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多少英雄豪杰事 第1064章 无法平静的夜晚
目录:诡三国| 作者:马月猴年| 类别:历史军事
这个夜晚,注定是无人安眠。
杨彪原本才刚刚睡下,却被刘协的消息惊动,不由得肝火大盛,怒气冲冲的从后堂往前厅赶。周边的侍从奴婢见到了杨彪沉得快要滴下水来一般的脸色,便是大气都不敢出,连忙避退到了一旁。
杨彪刚刚在几方面合力之下,才算是将长安握在手中,眼看着只要再围困几日,等到宫中兵卒饿得手软脚软的时候,自然可以轻而易举的进入宫中,收拾那条老狗,却不曾想到却在今夜被那条老狗跳了墻!
居长安,大不易。
这个并不只是后世唐朝才能发出的喟叹,杨彪这两天也是如此感想。
权掌朝纲当然舒爽,号令天下自然舒坦,言出法随自然舒畅,但是这一切,都需要一个首要的条件,需要能吃饱……
就算不能让所有人吃饱,也要让手下吃饱。
这一点,从后世不论是那个国家,那个政体都是这样做的,都先是喂饱了国家铁拳,才来考虑其他。
但是这个“铁拳”的数量,有些庞大,让杨彪十分的头疼。这两天,几乎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个上面,所以对于种劭略有一些松懈了。
关中有关中的利益团体,从雒阳而来的官员也要照顾,再加上自己带来的弘农兵卒,这三个方面都需要顾及到,都要分配好,再加上长安城内外,陵邑周边的百姓,别的不说,这些每日消耗的粮草就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
长安禁军,在册两万一千四百人,实际上不满额,但是也有一万一千七百余,骡马一千两百匹,军中工匠若干,杂役若干……
长安官吏,在册六百七十三人,另有随堂小吏若干,官员家眷若干……
长安工役,两千八百余人,还有急需修缮的水渠、城防等等……
这些林林总总的卷宗,一时间堆放在杨彪桌案之上,几乎都要将杨彪淹没!
要给军饷,要给犒赏,要做衣袍,要购盐菜,要办公使,要办粜籴,要使匠役,要采办物料,要物资转运,要人员调配……
在朝堂纷乱结构不全的情形下,在杨彪的行政体系还没有完全搭建起来的时候,这些东西这些事项,都必须杨彪过目,审核,通过,颁发。
不是没有其他的人员辅助,只不过原本种劭指派的官吏,杨彪又需要重新鉴别,一一核查,然后或者留用,或者罢免,让其他的人员顶替,这样一来,难免就会导致政事积压,运转失衡。
不过正常来说,只要打熬过了初期这一段时间,等杨彪的人员渐渐上手之后,也就不会如此的繁琐,需要杨彪事事躬亲了,但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种劭却借机逃跑了。
前厅的地上,跪倒了一片的将校。
“长乐宫南,何人主事?”杨彪人未到,声音先到了。
“……卑职……卑职有罪!是卑职主事……”跪倒在最前面的一人转头向杨彪叩首道。
“陛下被携裹之时,汝在何处?”杨彪走到了近前,质问道。
“卑职,卑职在……在营地之内……”
“既在营地之内,又如何未能察觉复盎门有异?!”
“……卑职……卑职……卑职一时疏忽……”
军中枯燥无比,连日来都是屁事没有,难免就有些懈怠,刚好又有人送了些好酒来,当时其实就是多喝了两杯,但是这个事情又不能说……
杨彪闭上眼,深深的呼吸一下,然后挥挥手,说道:“……拉出去,军法从事!”
“啊?!杨公!”南营的校尉跪爬了两步,哀求道,“……卑职,卑职是疏忽了,但卑职已经派人前去追赶,还将阻拦的叛贼都杀了干净……卑职,卑职也是从弘农就跟着杨公的啊……还望杨公容卑职将功赎罪,卑职一定将陛下寻回来!”
