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钱庄和恶钱
目录:盛唐金手指| 作者:钢城小草人| 类别:历史军事
打定好主意,接下来就是实施的细节了,和王伯几个喝酒自然静不下来心事思考问题,不过做为甄府大管家的王群对自己的计划帮助极大,只不过现在人多还不便于细问。这倒不是甄乾不相信另外几人,而是考虑在计划之前越少人知道越好,以免无意中走漏了风声。
王群几个老人也没有中午吃饭的习惯,吃点菜喝点酒倒是怡然自乐,和甄乾说了许多甄府之外的事情。
从王群的言语中甄乾了解到,甄府一年的收入竟然有一二万贯之多,这还不算上几百顷土地里的产出,让甄乾知道了什么叫做家大业大。
不过甄府一年的花费同样也不小,光是自己这个院子一年的支出就达到了七八百贯以上,再想想有三四百人的甄府,一年光是日常开销就达到了上万贯。要是加上迎来送往的花费,这点收入还真有点紧张。
“这么说来,甄府最赚钱的产业是钱庄?”
甄乾一开始以为土地是甄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没想到甄府中最赚钱的产业竟然是钱庄,一年有五六千贯收入。
“这是当然!”王群还没有说话,一旁的王朋道:“钱庄是钱生钱的生意,一贯钱借出去到了年底可以连本带息收入一贯七八,要是遇到急需用钱的大户,利滚利收入的更多,可惜官府也同样放贷,不然的话钱庄的生意会更好!”
甄乾听的眼珠子差点掉了出来,这不是后世的高利贷吗?
不!这比后世的高利贷高多了,后世正规渠道贷款的年利率能达到一分五就算黑心了,就算是高利贷也只有四五分利,按照王朋的话,唐代的高利贷达到了七八分利,而且好像还不满足的样子,让甄乾有点咬舌自尽的冲动。
甄乾前世就是搞金融投资的,什么生意都接触过一点,也算是博古通今了,只不过资金动不动就是上千万,自然要强过那些非法的民间借贷公司。
听完王群的一番解释之后,甄乾才大致搞清楚唐代的高利贷是怎么一回事。
隋唐时期为供官府各种公用和充作官吏俸钱而设置的由官府经营商业和高利贷的本钱。又称公廨本钱。
隋初,在京师和诸州官署都设有公廨钱,出贷经商,收利以供公用。唐承隋制,武德元年即设置了公廨本钱,以诸司令史掌管,每司九人,号捉钱令史,其中以品子(六品以下官员子孙)充当的,称“捉钱品子”。每人领掌五十贯以下,四十贯以上;每月纳利四千,每年纳利五万文,作为京官的俸钱。能按时送利者,满一定年限,可参加吏部铨选,授予官职。
地方州县和折冲府也设置公廨本钱,以典吏主之,以供佐史以下吏员的常食费用和各官员的俸料。
在唐朝前期,公廨息钱一直是百官俸料的主要来源之一。
朝廷借贷的月息是七分,民间借贷的月息自然也不会低于这个数字,如此高的月息成为钱庄最大的收益。
这种驴打滚的借贷方式在唐代竟然有着官方的参与,如何不是王群说出来的话,打死自己都不会相信,朝廷竟然会与民争利,而且还是这么高的利息。
不过甄乾喜欢之极!
这已经不是利息了,简直就比印钞机抢劫还爽!但也不是没有缺点,这么高的利息一般人不到走投无路是不会伸手去借的,所以王群才说这钱庄的效益都被官府占去了。
“这钱庄业务中借贷倒是一笔丰厚的收入,但你又说钱庄最赚钱,又说这借贷的利润都被官府占有了,那岂不是说钱庄不赚钱吗?”
王群也知道甄乾病愈之后有许多事情忘记了,便耐心的解释道:“钱庄可不止借贷这一项业务,还有汇兑、寄存、飞钱等等业务,这些都是钱庄的日常服务范围……”。
甄乾还真不知道唐代的钱庄有这么多的业务,对钱庄有了一点兴趣道:“那王伯可以给我说一说吗?”
