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
目录:宋缔| 作者:我欲乘风归| 类别:历史军事
太阳初升,霞光照射在大庆殿这座位于皇宫中轴线上的宫殿,显得它更加的金碧辉煌,被录取的一百五十位学子迈着庄严崇敬的步伐在礼部尚书宋祁的带领下走进大殿中。
两旁的文武官员已经在两旁宽大的柱子边上站班列位,无论如何这些学子都将成为未来的同僚,作为前辈应该给后辈留下隆重的仪式感。
宽大的宫殿之中已经摆放好了整齐的小几和坐垫,每张桌上的笔墨纸砚都是从六尚局调来的,三才稍稍有些心疼,毕竟这些都是御用的价格不菲,可官家下旨务必要用最好的。
金秋十月不光是学子们收获的季节,也是赵祯这位大宋官家的收获季,看着一百多人的队伍缓缓走进拜倒在大殿之中赵祯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在乎笔墨纸砚这些东西。
微微抬手道:“尔等皆是在此次科举中脱颖而出之人,学问自不必说,但想在朝堂中立足得到重用不光需要才学,还需要为国为民的良心,以及高人一等的格局和智慧,朕看重的不光是尔等肚子里的四书五经,更为看重的是才能。
如果光是经书背得好,理解的透彻,不如去教书育人,朕需要的是管理国家的人才!
现在放在尔等面前的考题没有四书五经上的任何一条,而是从大理寺,开封府,甚至是中书省,三司,枢密院调来的案例,你们要根据问题写下相应的解决办法,时间定为一个半时辰,来得这么早都没吃什么东西吧?三才,赐宴!”
赵祯的举动让许多学子微微感动,作为官家能在殿试之前照顾到众人的肚子这是他们从未享受过的待遇,如此体贴除了仁慈的官家还有谁?
不少的考生都是含着眼泪咽下碗中的肉粥,在官员看来这是稀疏平常的,他们在待漏院早就吃过了羊汤和白面馍馍,但在学子看来却不同,他们当中有不少都是贫家子弟,每日能住在东京城的客栈中就算不错,更别提能吃上温暖适中的肉粥和夹肉的胡饼了。
从这些学子吃饭的样子,赵祯就能分辨出他们的出身,用手捧着唯恐掉下一粒饼渣的肯定是贫家子弟,而一手拿饼一手吃粥的肯定是富家子弟。
晏殊吃饼子的小心模样让赵祯怀疑他有些做作,可想起他去过受灾之地便释然了,这小子自从见过饥民吃饭后,也知道了粒粒皆辛苦。
在赵祯眼中这些学子没有世家,没有商贾,没有寒门,都只有一个称谓天子门生!他要把这些考生都变成自己的门生,这样长此以往,朝堂中就不会有世家的存在了。
考生们答题的时候,赵祯也在看自己御案上的试卷,大理寺的题目是一桩灭门案,而开封府的题目是如何管理东京城的交通,两道题目万千是风马牛不相及,更加让考生为难的是尚书省的题目,开封府一府分三衙的好处和弊端,以及三司的明年预算分配和枢密院的西北之策。
考题从简单到复杂,从小到大一次递进,别说是这些整日里和四书五经打交道的考生,就连两府相公和九寺判事都有些头大。
这样的考题确实难道了不少人,赵祯笑眯眯的看着大殿中咬着笔杆子的人,其实这次殿试就是一个选官测试。
谁胜任什么样的官职,适合在什么方面发展和重点培养,通过考题便一清二楚。
时间飞逝,不少朝臣站的都有些累了,毕竟三个小时可不好站,赵祯瞥了一眼有些摇摆的寇准等一帮老臣对三才挥了挥手,三才着一帮小内侍蹑手蹑脚的端着锦凳给朝臣们坐下。
这时候谁也不敢发出声音打扰考试的学子,寇准丁谓等人更是轻轻的坐下,聚精会神的看着努力答卷的学子相视一笑,曾几何时他们也是这样过来的,只不过考试的时候可没这么费神。
他们和官家一样期待这次殿试的答卷。
第三柱香烧完,时间刚好过了三个时辰,三才轻轻的敲响御阶下的碧玉特磬,特磬清脆的声音仿佛从耳洞传到了心底让人悸动。
殿试的学子无论答题如何轻轻的放下手中的毛笔,只有几人还在奋笔疾书完全忘了规矩。
鲁宗道轻声呵斥道:“晏殊!你身为朝官岂能不知礼仪?还不弃笔!欧阳修汝欲何为?”
赵祯并不说话,有趣的看着鲁宗道上前夺了他们的毛笔才开口道:“你们说说为何不肯弃笔?难道是没听见特磬之声?”
晏殊和欧阳修站起又拜下道:“启禀官家我等已经听到,可如果是在衙门中是否因为下值的鼓声响起就该把国事弃之不顾呢?”
赵祯猛然一笑:“你们这是在朕的面前教训起朝臣了?”
鲁宗道怒道:“强词夺理,还不向官家请罪!”