杨彪转身看着这名南营的校尉,说道:“……某知道,汝……汝为新安人士,跟着某也有些时日了,作战勇猛,多积军功……”
“是的,是的,杨公……”此名南营的校尉叩首如捣。
“汝立战功,某不吝金帛,也不惜位爵!”杨彪指着南营校尉说道,“……曲长,军侯,门下贼,都尉,乃至今日校尉之职!汝且言之,某可有短了汝一分一毫?”
“杨公……卑职……”南营校尉泪如雨下。
“……有功则赏,有过则罚……”杨彪缓缓的说道,“汝妻子,某令人善待之……起来,且去!莫要堕了吾等弘农的声名!”
“……唯……”南营校尉呆了半响,然后重重对着杨彪叩首,“……卑职拜别杨公……”
不多时,行刑的刽子手便端着一个木盘上来,而在木盘之上的,便是南营校尉血淋淋的人头。
前厅一时间弥漫充斥着浓厚的血腥味道。
“汝!且带人循迹追拿!”杨彪指着另外一个校尉说道,“便是追到天边,也要给某追上!快去!”
诸人如蒙大赦,连忙退了下去,点起人马,连夜追赶。
杨彪坐在堂内,看着这些将校唯唯诺诺退下,依旧是余怒未消。
这个事情上,的确是杨彪大意了一些,但是也是无奈,毕竟长安这一段时间都是乱纷纷的,而且杨彪也算是刚刚接手朝廷的相关政务不久,有些处理不过来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过虽然说情有可原,但是出现的这个篓子却是相当的致命的。
虽然说对于汉帝刘协,杨彪并不是多看重,但是当下走了刘协,则是必然会带来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而这些,自然是杨彪所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厅外的侍从小心翼翼的垂手禀报道:“……禀杨公,赵光禄求见……”
赵光禄,就是赵温。跟着杨彪混,如今也暂时是先封了一个光禄大夫的职位。
“见过明公……明公面色有虞,可是为今夜之事忧虑?”赵温见杨彪依旧一脸严肃,便也没有卖什么关子,拱手开门见山的道,“种尚书此举固然可恨,然亦可变弊为利,调转乾坤也……”
“哦?”杨彪抬眼看了赵温一下,慢慢的平复了自己的心境,说道,“……愿闻其详。”
赵温拱拱手,似乎是在整理一下思路,缓缓地说道:“禀明公……原本钟尚书占据宫城,吾等攻也不是,不攻也不是……”
这一点赵温说的倒是真的。
之前虽然说杨彪取得了优势,但是面对刘协的皇宫,依旧是不好下手。毕竟杨彪不是西凉贼,不能不顾及一下声誉。当然,要是将杨彪逼急了,也管不了那么多旁人的口舌了,到时候必然是两害取其轻,先干了再说。不过能不落人把柄就最好还是不要鲁莽行事的好,这样的一点耐心,杨彪还是有的。
不过种劭正是利用了杨彪这一点,逃了出去,这才是最让杨彪恼怒的。煮熟的鸭子转眼飞了,有谁不会生气?
