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27章 颇有想法的魏王殿下
目录: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作者:危险的世界| 类别:历史军事
♂
“这不可能!父皇,此例万万不可开啊。”不等李二表态,一旁的李泰已经站了出来,表情沉重的说道:“此例若开与封王何异!“
“是啊陛下,封王之例不可开啊!”李泰一说话,立刻有几个他的支持者跳出来附和。
“都给朕闭嘴!”“嘭”的一声,李二重重的一掌拍在桌上。
瞬间,整个朝堂鸦雀无声。
“你们都在吵什么?封王,哪个在说封王?妄测君意该当何罪?!”李二陛下脸色有些阴郁,显然是被李泰的话气到了。
其实这里说的封王与正常封王是不一样的,正常情况下封王只是给皇子皇女们一个封号,就像李恪的吴王、李泰的魏王,李治的晋王一样。
而刚刚李泰所说的封王则有裂土封王的意思,也就是分封国王。
这也就等于说,受封之人有了可以颁布律法,收取税金的权利,也就是传说中的国中之国,真要说起来的话,可以现解为春秋战国时的那些诸候国,一个个内宣不听调,完全就是地方一霸。
这样的事情在大唐中后期也出现过,只不过当时不叫封王,而是叫节度使,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诸侯。
而正是因为地方节度使这样的政策,导致了大唐的迅速衰败,由强干弱枝,变成了强枝弱干,最后皇帝手中没有兵权,税也收不上来,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听宣不听调,有好处我就接着,调我去打仗我就装病,最后使大唐走向末路。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在贞观一朝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因为李二推行的是强干弱枝的政策,也就是说兵权由皇帝掌握,战力最强的十六卫一直拱卫京师,而地方上最多只有千把百人的府军充数,其战力并不如何强悍。
也正是因为这样,贞观一朝很少有人会反叛,一是因为手中无兵,二是因为手中没有钱,就算是想造反也不会有太大的破坏力。
书归正传,却说李二因为李泰的一句话勃然大怒,顿时吓了众人一跳,那秦吉胜更是吓的直接跪下,连声否认自己没有想要封王的意思。之所以有这样的请求,只不过是想要请天可汗陛下像对待自己国家百姓一样,随意的封一个王爷遥领倭国国王之职,也好让远离大唐本土的归化人能够感受到天可汗的荣光等等。
一顿马屁拍下来,李二舒服了,这才哼了一声,算是放过了李泰一众,让李小四大大松了口气,心中暗骂那倭人话说大喘气,竟然不一口气把话说完。
不过想归想,李泰却也并没有对那个位置死心,在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蛊惑下,李小四也觉得没道理都是一个爹妈生的,李承乾就可以承继皇位,而自己则只能在一边看着。
想到这里要李泰再次开口说道:“父皇,儿臣绝对想要封王的意思,就事论事的说,这倭国必竟地处偏僻,若是遥领其王只怕也是不好调度,若是那岛国再生什么变故却又如何是好?”
“那依你的意思呢?”李二深深看了李泰一眼,心中微微一沉。
“儿臣以为父皇可以选一位值得信任的兄弟,驻扎倭岛,这样一来可以继续扩大疆土,二来也可以更好的控制其国,使其不致于好了伤疤忘了疼。”
“那么按你的意思,谁最合适驻扎倭岛?”李二继续问道。
“父皇,按理说现在驻扎倭岛最适合的人选便是我大哥,因为大哥有过领军的经验,再加上那‘海狼’又是他一手带出来的,驻守倭岛之人由大哥出面再适合不过。”
“是么?让一国太子越过茫茫大海去倭岛驻扎,这便是你想出来的主意?”李二心中准笑,不过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
李泰此举自认大公无私,没有一点为自己考虑的意思,但他却小看了这大殿之上的众人。
以他的书生性格能想到的东西,这些混迹朝堂数十年的老家伙又怎么可能想不到。
所以别看这些老家伙一个个全都面无表情的板着一张扑克脸,但实际上早就已经把他的想法看的一清二楚。
但可悲的是,李小四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见众人都不言语还以为是在考虑自己这个方案的可行性,于是便对老李继续说道:“父皇,儿臣也是在为我大唐着想。您现在再值年富力强,大哥就算是在国内也只是起到一个帮衬的作用,远不如安排大哥去倭岛大展拳脚,等到若干年后,倭岛的情况稳定了,再让其他兄弟去接手大哥的位置。”
“哈哈……”听完李泰的理由之后,李二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半晌之后才说道:“好好好,果然是朕的儿子,果然有想法。好,真好!”
