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归,难归……
目录:宋缔| 作者:我欲乘风归| 类别:历史军事
那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同样的道理,哪里有反抗哪里就有镇压,辽朝的朝堂终于发现了事情的不对劲,这些义军的目标并不是要攻陷中京道的大定府,也不是北上,而是南下。
这种战略意图是瞒不住的,毕竟辽人也不都是傻子,朝中的臣子中已久有一部分的能臣,他们把自己的担忧和对大宋意图的猜测汇报给了耶律洪基与萧太后,面对这一情况,萧太后当机立断,立刻命令驻守在中京道各个重要州府的辽军四散出击,务必扼杀这种全面南逃的势头。
赵祯低估了辽人的决心,刘振所率领的武烈军在北安州附近游击的时候,辽人出兵了,泽州松亭关的八万铁骑尽出,向四面八方的义军队伍开始了进攻。
他们很快便摸清义军的战力,除了少数叛逃的汉军外,其他的队伍大多数是毫无战力的农民组成的乌合之众,虽然他们奋力反抗,但对付全副武装且战力强悍的正规军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样的义军很快就会被击溃,义军主力一旦溃散,剩下的便是妇孺和老人,在契丹铁骑面前,他们显得那么的渺小无力。
在这个时候,耶律洪基再次犯下一个严重的错误,他下令对这些妇孺老人进行无差别的攻击,只要他们在义军之中,便会惨遭屠戮,无论是襁褓之龄的幼童,还是正值妙龄的女子,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正值壮年的男子,皆未躲过这场屠杀。
中京道的土地上流淌了大量无辜汉民的鲜血,哀鸿遍地,尸骨遍野,这是一场绝对强权中夹杂着民族仇恨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之中的牺牲者却是最为平凡的阶层。
消息传到大宋,传到辽朝,甚至传到了高丽,天下震惊!
耶律洪基的行为无疑是在警告世人,为的也是震慑其他的义军和整个辽朝的汉民,告诉他们这就是南归的下场,但这种行为同样使得辽朝被推上了道德的对立面。
张俭率领辽朝的文官冒死与皇城外上谏,身为韩王的萧惠率领武将漠然的看着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契丹人的利益才是一切,既然这些汉民背叛大辽,那就应该屠戮殆尽,没有可以商量的余地。
看着昔日老友没有波动的眼光,张俭绝望的发出哀嚎,声如猿啼,泣血鸣鸣…………仿佛是感受到了他的悲戚,宫门缓缓打开,宫中的内侍出来了,众人都认识他,他是太后的贴身内侍哲呼鲁。
“太后宣左丞相张俭觐见!”
哲呼鲁的话给了张俭和汉臣以希望,太后贤明,自会知晓陛下的错处,也会终止这场浩劫,这些汉臣和汉民之间的利益是相关的,或者说是一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汉民惨遭屠戮,他们也一样不好受,多少的汉臣是出自中京道?他们或多或少的和汉民有着联系,并且也和家族有联系。
穿过长长的宫门甬道,张俭觉得此时的皇城是那么的陌生,四周都是契丹的精锐,每个契丹人看向自己的目光都不在有那原本敬畏的神色,反而散发着阵阵敌意,自己可是大辽的丞相啊!
哲呼鲁张俭是认识的,甚至很熟,于是开口问到:“哲呼鲁,不知太后与陛下的意思是否一样?”
哲呼鲁面无表情的望着张俭半天,最后脸色逐渐缓和,长叹一声道:“今夕不同于往日,契丹的贵族,将军们已经开始倒戈,拥护陛下了,这次陛下的铁血之命便是顺应而为,一旦如此,太后怕是以难以干涉。”
张俭大惊,明白萧太后之所以能垂帘听政,不单单是因为汉臣的支持,更是因为契丹贵族和武将的支持!同时掌握了兵权和政权的太后才能约束皇帝的权利!
而哲呼鲁的话意味着太后失去了兵权,也同样意味着她失去了军队的控制权,难怪驻守在松亭关的军队会对汉民进行屠杀…………
张俭如行尸走肉般的走进了临清宫,这是太后的寝宫,而非处理政事之所,眼前的一切都说明,垂帘听的政萧太后的权利被架空了。
迈步进入大殿,对着上首的太后拜下,张俭悲声道:“太后!大辽危矣!”