“你想听我自然会说!”王群咪了一口酒道:“首先说说这汇兑业务,普通人手里一般只有铜钱和绢帛,绢帛不易保存,普通人放在家里也不放心,自然要拿到钱庄兑换铜钱,这兑换的手续费是百分之五。如果有人手中有金银,也会拿到钱庄兑换,手续费是百分之三,还要测定金银的含量,又要收取一笔费用。如果是出门远行,携带铜钱就极为的不便,也要换成各地通用的飞钱才行,这又要收取一些费用,林林总总都是钱庄赚钱的法门!”
甄乾咽了一口吐沫,发现自己脑子有点转不过来弯了,不是自己不明白,而是太让自己震惊了。
甄乾脑海里快速闪过一幅画面,钱庄就是一头吞金兽,不管你进去做什么都要付给钱庄一笔不小的费用,用铜钱换金银也好,用金银换铜钱也罢,一进一出之间钱庄都是要收取费用的,甚至把钱暂时放在钱庄中,也要给钱庄支付一笔费用,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只进不出貔恘吗?
“这……这……”,甄乾已经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唐代的钱庄了。
从王群的话语中可以听出来,钱庄是甄府主要财源之一,等于坐着收钱,这样的好生意也让甄乾眼红。
见甄乾听的入神,王群压低声音道:“刚才说的那些不过是钱庄明面上的生意,其实钱庄还有更大一块赚钱的法门,这也是开钱庄都心知肚明的秘密,那就是铸造恶钱!”
“恶钱!是不是私铸铜钱?”甄乾脑筋急转道,扭头一看起来人,发现他们脸上并没有惊讶的表情,心里又是一惊,这私铸铜钱都变得家喻户晓了吗?
王群点了点头,“大郎说的没错,恶钱就是私下里铸造的铜钱,这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不过是能做不能说罢了,只要是一家钱庄都会私下里铸造自己的铜钱,然后再拿到市场上流通赚取利润!”
甄乾还是有几个问题不明白:“既然大家都知道恶钱,那为什么还会有人使用恶钱呢?难道官府就不管吗?”
“管!怎么不管!可是能管的了吗?”
王群的表情显得很悠闲,全然没有刚才说出口时那般小心,“有些事情官府也明白,小民心里也清楚,十枚官府开元通宝换十一枚恶钱,这样的事情谁不愿意做,只要交税的时候不使用恶钱,官府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这真定市场上就很少能看见官府的开元通宝!”
“劣币驱逐良币!”
甄乾想起了后世成为格雷欣现象的理论,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唐玄宗开元五年,针对私铸恶滥现象采取禁断措施。“宋璟知政事,奏请一切禁断恶钱。六年正月,又切断天下恶钱,行二铢四絫钱。不堪行用者,并销破覆铸”。于是“至天宝之初,两京用钱稍好,米栗丰贱”。但“数载之后,渐又滥恶,府县不许好者加价迥博,好恶通用。富商奸人,渐收好钱,潜将往江淮之南,每钱货得私铸恶者五文,假托官钱,将入京私用”。
统观唐代历朝,受“私铸”影响的时期很长,造成唐代货币流通中“私铸”盛行的原因很多,主要表现为:一、唐前期私铸问题十分严重与铜的私人占有有很大关系。据《唐六典》记载,“凡天下诸州出铜铁之所,听人私采,官收其税。若白镴,则官为市之”。
官府只是对私采铜矿征税,对税后的铜矿并不强行要求卖给政府,而是允许自由买卖。这项规定使得每年开采的铜矿大部分掌握在私人手中,因此导致唐前期私铸猖獗,恶钱泛滥。官府虽多次重申禁止私铸钱币、禁铸恶钱,但均未能彻底执行,以致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提出“不禁铸钱”。
王群又道:“这钱庄之中的事情纷繁复杂,不是一言而蔽之,如金银不容许流通,可大宗生意所需的铜钱数目巨大,很多胡商对钱庄的飞钱又不放心,只能暗地里使用金银交易。再则铜钱可以铸造成铜器和佛像,其中的利润又不知道上升多少,金银等饰品同样如此,如果一味的禁止反而适得其反,还不如听之任之……”。
王群的一番解释让甄乾对唐代的金融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和明清大规模的使用白银不同,唐宋之前,社会上缺少金银作为商品交易的衡量手段,这也导致了市场上出现金帛充当货币的怪现象,虽然对唐代的钱庄不怎么感冒,但甄乾从中发现了商机,钱庄绝对算的上是后世国家银行的超前浓缩版本,而且还是加强特强版,要是不插手一下对自己再熟悉不够的唐版民间银行(初期的),简直就是没天理,是要被天打五雷轰的。
王群几个老人也没有中午吃饭的习惯,吃点菜喝点酒倒是怡然自乐,和甄乾说了许多甄府之外的事情。
从王群的言语中甄乾了解到,甄府一年的收入竟然有一二万贯之多,这还不算上几百顷土地里的产出,让甄乾知道了什么叫做家大业大。
不过甄府一年的花费同样也不小,光是自己这个院子一年的支出就达到了七八百贯以上,再想想有三四百人的甄府,一年光是日常开销就达到了上万贯。要是加上迎来送往的花费,这点收入还真有点紧张。
“这么说来,甄府最赚钱的产业是钱庄?”
