繁荣的城市。
华灯初上,一盏盏路灯亮了起来。伦敦华埠最主要的商业区爵禄街整个被掩映在一片灯光中,夜幕中远远望去,大片的中国古风建设和让欧洲人觉得刺眼的中国红让那里仿佛缭绕着一种朦胧而神秘的色彩,让人心向往之。
上世纪的中叶,一些来自中国东南地区的劳工和水手就流落伦敦,在伦敦的船厂区落户。到了满清灭亡时,越来越多的华人出现在欧洲,还有一部分有钱阔气的八旗子弟的出现,让伦敦城内的中国色彩变得越来越多的同时,中国餐馆也正是登陆欧洲了。
而随着陈汉的一点点壮大,随着东西方交流的日益密切,中国的形象和影响力在欧洲越来越大,也有越来越多的华人开始涌入欧洲。特别是法国大革命之后,诸多原本定居在欧洲大陆的华人们都跑到了伦敦来。爵禄街一带开始出现不少上档次的中餐馆,因为中国文化对于欧洲人的影响在一点点增大么,中餐馆的服务对象从一开始的华人逐渐转变为华洋相结合。
同时,华人在欧洲也有了明确的定义,与旗人是全然不同的。一些在满清灭亡前就来到欧洲的华人也纷纷剪掉辫子,‘弃暗投明’了。置于这当中有没有原先的旗人,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再加上后来一些有钱的华人业主不断的向当地其他族裔收购商铺,诸多来欧发展的中国公司和商行也纷纷把爵禄街当做落脚地,华人势力俨然就占据了爵禄街一带,就连不少流落欧洲的旗人都围了过来。但华人和旗人之间的隔阂还是很大的,旗人聚集的地盘他们自己叫“旗营”,而华人汇聚的地方被叫做“唐人街”。不过伦敦唐人街至今没有被正式的行政边界。
陈汉在伦敦的驻欧办和使馆人员与唐人街联系密切,八旗宗社党就与旗营联系密切。这两边的矛盾是很难有调和的。
不过这点矛盾却一点也不影响这儿成为伦敦的不夜城。
以这条街为中心约一平方公里的面积上林立着的大大小小的中餐馆、中国商行、中国银行、中国百货商店、中药药铺、医馆等,还有大量的女支馆,里头的mm来自世界各地,再加上大量的烟馆。
是的,烟馆。
在欧洲,尤其是在英国,阿片可是西医中的万能良药。在中国草药的名头响亮西方世界之前,阿片就是西医中的圣药。把阿片溶于酒精,之后再按照个人喜好加点别的七七八八的东西,以防止使用阿片过量而中毒——过量的下场当然是死啦,那就是西方世界的万能良药。这也是现如今阿片在英国的主流使用方式。就算是现在,在大量的英国工人阶级家庭中,阿片酊依旧是家中常备的良药,无论是发烧感冒,头疼脑热,呕吐腹泻,失眠多梦,全都靠它。而给婴儿吃,是最寻常的做法。因为工人阶级比较穷,又没有正规的医疗途径,迫于生计又不敢误班,通常都是自己给自己诊断,当然诊断结果就是——不管什么病来点阿片酊就好了。
而华人的到来,还有相当一部分八旗子弟的到来,让英国的阿片市场生起了新的变化。吸食鸦片,跟服用鸦片酊相比,完全脱离了医学价值而纯为精神享受,所以它多少是不道德的。对于英国的中上阶层的人来说,在烟馆“吃烟”是一件挺见不得人的事情。
但是呢,这里有个但是——人都是有好奇心和叛逆心的,越不让玩儿的越好玩!
