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外传)转七星
目录:重返1977| 作者:镶黄旗| 类别:散文诗词
就在武行中人声势震天的喝彩声中,童山河趁机高喊了一声“摘匾”。
这一声儿,如同烧着了爆竹的引线,噼里啪啦,惹得武行不少人都跟着叫起来。
“输了,输了!摘匾!改字!”
可跤行的人虽然对罗鹤龄也很佩服,但就这么认输也太窝囊,又怎肯吃这个闷亏,于是带着不满也纷纷喊起来了。
“没输,没输!这又不是真动手!”
一时间乱象纷呈,李尧臣和瑞五爷、宛八爷只得分头去做和事佬,让吵闹的人们稍安毋躁,且听比试双方如何分说。
让众人都有些意外的是,罗鹤龄此时却面上得色尽收,反而异常温和地对玉爷说,“我原以为跤术只以‘迅’、‘猛’、‘踢’、‘摔’几字制人。却没想到你对‘力’已经领悟到这个程度,也算把功夫练活了。我一直认为人品与功夫是相辅相成的,能至极境者,一由于虚心,一由于恒心。除此,莫能望其深造也。所谓见微知著,从你能不受我的激,能以一颗平常心做到这一步来看,便可称得上是个真正的武者。不错,不错。”
谁都没想到罗鹤龄竟然夸起玉爷来,而且评价还如此之高。这下不仅瑞五爷和宛八爷是面色带光,跤行众人的脸上也浮出欣喜之色。人人都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
而玉爷既然早知刚才是罗鹤龄故意来试探,又见此时的罗鹤龄神色诚恳,一举一动都显得平易近人、质朴有礼,心中自然升起崇敬之心。赶紧谦虚几句,连称过奖,受之有愧。
相反的是,武行中人见状却面面相觑,神情不渝。童山河甚至还冷哼了一声以示不满,尹隼虽然拉了他一把,可脸上也是神情怨愤,极不服气。
他们这些小动作自然瞒不过罗鹤龄,罗鹤龄回首看了一眼,再回过头来便对玉爷说,“看见了吧?他们这是在埋怨我了。所以没办法喽,咱们还得接着说摘匾的事。”
听罗鹤龄语气中带了嘲讽之意,对武行众人似多有不满。玉爷心下更是亲近,于是很爽快地一抱拳说,“还请前辈吩咐。”
罗鹤龄点点头,眼神又柔和了一些,然后很认真地沉吟了一阵才说,“刚才,你也只‘晚’了半手,若要你现在就摘匾,想来也不会心服。不然,我们再试两局如何?这两局也不要你胜,只要有一局能与我平手,此事我便放手不管,不算欺负你吧?”
这话一说,玉爷更确定罗鹤龄是个讲道理的长者。因为他丝毫也没有自持江湖地位来强人所难的意思,开出的条件很是公平。而且似乎倒更像是对跤术比较好奇,有想从他的身上一探究竟的意思。于是,玉爷态度更是谦恭,很诚挚地回答,“能与前辈切磋,正是求之不得的幸事。”
不想,玉爷的话音才刚落。武行众人中,尹隼竟忽地出言反对,声称这次比试有关武术名誉,罗鹤龄开出动条件太过宽容,有失公平。而随后童山河也开口附和起来,并逐渐有带动他人,要再次喧闹起来的势头。
而就在此刻,罗鹤龄竟又展示出了极具威势的一面,只冷冷一句“住口”,就像刀子一样一下斩断了那些抱怨牢骚。随后,在他不怒自威,目光冷然的扫视之下,每个刚才吵闹的人都不自觉地闭上了嘴。其中尤以尹隼和童山河这两个挑事者最为紧张,他们身体甚至微微颤抖起来。
只是俩人后悔也晚了,罗鹤龄自然要拿始作俑者开刀。他直接对他们断然呵斥道,“本来按武林规矩,隔着辈份是不好相互挑战的。你们用武术的声誉当招牌,逼我这个半老子出头已属难堪,而现在竟要我以平辈来要求人家。那我倒要问问了,万一我这个老头子输了,你们能甘心不再找人家的麻烦吗?你们以后见人家是不是也要持晚辈之礼呢?哼,我看你们是越来越没出息了。要敢再瞎搅和,就都给我滚!我告诉你们,技艺无高下,以人论高低。比武输了不丢人,品性输了才丢人!”