赵温偷眼见杨彪默然,也没有因此而勃然的模样,自己知道也不好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便转而说道:“……如今钟尚书挟陛下而逃,正破僵局,如此全盘便可灵动……西凉贼兵处,便可遣兵清剿,亦可获关中之心……至于汉帝,若有闪失……自然是钟尚书鲁莽之故……”
“荒唐!”杨彪一皱眉,低声喝道。赵温的意思杨彪当然明白,只不过这样的事情就算是明白了,也不能当着面摆放在台面之上来讲。
赵温丝毫不乱,就当做杨彪这一声怒喝并不是针对他一般,继续说道:“明公真知灼见,钟尚书此举果真荒唐……无非理政之道略有些许差异尔,岂能挟帝私逃?此举置汉家颜面于何处?又置汉室朝纲于何地?明公应发檄文,令天下闻之……”
“嗯?”杨彪微微垂下眼睑,“嗯……”这个赵温,倒是有些意思。
赵温说着,从衣袖当中抽出了一片木牍,说道:“此乃原本某草撰……还请明公纵览……”
杨彪笑着接过,说道:“有心了……”
只见木牍之上笔走龙蛇,写着:
“……尚书种劭,常自诩高门之士,其实未然。乃仲山甫之后也,原为一县门下吏,后方举孝廉……”
“……种劭初窥权柄,盖因其虚德,以为忠义;又协调讨逆,掩其野心。故李郭服诛,表行京郡,领尚书之位,旋权重朝纲……”
“……当今国事为艰,群凶搅乱,天子不安,种劭不思为国而翊卫,然贪婪野心,包含馋谋,不敬皇室,不正法纪,虽领三台,却专跋扈,不整朝政,赏爵由心,违逆上令,公卿充员……”
“……是以朝纲不振,天降横祸,关中饿殍,百姓屠戮。如今临晋侯杨,忧心社稷,愤而抗争,锄奸清逆,拨乱返正,无他,乃不欲朗朗乾坤毁于妄人之手也……”
杨彪一边看,一边点点头,然后微微笑道:“子柔果然好文采……吾所不及也……”
赵温含蓄的低下头,说道:“文笔乃小道也,治国理政方为大道……明公精于大道,某不才,便只能舞文弄墨,贻笑大方了……”
“呵呵,子柔过谦,过谦了……”杨彪将木牍放在桌案上,显然心情好转了很多。很显然,这样的一篇檄文不管怎么说都是对于杨彪有极大的益处的。所谓先入为主,管他种劭到底如何,先将其定性了再说。
更何况这一次朝争,既然已经败落,就乖乖的交出权柄,然后说不定杨彪还会准许种劭按照惯例告老还乡,结果种劭非要死扛到底,还将汉帝拐跑了,这种出格的行为,着实让杨彪恼怒。
既然一块桌子上吃饭,动不动就掀桌子,到底是几个意思?
现在人怎么都这样,真是世风日下……
杨彪虽然心中感慨,不过对于种劭的所作所为,依旧不想就这样发一篇檄文,然后轻描淡写的放过,因此手按在木牍之上,捋着胡须,默然不语。
“明公可是忧虑百官……这个,若有变故,百官亦众说纷纭,难以厘清?”赵温观察着杨彪的神色,说道。
杨彪微不可查的点点头。
汉帝么,活着当然不错,若是死了,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却不能和自己有半点牵连。弘农杨氏几百年的清誉,可不想和什么逼死汉帝的名声粘连在一起。
但是种劭这样,不追又不行,而追击过程当中,如果有什么像是赵温所说的“鲁莽”之事,那么自己也难免会沾染上一身的腥臊,现在或许不会有人提及,但是将来保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有人以此发难。
赵温微微倾斜身躯,向着杨彪说道:“明公,何不携百官追赶?”
“这如何……嘶……”杨彪刚刚下意识的想否决这个略显得荒唐的建议,但是旋即想到了一些什么,便吸了一口气,深思了起来。
杨彪并不是想不到赵温所说的事情,或许是旁观者清的原因,或许是赵温可以专心致志的想这样一个问题,而杨彪却要应付多个方面的事项,因此在事件的挖掘上面,可能就没有赵温走得深远。
赵温的计策很简单,甚至是有一些不着四六的感觉,但是在当下,却不失为一条上佳之策。
种劭不是带着汉帝跑了么?
那就去追,带着百官去追,至于能不能追上,或者说是追到什么程度,也都是大家的事情,跟杨彪牵扯不到一丝一毫。
毕竟法不责众。
“……明公,”赵温继续说道,“……如今朝中大员,多数皆被董贼胁迫而来……如今借此机会,岂不是可以一路还都……”
杨彪终于是笑了,看着赵温说道:“……子柔果然真国士也……如此一来,关中京兆,还是要烦劳子柔了……”
赵温闻言,立刻拜倒在地:“愿为明公效犬马之力!”