到现在,这一块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集吃喝玩乐、购物、商业、金融等多种因素于一体的繁华地带。
失意的人可以在这里排遣心中的郁结,得意的人可以在这里显示自己的情趣,在英国旅居的华人可以在这里找到一点儿家乡的影子,纵然它很朦胧缥缈,追求新潮的情侣可以在这里体会异国风情的浪漫,就连那些收入一般般的人也能在这里的流莺和烟馆身上找到自己的乐趣。
特别是现在时候,临近年节了,整个唐人街是张灯结彩,披红挂绿,还不时的有公开的杂技、马戏和娱乐表演。
陈汉就要临到的帝位之交了,那就像是一支铺天盖地的大手,笼罩着全世界所有华人生活的地方。
每一个华人都在怀念他们即将离去的老皇帝,那是将中国从满清的愚昧统治中拯救出来的英雄,是让中国再次威凛天下的伟大帝王,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都视他们的皇帝陛下为心目中的至高神佛。
在这热闹的街道上,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两张并不引人注目的东方面孔正顺着人群漫无目的的闲逛着,其中年长一些的那个约莫有二十五六,而年轻的那位看上去不过二十出头。
可这俩人并不是普通的游客或职员,他们是附近一家华人学校的老师。年长的那位叫李寿,年轻的那个叫张玮,今年刚刚二十一岁。但已经拿到了国子监大学教育学院的毕业证书了。
随着在欧华人数量的增多,建立华人学校就是势在必行的事儿了,毕竟社会环境是有着很强大的同化力的。眼下的中国不是阿片战争后的东亚病夫,那些居住在海外的华人当然会教自己儿子汉语,让他们以母国为荣。但当地如果没有华人学校,这些孩子想要接受教育就只能去当地的学校上学,接受纯正的西方教育,这难免就会有同化。陈鸣是一个香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伦敦的华人学校早在二十五年前就正式建立了,迄今为止一共建成了七所,一所高中,两所初中,四所小学。
接受中国文教部和英国枢密院教育委员会的双重领导,之所以这么说的原因是,这七所学校的老师80%都是由中国文教部提供,每年中国政府还会对这七所学校进行拨款,其用意并非单纯的维持七所学校的开办、存在,更大方面的作用是给当地华人的适龄儿童一个进入学校学习的机会。
再加上眼下英国的教育环境是很落后的。现在的英国可没什么义务教育,半个世纪前的英国成人识字率只有15%,民众读写能力的提高主要是依赖于民间和信仰团体或是个人开展的慈善学校活动和星期日学校活动。很多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的小孩甚至都会出现想上学而不得的糟糕局面。
伦敦城内没上过学和不识字的孩子,遍地都是。陈汉的如此举动,具体的说是陈鸣的如此举动,那就是在欧洲人面前树立起中国高大的国家形象之余,还要让那些幼年或者是自出生日起就生活在海外的华人下一代人,牢牢记住自己的文化、文明,记住自己的语言,记住自己是中国人!
现如今伦敦的华人数量超过了三万人,适龄入学儿童超过四千人,适龄儿童的男女入学率高达90%以上,十二岁以下的幼儿入学率100%,这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数字。
当然,这也跟陈汉提倡的义务教育有关,国家的义务教育也就负责到小学毕业。现在不是21世纪,陈汉也没能力负担得起全国初中阶段的学生花费开销,想要上初中,除了要考上之外,还要有足够的经济负担能力。而高中就更别说了,他们是有资格报考国内的大学的。虽然这很不容易,但也比英国要强。
英国人这些年的议会里,不停有人叫嚷着扩大大学数量,但整个英国,整个英格兰依旧只有牛津和剑桥两座大学,那也是叫人醉了。
不过顺应时代的发展,英国的大学数量虽然很少,但职业学院这些年里的发展倒是很快速。毕竟社会的发展需要大批的实用性人才,职业学院就是培养实用性人才的专业机构。
李寿和张玮就是唐人街高中的老师,一个教数学,一个教历史。
李寿已经在英国待了四年多了,明年下半年他就可以回国了,而张玮却还需要在这里多熬几年。
但想要成为人上人,就要吃的苦中苦。职称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评上的,大城市的户口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落下的。这些就需要李寿、张玮五年的光阴去奉献,而且还不能敷衍了事,陈汉派去的学监会把他们每学期的工作情况汇报文教部的。
作为出身普通,学的又是教育专业的人,李寿、张玮能争取到来英国的机会那也是考出来的。
“这爵禄街是一天比一天热闹啊,这景象比京城也不差多少了。”
张玮左手拎着一包杂货,右手拿着一个肉夹馍,一边走着一边吃着,是满口流油。在爵禄街,进餐馆里吃饭是一回事,但他更喜欢靠路边小吃来解决自己肚皮发饿的问题。
“也就是这巴掌大的一块地儿。”李寿手里拿着一张报纸,的增刊,是关于不久前震惊欧洲的华沙火车站刺杀案的增刊,就跟在张玮的身后,优哉游哉的看着报。
人已经在英国渡过了四个春节的李寿,而且明年下半年就能回国的李寿,对于眼下的热闹是一点都不放在眼里。十个爵禄街也比不了一个秦淮河!明年过年的时候,他要凑热闹能直接去秦淮河了。翰林院大学毕业,又来到英国尽心尽力的教书五年,文教部不把他分在南京那是没有天理的。
李寿回了一句话后,低下头再接着看起了报纸。这上面是关于华沙火车站袭击案的最新报道。塔列朗竟然就这样的死在了华沙,真的是难以想象。这可是法国的总理大臣啊?