萧挞里望向张俭,惨笑道:“辽朝不危,社稷犹存,吾儿误入歧途,徒呼奈何!天道不公,圣宗皇帝中兴大辽,而先帝战死沙场,吾儿年幼便即皇帝位,缺帝王引之,本宫亦未尽太后之责!”
说完还不待张俭答话,她便挥了挥手,殿门缓缓关上,哲呼鲁率领一帮内侍从后殿出来,人人着甲,腰挎长刀环卫四周,张俭惊骇的站在原地。
“张俭,你为相多年,深知汉民为我大辽之重,如今陛下此举,离心汉民不说,又陷我大辽与不义,大宋皇帝又以仁明出众,此乃祸端也!为今之计,本宫欲废其帝王位,另立新君,匡扶我大辽社稷!”
萧挞里的声音在大殿之中回响,仿佛一把大锤猛力的砸击着张俭的心脏,没想到,太后看似失去权利,居然是在宫中密养死士,瞧哲呼鲁率领的内侍模样便知道他们各个都是孔武有力之人。
萧挞里和耶律洪基之间的矛盾已经到达不可调和的程度,耶律洪基认为大辽根本就不需要休养生息,当初太祖建国的时候还没有现在的大辽强大,契丹人就是在马背上夺取的天下,以前可以,现在同样可以!
他要用契丹人的传统手段去征服汉民,征服大宋!但他忘了,耶律阿保机在监国大辽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实行南北院,招揽汉臣善待汉民…………
萧挞里的政策正好与耶律洪基相反,她支持张俭等汉臣提出的政策,休养生息的同时积极防备大宋的北伐,善待汉民,利用他们壮大辽朝的国力,这也是圣宗皇帝所做的事情。
当年圣宗皇帝建在,辽朝国力强盛,传位于兴宗的时候就是这样的规划,可惜宋辽燕云一战,耶律宗真战死,燕云十六州丢失,完全打乱了计划,萧挞里要把已经走歪的大辽扶上正轨。
既然皇帝和太后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那就需要做出选择,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即便是自己的亲儿子,萧挞里也要下手,反正她已经有了孙子。
这种战略意图是瞒不住的,毕竟辽人也不都是傻子,朝中的臣子中已久有一部分的能臣,他们把自己的担忧和对大宋意图的猜测汇报给了耶律洪基与萧太后,面对这一情况,萧太后当机立断,立刻命令驻守在中京道各个重要州府的辽军四散出击,务必扼杀这种全面南逃的势头。
赵祯低估了辽人的决心,刘振所率领的武烈军在北安州附近游击的时候,辽人出兵了,泽州松亭关的八万铁骑尽出,向四面八方的义军队伍开始了进攻。
他们很快便摸清义军的战力,除了少数叛逃的汉军外,其他的队伍大多数是毫无战力的农民组成的乌合之众,虽然他们奋力反抗,但对付全副武装且战力强悍的正规军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样的义军很快就会被击溃,义军主力一旦溃散,剩下的便是妇孺和老人,在契丹铁骑面前,他们显得那么的渺小无力。
在这个时候,耶律洪基再次犯下一个严重的错误,他下令对这些妇孺老人进行无差别的攻击,只要他们在义军之中,便会惨遭屠戮,无论是襁褓之龄的幼童,还是正值妙龄的女子,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正值壮年的男子,皆未躲过这场屠杀。
中京道的土地上流淌了大量无辜汉民的鲜血,哀鸿遍地,尸骨遍野,这是一场绝对强权中夹杂着民族仇恨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之中的牺牲者却是最为平凡的阶层。
消息传到大宋,传到辽朝,甚至传到了高丽,天下震惊!
耶律洪基的行为无疑是在警告世人,为的也是震慑其他的义军和整个辽朝的汉民,告诉他们这就是南归的下场,但这种行为同样使得辽朝被推上了道德的对立面。
张俭率领辽朝的文官冒死与皇城外上谏,身为韩王的萧惠率领武将漠然的看着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契丹人的利益才是一切,既然这些汉民背叛大辽,那就应该屠戮殆尽,没有可以商量的余地。
看着昔日老友没有波动的眼光,张俭绝望的发出哀嚎,声如猿啼,泣血鸣鸣…………仿佛是感受到了他的悲戚,宫门缓缓打开,宫中的内侍出来了,众人都认识他,他是太后的贴身内侍哲呼鲁。
“太后宣左丞相张俭觐见!”