这番话可以说完全没留情面,把尹隼和童山河教训得体无完肤,冷汗涔涔。其实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因为哪怕罗鹤龄的话完全没道理,仅凭他在武林中的声望和地位,就连他们的师父和父辈在这里也得老实听训。
而对于玉爷来说,对罗鹤龄武德钦佩的同时也算是大开了眼界。他此时才知,李尧臣说罗鹤龄靠眼神便能御敌,果然不是传言。就凭这种气势,似乎一个照面就能把眼神刺进人的骨髓里。若与之交手,恐怕许多人在这种凝视下就会先一步丧失斗志,生出无所遁形之感。
只是却不知,这份威压久久要经过怎么样的方式才能淬炼出来?传闻内家拳有“虎豹雷音”之说,也不知是否就是这样……
就在玉爷想得出神的时候,罗鹤龄已重新回转,脸上也恢复了平和,对他说道,“不要再理会他们,咱们就按刚才说好的来。据我所知,掼跤有‘手是两扇门,全靠腿赢人’之语,而基本功,也主要专注于练腿功和指掌之力上。不如我们就试试这两样,你看如何?”
玉爷自无异议。“全由前辈做主,不过还请前辈示下,究竟以何方式来试?”
罗鹤龄略想了一下,又问他,“你既然能护住苍蝇,大约也练成‘火烧身’了,难道你也走过桩吗?”
玉爷点头称是。“走过,这是康熙朝一位高人传授的法子。七星桩,九宫桩,八卦桩都走过……”
“那好,既如此,那咱们就用‘转七星’来试试吧。”
话毕,罗鹤龄淡然一笑,便把右手轻握左手腕上,只等玉爷来搭手。而玉爷又施一礼,这才走到近前,以同样姿势搭上了罗鹤龄的手。然后,俩人脚下各自迈步,一起缓慢地在场中兜起圈子来。
不过看到俩人这副景象,屋里无论跤行还是武行,有许多人却百思不得其解,甚至还隐隐有些失望。这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转七星”。在他们看来,比武就应该一拳一脚,你来我往地打个明白,而不是像这样俩人互相搭着手,转磨一样地在屋里绕着走步。
但这却是他们孤陋寡闻了。与之相反的是,屋内练形意拳的、太极拳的,还有几个公认的外家高手,都眼睛不眨的仔细看着。不用说,这些人自然是都知道“转七星”其中奥妙的。
所谓“转七星”,其实并非“拳谱”上那拳套子,实际上是一种练身法和步法的训练方法。习练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要按照北斗七星的曲线,钉上七个木桩,然后人可以踩在上面绕着桩子打拳。目的是为了体会群斗时,四面八方来敌的处境,同时,也能在转的过程里体会控制身体的诀窍和领悟拳理。
要是细说起来,用这种方式来训练好处极多,首先就能加强步法与身法的配合,锻炼腿功。
要知道,腿功在任何武技中都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性。以内家拳术为例,这种拳法之所以看起来很神奇,就因为练内家拳的人往往不是身强体壮的壮汉,但出拳之力却丝毫不亚于以体力见长的外家高手。而其中主要原因,就在于内家拳的功夫出在腿上。
只要腿上出了功夫,拳头的冲撞力就大,这等同于用腿的力量来打拳。腿快的人打腿慢的人,正犹如拳击里重量级打轻量级。所以说一个练内家拳的人腿快,就是在说他技击厉害。譬如当世的孙禄堂,便是以腿快著称的内家拳代表人物。
而“转七星”的关键就在于步法。在桩上用脚掌走,恰恰是练出“全身重量上拳头”的好法子。所谓“两肱圆则气到丹田”,有养生内劲,身轻力厚之妙。
其次,“转七星”还能锻炼出攻侧面的诀窍。
所谓“走大边,俩打一,攻正面,一对一”,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攻敌侧面,等于两个人打一个人,相反的,正面迎敌就吃力了。由此可知,练通偏门攻防上的闪展腾挪,于实战对敌有多么重要。
不过常人走一会儿桩,往往就会头晕目眩。这是因为光用脚掌蹬身子了,转身动作的诀窍可不是脚脖子能转出来的,而是头领出来的。人走在桩上,头首先要虚顶,虚顶了才能转动灵活,头微一侧转,整个身子就能调过来。这样才能在任何方向都能随动随有,转而生发。所以说,什么时候能练到在桩上随心所欲调转身体了,什么时候偏门的攻防意识就有了。