而现在刺客的身份也有了确定,华沙市政府职员,出身波兰贵族家庭……
李寿心理面唏嘘不已。
这么好的出身,有着体面的工作,还有一个漂亮的妻子,竟然义无返顾的走向了刺杀这条绝路……
李寿不是为刺客感觉着可惜的慌,而是在内心中为波兰人反抗沙俄统治,争取独立自由的决心而感到波荡、震动。同时也关注着这间刺杀案件之后的一系列影响……
张玮却没有太多的感慨,虽然他很追捧刺客的拉风感,近在咫尺,人尽敌国!方寸之内,有我无敌!
就像中国史书上的那描述刺客的字句,彗星袭月,白虹贯日,带着一种凄凉决然又大无畏的情怀。
这是真正的勇士。他们不是无情,而是有情,大情,大情怀,大仁义。
但张玮的关注点只在于刺客,而不是李寿那样热心的关注后续局势变化和欧陆影响。虽然教历史的是张玮而不是李寿,李寿是教数学的。
“你还没看够啊?从前天开始,这报纸上就都是塔列朗遇刺身亡的消息。虽然说起来这也算大事件,可老这么翻来覆去地炒,有点小题大作啊。”
张玮这段时间更期盼的是国内的消息,可惜他已经来到欧洲了,否则他就能再次目睹国防军将士在大阅兵过程中的雄姿英发了。而且这次的大阅兵还有藩属国的部队,那可是陈汉四十余年来的第一次。
而且张玮心里头还挂着一件事,考试。再有六天,农历腊月二十二日,他毕业以来的第一批学生就要迎来关键的期末考试了。这个时代的学生家长,那可没人敢不把分数放在眼里。
听得张玮抱怨了几句,李寿也就把报纸收了起来。反正他也看完了。
李寿眼睛都不用看张玮就知道他现在想的是什么,烟馆他们是绝对不敢进的,一旦进了烟馆,只要被发现那他们就完蛋了,消息报到文教部,连老师的资格都会被取消。就连阿片酊也被他们避如毒蛇。
可是爵禄街这地方除了银行商行和到处都是的商店、中餐馆外,还有一个好玩的叫女支馆,尤其是那些高档的女支馆,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啊。
李寿是有老婆的,而且他老婆人就在伦敦的学校家属院,但张玮没有啊。张玮的媳妇还在老家伺候公婆呢。二十出头的年纪,不残不废,身强体健的大男人怎么会不想着嘿咻呢?
张玮就算脸皮薄些,这事儿上也不会薄的。而且张玮、李寿的收入都是不低的,特别是张玮,除了在学校教书育人以外,他还接受其他英国教育组织的邀请,中国历史在英国是很火的。就算他年纪不大,金额不会太高,但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也给张玮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下‘馆’子,那是小菜一碟。
馆子还在前方,收入不低的两人对于街边站着的那些搔首弄姿的流莺是不屑一顾的。目标直指灯壁辉煌的‘伊斯坦布尔’。这家有着浓郁奥斯曼风格的女支馆,对于来自中国的张李二人来说,可比亭台楼阁、池馆水廊的中国古典风格建筑更有吸引力了。
当然,这家馆子的老板也是中国人。
俩人赶到目的地,远远望见‘伊斯坦布尔’左右边隔着三门面的月明楼的大堂里灯火透明,门前人流如潮,却是有人在哭,有人在喊,竟然是一副异常混乱的样子。
“怎么回事这是?”
