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二八章 不要挑战我
目录:遇见大宋| 作者:百步尘埃| 类别:历史军事
陈凌巴拉巴拉的列举了一大堆的道理,很一条都有理有据,听他说下来,如果没有这个紧急集合的训练,天下真的会大乱。
一帮先生已经被陈凌说的云里雾里,头都疼了。
赶紧举手同意,不然脑袋真的会炸,信息量太大,他们一时反应不过来。虽然早有准备,还是被陈凌说的骇人听闻。
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学来的道理,明明有些牵强附会,但是越往后听越觉得有道理,反正他是算学院的院正,做的任何事都不会对算学院有坏处。自己只要举举手就行了。
他们把陈凌的这种做法更多是看成对自己的尊重。
至于陈凌嘴里的民主,呵呵,恐怕是他想到的一个借口罢了。
这样的念头一出来,几为先生对陈凌的印象马上大为改观,觉得孺子可教也,到底是长了一岁,知道尊重老人家了。
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了陈凌的挡箭牌。
如果这件事是陈凌一个人做的决定,那么算学院的学生一定会闹翻天,一个个不怕死的找上门来和他比试学问。
虽然要赢他基本不可能,但是架不住这帮学生的车轮战术哇,谁能一天一夜不睡觉!
当初自己一时兴起定下的规矩,现在终于爆发了可怕的后遗症。
算学院的任何学生都可以挑战先生的学问,包括陈凌。
赢了的话会得到算学院通报表扬,在算学院大门的入口处张贴整件事情的详细经过。并且得到五十两银子的奖赏和一座金灿灿的小奖杯。
酒窖里面的引龙醉允许他随意挑选,只要他搬得动,五十斤的坛子也可以光明正大的搬出去。
当时陈凌就是随口一说,祖应元却眼睛一亮,觉得此事大有可为,算学院风气开放,挑战先生可是一件趣事。
经过他的大事宣扬,这件事已经成为了算学院的特色,连赵恒都觉得大为有趣。
第一个尝试的就是马成,这家伙自从来到算学院就完全变了一个人,再也不是那个连字都写不好的笨蛋了。
天人我才必有用,李白的话在马成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证明。
教育界有一句著名的话,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会的老师。陈凌对此深信不疑,以前对读书完全无感的马成来到算学院后成为少数几个学霸之一,课业名列前茅,几次测验里面他有两次拿到了第一名。
作为一个粮店的老板,马成的爹现在腰杆挺的比谁都直,脸上的得意之色连瞎子都能看的出来。
算学院在汴京可是有名的,连皇帝都时不时的去巡游,整个汴京有几家书院有这样的荣耀!自家儿子在算学院的学问可是数一数二的哇,连祖应元这样的当世大儒都大加赞赏,听说连皇帝都夸过他呢。
这可了不得。
这些天他家的粮食买的格外的快,听说连城北的人都专程绕过大半个汴京过来买一些回家吃。
都说他家的米好,不然怎么能长出马成这么聪明的孩子。
听的马成爹老泪纵横,祖坟到底还是冒青烟了,马成的脑子终于开窍了哇,不指望他能考一个状元回来,只要考到个举人,已经是老天爷对他马家天大的恩赐了。
马成挑战陈凌的课业是实践课,他不傻,算学一道连祖应元都不是陈凌的对手,自己找陈凌比试算学纯粹就是找死。格物学也不可能,陈凌说过,他现在连格物学的门都还没有摸到。传统的儒学马成倒是有几分自信,但是陈凌不会接受这方面的挑战的,即使他赢了在算学院里面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整个算学院都知道,陈凌对儒学的认识还停留在认字阶段,他连一篇像样的文章都背不下来,赢他胜之不武。
马成才不会钻空子,赢就要赢的光彩,被人诟病的胜利比失败还是可耻。
在算学院,马成是有骄傲资本的,这是一个不看身份的地方,纵然是赵辉这样的人,在算学院到了马成面前也摆不起架子。不然只会被人嘲笑。
有本事在学问上一较高下,用身份压人算什么本事!