“谢父皇夸奖!”李泰并没有听出老头子语气中的怒意,喜滋滋的躬身致谢,只等接下来老头子一声令下,将李承乾调去倭国。
这样一来就等于是把李承乾隔离到了大唐的权力核心之外,只需要两、三年时间,长期断绝联系的情况下,李承乾必然会在老头子这里失宠,而他则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表现一下自己,如果能把铁路、水泥路、矿山、银行这些产业接手过来,只怕未必做的会比李承乾差了。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就在李泰觉得信心十足的时候,只听老头子说道:“魏王谏言有功,赏金千两,侍女十人;另,拟诏,废新阳郡主武媚郡主称号,改封新阳女王,遥领倭岛全境。”
“啊?!”新阳女王?遥领倭岛全境?什么情况?不是应该……。
李泰在某一些瞬间有些不知所措,总觉得自己是不是听差了。
可是当他看到老头子眼中冷冷的那一抹笑意的时候才知道,敢情刚刚自己全完就是一个在卖弄的小丑,老头子已经早就看穿了自己的把戏。
而且在这件事情上,似乎老头子早就已经和众人通过气,所以不管是长孙无忌还是杜如晦、房玄龄,竟没有任何一人出来制止。
呜呼哀哉,早知如此,当初何必多言……。
“这不可能!父皇,此例万万不可开啊。”不等李二表态,一旁的李泰已经站了出来,表情沉重的说道:“此例若开与封王何异!“
“是啊陛下,封王之例不可开啊!”李泰一说话,立刻有几个他的支持者跳出来附和。
“都给朕闭嘴!”“嘭”的一声,李二重重的一掌拍在桌上。
瞬间,整个朝堂鸦雀无声。
“你们都在吵什么?封王,哪个在说封王?妄测君意该当何罪?!”李二陛下脸色有些阴郁,显然是被李泰的话气到了。
其实这里说的封王与正常封王是不一样的,正常情况下封王只是给皇子皇女们一个封号,就像李恪的吴王、李泰的魏王,李治的晋王一样。
而刚刚李泰所说的封王则有裂土封王的意思,也就是分封国王。
这也就等于说,受封之人有了可以颁布律法,收取税金的权利,也就是传说中的国中之国,真要说起来的话,可以现解为春秋战国时的那些诸候国,一个个内宣不听调,完全就是地方一霸。
这样的事情在大唐中后期也出现过,只不过当时不叫封王,而是叫节度使,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诸侯。
而正是因为地方节度使这样的政策,导致了大唐的迅速衰败,由强干弱枝,变成了强枝弱干,最后皇帝手中没有兵权,税也收不上来,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听宣不听调,有好处我就接着,调我去打仗我就装病,最后使大唐走向末路。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在贞观一朝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因为李二推行的是强干弱枝的政策,也就是说兵权由皇帝掌握,战力最强的十六卫一直拱卫京师,而地方上最多只有千把百人的府军充数,其战力并不如何强悍。
也正是因为这样,贞观一朝很少有人会反叛,一是因为手中无兵,二是因为手中没有钱,就算是想造反也不会有太大的破坏力。
书归正传,却说李二因为李泰的一句话勃然大怒,顿时吓了众人一跳,那秦吉胜更是吓的直接跪下,连声否认自己没有想要封王的意思。之所以有这样的请求,只不过是想要请天可汗陛下像对待自己国家百姓一样,随意的封一个王爷遥领倭国国王之职,也好让远离大唐本土的归化人能够感受到天可汗的荣光等等。
一顿马屁拍下来,李二舒服了,这才哼了一声,算是放过了李泰一众,让李小四大大松了口气,心中暗骂那倭人话说大喘气,竟然不一口气把话说完。
不过想归想,李泰却也并没有对那个位置死心,在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蛊惑下,李小四也觉得没道理都是一个爹妈生的,李承乾就可以承继皇位,而自己则只能在一边看着。
想到这里要李泰再次开口说道:“父皇,儿臣绝对想要封王的意思,就事论事的说,这倭国必竟地处偏僻,若是遥领其王只怕也是不好调度,若是那岛国再生什么变故却又如何是好?”
