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43章照猫画虎,依葫画瓢
目录:诡三国| 作者:马月猴年| 类别:历史军事
『斐骠骑之意,便是小儿亦知之!』
因为智商这个东西,向来就是稀缺品,所以很多人都觉得秀一秀自家的智商,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地位。
长安酒楼之中,当从惊慌之中恢复过来的士族子弟,发现斐潜并没有将骚乱的学子盘根究底,株连三族的时候,也就渐渐的放了心,一只只土拨鼠一般,从各自的坞堡或是庄园之中冒出头来,相互触碰着触角,打着招呼,自然也就有所议论。
『哦?敢问兄台高见!』
『对,对!在下洗耳恭听……』
先声夺人的中年人得意洋洋的坐在中间,比划着说道:『此间易尔!士乃社稷之要也,天下不可一日无士!骠骑设考举之制,原本是无奈之举……』
『哦?此话怎讲?』
中年人捋了捋胡须,卖了个关子,『咳咳,不知为何,忽觉口渴难耐……』
『来人!送坛好酒上来!』顿时有人闻弦歌知雅意,像极了有好酒就等着听故事的吃瓜众。
中年人假做推辞一二,然后又欣欣然喝了一两杯,咳嗽一声,便继续说道:『尔等自思之,骠骑出身何地?所用何人?原本三辅之地,观望着甚众也……然骠骑何人?纵横南北东西,虽也礼下于人,然自有傲骨,岂可一再哀而求之?如今设西京,求者如鳞鳞,附着如羽羽,以骠骑之傲,又怎会轻易相授?故而……啊哈,啊哈啊……』
中年人挑了跳眉毛,摆出一副『说道了这个份上,还是不懂的话就实在是朽木了』的姿势,众人左右相互看看,不管有没有真的听懂了,为了不失面子,也都先后发出了恍然大悟的声音,然后剩下的那几个还在思索的,见状慌忙也附和着,表示自己也明白了,不至于落后旁人太多。
『然此类旁支,自诩才华,皆傲不自知,虽说通达文赋,然不知民生……』中年人又喝了一杯酒,摸着酒渍说道,『观骠骑此番大考之题,一论西京,二轮盐铁,论西京者,乃欲论……』中年人伸出一个兰花指,左右点了点,然后才继续说道,『……论盐铁,便是欲论民也……而此等之辈,一来不明骠骑之心,二来又是受人挑拨……』
『受人挑唆?』
中年人摆出一副『你这个乡巴佬.jpg』的表情来,『人赃俱获……乃山东之人,挟私报复,煽动闹事……听闻还毁了……』
中年人压低嗓门,『毁了韦氏子……』
『啊?』
『哦……』
『原来如此……』
『搜得死内……』
中年人耳朵一竖,似乎听到了什么不和谐的声音,但是细找,又找不到,只得按照计划,做最后的总结:『便是黔首,不识斗字,亦知好歹,所谓嫌贫爱富,前倨后恭,人所不齿也……之前骠骑于北地,皆嫌北地偏远,如今西京架设,便是……啊哈?求之不成,便勃然而作,焚车劫掠,无恶不作……骠骑将其罚为劳役,便如直言,此等之人,品行极劣,犹不如乡野之民也……』
众人顿时恍然,不由得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中年人哈哈笑着,左右看了看,见注意力已经渐渐从他自己身上消退,便装作喝多了要更衣的样子,摇摇晃晃的下了楼,然后又摇晃着出了酒肆,消失在人流之中。
……^(OO)^……
『荀尚书此举,便是小儿都瞒不过!』