几十个纨绔很快就适应了这个怪异的氛围,官二代的架子被丢到了九霄云外。你要是说你爹是谁谁,只会被当成傻瓜嘲笑。
算学院是一个世外桃源,只有两个阶层,先生和学生。
很多情况下这两个阶层也是可以转换了,如果你在算学院发现了一种新算法,一种新的测量方式,或者一种全新的机械等等,只要算学院的几个先生不知道,你就可以在蹴鞠场来一场声势浩大的学术报告会,几位先生会亲自给你颁奖,还会把你的新学问写到算学院的备忘录中,待到整理之后,会在算学院印发,人手一册。
这可是大事,没有人会敷衍,学问自古至今都是一点一点的积累而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知识必须慢慢的积累才行。
马成挑战陈凌的实践课很别致,也很简单,看谁能不用尺子测量出算学院教学楼的高度。挑战之前马成就做过功课,一块青砖的厚度大约为十五厘米,只要数清楚一层楼用了多少层青砖,稍微一计算就能算出三层楼的高度。
只是一个简单的实践课,只要稍微动动脑子问题就不大。当然这是对于马成,对于其他人而来,这已经算是一道难题了。因为他们没有测量过青砖的厚度。
马成可是说了,不准用尺子测量。
目测是有误差的,一块青砖看不出来,三层楼的高度就会差很多,那样算出来的答案根本就不能用。
陈凌觉得马成一定是疯了,这样的问题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要计算一栋房子的高度有无数种方法,可是陈凌一种都不打算尝试,因为,这房子就是他设计的,图纸到现在还保存在算学院的书房,也就是柴亦烟现在住的那栋。匠人盖房子完全是根据图纸而建,这栋三层楼房的高度为十四米又一尺。他连想都不用想。
两张桌子上各自摆放着笔墨,为了便于计算,桌子上还放着铅笔,主要是为了照顾陈凌这个不会用毛笔的人。
一帮先生已经被陈凌说的云里雾里,头都疼了。
赶紧举手同意,不然脑袋真的会炸,信息量太大,他们一时反应不过来。虽然早有准备,还是被陈凌说的骇人听闻。
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学来的道理,明明有些牵强附会,但是越往后听越觉得有道理,反正他是算学院的院正,做的任何事都不会对算学院有坏处。自己只要举举手就行了。
他们把陈凌的这种做法更多是看成对自己的尊重。
至于陈凌嘴里的民主,呵呵,恐怕是他想到的一个借口罢了。
这样的念头一出来,几为先生对陈凌的印象马上大为改观,觉得孺子可教也,到底是长了一岁,知道尊重老人家了。
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了陈凌的挡箭牌。
如果这件事是陈凌一个人做的决定,那么算学院的学生一定会闹翻天,一个个不怕死的找上门来和他比试学问。
虽然要赢他基本不可能,但是架不住这帮学生的车轮战术哇,谁能一天一夜不睡觉!
