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注意云层
目录:第三帝国| 作者:华东之雄| 类别:历史军事
1935年,苏联海军购买了瑞典博福斯公司的M1932型25mm机关炮,由此开始了苏联的高射机关炮发展之路。
在此之前,苏联的高炮也都是使用弹夹供弹的,只能叫做高射炮,不能叫机关炮,它薄弱的连发火力,对付快速的飞机是力不从心的。
到手之后,苏联海军经过测试,证明了这种机关炮性能出色,但是,对苏联这种喜欢刷口径的观点来看,25毫米的高炮,口径有些小了,不符合苏联对高炮的需求,所以,按照这种高炮的结构,他们又开发出来了45毫米的高射机关炮,称之为“72-K”。
口径大了之后,威力的确是高了,但是同时也意味着高炮自重增加,弹药携带数量减少等种种弊端,于是又进行修改,新型机关炮的口径被缩小到了37毫米,代号“61-k”型高射炮,1938年10月,“61-K”首门样炮完成制造。
1939年这种高炮开始定型量产,定名M1939型37毫米高射炮。
从39年开始,这款高炮从加里宁工厂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装备给了苏维埃的部队,此时,也是由于德国空军的刺激,德国空军的一个个经典的战例,都是压在苏联军队肩头的重担。
这种高炮,单门的效果还不是很好,经过摸索之后,四门高炮放在一起,组成一个高炮连,那才是最夸张的。这样几种火力射击,可以防守住周围的方圆七千米的范围,足以保护住岸防炮阵地了。
此时,这个高炮连正在紧张地盯着远处的天空,那里,德国人的斯图卡轰炸机,已经飞过来了。
一门高炮,就要有八个炮兵,装订各个射击诸元,稍稍有偏差都会打偏了,现在,每一个人都是精神高度集中。
突然间,视力最好的一名射手发现了情况:“这架斯图卡没有携带炸弹!”
斯图卡轰炸机是轻型的,没有内置弹舱,炸弹只能挂在外面,而现在的这架斯图卡,机腹下面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
糟糕,中计了!
炮兵连的连长扭转了自己的头,此时,从己方的后面的云层里,突然就钻出来了一架咆哮的斯图卡。
“快,快,快,调转方向!”
几乎不用连长命令,一炮手开始手忙脚乱地转动方向转盘。
整个高炮有两吨多重,现在需要用手摇转盘来转动,那速度当然是不会特别快的。
整个高炮阵地一共布置了两处,每处有四门高炮,火力密度绝对不低,足够他们守护好这里的岸防炮了。
但是刚刚的时候,他们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这两处阵地上的高炮,都被那架飞来的斯图卡吸引住了,现在,他们要将炮身扭转一百八十度,是需要时间的。
苏联人虽然阵地布置得不错,可惜还是缺乏实战经验啊。
此时,担负吸引注意的佛朗茨,在接近对方的火力区域的时候,就拉动操作杆,蹬方向舵,向着另一个方向飞行了。
在苏联高炮兵们紧张地转动炮身的同时,那架可怕的斯图卡轰炸机,已经俯冲了下来。
如果是攻击敌人的军舰,那斯图卡轰炸机必须要尽可能地靠近,甚至要距离目标几百米的时候才会拉起来,只有这种情况下,攻击的精度才会足够高。
但是,打岸防炮就不同了。
因为岸防炮是不能动的。
斯图卡轰炸机在一千五百米高的云层上俯冲下来,当俯冲到一千米高度上的时候,飞行员已经非常有把握地按动了发射按钮。
机腹下,一吨重的炸弹飞离了挂架,拖着一股火舌,向着那巨大的岸防炮而去,而此时的斯图卡,加大油门拉起来,重新钻进云层之中。
这就是战争,最残酷的战争,只有经过几次战斗下来,才会让这些人在战斗中成熟,不要去看那些大模大样地飞来的飞机,那些笼罩在他们头顶上的云层,才是最可怕的。
