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缔 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
目录:宋缔| 作者:我欲乘风归| 类别:历史军事
草原上的反抗是那么的激烈,甚至近乎于一场革命,只不过底层的人不是汉家百姓而是草原人而已,事实上在草原这种激烈的反抗时有发生。
草原的首领,可汗易主他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相对的,中原却要安稳许多,数百年才会发生一次推翻强权的“活动”。
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中原文化,而是在在于中原的社会性质,现有了农耕社会,才有农耕社会所孕育出的儒家文化,才使得儒家文化受到广大统治的喜爱,也让汉家文明的王朝更加稳定。
草原上的一切几乎是赵祯一手酝酿,包拯和王韵两人看着风轻云淡整理奏疏的皇帝说不出话来,两人对视一眼,从对方眼神中看到的只有惊骇。
官家几乎没费一兵一卒,甚至没有花费多少国帑,便让草原的百姓自己反抗权贵,自己争相要成为大宋的子民,要求大宋驻军,开衙,管理部族。
若是在之前有人说出这样的话来,他们一定会觉得对方疯了,可现在却是实实在在的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官家只不过是利用手中的强权进行威胁,收缴了部族的土地再均分下去而已。
剩下的事情几乎就没有参与,而是让草原百姓和权贵之间不断的产生矛盾,就如同搭建好的水车自己运转起来。
回头再看一眼,赵祯就仿佛没事人一眼,草原上的事情和他无关,他现在越来越喜欢马奶茶的味道了,稍稍的在其中加一点盐,更是提高了香醇的味道。
马奶其性味甘凉,兼具补虚强身、润燥美肤、清热止渴的作用,在里面放上一点炒米,那叫一个醇香享受,赵祯乐此不疲。
看了一眼带着敬畏和畏惧的两人,赵祯有些无奈,干咳一声道:“咳!你们这是怎了?朕有何不妥?”
包拯和王韵两人同时摇头道:“陛下无有不妥!”
“那为何频频瞧朕?”
赵祯也是累了,小山似的奏疏不光费眼睛,更费脑子,河工之事,修路之事,各部的常例奏疏,三省的加急……等都需要斟酌一二才能批阅,看似简单的一件事,若稍有不仔细,便可能出现差错。
即便是三省六部已经给出建议,赵祯还是要稍稍思索才能御批,三省六部的相公虽是智囊,但却不能过分依赖,否则时间长了便会失去自己的判断。
端着茶碗在两人面前站定,轻轻喝了一口子,连同其中的炒米一块在口中咀嚼,香气顿生。
“朕知道你们的想法,草原上的事情是朕一手造成的,但朕可没有做多,更多的是他们的贪婪酿成今日之祸。”
“陛下,若我大宋子民纷纷效仿,岂不是天下大乱?!”
包拯最终还是没忍住,说出了心中的担忧,这一点赵祯早就猜到,他能忍到现在才说也是实属不易的事情。
所谓的均贫富其实是封建时代最长提出的口号,也是最不可能的谎言,毕竟封建时代就是有统治阶级,必有上下之分,即便时后世也是差不多的。
但后世考虑的更加理性,更加完善,华夏千百年的智慧使得后世的百姓成为统治阶级,专政也是人民民主专政。
只不过现在还没到那个时候,大变革的时代也许会提前,但百年之内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均贫富的口号在草原上没问题,但在别的地方便会出现大问题,毕竟身为皇帝的赵祯才是天下最富有的人,也是权利最大的人。
“朕提出的均贫富买时草原上百姓的贫富,和别处不同,他们一贫如洗,除了草原便没了任何东西,若是大宋百姓提出,谁愿意把自家的财富拿出来?即便是现在各州府百姓的家资也不在少数,只要肯干活,肯出力,肯读书,朕相信没有多少人家是穷的揭不开锅的,稍有家资的人家更是多如牛毛,让他们把财富拿出来均分,他们会干吗?”
赵祯的一句话点破了其中的奥秘,也让包拯和王韵长舒一口气,他们不是不知道,至不过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为何要这么做?