另外最关键的一点是,“转七星”还能训练反应敏捷。
对敌之精要,其实在于放弃单纯的听力和视力,去练感应,练有触必应,练随感而发。到最后也就全成了条件反射,一有所感,脑子未动,身先动。所谓“火烧身”,就是指一个人对外物的神经反应,达到了这种所描述的敏感程度。
不过比较特别的是,这种训练需要两个人来对练。以玉爷来说,当初他就是和兄长玉惟一起练成的。
具体的方式是两个人同在木桩上相互搭手,而手不使劲,只做辅助定位和维持基本平衡的作用。要诀是以身动手,靠身子来感应对手,制敌全靠底盘腿功来把对手挤下木桩。这种练习一旦熟练,完全可以闭眼相搏,对于掌握对手施加自身上的各种力道有极大的帮助。最适用于黑夜不可视物的环境下,或是以之来破解敌人的埋伏和包围。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罗鹤龄刚才对玉爷才会有此一问。同样的,目前场中他们俩人,也是在效仿这种方式以脚步来对决。
此时的罗鹤龄和玉爷相互绕手,已经挟步走了数个大圈子。他们彼此之间虽然看着风平浪静,但其实各自的劲力早就鼓荡上来,只在挪步之中用对冲的方式不断地翻腾。一但俩人劲力有了失衡,快慢有了区别,也就可分出高下了。说白了,就是一旦有人占据主动,这场比试也就可以结束了。
要问为什么,其实道理很简单。世上永远是强者影响弱者,交战步法的原理也是如此哦。你的步法强了,能影响别人,别人不自觉一学你,就败了。模仿是人的天性,比武时,情急之下,人的精神动作更容易失控,一受惊,就模仿对手了。
这就如同猎豹追羚羊,猎豹一受羚羊影响,随着羚羊步子一跑,就永远追不上了。比武的情景很像“拍花子”,脑子太容易迷糊了,脑子一迷,就跟小孩似的,随着坏人走,受对手控制。要想赢,就看你能不能让别人模仿你了。最关键是要有自己的节奏,是从呼吸里带出来的节奏,这都是平日通过步法来锻炼的,这也正是“转七星”比试中取胜的关键。
这一声儿,如同烧着了爆竹的引线,噼里啪啦,惹得武行不少人都跟着叫起来。
“输了,输了!摘匾!改字!”
可跤行的人虽然对罗鹤龄也很佩服,但就这么认输也太窝囊,又怎肯吃这个闷亏,于是带着不满也纷纷喊起来了。
“没输,没输!这又不是真动手!”
一时间乱象纷呈,李尧臣和瑞五爷、宛八爷只得分头去做和事佬,让吵闹的人们稍安毋躁,且听比试双方如何分说。
让众人都有些意外的是,罗鹤龄此时却面上得色尽收,反而异常温和地对玉爷说,“我原以为跤术只以‘迅’、‘猛’、‘踢’、‘摔’几字制人。却没想到你对‘力’已经领悟到这个程度,也算把功夫练活了。我一直认为人品与功夫是相辅相成的,能至极境者,一由于虚心,一由于恒心。除此,莫能望其深造也。所谓见微知著,从你能不受我的激,能以一颗平常心做到这一步来看,便可称得上是个真正的武者。不错,不错。”
谁都没想到罗鹤龄竟然夸起玉爷来,而且评价还如此之高。这下不仅瑞五爷和宛八爷是面色带光,跤行众人的脸上也浮出欣喜之色。人人都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
而玉爷既然早知刚才是罗鹤龄故意来试探,又见此时的罗鹤龄神色诚恳,一举一动都显得平易近人、质朴有礼,心中自然升起崇敬之心。赶紧谦虚几句,连称过奖,受之有愧。
相反的是,武行中人见状却面面相觑,神情不渝。童山河甚至还冷哼了一声以示不满,尹隼虽然拉了他一把,可脸上也是神情怨愤,极不服气。
他们这些小动作自然瞒不过罗鹤龄,罗鹤龄回首看了一眼,再回过头来便对玉爷说,“看见了吧?他们这是在埋怨我了。所以没办法喽,咱们还得接着说摘匾的事。”
听罗鹤龄语气中带了嘲讽之意,对武行众人似多有不满。玉爷心下更是亲近,于是很爽快地一抱拳说,“还请前辈吩咐。”
罗鹤龄点点头,眼神又柔和了一些,然后很认真地沉吟了一阵才说,“刚才,你也只‘晚’了半手,若要你现在就摘匾,想来也不会心服。不然,我们再试两局如何?这两局也不要你胜,只要有一局能与我平手,此事我便放手不管,不算欺负你吧?”
