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两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开始
目录:宋缔| 作者:我欲乘风归| 类别:历史军事
人只有互相交流才能了解,契丹人归附大宋之后便在朝廷指定的地方劳作,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件极好的事情,不用和大宋的百姓打交道,或者说是尽量的避免和大宋的百姓打交道。
虽然嘴上没有说,但谁都知道,宋人是胜利的一方,契丹人是战败的一方,契丹人在内迁时最大的担忧便是被宋人羞辱,被汉家百姓羞辱。
但还好,宋人并没有太过激进,也没有因为在战场上的攻杀而在战场下找回来。
这场战争是契丹输了,作为失败者他们早已准备好了被凌辱的事情,但眼下既然没有,那便安安稳稳的在大宋的土地上过日子便是。
种地成为他们唯一能做到的事情,契丹人最擅长的是放牧!他们能保证牛羊在他们的手中一个个的茁壮成长,但并不擅长种地。
大宋的皇帝派遣了司农寺大量的农官前来,为的就是教会他们耕种。不光是这些官员,还有送来了大量的种子以及农具。
即便是契丹人知晓这是在驯化他们也没有办法。
在大宋的腹内之地,即便是造反了,他们也根本没有任何胜算,事情就是这样的残酷,但最少契丹人能过上安定的生活。
萧挞里成为了大宋皇帝的女人,无论他赵祯承不承认都是如此,这段时间契丹人并没有受到苛责,许多人认为这不是大宋皇帝的仁慈,而是因为有萧挞里这位契丹的女皇在其中斡旋。
事实上萧挞里和这些契丹人的关系从未断绝,萧挞里能和萧家有联系,那萧家自然也和大宋的其他契丹人有联系。
自从耶律氏在契丹销声匿迹之后,所有人都在遵从萧氏的领导,遵从他们的女皇,无论萧挞里是否还是女皇,他们依旧在看到代表萧挞里的节杖后俯首帖耳。
萧家的人依旧使用代表契丹女皇的节杖出现,这东西在契丹人中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性,但赵祯并没有阻止,为的就是给萧家人以权威性,给他们代表萧挞里的机会。
不是赵祯不担心,而是只要赵祯愿意,随时都能消灭萧家,大宋的北林军就驻扎在上京路的草原上,距离萧家的部族不过三盏茶的时间。
只要赵祯的旨意传到北林军,萧家来不及反应就会被屠戮殆尽,这一点不光是上京路的百姓知道,萧家同样知晓,所以萧家人对待大宋始终是毕恭毕敬,不敢稍逾越。
萧挞里的文书非常简单,传递给各个契丹部族的首领后,萧家人稍稍交代一番拜年迅速离开,萧家人的驻地不是在中原,能出现在这里只不过是朝廷放行而已。
在做完萧挞里布置的任务后,他们便迅速撤离不敢有一丝停留,草原上的汉子根本就不担心长途奔袭,何况他们不是直接会萧家,而是前往神都城向萧挞里复命。
身处中原的契丹人在看到文书之后个个惊讶的说不出话来,这文书上的内容当真是令他们大吃一惊。
萧挞里特意交代他们要遵从大宋的安排,遵从大宋皇帝的旨意,也就是说从今天开始,他们要从自己所在的地方走出去,融入到大宋的环境之中。
契丹人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心中复杂的感情,原本他们是不愿和宋人为伍的,但他们也看到了大宋百姓可以在务农和做工之间挑选,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赚取更多的钱财。
那些工厂,那些商号都需要大量的人手,但契丹人说是不愿去,其实是没有人要他们,这一点是他们感觉最明显的排斥。
宋人的商贾都是不愿招收契丹人做工的,那些工厂如此,商号更是如此。
契丹人只能看着宋人去赚钱,甚至连党项人或是其大西域人去做工,唯独自己不行,这样的心理是极为复杂的。
谁不想过上好日子?土地的产出实在太少了,而他们又没有汉家王朝百姓的种地手艺,种地看似简单,但那些农活摆弄起来却不光是靠力气就行的,还需要丰富的经验。
契丹人第一次发现,原来汉人种地也不是那么的轻省。
萧挞里的文书中不光告诉他们可以做工挣钱,而且大宋百姓所拥有的一切他们都能拥有,这对于契丹人来说才是最好的事情。
谁不希望自己在挣钱之后能为家族后代着想?自己都种地了那儿子就不能种地,不光不能种地,还要读书,入仕!