朝臣们相视一笑,谁都看的清楚但依然笑而不语,这鲁宗道哪里是在斥责他们,分明是在保护两人,毕竟这俩个初出茅庐的小子说的有礼有节。
曾公亮担心的扭头看了看欧阳修,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好友就这样被官家惩罚。
“算了!朕可是打算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且先看他们的答卷,如果一塌糊涂朕在两罪并罚!”
赵祯说完就让三才先把两人的答卷给拿上来。
此时的朝堂中人都在盯着赵祯,他表情的细微变化牵动众人的心,这可是官家殿试的前两张答卷,也是有名的才子欧阳修和晏殊所作。
鲁宗道最是看好他们俩,张着嘴踮着脚的期待着,直到赵祯放下答卷抬头微笑才松了口气。
“看来你们两人这次是逃过两罪并罚了!”
“谢陛下!”晏殊和欧阳修再次施礼道。
赵祯摆了摆手:“不用谢朕,这是你们自己靠才能赢得的,朕的规则很简单,有错必罚,有功必赏!但你们的名次却不一定在前,还有其他学子的试卷没看,三才都呈上来,朕要好好看看我大宋人才的答卷!”
答卷被依次呈上,赵祯不断点头,这一科的考生中有不少人都是极为有才的,特别是当他看到一个脸色白净的考生答卷后更是惊为天人。
这考生的答卷中有关大理寺的灭门案有着很好的推理和判决不禁让人耳目一新,看了看名字不禁哈哈大笑:“包拯出来!”
官家的突然大叫让殿中的人吓了个哆嗦,也让原本在收拾东西的包拯打翻了砚台,看着身上的衣服被弄脏。
包拯手足无措的站起来拜倒:“包拯殿前失仪,请陛下恕罪!”
看着他脸上被墨水染成的黑色赵祯笑道:“朕只不过是想看看你而已,你慌张什么?三才给他洗洗,瞧他的样子都快变成黑脸了。”
“谢陛下!”
赵祯漫步走下台阶,围着这个传说中的包青天仔细大量,这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皮肤白净稍稍有些文弱的样子,完全不似后世所说的包黑炭,额头上也没有那个月牙……
“朕看了你的答卷,关于大理寺的灭门案推理的很好,你自己的判决也没问题,最重要的是顾及了法理人情,朕授任你为昭文馆直学士,知大理寺评事!”
赵祯的话刚刚出口满朝哗然,昭文馆直学士虽是从六品的小官,大理寺评事更是从八品下的差遣,可这是实权差遣!
而且刚刚参加过殿试的包拯就这样被直接封为从六品的官员寄禄官这不合适,显然是给高了。
两旁的文武官员已经在两旁宽大的柱子边上站班列位,无论如何这些学子都将成为未来的同僚,作为前辈应该给后辈留下隆重的仪式感。
宽大的宫殿之中已经摆放好了整齐的小几和坐垫,每张桌上的笔墨纸砚都是从六尚局调来的,三才稍稍有些心疼,毕竟这些都是御用的价格不菲,可官家下旨务必要用最好的。
金秋十月不光是学子们收获的季节,也是赵祯这位大宋官家的收获季,看着一百多人的队伍缓缓走进拜倒在大殿之中赵祯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在乎笔墨纸砚这些东西。
微微抬手道:“尔等皆是在此次科举中脱颖而出之人,学问自不必说,但想在朝堂中立足得到重用不光需要才学,还需要为国为民的良心,以及高人一等的格局和智慧,朕看重的不光是尔等肚子里的四书五经,更为看重的是才能。
如果光是经书背得好,理解的透彻,不如去教书育人,朕需要的是管理国家的人才!
现在放在尔等面前的考题没有四书五经上的任何一条,而是从大理寺,开封府,甚至是中书省,三司,枢密院调来的案例,你们要根据问题写下相应的解决办法,时间定为一个半时辰,来得这么早都没吃什么东西吧?三才,赐宴!”
赵祯的举动让许多学子微微感动,作为官家能在殿试之前照顾到众人的肚子这是他们从未享受过的待遇,如此体贴除了仁慈的官家还有谁?