这话一说,玉爷更确定罗鹤龄是个讲道理的长者。因为他丝毫也没有自持江湖地位来强人所难的意思,开出的条件很是公平。而且似乎倒更像是对跤术比较好奇,有想从他的身上一探究竟的意思。于是,玉爷态度更是谦恭,很诚挚地回答,“能与前辈切磋,正是求之不得的幸事。”
不想,玉爷的话音才刚落。武行众人中,尹隼竟忽地出言反对,声称这次比试有关武术名誉,罗鹤龄开出动条件太过宽容,有失公平。而随后童山河也开口附和起来,并逐渐有带动他人,要再次喧闹起来的势头。
而就在此刻,罗鹤龄竟又展示出了极具威势的一面,只冷冷一句“住口”,就像刀子一样一下斩断了那些抱怨牢骚。随后,在他不怒自威,目光冷然的扫视之下,每个刚才吵闹的人都不自觉地闭上了嘴。其中尤以尹隼和童山河这两个挑事者最为紧张,他们身体甚至微微颤抖起来。
只是俩人后悔也晚了,罗鹤龄自然要拿始作俑者开刀。他直接对他们断然呵斥道,“本来按武林规矩,隔着辈份是不好相互挑战的。你们用武术的声誉当招牌,逼我这个半老子出头已属难堪,而现在竟要我以平辈来要求人家。那我倒要问问了,万一我这个老头子输了,你们能甘心不再找人家的麻烦吗?你们以后见人家是不是也要持晚辈之礼呢?哼,我看你们是越来越没出息了。要敢再瞎搅和,就都给我滚!我告诉你们,技艺无高下,以人论高低。比武输了不丢人,品性输了才丢人!”
这番话可以说完全没留情面,把尹隼和童山河教训得体无完肤,冷汗涔涔。其实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因为哪怕罗鹤龄的话完全没道理,仅凭他在武林中的声望和地位,就连他们的师父和父辈在这里也得老实听训。
而对于玉爷来说,对罗鹤龄武德钦佩的同时也算是大开了眼界。他此时才知,李尧臣说罗鹤龄靠眼神便能御敌,果然不是传言。就凭这种气势,似乎一个照面就能把眼神刺进人的骨髓里。若与之交手,恐怕许多人在这种凝视下就会先一步丧失斗志,生出无所遁形之感。
只是却不知,这份威压久久要经过怎么样的方式才能淬炼出来?传闻内家拳有“虎豹雷音”之说,也不知是否就是这样……
就在玉爷想得出神的时候,罗鹤龄已重新回转,脸上也恢复了平和,对他说道,“不要再理会他们,咱们就按刚才说好的来。据我所知,掼跤有‘手是两扇门,全靠腿赢人’之语,而基本功,也主要专注于练腿功和指掌之力上。不如我们就试试这两样,你看如何?”
玉爷自无异议。“全由前辈做主,不过还请前辈示下,究竟以何方式来试?”
罗鹤龄略想了一下,又问他,“你既然能护住苍蝇,大约也练成‘火烧身’了,难道你也走过桩吗?”