科举居然能对契丹人开放,许多契丹人贵族以为这是自己听错了,而更让他们震惊的是,萧挞里的文书中不光说科举对契丹人开放的问题,还说大宋皇帝因为照顾契丹人是草原上的民族,和汉家的学子比起来在经史子集上稍有不足,所以在科举的分数上加以宽松,减少中第所需的分数!
这件事只要稍稍一打听便知道是不是真的,何况契丹人对萧挞里的话从不会去怀疑。
地方州府的公文很快就到了,散落在大宋各地的契丹人欣喜若狂,如此一来他们能享受和汉家百姓一样的教育,同时还能比汉人更低的分数科举中第!
先不说别的,单单是科举中第这件事就让契丹人觉得有些眩晕。
但同样有利就有弊,契丹人参与武举也就是大宋军武院的考试必须要以更高的骑射分数才能中第,这对于契丹人来说简直是太过简单了,也太过梦幻了。
契丹以武立国,在契丹人的信仰中,武力是最为强大的力量,是世间一切的关键所在,大宋便是在无力上超过了契丹之后,才征服了契丹。
而现在的宋人居然打算让契丹人进入大宋的朝堂,进入到大宋的武将序列之中,这是多么让人惊叹的事情,别说是要在骑射上达到更高的分数,就是要他们骑射陆战全能也不是什么难事。
契丹人从来就不畏惧困难,只不过没想到大宋的武举居然需要参加和科举一样的考试,这可是让契丹人郁闷的事情。
原来宋人不光要勇猛无双的将领,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文人!这在契丹人眼中是极为不屑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文人统兵就是个笑话!
也不瞧瞧真宗朝时大宋被大辽压制的节节败退,原因就是因为大宋文人统兵啊!
虽然嘴上没有说,但谁都知道,宋人是胜利的一方,契丹人是战败的一方,契丹人在内迁时最大的担忧便是被宋人羞辱,被汉家百姓羞辱。
但还好,宋人并没有太过激进,也没有因为在战场上的攻杀而在战场下找回来。
这场战争是契丹输了,作为失败者他们早已准备好了被凌辱的事情,但眼下既然没有,那便安安稳稳的在大宋的土地上过日子便是。
种地成为他们唯一能做到的事情,契丹人最擅长的是放牧!他们能保证牛羊在他们的手中一个个的茁壮成长,但并不擅长种地。
大宋的皇帝派遣了司农寺大量的农官前来,为的就是教会他们耕种。不光是这些官员,还有送来了大量的种子以及农具。
即便是契丹人知晓这是在驯化他们也没有办法。
在大宋的腹内之地,即便是造反了,他们也根本没有任何胜算,事情就是这样的残酷,但最少契丹人能过上安定的生活。
萧挞里成为了大宋皇帝的女人,无论他赵祯承不承认都是如此,这段时间契丹人并没有受到苛责,许多人认为这不是大宋皇帝的仁慈,而是因为有萧挞里这位契丹的女皇在其中斡旋。
事实上萧挞里和这些契丹人的关系从未断绝,萧挞里能和萧家有联系,那萧家自然也和大宋的其他契丹人有联系。
自从耶律氏在契丹销声匿迹之后,所有人都在遵从萧氏的领导,遵从他们的女皇,无论萧挞里是否还是女皇,他们依旧在看到代表萧挞里的节杖后俯首帖耳。
萧家的人依旧使用代表契丹女皇的节杖出现,这东西在契丹人中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性,但赵祯并没有阻止,为的就是给萧家人以权威性,给他们代表萧挞里的机会。
不是赵祯不担心,而是只要赵祯愿意,随时都能消灭萧家,大宋的北林军就驻扎在上京路的草原上,距离萧家的部族不过三盏茶的时间。
只要赵祯的旨意传到北林军,萧家来不及反应就会被屠戮殆尽,这一点不光是上京路的百姓知道,萧家同样知晓,所以萧家人对待大宋始终是毕恭毕敬,不敢稍逾越。
萧挞里的文书非常简单,传递给各个契丹部族的首领后,萧家人稍稍交代一番拜年迅速离开,萧家人的驻地不是在中原,能出现在这里只不过是朝廷放行而已。