虽然说到底『小儿』究竟是做错了什么,不管是谁都要抓他来比较一下,但是对于刘协宣布皇后怀孕的这个事情,以及之后慢慢的散布而出的所谓『西方太白犯位』的说辞,也有不少人表示荀彧这个活干的太粗糙了,一点都不圆润。
正常流程来说,一般是皇帝真的生了皇子,才需要昭告四方,大赦天下,以示喜庆,但是这一次,竟然是生都没有生,就急着宣布,然后搞出一个名头来,其实用意很多人都看得明白。
但是和长安之处不同,在许县之中,没有什么人敢公然在大庭广众之下议论,只是私下聚会的时候才能相互凑在一起低语。
『一者,便是为了曹氏……』
刘协和曹操之间的裂痕,不仅仅是双方当事人清楚,就连旁观者也是看的明白,虽然说曹操将女儿送进宫中,多少也有弥补之意,但是具体怎样,还是不好说,否则也不会生出了今年王粲的这一连串后续事件来。
骠骑将军斐潜虽然退去了,但是余音萦绕,对于许县上下,朝堂内外的影响,并不是说骠骑人马走了之后便能尘埃落定的,而这个时候刚好遇到了曹皇后怀孕,简直就是天赐良机一般,这个还未出生的孩子就像是一副粘合剂,可以在裂缝之上再次加强一番……
如此一来,曹操就从不尴不尬的『司空』,逐渐的正式转任成为了『国丈』,那么之前刘协和曹操之间的别扭矛盾什么的,也就不再是臣子和君主之间的矛盾,而是成为了家里面女婿和老丈人之间的问题。
有汉以来,外戚和皇帝之间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在看看眼下的情形,似乎还算是不错了,毕竟汉代之中,外戚和皇帝之间见生死的,也有不少。
『其二么,自然还是为了骠骑……』
骠骑将军在长安,相互之间也不可能完全隔绝往来,长安的纸,北地的兵器,胶东的盐,渤海的鱼胶等等,这些或是关系民生,或是关系军工的物资,依旧在相互交易着,所以斐潜大考之后学子暴动的事情,也传到了许县。
所以有什么『西方太白金星犯位』之说,也就很正常了。
煽风点火么,自然是能煽多大的风,就煽多大的风,能点多少的火,就去点多少的火,反正只要骠骑不痛快,长安不平静,那么许县就痛快了,平静了。
另外一个方面,刘协大赦天下,那么骠骑那边是『赦』还是『不赦』?
这就是荀彧迫不及待的丢出去,丢给斐潜的问题。
当然,许县之中,那些官吏之间的议论,荀彧并不放在心上,或者说即便是知道了,也不在意,他现在更在意的是斐潜通过『考举』,展现出来的一种新型的人才选拔模式……
荀彧,作为大汉当前处于第一梯队的谋臣,自然不可能看着斐潜在长安做出一些新的举措,然后依旧宛如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不知道一样,持续的在原有的道路上一路走到黑。
远在长安的斐潜,自然也想不到,他推出的考试制度,却也同样的促进了许县之处的人才模式改革,使得『九品中正制』在许县更早的出现了雏形。
历史上『九品中正制』是陈群在220年提出的,而在那一年,是三国英雄豪杰凋零的一年。在那一年,曹操死了,关羽死了,夏侯惇,黄忠,法正,程昱,吕蒙,蒋钦等等也陆续死去,无数曾经或是耀眼,或是强势的人物在这一年凋零死去,留下了巨大的空缺,再加上常年征战,各地秩序已经完全被打破,新继位的曹丕也需要一种人才遴选机制,来帮助自己迅速站稳脚跟。