甄乾一开始以为土地是甄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没想到甄府中最赚钱的产业竟然是钱庄,一年有五六千贯收入。
“这是当然!”王群还没有说话,一旁的王朋道:“钱庄是钱生钱的生意,一贯钱借出去到了年底可以连本带息收入一贯七八,要是遇到急需用钱的大户,利滚利收入的更多,可惜官府也同样放贷,不然的话钱庄的生意会更好!”
甄乾听的眼珠子差点掉了出来,这不是后世的高利贷吗?
不!这比后世的高利贷高多了,后世正规渠道贷款的年利率能达到一分五就算黑心了,就算是高利贷也只有四五分利,按照王朋的话,唐代的高利贷达到了七八分利,而且好像还不满足的样子,让甄乾有点咬舌自尽的冲动。
甄乾前世就是搞金融投资的,什么生意都接触过一点,也算是博古通今了,只不过资金动不动就是上千万,自然要强过那些非法的民间借贷公司。
听完王群的一番解释之后,甄乾才大致搞清楚唐代的高利贷是怎么一回事。
隋唐时期为供官府各种公用和充作官吏俸钱而设置的由官府经营商业和高利贷的本钱。又称公廨本钱。
隋初,在京师和诸州官署都设有公廨钱,出贷经商,收利以供公用。唐承隋制,武德元年即设置了公廨本钱,以诸司令史掌管,每司九人,号捉钱令史,其中以品子(六品以下官员子孙)充当的,称“捉钱品子”。每人领掌五十贯以下,四十贯以上;每月纳利四千,每年纳利五万文,作为京官的俸钱。能按时送利者,满一定年限,可参加吏部铨选,授予官职。
地方州县和折冲府也设置公廨本钱,以典吏主之,以供佐史以下吏员的常食费用和各官员的俸料。
在唐朝前期,公廨息钱一直是百官俸料的主要来源之一。
朝廷借贷的月息是七分,民间借贷的月息自然也不会低于这个数字,如此高的月息成为钱庄最大的收益。
这种驴打滚的借贷方式在唐代竟然有着官方的参与,如何不是王群说出来的话,打死自己都不会相信,朝廷竟然会与民争利,而且还是这么高的利息。
不过甄乾喜欢之极!
这已经不是利息了,简直就比印钞机抢劫还爽!但也不是没有缺点,这么高的利息一般人不到走投无路是不会伸手去借的,所以王群才说这钱庄的效益都被官府占去了。
“这钱庄业务中借贷倒是一笔丰厚的收入,但你又说钱庄最赚钱,又说这借贷的利润都被官府占有了,那岂不是说钱庄不赚钱吗?”
王群也知道甄乾病愈之后有许多事情忘记了,便耐心的解释道:“钱庄可不止借贷这一项业务,还有汇兑、寄存、飞钱等等业务,这些都是钱庄的日常服务范围……”。
甄乾还真不知道唐代的钱庄有这么多的业务,对钱庄有了一点兴趣道:“那王伯可以给我说一说吗?”
“你想听我自然会说!”王群咪了一口酒道:“首先说说这汇兑业务,普通人手里一般只有铜钱和绢帛,绢帛不易保存,普通人放在家里也不放心,自然要拿到钱庄兑换铜钱,这兑换的手续费是百分之五。如果有人手中有金银,也会拿到钱庄兑换,手续费是百分之三,还要测定金银的含量,又要收取一笔费用。如果是出门远行,携带铜钱就极为的不便,也要换成各地通用的飞钱才行,这又要收取一些费用,林林总总都是钱庄赚钱的法门!”