如果杨彪走了,也带着百官走了,那么关中自然是要留下一个合适的人选,而赵温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第一候选人。
赵温原本就是关中人,并且也担任过一段时间的京兆尹,不管是从哪一个方面来说,都是最为恰当不过,因此杨彪也没有故作扭捏,便直接将这个职位许给了赵温,因为杨彪也知道,其实赵温做出这样的规划,在解决了杨彪的问题的同时,也在为赵温他自己铺垫道路……
杨彪原本才刚刚睡下,却被刘协的消息惊动,不由得肝火大盛,怒气冲冲的从后堂往前厅赶。周边的侍从奴婢见到了杨彪沉得快要滴下水来一般的脸色,便是大气都不敢出,连忙避退到了一旁。
杨彪刚刚在几方面合力之下,才算是将长安握在手中,眼看着只要再围困几日,等到宫中兵卒饿得手软脚软的时候,自然可以轻而易举的进入宫中,收拾那条老狗,却不曾想到却在今夜被那条老狗跳了墻!
居长安,大不易。
这个并不只是后世唐朝才能发出的喟叹,杨彪这两天也是如此感想。
权掌朝纲当然舒爽,号令天下自然舒坦,言出法随自然舒畅,但是这一切,都需要一个首要的条件,需要能吃饱……
就算不能让所有人吃饱,也要让手下吃饱。
这一点,从后世不论是那个国家,那个政体都是这样做的,都先是喂饱了国家铁拳,才来考虑其他。
但是这个“铁拳”的数量,有些庞大,让杨彪十分的头疼。这两天,几乎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个上面,所以对于种劭略有一些松懈了。
关中有关中的利益团体,从雒阳而来的官员也要照顾,再加上自己带来的弘农兵卒,这三个方面都需要顾及到,都要分配好,再加上长安城内外,陵邑周边的百姓,别的不说,这些每日消耗的粮草就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
长安禁军,在册两万一千四百人,实际上不满额,但是也有一万一千七百余,骡马一千两百匹,军中工匠若干,杂役若干……
长安官吏,在册六百七十三人,另有随堂小吏若干,官员家眷若干……
长安工役,两千八百余人,还有急需修缮的水渠、城防等等……
这些林林总总的卷宗,一时间堆放在杨彪桌案之上,几乎都要将杨彪淹没!
要给军饷,要给犒赏,要做衣袍,要购盐菜,要办公使,要办粜籴,要使匠役,要采办物料,要物资转运,要人员调配……
在朝堂纷乱结构不全的情形下,在杨彪的行政体系还没有完全搭建起来的时候,这些东西这些事项,都必须杨彪过目,审核,通过,颁发。
不是没有其他的人员辅助,只不过原本种劭指派的官吏,杨彪又需要重新鉴别,一一核查,然后或者留用,或者罢免,让其他的人员顶替,这样一来,难免就会导致政事积压,运转失衡。
不过正常来说,只要打熬过了初期这一段时间,等杨彪的人员渐渐上手之后,也就不会如此的繁琐,需要杨彪事事躬亲了,但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种劭却借机逃跑了。
前厅的地上,跪倒了一片的将校。
“长乐宫南,何人主事?”杨彪人未到,声音先到了。
“……卑职……卑职有罪!是卑职主事……”跪倒在最前面的一人转头向杨彪叩首道。
“陛下被携裹之时,汝在何处?”杨彪走到了近前,质问道。
“卑职,卑职在……在营地之内……”
“既在营地之内,又如何未能察觉复盎门有异?!”
“……卑职……卑职……卑职一时疏忽……”
军中枯燥无比,连日来都是屁事没有,难免就有些懈怠,刚好又有人送了些好酒来,当时其实就是多喝了两杯,但是这个事情又不能说……
杨彪闭上眼,深深的呼吸一下,然后挥挥手,说道:“……拉出去,军法从事!”
“啊?!杨公!”南营的校尉跪爬了两步,哀求道,“……卑职,卑职是疏忽了,但卑职已经派人前去追赶,还将阻拦的叛贼都杀了干净……卑职,卑职也是从弘农就跟着杨公的啊……还望杨公容卑职将功赎罪,卑职一定将陛下寻回来!”
杨彪转身看着这名南营的校尉,说道:“……某知道,汝……汝为新安人士,跟着某也有些时日了,作战勇猛,多积军功……”
“是的,是的,杨公……”此名南营的校尉叩首如捣。
“汝立战功,某不吝金帛,也不惜位爵!”杨彪指着南营校尉说道,“……曲长,军侯,门下贼,都尉,乃至今日校尉之职!汝且言之,某可有短了汝一分一毫?”