后人常说,『九品中正制度』是门阀搞出来的,其实这个说法有些偏颇,其实这个制度只是一种选官的办法,然后其结果才是导向了门阀。
若是直接翻译成为后世的标准的话,这个所谓的『九品中正制』,就是普通公物猿的选拔招考办法。需要注意并且比较有趣的是,一个是选拔过程也是有考试的,第二,不是选任领导职位,而仅仅是那种普通的职位,比较基层的那种。
现在,荀彧和陈群商量出来的还只是一个框架,但是这个框架已经有了一些『九品中正制』的味道,也不知道若是斐潜知道了他的举动促进了这一个结果诞生,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表情。
大汉到了当下,基本上智慧处于一流水准线上的,基本上都意识到了大汉的国政其实有很大的问题的,尤其是人才制度上面。
在汉代,州郡长官一直以来,都有自辟属吏的权力。也就是说,州郡长官的下属们,都是由州郡的长官自己招聘的。朝廷在地方上只任命部分高级官僚的权利,而在此之下,州郡自己有人事权,而这个人事权,有时候比朝堂的还要更大。
打个比方来说,这就好比是一家全国性的大企业,但是只有分公司的老总是总公司任命的,其余基层员工,都是由当地分公司领导自行决定,根本不需要上报总公司,连流程都不需要走。
即便是到了后世,也常常有老总到哪里,然后秘书和司机就一定跟着到哪里,更何况在汉代,这样的人才选用结果,必然会产生各种门生或是裙带关系,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即便这些人的工作能力很强,但是对于公司,这些基层的官吏几乎不会有对于大汉朝堂有多少忠诚度的,尽管他领的是公司发的薪水,但事实上,他只对介绍自己进公司的那个人有依附感,毕竟,能带他进来,也能就把他赶走。
因此要是给这种模式取一个名字,或许可以叫做『二元君』,因为上面一层皇帝,下面还有一层『土皇帝』。
在长安的学子闹事,这些学子只是考虑着一些粗浅的,或者是直白的利益述求,而对于在许县的荀彧来说,却敏锐的察觉到了这其实是斐潜针对于大汉人事制度的一个新的变革,一个新的举措!
换句话说,就是人事权的上收。通过中央考举,地方官吏不再有完全的人事任命权,即便是临时调任也没有用,因为考举的这些人一定会逐渐来替代这些『临时工』。
所以,荀彧同样的,也默默的准备好了纸笔,照着葫芦准备画瓢。
然而葫芦和瓢毕竟还是有些分别的……
『各地之子,远途跋涉,齐聚于都……』陈群缓缓的说道,『若中之,自然欣喜,若是不中,难免伤怀,届时稍有不妥,便如……』
荀彧点头。
陈群也是一个美男子,拿到后世之中,演个什么贵公子根本不需要化妆,妥妥的一大堆的叫嚣着要给他生猴子什么的。很显然,陈群对于上下跳跃着的喊着要生猴子的母猴子没有什么兴趣,『当设考正官,分赴各地……』
陈群所说的,也确实是这一次斐潜大考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众多的考生汇集一处,先不说这样的考试给京都官吏增加的负担,更重要的是汉代交通环境就是如此,让这些考生千里迢迢而来,然后考不中的就圆润的走开,有多少人会心平气和的接受?
若是下放到各地,让朝堂委派的『考正』,监督考试,遴选人才,不就是可以避免考生汇聚过多的麻烦了么?
