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酒逢知己
目录:乱明风云| 作者:为花做和尚| 类别:散文诗词
米脂县处于陕西的边缘,进入山西不过一百多里地,天色还早,高杰他们便驰入了山西境内。
相比陕西,山西是个比较富饶的省份,不仅地产丰富,而且陕西人头脑精明、吃苦耐劳,商贾之人多如牛毛,晋商在全国的商界都是首屈一指的。
大明初年,为了巩固统治,安定民心,朱元璋和朱棣对户籍制度管理严苛。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户籍制度。洪武十四年(1381年)建立。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令在全国范围内普查人口。洪武十四年推行里甲制度,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在此基础上,对全国人口按所从事职业,主要分为民、军、匠三类,进行造册登记。以户为单位,每户详列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等,逐一登记在册。因送给户部的一册,封面用黄纸,故称黄册。按规定,黄册10年一造,每册一式4份,分别上报中央户部及省、府、县有关机构。
军籍、民籍和匠籍的底层百姓,不能随意远行,即使回乡探亲也必须要有官府开具的“路引”,注明来往之地和缘由,否则按流民处理,实行抓捕。
而到了这大明末期,明初所定十年一造版籍的制度,尽管在中后期仍然在执行,但往往流于形式,最终导致社会流动的加速,以及户籍人口的不实。
所以高杰和于弘志从陕西到了山西,也没见到有人进行盘查,一路畅通。而且净空师太也交代了,即使遇上官府盘查,只要送上点钱财,自会天高任鸟飞。
三日后,两人便来到了山西的蒲州。
蒲州古称蒲坂,扼蒲津关口,当秦晋要道,是古河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蒲州在现代叫永济县,地处华北、西北、中原三大地域连接处的山西省西南端,是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西临黄河与陕西省大荔县、合阳县隔河相望,南依中条山与芮城县接壤,东邻运城市,北接临猗县。
蒲州人文荟萃,唐多文士,宋多画家,明多官员,清多艺人;境内有五老峰之奇,王官谷之幽,唐开元铁牛,鹳雀楼等。
高杰所知道的蒲州,还是来源于王之涣《登鹳雀楼》。北上京师,蒲州乃必经之路。
见天色已晚,高杰和于弘志便找了一家城中看起来很不错的“进财客栈”落脚。
因为山西商贾众多,大多数的客栈饭庄的名字都会带有“财”啊“宝”啊啥的。进财客栈名字虽然俗气,但档次却着实不低,价格当然也是不菲。只是高杰打劫艾少爷一伙得来的银子不少,出手很是大方。
他又在客栈对面的“多宝酒楼”点了几样好菜,两人好好补充下体力。于弘志见到吃的,前几天还有些不耻高杰打劫行径的心思早不知哪去了,吃得满脸油光。
矮小精瘦的小二见到这二位虽然穿着普通,出手却是阔绰,招呼得更是殷勤,他给高杰和于弘志泡上茶水,努力推销道:“两位客官看来不是本地人,要不要尝尝咱山西的名酿桑落酒呢?!”
净空师太早就严令高杰和于弘志在路上不准饮酒,以免误事,高杰本也并不善饮酒,这三天滴酒未沾。今天他见于弘志听到桑落酒的名字,放缓了抢菜的节奏,有意无意地偷瞧着自己,心里顿时感到好笑,于弘志平日里的酒量可是和陈大可有得一比,如今忍了三天着实不易,高杰心一软,也想尝尝这山西的名酿到底如何,便点头让小二来上一壶。
桑落酒是中国传统的历史名酒,产于蒲州。据文献记载:“北魏,河东郡多流离,谓之徙民。民有姓刘名白堕者,宿擅工酿,采挹河流,酿成芳酎,悬食同枯枝之年,排干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最佳酌矣”。
一壶酒上桌,高杰只喝的一小杯,壶底就干了,全被于弘志瞬间灌入腹中,然后又眼巴巴瞧着高杰。
高杰前世喝一小杯这桑落酒就够了,再多便只能躺倒,但如今他身负绝世武功,身体机能比前世何止好了百倍,一杯酒下肚,只觉香气扑鼻,全身舒坦,一点醉酒的反应都没有,再加上被于弘志饥渴的大眼瞪着,他便大喊一声道:“小二,再来一壶!”
于是,这“小二,再来一壶!”不知道被高杰重复了多少遍,反正最后连殷勤的小二都有点耐不住了,抱着一大坛酒过来,可怜兮兮地道:“小客官,公子爷,您看能不能一次来一坛呢?!”
还没等高杰答话,于弘志两眼放光,一把将酒坛子抢了过去,嘴里大喊:“给俺来个大碗!”
高杰喝了不少,没觉得有什么事,便微笑着没有阻拦,于是转眼间,桌上又多了两个空坛子。此时的于弘志满脸通红,打着酒嗝,慢慢开始趴窝了。
高杰却面色如常,没事人一样。他除了感到桑落酒入喉之后,一道暖暖的热线顺着喉管一直流到腹中,甚是舒服之外,大脑清醒,完全没有半分醉意,连他自己都莫名其妙。
见于弘志醉倒,高杰苦笑摇头,正准备买单回客栈休息,却听到邻桌传来一声爽朗大笑声:“这位小哥!端的是好酒量,佩服佩服!”