“杨公……卑职……”南营校尉泪如雨下。
“……有功则赏,有过则罚……”杨彪缓缓的说道,“汝妻子,某令人善待之……起来,且去!莫要堕了吾等弘农的声名!”
“……唯……”南营校尉呆了半响,然后重重对着杨彪叩首,“……卑职拜别杨公……”
不多时,行刑的刽子手便端着一个木盘上来,而在木盘之上的,便是南营校尉血淋淋的人头。
前厅一时间弥漫充斥着浓厚的血腥味道。
“汝!且带人循迹追拿!”杨彪指着另外一个校尉说道,“便是追到天边,也要给某追上!快去!”
诸人如蒙大赦,连忙退了下去,点起人马,连夜追赶。
杨彪坐在堂内,看着这些将校唯唯诺诺退下,依旧是余怒未消。
这个事情上,的确是杨彪大意了一些,但是也是无奈,毕竟长安这一段时间都是乱纷纷的,而且杨彪也算是刚刚接手朝廷的相关政务不久,有些处理不过来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过虽然说情有可原,但是出现的这个篓子却是相当的致命的。
虽然说对于汉帝刘协,杨彪并不是多看重,但是当下走了刘协,则是必然会带来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而这些,自然是杨彪所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厅外的侍从小心翼翼的垂手禀报道:“……禀杨公,赵光禄求见……”
赵光禄,就是赵温。跟着杨彪混,如今也暂时是先封了一个光禄大夫的职位。
“见过明公……明公面色有虞,可是为今夜之事忧虑?”赵温见杨彪依旧一脸严肃,便也没有卖什么关子,拱手开门见山的道,“种尚书此举固然可恨,然亦可变弊为利,调转乾坤也……”
“哦?”杨彪抬眼看了赵温一下,慢慢的平复了自己的心境,说道,“……愿闻其详。”
赵温拱拱手,似乎是在整理一下思路,缓缓地说道:“禀明公……原本钟尚书占据宫城,吾等攻也不是,不攻也不是……”
这一点赵温说的倒是真的。
之前虽然说杨彪取得了优势,但是面对刘协的皇宫,依旧是不好下手。毕竟杨彪不是西凉贼,不能不顾及一下声誉。当然,要是将杨彪逼急了,也管不了那么多旁人的口舌了,到时候必然是两害取其轻,先干了再说。不过能不落人把柄就最好还是不要鲁莽行事的好,这样的一点耐心,杨彪还是有的。
不过种劭正是利用了杨彪这一点,逃了出去,这才是最让杨彪恼怒的。煮熟的鸭子转眼飞了,有谁不会生气?
赵温偷眼见杨彪默然,也没有因此而勃然的模样,自己知道也不好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便转而说道:“……如今钟尚书挟陛下而逃,正破僵局,如此全盘便可灵动……西凉贼兵处,便可遣兵清剿,亦可获关中之心……至于汉帝,若有闪失……自然是钟尚书鲁莽之故……”
“荒唐!”杨彪一皱眉,低声喝道。赵温的意思杨彪当然明白,只不过这样的事情就算是明白了,也不能当着面摆放在台面之上来讲。
赵温丝毫不乱,就当做杨彪这一声怒喝并不是针对他一般,继续说道:“明公真知灼见,钟尚书此举果真荒唐……无非理政之道略有些许差异尔,岂能挟帝私逃?此举置汉家颜面于何处?又置汉室朝纲于何地?明公应发檄文,令天下闻之……”
“嗯?”杨彪微微垂下眼睑,“嗯……”这个赵温,倒是有些意思。
赵温说着,从衣袖当中抽出了一片木牍,说道:“此乃原本某草撰……还请明公纵览……”
杨彪笑着接过,说道:“有心了……”
只见木牍之上笔走龙蛇,写着:
“……尚书种劭,常自诩高门之士,其实未然。乃仲山甫之后也,原为一县门下吏,后方举孝廉……”
“……种劭初窥权柄,盖因其虚德,以为忠义;又协调讨逆,掩其野心。故李郭服诛,表行京郡,领尚书之位,旋权重朝纲……”