荀彧表示同意,『长文所见,果然不凡……』
陈群笑了笑,说道:『若非长安纷乱,在下也未必能想到此处……』
两人相视一笑,对于骠骑将军斐潜提供的经验包表示感谢。
设立『考正』官的最大作用,就是朝堂可以直接针对人事招聘工作,从而剥夺州郡长官的人事权。当然,历史当中的九品中正制,也包含了这一条。
因此说来,后来的科举,若是从整体来看,也不见得全数都是对于『九品中正制』的彻头彻尾的,完完全全的颠覆,更像是进一步的变化的改良。
同样的,陈群接下来提出的考试标准,其实也是脱胎于原本汉代的察举制度,略有创新,不能说这不算是一种进步,但是进步的空间么……
依旧有限。
因为陈群提出,『德才兼备』。
和后世的所谓『德才兼备』不一样,陈群所要求的『德』是有标准的,依旧没有脱离汉代对于『人品』的那种述求。
然而有意识的是,陈群的『德才兼备』,正好是因为看到了斐潜在长安之中的那些学子闹剧,认为是这些学子或许有才,品德稍差才造成的……
『由各地考正,先于考评,择选良才,上汇朝堂……』陈群总结说道,『天下英才皆于立档案,欲寻栋梁便可按图而寻,可免乡野私评,可除民间陋习也……』
『如此,或可行之……』荀彧沉吟良久,最终也是觉得可以先试试。
战国以来,贵族制度逐渐瓦解,到秦汉基本形成了官僚制度。
官僚的权力不可以世袭,对于权力,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也就是在位的时候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呼风唤雨,一旦退出岗位,权力也就随之而去了。
官僚是不会满足于临时工的身份的,一定会想尽办法,扩大自己的权益。虽然行政权力不可以世袭,但是可以利用手里的行政资源,转化为家族的社会资源,传给下一代,下一代利用手里的社会资源优势,在行政权力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经过不懈的努力,有些家族世代做官,有权有势有文化,逐渐形成了所谓的士族,再后来,士族基本垄断了官僚系统,为了更好的捍卫自身的权益,自然和中央朝堂有所冲突,而为了缓解这样的矛盾,也为了曹操政权的稳固,荀彧和陈群,仿造于斐潜的考举制度,做出了一个相应的改革,也就很自然的出现了。
毕竟在这么多年的混乱战乱之下,中央与地方失联,官吏的选举处于真空状态,没有了统一的标准,而且很多地方的权利朝堂都收不回来,斐潜缺少人才,曹操这里也是同样的急需人才。
利用派遣的『考正』,一方面可以从被动变成主动,扩大朝堂人才的接受范围,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建档,对于流亡在各地的人才进行了统计登记,也同样可以控制更多的人才,不至于外流。
尤其是不能让人才流落到长安去……
说起来,荀彧和陈群搞出来的这个『考正制』,带着九品中正的味道,但是又不完全是九品中正,反倒是有些像是后世西方的所谓皿煮自选,根据社区的舆论,推选出社区议员,然后再由几个社区,推选出市议员,一个个的级别向上,评判的标准似乎都是公平的,都是来自于百姓的呼声,但是实际上……
望着远去,准备正式将『考正制度』落于具体字面的陈群,荀彧不由得长长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吐出。
虽然说曹老板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当下天子不怎么听话,诸侯也不怎么服从,中间还有不少名门豪族蠢蠢欲动,荀彧作为曹老板的后勤大管家,这个位置并不好坐。
曹老板出身么,大家都知道,所以曹老板一直以来都不被名士清流所接纳,相反,不少名士清流瞧不起曹老板,甚至取笑他,并且还与他对抗。
这种对抗,已经有过一次边让了,现在又差一点让王粲做了第二次……
有一,有二,不可再三。
所以,荀彧必须想出办法来,在制度层面上做出变革。然而,国家是需要人才的,曹老板的政权,还需要依靠地方名士来维护和支持,所以,在最大范围内的合作,就是荀彧的最终目标。
只不过,荀彧也不清楚,他当下按照斐潜的那个葫芦画出来的这个瓢,究竟像不像,好不好用……
因为智商这个东西,向来就是稀缺品,所以很多人都觉得秀一秀自家的智商,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地位。
长安酒楼之中,当从惊慌之中恢复过来的士族子弟,发现斐潜并没有将骚乱的学子盘根究底,株连三族的时候,也就渐渐的放了心,一只只土拨鼠一般,从各自的坞堡或是庄园之中冒出头来,相互触碰着触角,打着招呼,自然也就有所议论。