玉爷点头称是。“走过,这是康熙朝一位高人传授的法子。七星桩,九宫桩,八卦桩都走过……”
“那好,既如此,那咱们就用‘转七星’来试试吧。”
话毕,罗鹤龄淡然一笑,便把右手轻握左手腕上,只等玉爷来搭手。而玉爷又施一礼,这才走到近前,以同样姿势搭上了罗鹤龄的手。然后,俩人脚下各自迈步,一起缓慢地在场中兜起圈子来。
不过看到俩人这副景象,屋里无论跤行还是武行,有许多人却百思不得其解,甚至还隐隐有些失望。这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转七星”。在他们看来,比武就应该一拳一脚,你来我往地打个明白,而不是像这样俩人互相搭着手,转磨一样地在屋里绕着走步。
但这却是他们孤陋寡闻了。与之相反的是,屋内练形意拳的、太极拳的,还有几个公认的外家高手,都眼睛不眨的仔细看着。不用说,这些人自然是都知道“转七星”其中奥妙的。
所谓“转七星”,其实并非“拳谱”上那拳套子,实际上是一种练身法和步法的训练方法。习练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要按照北斗七星的曲线,钉上七个木桩,然后人可以踩在上面绕着桩子打拳。目的是为了体会群斗时,四面八方来敌的处境,同时,也能在转的过程里体会控制身体的诀窍和领悟拳理。
要是细说起来,用这种方式来训练好处极多,首先就能加强步法与身法的配合,锻炼腿功。
要知道,腿功在任何武技中都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性。以内家拳术为例,这种拳法之所以看起来很神奇,就因为练内家拳的人往往不是身强体壮的壮汉,但出拳之力却丝毫不亚于以体力见长的外家高手。而其中主要原因,就在于内家拳的功夫出在腿上。
只要腿上出了功夫,拳头的冲撞力就大,这等同于用腿的力量来打拳。腿快的人打腿慢的人,正犹如拳击里重量级打轻量级。所以说一个练内家拳的人腿快,就是在说他技击厉害。譬如当世的孙禄堂,便是以腿快著称的内家拳代表人物。
而“转七星”的关键就在于步法。在桩上用脚掌走,恰恰是练出“全身重量上拳头”的好法子。所谓“两肱圆则气到丹田”,有养生内劲,身轻力厚之妙。
其次,“转七星”还能锻炼出攻侧面的诀窍。
所谓“走大边,俩打一,攻正面,一对一”,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攻敌侧面,等于两个人打一个人,相反的,正面迎敌就吃力了。由此可知,练通偏门攻防上的闪展腾挪,于实战对敌有多么重要。
不过常人走一会儿桩,往往就会头晕目眩。这是因为光用脚掌蹬身子了,转身动作的诀窍可不是脚脖子能转出来的,而是头领出来的。人走在桩上,头首先要虚顶,虚顶了才能转动灵活,头微一侧转,整个身子就能调过来。这样才能在任何方向都能随动随有,转而生发。所以说,什么时候能练到在桩上随心所欲调转身体了,什么时候偏门的攻防意识就有了。
另外最关键的一点是,“转七星”还能训练反应敏捷。
对敌之精要,其实在于放弃单纯的听力和视力,去练感应,练有触必应,练随感而发。到最后也就全成了条件反射,一有所感,脑子未动,身先动。所谓“火烧身”,就是指一个人对外物的神经反应,达到了这种所描述的敏感程度。
不过比较特别的是,这种训练需要两个人来对练。以玉爷来说,当初他就是和兄长玉惟一起练成的。
具体的方式是两个人同在木桩上相互搭手,而手不使劲,只做辅助定位和维持基本平衡的作用。要诀是以身动手,靠身子来感应对手,制敌全靠底盘腿功来把对手挤下木桩。这种练习一旦熟练,完全可以闭眼相搏,对于掌握对手施加自身上的各种力道有极大的帮助。最适用于黑夜不可视物的环境下,或是以之来破解敌人的埋伏和包围。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罗鹤龄刚才对玉爷才会有此一问。同样的,目前场中他们俩人,也是在效仿这种方式以脚步来对决。
此时的罗鹤龄和玉爷相互绕手,已经挟步走了数个大圈子。他们彼此之间虽然看着风平浪静,但其实各自的劲力早就鼓荡上来,只在挪步之中用对冲的方式不断地翻腾。一但俩人劲力有了失衡,快慢有了区别,也就可分出高下了。说白了,就是一旦有人占据主动,这场比试也就可以结束了。
要问为什么,其实道理很简单。世上永远是强者影响弱者,交战步法的原理也是如此哦。你的步法强了,能影响别人,别人不自觉一学你,就败了。模仿是人的天性,比武时,情急之下,人的精神动作更容易失控,一受惊,就模仿对手了。
这就如同猎豹追羚羊,猎豹一受羚羊影响,随着羚羊步子一跑,就永远追不上了。比武的情景很像“拍花子”,脑子太容易迷糊了,脑子一迷,就跟小孩似的,随着坏人走,受对手控制。要想赢,就看你能不能让别人模仿你了。最关键是要有自己的节奏,是从呼吸里带出来的节奏,这都是平日通过步法来锻炼的,这也正是“转七星”比试中取胜的关键。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返1977》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返1977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