哲呼鲁的话给了张俭和汉臣以希望,太后贤明,自会知晓陛下的错处,也会终止这场浩劫,这些汉臣和汉民之间的利益是相关的,或者说是一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汉民惨遭屠戮,他们也一样不好受,多少的汉臣是出自中京道?他们或多或少的和汉民有着联系,并且也和家族有联系。
穿过长长的宫门甬道,张俭觉得此时的皇城是那么的陌生,四周都是契丹的精锐,每个契丹人看向自己的目光都不在有那原本敬畏的神色,反而散发着阵阵敌意,自己可是大辽的丞相啊!
哲呼鲁张俭是认识的,甚至很熟,于是开口问到:“哲呼鲁,不知太后与陛下的意思是否一样?”
哲呼鲁面无表情的望着张俭半天,最后脸色逐渐缓和,长叹一声道:“今夕不同于往日,契丹的贵族,将军们已经开始倒戈,拥护陛下了,这次陛下的铁血之命便是顺应而为,一旦如此,太后怕是以难以干涉。”
张俭大惊,明白萧太后之所以能垂帘听政,不单单是因为汉臣的支持,更是因为契丹贵族和武将的支持!同时掌握了兵权和政权的太后才能约束皇帝的权利!
而哲呼鲁的话意味着太后失去了兵权,也同样意味着她失去了军队的控制权,难怪驻守在松亭关的军队会对汉民进行屠杀…………
张俭如行尸走肉般的走进了临清宫,这是太后的寝宫,而非处理政事之所,眼前的一切都说明,垂帘听的政萧太后的权利被架空了。
迈步进入大殿,对着上首的太后拜下,张俭悲声道:“太后!大辽危矣!”
萧挞里望向张俭,惨笑道:“辽朝不危,社稷犹存,吾儿误入歧途,徒呼奈何!天道不公,圣宗皇帝中兴大辽,而先帝战死沙场,吾儿年幼便即皇帝位,缺帝王引之,本宫亦未尽太后之责!”
说完还不待张俭答话,她便挥了挥手,殿门缓缓关上,哲呼鲁率领一帮内侍从后殿出来,人人着甲,腰挎长刀环卫四周,张俭惊骇的站在原地。
“张俭,你为相多年,深知汉民为我大辽之重,如今陛下此举,离心汉民不说,又陷我大辽与不义,大宋皇帝又以仁明出众,此乃祸端也!为今之计,本宫欲废其帝王位,另立新君,匡扶我大辽社稷!”
萧挞里的声音在大殿之中回响,仿佛一把大锤猛力的砸击着张俭的心脏,没想到,太后看似失去权利,居然是在宫中密养死士,瞧哲呼鲁率领的内侍模样便知道他们各个都是孔武有力之人。
萧挞里和耶律洪基之间的矛盾已经到达不可调和的程度,耶律洪基认为大辽根本就不需要休养生息,当初太祖建国的时候还没有现在的大辽强大,契丹人就是在马背上夺取的天下,以前可以,现在同样可以!
他要用契丹人的传统手段去征服汉民,征服大宋!但他忘了,耶律阿保机在监国大辽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实行南北院,招揽汉臣善待汉民…………
萧挞里的政策正好与耶律洪基相反,她支持张俭等汉臣提出的政策,休养生息的同时积极防备大宋的北伐,善待汉民,利用他们壮大辽朝的国力,这也是圣宗皇帝所做的事情。
当年圣宗皇帝建在,辽朝国力强盛,传位于兴宗的时候就是这样的规划,可惜宋辽燕云一战,耶律宗真战死,燕云十六州丢失,完全打乱了计划,萧挞里要把已经走歪的大辽扶上正轨。
既然皇帝和太后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那就需要做出选择,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即便是自己的亲儿子,萧挞里也要下手,反正她已经有了孙子。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宋缔》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宋缔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