『哦?敢问兄台高见!』
『对,对!在下洗耳恭听……』
先声夺人的中年人得意洋洋的坐在中间,比划着说道:『此间易尔!士乃社稷之要也,天下不可一日无士!骠骑设考举之制,原本是无奈之举……』
『哦?此话怎讲?』
中年人捋了捋胡须,卖了个关子,『咳咳,不知为何,忽觉口渴难耐……』
『来人!送坛好酒上来!』顿时有人闻弦歌知雅意,像极了有好酒就等着听故事的吃瓜众。
中年人假做推辞一二,然后又欣欣然喝了一两杯,咳嗽一声,便继续说道:『尔等自思之,骠骑出身何地?所用何人?原本三辅之地,观望着甚众也……然骠骑何人?纵横南北东西,虽也礼下于人,然自有傲骨,岂可一再哀而求之?如今设西京,求者如鳞鳞,附着如羽羽,以骠骑之傲,又怎会轻易相授?故而……啊哈,啊哈啊……』
中年人挑了跳眉毛,摆出一副『说道了这个份上,还是不懂的话就实在是朽木了』的姿势,众人左右相互看看,不管有没有真的听懂了,为了不失面子,也都先后发出了恍然大悟的声音,然后剩下的那几个还在思索的,见状慌忙也附和着,表示自己也明白了,不至于落后旁人太多。
『然此类旁支,自诩才华,皆傲不自知,虽说通达文赋,然不知民生……』中年人又喝了一杯酒,摸着酒渍说道,『观骠骑此番大考之题,一论西京,二轮盐铁,论西京者,乃欲论……』中年人伸出一个兰花指,左右点了点,然后才继续说道,『……论盐铁,便是欲论民也……而此等之辈,一来不明骠骑之心,二来又是受人挑拨……』
『受人挑唆?』
中年人摆出一副『你这个乡巴佬.jpg』的表情来,『人赃俱获……乃山东之人,挟私报复,煽动闹事……听闻还毁了……』
中年人压低嗓门,『毁了韦氏子……』
『啊?』
『哦……』
『原来如此……』
『搜得死内……』
中年人耳朵一竖,似乎听到了什么不和谐的声音,但是细找,又找不到,只得按照计划,做最后的总结:『便是黔首,不识斗字,亦知好歹,所谓嫌贫爱富,前倨后恭,人所不齿也……之前骠骑于北地,皆嫌北地偏远,如今西京架设,便是……啊哈?求之不成,便勃然而作,焚车劫掠,无恶不作……骠骑将其罚为劳役,便如直言,此等之人,品行极劣,犹不如乡野之民也……』
众人顿时恍然,不由得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中年人哈哈笑着,左右看了看,见注意力已经渐渐从他自己身上消退,便装作喝多了要更衣的样子,摇摇晃晃的下了楼,然后又摇晃着出了酒肆,消失在人流之中。
……^(OO)^……
『荀尚书此举,便是小儿都瞒不过!』
虽然说到底『小儿』究竟是做错了什么,不管是谁都要抓他来比较一下,但是对于刘协宣布皇后怀孕的这个事情,以及之后慢慢的散布而出的所谓『西方太白犯位』的说辞,也有不少人表示荀彧这个活干的太粗糙了,一点都不圆润。
正常流程来说,一般是皇帝真的生了皇子,才需要昭告四方,大赦天下,以示喜庆,但是这一次,竟然是生都没有生,就急着宣布,然后搞出一个名头来,其实用意很多人都看得明白。
但是和长安之处不同,在许县之中,没有什么人敢公然在大庭广众之下议论,只是私下聚会的时候才能相互凑在一起低语。
『一者,便是为了曹氏……』
刘协和曹操之间的裂痕,不仅仅是双方当事人清楚,就连旁观者也是看的明白,虽然说曹操将女儿送进宫中,多少也有弥补之意,但是具体怎样,还是不好说,否则也不会生出了今年王粲的这一连串后续事件来。
骠骑将军斐潜虽然退去了,但是余音萦绕,对于许县上下,朝堂内外的影响,并不是说骠骑人马走了之后便能尘埃落定的,而这个时候刚好遇到了曹皇后怀孕,简直就是天赐良机一般,这个还未出生的孩子就像是一副粘合剂,可以在裂缝之上再次加强一番……
如此一来,曹操就从不尴不尬的『司空』,逐渐的正式转任成为了『国丈』,那么之前刘协和曹操之间的别扭矛盾什么的,也就不再是臣子和君主之间的矛盾,而是成为了家里面女婿和老丈人之间的问题。
有汉以来,外戚和皇帝之间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在看看眼下的情形,似乎还算是不错了,毕竟汉代之中,外戚和皇帝之间见生死的,也有不少。
『其二么,自然还是为了骠骑……』
骠骑将军在长安,相互之间也不可能完全隔绝往来,长安的纸,北地的兵器,胶东的盐,渤海的鱼胶等等,这些或是关系民生,或是关系军工的物资,依旧在相互交易着,所以斐潜大考之后学子暴动的事情,也传到了许县。
所以有什么『西方太白金星犯位』之说,也就很正常了。
煽风点火么,自然是能煽多大的风,就煽多大的风,能点多少的火,就去点多少的火,反正只要骠骑不痛快,长安不平静,那么许县就痛快了,平静了。
另外一个方面,刘协大赦天下,那么骠骑那边是『赦』还是『不赦』?