当然是担心官家这是在以草原为伐,把均贫富这口号用在中原,那到时可就天下大乱了。
不过他们是瞎担心,赵祯当然知道按劳所得的重要性,均贫富其实是最大的不公,尤其是在大宋,那些付出百倍千倍辛劳的人发家致富,却要让他们把财富拿出来均分给天下人,这天下人中就有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之人,岂不是本末倒置?
最多是把生产资料合理分配,永远不会出现均贫富的事情来。
王韵也学着赵祯的样子喝了一口马奶茶,并把炒米嚼碎了才咽下去,果然香气逼人:“官家,如今草原动荡,百废待兴,各部派人来报,请官家降旨统辖全域!”
赵祯摆了摆手:“不急,不急,朕说了让他们自治,自然要给他们自治的时间和权利,但若是他们治理不好,还是乱象频发,朕就要收回自治权了,并且在草原上实行有别于大宋之内的官制…………”
赵祯的话说完,包拯和王韵两人齐齐的打了个寒颤,原来官家早就知道草原会乱成这样,并且还要做出如此之态,但却在这里等着。
是啊!
现在的草原诸部还有自治权,若是官家直接统辖草原,反而会被有心人利用,但若是草原诸部百姓自己不要自治权,恳请朝廷管辖呢?
到时大宋便可冠冕堂皇的进入草原,驻军自不用说这是早早定下的,税收衙门也是不用操心,但州府衙门却是要出现了,直接全权管理当地事物,即便是有草原人进入,但最终怕是还要遵循大宋的律法,所谓的自治也会烟消云散吧?
赵祯笑眯眯的看了看两人:“走,陪朕出去走走,这草原无限好风光,在宫帐之中带着实虚度人生!”
两人也算是配合,起身随赵祯走出宫帐,只不过包拯却有些踟蹰,稍稍慢了一步,在赵祯的侧身小声道:“官家,老臣来了不短时间了吧?”
赵祯奇怪的点了点头:“是不短了,但没朕长。”
包拯苦笑道:“官家,朝臣和后妃们可是日夜盼望陛下早日回朝,您老是在这呼伦贝尔城中也不是个办法。”
果然是来“逼宫”了,赵祯露出神秘的笑容,但却笑而不答走出宫帐…………
草原的首领,可汗易主他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相对的,中原却要安稳许多,数百年才会发生一次推翻强权的“活动”。
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中原文化,而是在在于中原的社会性质,现有了农耕社会,才有农耕社会所孕育出的儒家文化,才使得儒家文化受到广大统治的喜爱,也让汉家文明的王朝更加稳定。
草原上的一切几乎是赵祯一手酝酿,包拯和王韵两人看着风轻云淡整理奏疏的皇帝说不出话来,两人对视一眼,从对方眼神中看到的只有惊骇。
官家几乎没费一兵一卒,甚至没有花费多少国帑,便让草原的百姓自己反抗权贵,自己争相要成为大宋的子民,要求大宋驻军,开衙,管理部族。
若是在之前有人说出这样的话来,他们一定会觉得对方疯了,可现在却是实实在在的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官家只不过是利用手中的强权进行威胁,收缴了部族的土地再均分下去而已。
剩下的事情几乎就没有参与,而是让草原百姓和权贵之间不断的产生矛盾,就如同搭建好的水车自己运转起来。
回头再看一眼,赵祯就仿佛没事人一眼,草原上的事情和他无关,他现在越来越喜欢马奶茶的味道了,稍稍的在其中加一点盐,更是提高了香醇的味道。
马奶其性味甘凉,兼具补虚强身、润燥美肤、清热止渴的作用,在里面放上一点炒米,那叫一个醇香享受,赵祯乐此不疲。
看了一眼带着敬畏和畏惧的两人,赵祯有些无奈,干咳一声道:“咳!你们这是怎了?朕有何不妥?”
包拯和王韵两人同时摇头道:“陛下无有不妥!”
“那为何频频瞧朕?”