炮手们还在卖力地转动着,终于将炮身转动了过来,此时一炮手已经累得气喘吁吁,而天空中,那架扔下炸弹来的斯图卡轰炸机,正在卖力地向着云层上方钻去,他们根本就来不及装订射击诸元,只是茫然地踩动了击发器。
“嗵嗵,嗵嗵嗵。”炮弹离斯图卡还有很远,根本就打不着。
那枚可怕的炸弹,拖着一股炽热的火焰,从天空中快速地俯冲下来,它几乎是垂直下来的,在尾部火箭的助推下,几乎没有偏离任何的方向,向着岸防炮的顶部,狠狠地撞击上来。
弹头穿透了岸防炮炮塔那厚厚的混凝土外壳,一直钻到了里面,当撞击的震动传到地面上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是脸色发白。
“轰!”更加巨大的爆炸声,就这样传来了,整个岸防炮的基座下方,都涌上来一股炽热的火焰,气流携带着无数的碎片,向着这边飞过来。
“啊。”一名炮手惨叫着,一块混凝土碎片,砸到了他的前胸,他惊讶地看着那块碎片仿佛就像是子弹一样射入了他身体,没有感觉到痛,只看到鲜血在里面汩汩地流出来。
整个高炮阵地都被波及到了,作为被攻击主角的岸防炮,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305毫米的炮管,这还是在一战之前,克虏伯公司给当时的沙俄建造的,几十年来,它经历了风风雨雨,而现在,它却在一阵巨大的爆炸声中,从炮塔的基座上分开了。
弯曲的炮管,掉落到了炮塔的十几米之外,彻底报废。
中部的炮管,勉强支撑着没有掉下来,但是却从炮管内部冒出来了炽热的火焰,看起来那么的诡异。
一架斯图卡在前面吸引注意,另一架从云层中钻出来偷袭,德国海军航空兵一次成功的偷袭,干掉了苏联一座重要的岸防炮,同时也让苏联人意识到了他们和德国人的差距。
其他的岸防炮阵地,在短暂的震惊之中,立刻就改变了战术,他们的高炮,瞄准了天空中的云层,甚至向着云层毫不留情地开炮了。
到处都是硝烟弥漫。
在此之前,苏联的高炮也都是使用弹夹供弹的,只能叫做高射炮,不能叫机关炮,它薄弱的连发火力,对付快速的飞机是力不从心的。
到手之后,苏联海军经过测试,证明了这种机关炮性能出色,但是,对苏联这种喜欢刷口径的观点来看,25毫米的高炮,口径有些小了,不符合苏联对高炮的需求,所以,按照这种高炮的结构,他们又开发出来了45毫米的高射机关炮,称之为“72-K”。
口径大了之后,威力的确是高了,但是同时也意味着高炮自重增加,弹药携带数量减少等种种弊端,于是又进行修改,新型机关炮的口径被缩小到了37毫米,代号“61-k”型高射炮,1938年10月,“61-K”首门样炮完成制造。
1939年这种高炮开始定型量产,定名M1939型37毫米高射炮。
从39年开始,这款高炮从加里宁工厂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装备给了苏维埃的部队,此时,也是由于德国空军的刺激,德国空军的一个个经典的战例,都是压在苏联军队肩头的重担。
这种高炮,单门的效果还不是很好,经过摸索之后,四门高炮放在一起,组成一个高炮连,那才是最夸张的。这样几种火力射击,可以防守住周围的方圆七千米的范围,足以保护住岸防炮阵地了。
此时,这个高炮连正在紧张地盯着远处的天空,那里,德国人的斯图卡轰炸机,已经飞过来了。
一门高炮,就要有八个炮兵,装订各个射击诸元,稍稍有偏差都会打偏了,现在,每一个人都是精神高度集中。
突然间,视力最好的一名射手发现了情况:“这架斯图卡没有携带炸弹!”
斯图卡轰炸机是轻型的,没有内置弹舱,炸弹只能挂在外面,而现在的这架斯图卡,机腹下面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
糟糕,中计了!