不少的考生都是含着眼泪咽下碗中的肉粥,在官员看来这是稀疏平常的,他们在待漏院早就吃过了羊汤和白面馍馍,但在学子看来却不同,他们当中有不少都是贫家子弟,每日能住在东京城的客栈中就算不错,更别提能吃上温暖适中的肉粥和夹肉的胡饼了。
从这些学子吃饭的样子,赵祯就能分辨出他们的出身,用手捧着唯恐掉下一粒饼渣的肯定是贫家子弟,而一手拿饼一手吃粥的肯定是富家子弟。
晏殊吃饼子的小心模样让赵祯怀疑他有些做作,可想起他去过受灾之地便释然了,这小子自从见过饥民吃饭后,也知道了粒粒皆辛苦。
在赵祯眼中这些学子没有世家,没有商贾,没有寒门,都只有一个称谓天子门生!他要把这些考生都变成自己的门生,这样长此以往,朝堂中就不会有世家的存在了。
考生们答题的时候,赵祯也在看自己御案上的试卷,大理寺的题目是一桩灭门案,而开封府的题目是如何管理东京城的交通,两道题目万千是风马牛不相及,更加让考生为难的是尚书省的题目,开封府一府分三衙的好处和弊端,以及三司的明年预算分配和枢密院的西北之策。
考题从简单到复杂,从小到大一次递进,别说是这些整日里和四书五经打交道的考生,就连两府相公和九寺判事都有些头大。
这样的考题确实难道了不少人,赵祯笑眯眯的看着大殿中咬着笔杆子的人,其实这次殿试就是一个选官测试。
谁胜任什么样的官职,适合在什么方面发展和重点培养,通过考题便一清二楚。
时间飞逝,不少朝臣站的都有些累了,毕竟三个小时可不好站,赵祯瞥了一眼有些摇摆的寇准等一帮老臣对三才挥了挥手,三才着一帮小内侍蹑手蹑脚的端着锦凳给朝臣们坐下。
这时候谁也不敢发出声音打扰考试的学子,寇准丁谓等人更是轻轻的坐下,聚精会神的看着努力答卷的学子相视一笑,曾几何时他们也是这样过来的,只不过考试的时候可没这么费神。
他们和官家一样期待这次殿试的答卷。
第三柱香烧完,时间刚好过了三个时辰,三才轻轻的敲响御阶下的碧玉特磬,特磬清脆的声音仿佛从耳洞传到了心底让人悸动。
殿试的学子无论答题如何轻轻的放下手中的毛笔,只有几人还在奋笔疾书完全忘了规矩。
鲁宗道轻声呵斥道:“晏殊!你身为朝官岂能不知礼仪?还不弃笔!欧阳修汝欲何为?”
赵祯并不说话,有趣的看着鲁宗道上前夺了他们的毛笔才开口道:“你们说说为何不肯弃笔?难道是没听见特磬之声?”
晏殊和欧阳修站起又拜下道:“启禀官家我等已经听到,可如果是在衙门中是否因为下值的鼓声响起就该把国事弃之不顾呢?”
赵祯猛然一笑:“你们这是在朕的面前教训起朝臣了?”
鲁宗道怒道:“强词夺理,还不向官家请罪!”
朝臣们相视一笑,谁都看的清楚但依然笑而不语,这鲁宗道哪里是在斥责他们,分明是在保护两人,毕竟这俩个初出茅庐的小子说的有礼有节。
曾公亮担心的扭头看了看欧阳修,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好友就这样被官家惩罚。
“算了!朕可是打算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且先看他们的答卷,如果一塌糊涂朕在两罪并罚!”
赵祯说完就让三才先把两人的答卷给拿上来。
此时的朝堂中人都在盯着赵祯,他表情的细微变化牵动众人的心,这可是官家殿试的前两张答卷,也是有名的才子欧阳修和晏殊所作。
鲁宗道最是看好他们俩,张着嘴踮着脚的期待着,直到赵祯放下答卷抬头微笑才松了口气。
“看来你们两人这次是逃过两罪并罚了!”
“谢陛下!”晏殊和欧阳修再次施礼道。
赵祯摆了摆手:“不用谢朕,这是你们自己靠才能赢得的,朕的规则很简单,有错必罚,有功必赏!但你们的名次却不一定在前,还有其他学子的试卷没看,三才都呈上来,朕要好好看看我大宋人才的答卷!”
答卷被依次呈上,赵祯不断点头,这一科的考生中有不少人都是极为有才的,特别是当他看到一个脸色白净的考生答卷后更是惊为天人。
这考生的答卷中有关大理寺的灭门案有着很好的推理和判决不禁让人耳目一新,看了看名字不禁哈哈大笑:“包拯出来!”
官家的突然大叫让殿中的人吓了个哆嗦,也让原本在收拾东西的包拯打翻了砚台,看着身上的衣服被弄脏。
包拯手足无措的站起来拜倒:“包拯殿前失仪,请陛下恕罪!”
看着他脸上被墨水染成的黑色赵祯笑道:“朕只不过是想看看你而已,你慌张什么?三才给他洗洗,瞧他的样子都快变成黑脸了。”
“谢陛下!”
赵祯漫步走下台阶,围着这个传说中的包青天仔细大量,这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皮肤白净稍稍有些文弱的样子,完全不似后世所说的包黑炭,额头上也没有那个月牙……
“朕看了你的答卷,关于大理寺的灭门案推理的很好,你自己的判决也没问题,最重要的是顾及了法理人情,朕授任你为昭文馆直学士,知大理寺评事!”
赵祯的话刚刚出口满朝哗然,昭文馆直学士虽是从六品的小官,大理寺评事更是从八品下的差遣,可这是实权差遣!
而且刚刚参加过殿试的包拯就这样被直接封为从六品的官员寄禄官这不合适,显然是给高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宋缔》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宋缔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