张玮和李寿对望了一眼,急忙奔了过去,片刻后他们得到了一个让他们感到震惊的消息。
“伦敦市长,在一场朋友邀请的晚宴上遇刺身亡!凶手还没有抓到。”
吃饭的地方就是月明楼。
听到这个消息,张李二人真的是久久没有说话。
如果说华沙火车站的袭击案距离他们还十分遥远的话,那么现在的这场刺杀离他们就很近很近了。
刺客,刺客横行啊……
东西双方在中国农历的腊月下半月时间中,都在为狡猾的刺客伤透了脑筋。
:。:
华灯初上,一盏盏路灯亮了起来。伦敦华埠最主要的商业区爵禄街整个被掩映在一片灯光中,夜幕中远远望去,大片的中国古风建设和让欧洲人觉得刺眼的中国红让那里仿佛缭绕着一种朦胧而神秘的色彩,让人心向往之。
上世纪的中叶,一些来自中国东南地区的劳工和水手就流落伦敦,在伦敦的船厂区落户。到了满清灭亡时,越来越多的华人出现在欧洲,还有一部分有钱阔气的八旗子弟的出现,让伦敦城内的中国色彩变得越来越多的同时,中国餐馆也正是登陆欧洲了。
而随着陈汉的一点点壮大,随着东西方交流的日益密切,中国的形象和影响力在欧洲越来越大,也有越来越多的华人开始涌入欧洲。特别是法国大革命之后,诸多原本定居在欧洲大陆的华人们都跑到了伦敦来。爵禄街一带开始出现不少上档次的中餐馆,因为中国文化对于欧洲人的影响在一点点增大么,中餐馆的服务对象从一开始的华人逐渐转变为华洋相结合。
同时,华人在欧洲也有了明确的定义,与旗人是全然不同的。一些在满清灭亡前就来到欧洲的华人也纷纷剪掉辫子,‘弃暗投明’了。置于这当中有没有原先的旗人,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再加上后来一些有钱的华人业主不断的向当地其他族裔收购商铺,诸多来欧发展的中国公司和商行也纷纷把爵禄街当做落脚地,华人势力俨然就占据了爵禄街一带,就连不少流落欧洲的旗人都围了过来。但华人和旗人之间的隔阂还是很大的,旗人聚集的地盘他们自己叫“旗营”,而华人汇聚的地方被叫做“唐人街”。不过伦敦唐人街至今没有被正式的行政边界。
陈汉在伦敦的驻欧办和使馆人员与唐人街联系密切,八旗宗社党就与旗营联系密切。这两边的矛盾是很难有调和的。
不过这点矛盾却一点也不影响这儿成为伦敦的不夜城。
以这条街为中心约一平方公里的面积上林立着的大大小小的中餐馆、中国商行、中国银行、中国百货商店、中药药铺、医馆等,还有大量的女支馆,里头的mm来自世界各地,再加上大量的烟馆。
是的,烟馆。
在欧洲,尤其是在英国,阿片可是西医中的万能良药。在中国草药的名头响亮西方世界之前,阿片就是西医中的圣药。把阿片溶于酒精,之后再按照个人喜好加点别的七七八八的东西,以防止使用阿片过量而中毒——过量的下场当然是死啦,那就是西方世界的万能良药。这也是现如今阿片在英国的主流使用方式。就算是现在,在大量的英国工人阶级家庭中,阿片酊依旧是家中常备的良药,无论是发烧感冒,头疼脑热,呕吐腹泻,失眠多梦,全都靠它。而给婴儿吃,是最寻常的做法。因为工人阶级比较穷,又没有正规的医疗途径,迫于生计又不敢误班,通常都是自己给自己诊断,当然诊断结果就是——不管什么病来点阿片酊就好了。
而华人的到来,还有相当一部分八旗子弟的到来,让英国的阿片市场生起了新的变化。吸食鸦片,跟服用鸦片酊相比,完全脱离了医学价值而纯为精神享受,所以它多少是不道德的。对于英国的中上阶层的人来说,在烟馆“吃烟”是一件挺见不得人的事情。
但是呢,这里有个但是——人都是有好奇心和叛逆心的,越不让玩儿的越好玩!