“……当今国事为艰,群凶搅乱,天子不安,种劭不思为国而翊卫,然贪婪野心,包含馋谋,不敬皇室,不正法纪,虽领三台,却专跋扈,不整朝政,赏爵由心,违逆上令,公卿充员……”
“……是以朝纲不振,天降横祸,关中饿殍,百姓屠戮。如今临晋侯杨,忧心社稷,愤而抗争,锄奸清逆,拨乱返正,无他,乃不欲朗朗乾坤毁于妄人之手也……”
杨彪一边看,一边点点头,然后微微笑道:“子柔果然好文采……吾所不及也……”
赵温含蓄的低下头,说道:“文笔乃小道也,治国理政方为大道……明公精于大道,某不才,便只能舞文弄墨,贻笑大方了……”
“呵呵,子柔过谦,过谦了……”杨彪将木牍放在桌案上,显然心情好转了很多。很显然,这样的一篇檄文不管怎么说都是对于杨彪有极大的益处的。所谓先入为主,管他种劭到底如何,先将其定性了再说。
更何况这一次朝争,既然已经败落,就乖乖的交出权柄,然后说不定杨彪还会准许种劭按照惯例告老还乡,结果种劭非要死扛到底,还将汉帝拐跑了,这种出格的行为,着实让杨彪恼怒。
既然一块桌子上吃饭,动不动就掀桌子,到底是几个意思?
现在人怎么都这样,真是世风日下……
杨彪虽然心中感慨,不过对于种劭的所作所为,依旧不想就这样发一篇檄文,然后轻描淡写的放过,因此手按在木牍之上,捋着胡须,默然不语。
“明公可是忧虑百官……这个,若有变故,百官亦众说纷纭,难以厘清?”赵温观察着杨彪的神色,说道。
杨彪微不可查的点点头。
汉帝么,活着当然不错,若是死了,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却不能和自己有半点牵连。弘农杨氏几百年的清誉,可不想和什么逼死汉帝的名声粘连在一起。
但是种劭这样,不追又不行,而追击过程当中,如果有什么像是赵温所说的“鲁莽”之事,那么自己也难免会沾染上一身的腥臊,现在或许不会有人提及,但是将来保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有人以此发难。
赵温微微倾斜身躯,向着杨彪说道:“明公,何不携百官追赶?”
“这如何……嘶……”杨彪刚刚下意识的想否决这个略显得荒唐的建议,但是旋即想到了一些什么,便吸了一口气,深思了起来。
杨彪并不是想不到赵温所说的事情,或许是旁观者清的原因,或许是赵温可以专心致志的想这样一个问题,而杨彪却要应付多个方面的事项,因此在事件的挖掘上面,可能就没有赵温走得深远。
赵温的计策很简单,甚至是有一些不着四六的感觉,但是在当下,却不失为一条上佳之策。
种劭不是带着汉帝跑了么?
那就去追,带着百官去追,至于能不能追上,或者说是追到什么程度,也都是大家的事情,跟杨彪牵扯不到一丝一毫。
毕竟法不责众。
“……明公,”赵温继续说道,“……如今朝中大员,多数皆被董贼胁迫而来……如今借此机会,岂不是可以一路还都……”
杨彪终于是笑了,看着赵温说道:“……子柔果然真国士也……如此一来,关中京兆,还是要烦劳子柔了……”
赵温闻言,立刻拜倒在地:“愿为明公效犬马之力!”
如果杨彪走了,也带着百官走了,那么关中自然是要留下一个合适的人选,而赵温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第一候选人。
赵温原本就是关中人,并且也担任过一段时间的京兆尹,不管是从哪一个方面来说,都是最为恰当不过,因此杨彪也没有故作扭捏,便直接将这个职位许给了赵温,因为杨彪也知道,其实赵温做出这样的规划,在解决了杨彪的问题的同时,也在为赵温他自己铺垫道路……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诡三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诡三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