甄乾咽了一口吐沫,发现自己脑子有点转不过来弯了,不是自己不明白,而是太让自己震惊了。
甄乾脑海里快速闪过一幅画面,钱庄就是一头吞金兽,不管你进去做什么都要付给钱庄一笔不小的费用,用铜钱换金银也好,用金银换铜钱也罢,一进一出之间钱庄都是要收取费用的,甚至把钱暂时放在钱庄中,也要给钱庄支付一笔费用,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只进不出貔恘吗?
“这……这……”,甄乾已经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唐代的钱庄了。
从王群的话语中可以听出来,钱庄是甄府主要财源之一,等于坐着收钱,这样的好生意也让甄乾眼红。
见甄乾听的入神,王群压低声音道:“刚才说的那些不过是钱庄明面上的生意,其实钱庄还有更大一块赚钱的法门,这也是开钱庄都心知肚明的秘密,那就是铸造恶钱!”
“恶钱!是不是私铸铜钱?”甄乾脑筋急转道,扭头一看起来人,发现他们脸上并没有惊讶的表情,心里又是一惊,这私铸铜钱都变得家喻户晓了吗?
王群点了点头,“大郎说的没错,恶钱就是私下里铸造的铜钱,这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不过是能做不能说罢了,只要是一家钱庄都会私下里铸造自己的铜钱,然后再拿到市场上流通赚取利润!”
甄乾还是有几个问题不明白:“既然大家都知道恶钱,那为什么还会有人使用恶钱呢?难道官府就不管吗?”
“管!怎么不管!可是能管的了吗?”
王群的表情显得很悠闲,全然没有刚才说出口时那般小心,“有些事情官府也明白,小民心里也清楚,十枚官府开元通宝换十一枚恶钱,这样的事情谁不愿意做,只要交税的时候不使用恶钱,官府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这真定市场上就很少能看见官府的开元通宝!”
“劣币驱逐良币!”
甄乾想起了后世成为格雷欣现象的理论,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唐玄宗开元五年,针对私铸恶滥现象采取禁断措施。“宋璟知政事,奏请一切禁断恶钱。六年正月,又切断天下恶钱,行二铢四絫钱。不堪行用者,并销破覆铸”。于是“至天宝之初,两京用钱稍好,米栗丰贱”。但“数载之后,渐又滥恶,府县不许好者加价迥博,好恶通用。富商奸人,渐收好钱,潜将往江淮之南,每钱货得私铸恶者五文,假托官钱,将入京私用”。
统观唐代历朝,受“私铸”影响的时期很长,造成唐代货币流通中“私铸”盛行的原因很多,主要表现为:一、唐前期私铸问题十分严重与铜的私人占有有很大关系。据《唐六典》记载,“凡天下诸州出铜铁之所,听人私采,官收其税。若白镴,则官为市之”。
官府只是对私采铜矿征税,对税后的铜矿并不强行要求卖给政府,而是允许自由买卖。这项规定使得每年开采的铜矿大部分掌握在私人手中,因此导致唐前期私铸猖獗,恶钱泛滥。官府虽多次重申禁止私铸钱币、禁铸恶钱,但均未能彻底执行,以致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提出“不禁铸钱”。
王群又道:“这钱庄之中的事情纷繁复杂,不是一言而蔽之,如金银不容许流通,可大宗生意所需的铜钱数目巨大,很多胡商对钱庄的飞钱又不放心,只能暗地里使用金银交易。再则铜钱可以铸造成铜器和佛像,其中的利润又不知道上升多少,金银等饰品同样如此,如果一味的禁止反而适得其反,还不如听之任之……”。
王群的一番解释让甄乾对唐代的金融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和明清大规模的使用白银不同,唐宋之前,社会上缺少金银作为商品交易的衡量手段,这也导致了市场上出现金帛充当货币的怪现象,虽然对唐代的钱庄不怎么感冒,但甄乾从中发现了商机,钱庄绝对算的上是后世国家银行的超前浓缩版本,而且还是加强特强版,要是不插手一下对自己再熟悉不够的唐版民间银行(初期的),简直就是没天理,是要被天打五雷轰的。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盛唐金手指》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盛唐金手指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