到现在,这一块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集吃喝玩乐、购物、商业、金融等多种因素于一体的繁华地带。
失意的人可以在这里排遣心中的郁结,得意的人可以在这里显示自己的情趣,在英国旅居的华人可以在这里找到一点儿家乡的影子,纵然它很朦胧缥缈,追求新潮的情侣可以在这里体会异国风情的浪漫,就连那些收入一般般的人也能在这里的流莺和烟馆身上找到自己的乐趣。
特别是现在时候,临近年节了,整个唐人街是张灯结彩,披红挂绿,还不时的有公开的杂技、马戏和娱乐表演。
陈汉就要临到的帝位之交了,那就像是一支铺天盖地的大手,笼罩着全世界所有华人生活的地方。
每一个华人都在怀念他们即将离去的老皇帝,那是将中国从满清的愚昧统治中拯救出来的英雄,是让中国再次威凛天下的伟大帝王,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都视他们的皇帝陛下为心目中的至高神佛。
在这热闹的街道上,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两张并不引人注目的东方面孔正顺着人群漫无目的的闲逛着,其中年长一些的那个约莫有二十五六,而年轻的那位看上去不过二十出头。
可这俩人并不是普通的游客或职员,他们是附近一家华人学校的老师。年长的那位叫李寿,年轻的那个叫张玮,今年刚刚二十一岁。但已经拿到了国子监大学教育学院的毕业证书了。
随着在欧华人数量的增多,建立华人学校就是势在必行的事儿了,毕竟社会环境是有着很强大的同化力的。眼下的中国不是阿片战争后的东亚病夫,那些居住在海外的华人当然会教自己儿子汉语,让他们以母国为荣。但当地如果没有华人学校,这些孩子想要接受教育就只能去当地的学校上学,接受纯正的西方教育,这难免就会有同化。陈鸣是一个香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伦敦的华人学校早在二十五年前就正式建立了,迄今为止一共建成了七所,一所高中,两所初中,四所小学。
接受中国文教部和英国枢密院教育委员会的双重领导,之所以这么说的原因是,这七所学校的老师80%都是由中国文教部提供,每年中国政府还会对这七所学校进行拨款,其用意并非单纯的维持七所学校的开办、存在,更大方面的作用是给当地华人的适龄儿童一个进入学校学习的机会。
再加上眼下英国的教育环境是很落后的。现在的英国可没什么义务教育,半个世纪前的英国成人识字率只有15%,民众读写能力的提高主要是依赖于民间和信仰团体或是个人开展的慈善学校活动和星期日学校活动。很多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的小孩甚至都会出现想上学而不得的糟糕局面。
伦敦城内没上过学和不识字的孩子,遍地都是。陈汉的如此举动,具体的说是陈鸣的如此举动,那就是在欧洲人面前树立起中国高大的国家形象之余,还要让那些幼年或者是自出生日起就生活在海外的华人下一代人,牢牢记住自己的文化、文明,记住自己的语言,记住自己是中国人!
现如今伦敦的华人数量超过了三万人,适龄入学儿童超过四千人,适龄儿童的男女入学率高达90%以上,十二岁以下的幼儿入学率100%,这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数字。
当然,这也跟陈汉提倡的义务教育有关,国家的义务教育也就负责到小学毕业。现在不是21世纪,陈汉也没能力负担得起全国初中阶段的学生花费开销,想要上初中,除了要考上之外,还要有足够的经济负担能力。而高中就更别说了,他们是有资格报考国内的大学的。虽然这很不容易,但也比英国要强。
英国人这些年的议会里,不停有人叫嚷着扩大大学数量,但整个英国,整个英格兰依旧只有牛津和剑桥两座大学,那也是叫人醉了。
不过顺应时代的发展,英国的大学数量虽然很少,但职业学院这些年里的发展倒是很快速。毕竟社会的发展需要大批的实用性人才,职业学院就是培养实用性人才的专业机构。
李寿和张玮就是唐人街高中的老师,一个教数学,一个教历史。
李寿已经在英国待了四年多了,明年下半年他就可以回国了,而张玮却还需要在这里多熬几年。
但想要成为人上人,就要吃的苦中苦。职称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评上的,大城市的户口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落下的。这些就需要李寿、张玮五年的光阴去奉献,而且还不能敷衍了事,陈汉派去的学监会把他们每学期的工作情况汇报文教部的。
作为出身普通,学的又是教育专业的人,李寿、张玮能争取到来英国的机会那也是考出来的。
“这爵禄街是一天比一天热闹啊,这景象比京城也不差多少了。”
张玮左手拎着一包杂货,右手拿着一个肉夹馍,一边走着一边吃着,是满口流油。在爵禄街,进餐馆里吃饭是一回事,但他更喜欢靠路边小吃来解决自己肚皮发饿的问题。
“也就是这巴掌大的一块地儿。”李寿手里拿着一张报纸,的增刊,是关于不久前震惊欧洲的华沙火车站刺杀案的增刊,就跟在张玮的身后,优哉游哉的看着报。
人已经在英国渡过了四个春节的李寿,而且明年下半年就能回国的李寿,对于眼下的热闹是一点都不放在眼里。十个爵禄街也比不了一个秦淮河!明年过年的时候,他要凑热闹能直接去秦淮河了。翰林院大学毕业,又来到英国尽心尽力的教书五年,文教部不把他分在南京那是没有天理的。
李寿回了一句话后,低下头再接着看起了报纸。这上面是关于华沙火车站袭击案的最新报道。塔列朗竟然就这样的死在了华沙,真的是难以想象。这可是法国的总理大臣啊?