赵祯也是累了,小山似的奏疏不光费眼睛,更费脑子,河工之事,修路之事,各部的常例奏疏,三省的加急……等都需要斟酌一二才能批阅,看似简单的一件事,若稍有不仔细,便可能出现差错。
即便是三省六部已经给出建议,赵祯还是要稍稍思索才能御批,三省六部的相公虽是智囊,但却不能过分依赖,否则时间长了便会失去自己的判断。
端着茶碗在两人面前站定,轻轻喝了一口子,连同其中的炒米一块在口中咀嚼,香气顿生。
“朕知道你们的想法,草原上的事情是朕一手造成的,但朕可没有做多,更多的是他们的贪婪酿成今日之祸。”
“陛下,若我大宋子民纷纷效仿,岂不是天下大乱?!”
包拯最终还是没忍住,说出了心中的担忧,这一点赵祯早就猜到,他能忍到现在才说也是实属不易的事情。
所谓的均贫富其实是封建时代最长提出的口号,也是最不可能的谎言,毕竟封建时代就是有统治阶级,必有上下之分,即便时后世也是差不多的。
但后世考虑的更加理性,更加完善,华夏千百年的智慧使得后世的百姓成为统治阶级,专政也是人民民主专政。
只不过现在还没到那个时候,大变革的时代也许会提前,但百年之内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均贫富的口号在草原上没问题,但在别的地方便会出现大问题,毕竟身为皇帝的赵祯才是天下最富有的人,也是权利最大的人。
“朕提出的均贫富买时草原上百姓的贫富,和别处不同,他们一贫如洗,除了草原便没了任何东西,若是大宋百姓提出,谁愿意把自家的财富拿出来?即便是现在各州府百姓的家资也不在少数,只要肯干活,肯出力,肯读书,朕相信没有多少人家是穷的揭不开锅的,稍有家资的人家更是多如牛毛,让他们把财富拿出来均分,他们会干吗?”
赵祯的一句话点破了其中的奥秘,也让包拯和王韵长舒一口气,他们不是不知道,至不过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为何要这么做?
当然是担心官家这是在以草原为伐,把均贫富这口号用在中原,那到时可就天下大乱了。
不过他们是瞎担心,赵祯当然知道按劳所得的重要性,均贫富其实是最大的不公,尤其是在大宋,那些付出百倍千倍辛劳的人发家致富,却要让他们把财富拿出来均分给天下人,这天下人中就有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之人,岂不是本末倒置?
最多是把生产资料合理分配,永远不会出现均贫富的事情来。
王韵也学着赵祯的样子喝了一口马奶茶,并把炒米嚼碎了才咽下去,果然香气逼人:“官家,如今草原动荡,百废待兴,各部派人来报,请官家降旨统辖全域!”
赵祯摆了摆手:“不急,不急,朕说了让他们自治,自然要给他们自治的时间和权利,但若是他们治理不好,还是乱象频发,朕就要收回自治权了,并且在草原上实行有别于大宋之内的官制…………”
赵祯的话说完,包拯和王韵两人齐齐的打了个寒颤,原来官家早就知道草原会乱成这样,并且还要做出如此之态,但却在这里等着。
是啊!
现在的草原诸部还有自治权,若是官家直接统辖草原,反而会被有心人利用,但若是草原诸部百姓自己不要自治权,恳请朝廷管辖呢?
到时大宋便可冠冕堂皇的进入草原,驻军自不用说这是早早定下的,税收衙门也是不用操心,但州府衙门却是要出现了,直接全权管理当地事物,即便是有草原人进入,但最终怕是还要遵循大宋的律法,所谓的自治也会烟消云散吧?
赵祯笑眯眯的看了看两人:“走,陪朕出去走走,这草原无限好风光,在宫帐之中带着实虚度人生!”
两人也算是配合,起身随赵祯走出宫帐,只不过包拯却有些踟蹰,稍稍慢了一步,在赵祯的侧身小声道:“官家,老臣来了不短时间了吧?”
赵祯奇怪的点了点头:“是不短了,但没朕长。”
包拯苦笑道:“官家,朝臣和后妃们可是日夜盼望陛下早日回朝,您老是在这呼伦贝尔城中也不是个办法。”
果然是来“逼宫”了,赵祯露出神秘的笑容,但却笑而不答走出宫帐…………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宋缔》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宋缔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