“那依你的意思呢?”李二深深看了李泰一眼,心中微微一沉。
“儿臣以为父皇可以选一位值得信任的兄弟,驻扎倭岛,这样一来可以继续扩大疆土,二来也可以更好的控制其国,使其不致于好了伤疤忘了疼。”
“那么按你的意思,谁最合适驻扎倭岛?”李二继续问道。
“父皇,按理说现在驻扎倭岛最适合的人选便是我大哥,因为大哥有过领军的经验,再加上那‘海狼’又是他一手带出来的,驻守倭岛之人由大哥出面再适合不过。”
“是么?让一国太子越过茫茫大海去倭岛驻扎,这便是你想出来的主意?”李二心中准笑,不过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
李泰此举自认大公无私,没有一点为自己考虑的意思,但他却小看了这大殿之上的众人。
以他的书生性格能想到的东西,这些混迹朝堂数十年的老家伙又怎么可能想不到。
所以别看这些老家伙一个个全都面无表情的板着一张扑克脸,但实际上早就已经把他的想法看的一清二楚。
但可悲的是,李小四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见众人都不言语还以为是在考虑自己这个方案的可行性,于是便对老李继续说道:“父皇,儿臣也是在为我大唐着想。您现在再值年富力强,大哥就算是在国内也只是起到一个帮衬的作用,远不如安排大哥去倭岛大展拳脚,等到若干年后,倭岛的情况稳定了,再让其他兄弟去接手大哥的位置。”
“哈哈……”听完李泰的理由之后,李二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半晌之后才说道:“好好好,果然是朕的儿子,果然有想法。好,真好!”
“谢父皇夸奖!”李泰并没有听出老头子语气中的怒意,喜滋滋的躬身致谢,只等接下来老头子一声令下,将李承乾调去倭国。
这样一来就等于是把李承乾隔离到了大唐的权力核心之外,只需要两、三年时间,长期断绝联系的情况下,李承乾必然会在老头子这里失宠,而他则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表现一下自己,如果能把铁路、水泥路、矿山、银行这些产业接手过来,只怕未必做的会比李承乾差了。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就在李泰觉得信心十足的时候,只听老头子说道:“魏王谏言有功,赏金千两,侍女十人;另,拟诏,废新阳郡主武媚郡主称号,改封新阳女王,遥领倭岛全境。”
“啊?!”新阳女王?遥领倭岛全境?什么情况?不是应该……。
李泰在某一些瞬间有些不知所措,总觉得自己是不是听差了。
可是当他看到老头子眼中冷冷的那一抹笑意的时候才知道,敢情刚刚自己全完就是一个在卖弄的小丑,老头子已经早就看穿了自己的把戏。
而且在这件事情上,似乎老头子早就已经和众人通过气,所以不管是长孙无忌还是杜如晦、房玄龄,竟没有任何一人出来制止。
呜呼哀哉,早知如此,当初何必多言……。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唐贞观第一纨绔》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唐贞观第一纨绔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