高杰转眼一瞧,隔壁一桌坐着三个人,其中两个为中年汉子,另一个是个和朱由检差不多大的少年孩童。
...
相比陕西,山西是个比较富饶的省份,不仅地产丰富,而且陕西人头脑精明、吃苦耐劳,商贾之人多如牛毛,晋商在全国的商界都是首屈一指的。
大明初年,为了巩固统治,安定民心,朱元璋和朱棣对户籍制度管理严苛。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户籍制度。洪武十四年(1381年)建立。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令在全国范围内普查人口。洪武十四年推行里甲制度,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在此基础上,对全国人口按所从事职业,主要分为民、军、匠三类,进行造册登记。以户为单位,每户详列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等,逐一登记在册。因送给户部的一册,封面用黄纸,故称黄册。按规定,黄册10年一造,每册一式4份,分别上报中央户部及省、府、县有关机构。
军籍、民籍和匠籍的底层百姓,不能随意远行,即使回乡探亲也必须要有官府开具的“路引”,注明来往之地和缘由,否则按流民处理,实行抓捕。
而到了这大明末期,明初所定十年一造版籍的制度,尽管在中后期仍然在执行,但往往流于形式,最终导致社会流动的加速,以及户籍人口的不实。
所以高杰和于弘志从陕西到了山西,也没见到有人进行盘查,一路畅通。而且净空师太也交代了,即使遇上官府盘查,只要送上点钱财,自会天高任鸟飞。
三日后,两人便来到了山西的蒲州。
蒲州古称蒲坂,扼蒲津关口,当秦晋要道,是古河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蒲州在现代叫永济县,地处华北、西北、中原三大地域连接处的山西省西南端,是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西临黄河与陕西省大荔县、合阳县隔河相望,南依中条山与芮城县接壤,东邻运城市,北接临猗县。
蒲州人文荟萃,唐多文士,宋多画家,明多官员,清多艺人;境内有五老峰之奇,王官谷之幽,唐开元铁牛,鹳雀楼等。
高杰所知道的蒲州,还是来源于王之涣《登鹳雀楼》。北上京师,蒲州乃必经之路。
见天色已晚,高杰和于弘志便找了一家城中看起来很不错的“进财客栈”落脚。
因为山西商贾众多,大多数的客栈饭庄的名字都会带有“财”啊“宝”啊啥的。进财客栈名字虽然俗气,但档次却着实不低,价格当然也是不菲。只是高杰打劫艾少爷一伙得来的银子不少,出手很是大方。
他又在客栈对面的“多宝酒楼”点了几样好菜,两人好好补充下体力。于弘志见到吃的,前几天还有些不耻高杰打劫行径的心思早不知哪去了,吃得满脸油光。
矮小精瘦的小二见到这二位虽然穿着普通,出手却是阔绰,招呼得更是殷勤,他给高杰和于弘志泡上茶水,努力推销道:“两位客官看来不是本地人,要不要尝尝咱山西的名酿桑落酒呢?!”
净空师太早就严令高杰和于弘志在路上不准饮酒,以免误事,高杰本也并不善饮酒,这三天滴酒未沾。今天他见于弘志听到桑落酒的名字,放缓了抢菜的节奏,有意无意地偷瞧着自己,心里顿时感到好笑,于弘志平日里的酒量可是和陈大可有得一比,如今忍了三天着实不易,高杰心一软,也想尝尝这山西的名酿到底如何,便点头让小二来上一壶。
桑落酒是中国传统的历史名酒,产于蒲州。据文献记载:“北魏,河东郡多流离,谓之徙民。民有姓刘名白堕者,宿擅工酿,采挹河流,酿成芳酎,悬食同枯枝之年,排干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最佳酌矣”。
一壶酒上桌,高杰只喝的一小杯,壶底就干了,全被于弘志瞬间灌入腹中,然后又眼巴巴瞧着高杰。
高杰前世喝一小杯这桑落酒就够了,再多便只能躺倒,但如今他身负绝世武功,身体机能比前世何止好了百倍,一杯酒下肚,只觉香气扑鼻,全身舒坦,一点醉酒的反应都没有,再加上被于弘志饥渴的大眼瞪着,他便大喊一声道:“小二,再来一壶!”
于是,这“小二,再来一壶!”不知道被高杰重复了多少遍,反正最后连殷勤的小二都有点耐不住了,抱着一大坛酒过来,可怜兮兮地道:“小客官,公子爷,您看能不能一次来一坛呢?!”
还没等高杰答话,于弘志两眼放光,一把将酒坛子抢了过去,嘴里大喊:“给俺来个大碗!”
高杰喝了不少,没觉得有什么事,便微笑着没有阻拦,于是转眼间,桌上又多了两个空坛子。此时的于弘志满脸通红,打着酒嗝,慢慢开始趴窝了。
高杰却面色如常,没事人一样。他除了感到桑落酒入喉之后,一道暖暖的热线顺着喉管一直流到腹中,甚是舒服之外,大脑清醒,完全没有半分醉意,连他自己都莫名其妙。
见于弘志醉倒,高杰苦笑摇头,正准备买单回客栈休息,却听到邻桌传来一声爽朗大笑声:“这位小哥!端的是好酒量,佩服佩服!”
高杰转眼一瞧,隔壁一桌坐着三个人,其中两个为中年汉子,另一个是个和朱由检差不多大的少年孩童。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乱明风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乱明风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