当初自己一时兴起定下的规矩,现在终于爆发了可怕的后遗症。
算学院的任何学生都可以挑战先生的学问,包括陈凌。
赢了的话会得到算学院通报表扬,在算学院大门的入口处张贴整件事情的详细经过。并且得到五十两银子的奖赏和一座金灿灿的小奖杯。
酒窖里面的引龙醉允许他随意挑选,只要他搬得动,五十斤的坛子也可以光明正大的搬出去。
当时陈凌就是随口一说,祖应元却眼睛一亮,觉得此事大有可为,算学院风气开放,挑战先生可是一件趣事。
经过他的大事宣扬,这件事已经成为了算学院的特色,连赵恒都觉得大为有趣。
第一个尝试的就是马成,这家伙自从来到算学院就完全变了一个人,再也不是那个连字都写不好的笨蛋了。
天人我才必有用,李白的话在马成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证明。
教育界有一句著名的话,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会的老师。陈凌对此深信不疑,以前对读书完全无感的马成来到算学院后成为少数几个学霸之一,课业名列前茅,几次测验里面他有两次拿到了第一名。
作为一个粮店的老板,马成的爹现在腰杆挺的比谁都直,脸上的得意之色连瞎子都能看的出来。
算学院在汴京可是有名的,连皇帝都时不时的去巡游,整个汴京有几家书院有这样的荣耀!自家儿子在算学院的学问可是数一数二的哇,连祖应元这样的当世大儒都大加赞赏,听说连皇帝都夸过他呢。
这可了不得。
这些天他家的粮食买的格外的快,听说连城北的人都专程绕过大半个汴京过来买一些回家吃。
都说他家的米好,不然怎么能长出马成这么聪明的孩子。
听的马成爹老泪纵横,祖坟到底还是冒青烟了,马成的脑子终于开窍了哇,不指望他能考一个状元回来,只要考到个举人,已经是老天爷对他马家天大的恩赐了。
马成挑战陈凌的课业是实践课,他不傻,算学一道连祖应元都不是陈凌的对手,自己找陈凌比试算学纯粹就是找死。格物学也不可能,陈凌说过,他现在连格物学的门都还没有摸到。传统的儒学马成倒是有几分自信,但是陈凌不会接受这方面的挑战的,即使他赢了在算学院里面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整个算学院都知道,陈凌对儒学的认识还停留在认字阶段,他连一篇像样的文章都背不下来,赢他胜之不武。
马成才不会钻空子,赢就要赢的光彩,被人诟病的胜利比失败还是可耻。
在算学院,马成是有骄傲资本的,这是一个不看身份的地方,纵然是赵辉这样的人,在算学院到了马成面前也摆不起架子。不然只会被人嘲笑。
有本事在学问上一较高下,用身份压人算什么本事!
几十个纨绔很快就适应了这个怪异的氛围,官二代的架子被丢到了九霄云外。你要是说你爹是谁谁,只会被当成傻瓜嘲笑。
算学院是一个世外桃源,只有两个阶层,先生和学生。
很多情况下这两个阶层也是可以转换了,如果你在算学院发现了一种新算法,一种新的测量方式,或者一种全新的机械等等,只要算学院的几个先生不知道,你就可以在蹴鞠场来一场声势浩大的学术报告会,几位先生会亲自给你颁奖,还会把你的新学问写到算学院的备忘录中,待到整理之后,会在算学院印发,人手一册。
这可是大事,没有人会敷衍,学问自古至今都是一点一点的积累而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知识必须慢慢的积累才行。
马成挑战陈凌的实践课很别致,也很简单,看谁能不用尺子测量出算学院教学楼的高度。挑战之前马成就做过功课,一块青砖的厚度大约为十五厘米,只要数清楚一层楼用了多少层青砖,稍微一计算就能算出三层楼的高度。
只是一个简单的实践课,只要稍微动动脑子问题就不大。当然这是对于马成,对于其他人而来,这已经算是一道难题了。因为他们没有测量过青砖的厚度。
马成可是说了,不准用尺子测量。
目测是有误差的,一块青砖看不出来,三层楼的高度就会差很多,那样算出来的答案根本就不能用。
陈凌觉得马成一定是疯了,这样的问题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要计算一栋房子的高度有无数种方法,可是陈凌一种都不打算尝试,因为,这房子就是他设计的,图纸到现在还保存在算学院的书房,也就是柴亦烟现在住的那栋。匠人盖房子完全是根据图纸而建,这栋三层楼房的高度为十四米又一尺。他连想都不用想。
两张桌子上各自摆放着笔墨,为了便于计算,桌子上还放着铅笔,主要是为了照顾陈凌这个不会用毛笔的人。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遇见大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遇见大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