而现在刺客的身份也有了确定,华沙市政府职员,出身波兰贵族家庭……
李寿心理面唏嘘不已。
这么好的出身,有着体面的工作,还有一个漂亮的妻子,竟然义无返顾的走向了刺杀这条绝路……
李寿不是为刺客感觉着可惜的慌,而是在内心中为波兰人反抗沙俄统治,争取独立自由的决心而感到波荡、震动。同时也关注着这间刺杀案件之后的一系列影响……
张玮却没有太多的感慨,虽然他很追捧刺客的拉风感,近在咫尺,人尽敌国!方寸之内,有我无敌!
就像中国史书上的那描述刺客的字句,彗星袭月,白虹贯日,带着一种凄凉决然又大无畏的情怀。
这是真正的勇士。他们不是无情,而是有情,大情,大情怀,大仁义。
但张玮的关注点只在于刺客,而不是李寿那样热心的关注后续局势变化和欧陆影响。虽然教历史的是张玮而不是李寿,李寿是教数学的。
“你还没看够啊?从前天开始,这报纸上就都是塔列朗遇刺身亡的消息。虽然说起来这也算大事件,可老这么翻来覆去地炒,有点小题大作啊。”
张玮这段时间更期盼的是国内的消息,可惜他已经来到欧洲了,否则他就能再次目睹国防军将士在大阅兵过程中的雄姿英发了。而且这次的大阅兵还有藩属国的部队,那可是陈汉四十余年来的第一次。
而且张玮心里头还挂着一件事,考试。再有六天,农历腊月二十二日,他毕业以来的第一批学生就要迎来关键的期末考试了。这个时代的学生家长,那可没人敢不把分数放在眼里。
听得张玮抱怨了几句,李寿也就把报纸收了起来。反正他也看完了。
李寿眼睛都不用看张玮就知道他现在想的是什么,烟馆他们是绝对不敢进的,一旦进了烟馆,只要被发现那他们就完蛋了,消息报到文教部,连老师的资格都会被取消。就连阿片酊也被他们避如毒蛇。
可是爵禄街这地方除了银行商行和到处都是的商店、中餐馆外,还有一个好玩的叫女支馆,尤其是那些高档的女支馆,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啊。
李寿是有老婆的,而且他老婆人就在伦敦的学校家属院,但张玮没有啊。张玮的媳妇还在老家伺候公婆呢。二十出头的年纪,不残不废,身强体健的大男人怎么会不想着嘿咻呢?
张玮就算脸皮薄些,这事儿上也不会薄的。而且张玮、李寿的收入都是不低的,特别是张玮,除了在学校教书育人以外,他还接受其他英国教育组织的邀请,中国历史在英国是很火的。就算他年纪不大,金额不会太高,但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也给张玮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下‘馆’子,那是小菜一碟。
馆子还在前方,收入不低的两人对于街边站着的那些搔首弄姿的流莺是不屑一顾的。目标直指灯壁辉煌的‘伊斯坦布尔’。这家有着浓郁奥斯曼风格的女支馆,对于来自中国的张李二人来说,可比亭台楼阁、池馆水廊的中国古典风格建筑更有吸引力了。
当然,这家馆子的老板也是中国人。
俩人赶到目的地,远远望见‘伊斯坦布尔’左右边隔着三门面的月明楼的大堂里灯火透明,门前人流如潮,却是有人在哭,有人在喊,竟然是一副异常混乱的样子。
“怎么回事这是?”
张玮和李寿对望了一眼,急忙奔了过去,片刻后他们得到了一个让他们感到震惊的消息。
“伦敦市长,在一场朋友邀请的晚宴上遇刺身亡!凶手还没有抓到。”
吃饭的地方就是月明楼。
听到这个消息,张李二人真的是久久没有说话。
如果说华沙火车站的袭击案距离他们还十分遥远的话,那么现在的这场刺杀离他们就很近很近了。
刺客,刺客横行啊……
东西双方在中国农历的腊月下半月时间中,都在为狡猾的刺客伤透了脑筋。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主宰江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主宰江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