在做完萧挞里布置的任务后,他们便迅速撤离不敢有一丝停留,草原上的汉子根本就不担心长途奔袭,何况他们不是直接会萧家,而是前往神都城向萧挞里复命。
身处中原的契丹人在看到文书之后个个惊讶的说不出话来,这文书上的内容当真是令他们大吃一惊。
萧挞里特意交代他们要遵从大宋的安排,遵从大宋皇帝的旨意,也就是说从今天开始,他们要从自己所在的地方走出去,融入到大宋的环境之中。
契丹人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心中复杂的感情,原本他们是不愿和宋人为伍的,但他们也看到了大宋百姓可以在务农和做工之间挑选,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赚取更多的钱财。
那些工厂,那些商号都需要大量的人手,但契丹人说是不愿去,其实是没有人要他们,这一点是他们感觉最明显的排斥。
宋人的商贾都是不愿招收契丹人做工的,那些工厂如此,商号更是如此。
契丹人只能看着宋人去赚钱,甚至连党项人或是其大西域人去做工,唯独自己不行,这样的心理是极为复杂的。
谁不想过上好日子?土地的产出实在太少了,而他们又没有汉家王朝百姓的种地手艺,种地看似简单,但那些农活摆弄起来却不光是靠力气就行的,还需要丰富的经验。
契丹人第一次发现,原来汉人种地也不是那么的轻省。
萧挞里的文书中不光告诉他们可以做工挣钱,而且大宋百姓所拥有的一切他们都能拥有,这对于契丹人来说才是最好的事情。
谁不希望自己在挣钱之后能为家族后代着想?自己都种地了那儿子就不能种地,不光不能种地,还要读书,入仕!
科举居然能对契丹人开放,许多契丹人贵族以为这是自己听错了,而更让他们震惊的是,萧挞里的文书中不光说科举对契丹人开放的问题,还说大宋皇帝因为照顾契丹人是草原上的民族,和汉家的学子比起来在经史子集上稍有不足,所以在科举的分数上加以宽松,减少中第所需的分数!
这件事只要稍稍一打听便知道是不是真的,何况契丹人对萧挞里的话从不会去怀疑。
地方州府的公文很快就到了,散落在大宋各地的契丹人欣喜若狂,如此一来他们能享受和汉家百姓一样的教育,同时还能比汉人更低的分数科举中第!
先不说别的,单单是科举中第这件事就让契丹人觉得有些眩晕。
但同样有利就有弊,契丹人参与武举也就是大宋军武院的考试必须要以更高的骑射分数才能中第,这对于契丹人来说简直是太过简单了,也太过梦幻了。
契丹以武立国,在契丹人的信仰中,武力是最为强大的力量,是世间一切的关键所在,大宋便是在无力上超过了契丹之后,才征服了契丹。
而现在的宋人居然打算让契丹人进入大宋的朝堂,进入到大宋的武将序列之中,这是多么让人惊叹的事情,别说是要在骑射上达到更高的分数,就是要他们骑射陆战全能也不是什么难事。
契丹人从来就不畏惧困难,只不过没想到大宋的武举居然需要参加和科举一样的考试,这可是让契丹人郁闷的事情。
原来宋人不光要勇猛无双的将领,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文人!这在契丹人眼中是极为不屑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文人统兵就是个笑话!
也不瞧瞧真宗朝时大宋被大辽压制的节节败退,原因就是因为大宋文人统兵啊!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宋缔》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宋缔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