炮兵连的连长扭转了自己的头,此时,从己方的后面的云层里,突然就钻出来了一架咆哮的斯图卡。
“快,快,快,调转方向!”
几乎不用连长命令,一炮手开始手忙脚乱地转动方向转盘。
整个高炮有两吨多重,现在需要用手摇转盘来转动,那速度当然是不会特别快的。
整个高炮阵地一共布置了两处,每处有四门高炮,火力密度绝对不低,足够他们守护好这里的岸防炮了。
但是刚刚的时候,他们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这两处阵地上的高炮,都被那架飞来的斯图卡吸引住了,现在,他们要将炮身扭转一百八十度,是需要时间的。
苏联人虽然阵地布置得不错,可惜还是缺乏实战经验啊。
此时,担负吸引注意的佛朗茨,在接近对方的火力区域的时候,就拉动操作杆,蹬方向舵,向着另一个方向飞行了。
在苏联高炮兵们紧张地转动炮身的同时,那架可怕的斯图卡轰炸机,已经俯冲了下来。
如果是攻击敌人的军舰,那斯图卡轰炸机必须要尽可能地靠近,甚至要距离目标几百米的时候才会拉起来,只有这种情况下,攻击的精度才会足够高。
但是,打岸防炮就不同了。
因为岸防炮是不能动的。
斯图卡轰炸机在一千五百米高的云层上俯冲下来,当俯冲到一千米高度上的时候,飞行员已经非常有把握地按动了发射按钮。
机腹下,一吨重的炸弹飞离了挂架,拖着一股火舌,向着那巨大的岸防炮而去,而此时的斯图卡,加大油门拉起来,重新钻进云层之中。
这就是战争,最残酷的战争,只有经过几次战斗下来,才会让这些人在战斗中成熟,不要去看那些大模大样地飞来的飞机,那些笼罩在他们头顶上的云层,才是最可怕的。
炮手们还在卖力地转动着,终于将炮身转动了过来,此时一炮手已经累得气喘吁吁,而天空中,那架扔下炸弹来的斯图卡轰炸机,正在卖力地向着云层上方钻去,他们根本就来不及装订射击诸元,只是茫然地踩动了击发器。
“嗵嗵,嗵嗵嗵。”炮弹离斯图卡还有很远,根本就打不着。
那枚可怕的炸弹,拖着一股炽热的火焰,从天空中快速地俯冲下来,它几乎是垂直下来的,在尾部火箭的助推下,几乎没有偏离任何的方向,向着岸防炮的顶部,狠狠地撞击上来。
弹头穿透了岸防炮炮塔那厚厚的混凝土外壳,一直钻到了里面,当撞击的震动传到地面上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是脸色发白。
“轰!”更加巨大的爆炸声,就这样传来了,整个岸防炮的基座下方,都涌上来一股炽热的火焰,气流携带着无数的碎片,向着这边飞过来。
“啊。”一名炮手惨叫着,一块混凝土碎片,砸到了他的前胸,他惊讶地看着那块碎片仿佛就像是子弹一样射入了他身体,没有感觉到痛,只看到鲜血在里面汩汩地流出来。
整个高炮阵地都被波及到了,作为被攻击主角的岸防炮,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305毫米的炮管,这还是在一战之前,克虏伯公司给当时的沙俄建造的,几十年来,它经历了风风雨雨,而现在,它却在一阵巨大的爆炸声中,从炮塔的基座上分开了。
弯曲的炮管,掉落到了炮塔的十几米之外,彻底报废。
中部的炮管,勉强支撑着没有掉下来,但是却从炮管内部冒出来了炽热的火焰,看起来那么的诡异。
一架斯图卡在前面吸引注意,另一架从云层中钻出来偷袭,德国海军航空兵一次成功的偷袭,干掉了苏联一座重要的岸防炮,同时也让苏联人意识到了他们和德国人的差距。
其他的岸防炮阵地,在短暂的震惊之中,立刻就改变了战术,他们的高炮,瞄准了天空中的云层,甚至向着云层毫不留情地开炮了。
到处都是硝烟弥漫。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第三帝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第三帝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