这就是荀彧迫不及待的丢出去,丢给斐潜的问题。
当然,许县之中,那些官吏之间的议论,荀彧并不放在心上,或者说即便是知道了,也不在意,他现在更在意的是斐潜通过『考举』,展现出来的一种新型的人才选拔模式……
荀彧,作为大汉当前处于第一梯队的谋臣,自然不可能看着斐潜在长安做出一些新的举措,然后依旧宛如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不知道一样,持续的在原有的道路上一路走到黑。
远在长安的斐潜,自然也想不到,他推出的考试制度,却也同样的促进了许县之处的人才模式改革,使得『九品中正制』在许县更早的出现了雏形。
历史上『九品中正制』是陈群在220年提出的,而在那一年,是三国英雄豪杰凋零的一年。在那一年,曹操死了,关羽死了,夏侯惇,黄忠,法正,程昱,吕蒙,蒋钦等等也陆续死去,无数曾经或是耀眼,或是强势的人物在这一年凋零死去,留下了巨大的空缺,再加上常年征战,各地秩序已经完全被打破,新继位的曹丕也需要一种人才遴选机制,来帮助自己迅速站稳脚跟。
后人常说,『九品中正制度』是门阀搞出来的,其实这个说法有些偏颇,其实这个制度只是一种选官的办法,然后其结果才是导向了门阀。
若是直接翻译成为后世的标准的话,这个所谓的『九品中正制』,就是普通公物猿的选拔招考办法。需要注意并且比较有趣的是,一个是选拔过程也是有考试的,第二,不是选任领导职位,而仅仅是那种普通的职位,比较基层的那种。
现在,荀彧和陈群商量出来的还只是一个框架,但是这个框架已经有了一些『九品中正制』的味道,也不知道若是斐潜知道了他的举动促进了这一个结果诞生,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表情。
大汉到了当下,基本上智慧处于一流水准线上的,基本上都意识到了大汉的国政其实有很大的问题的,尤其是人才制度上面。
在汉代,州郡长官一直以来,都有自辟属吏的权力。也就是说,州郡长官的下属们,都是由州郡的长官自己招聘的。朝廷在地方上只任命部分高级官僚的权利,而在此之下,州郡自己有人事权,而这个人事权,有时候比朝堂的还要更大。
打个比方来说,这就好比是一家全国性的大企业,但是只有分公司的老总是总公司任命的,其余基层员工,都是由当地分公司领导自行决定,根本不需要上报总公司,连流程都不需要走。
即便是到了后世,也常常有老总到哪里,然后秘书和司机就一定跟着到哪里,更何况在汉代,这样的人才选用结果,必然会产生各种门生或是裙带关系,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即便这些人的工作能力很强,但是对于公司,这些基层的官吏几乎不会有对于大汉朝堂有多少忠诚度的,尽管他领的是公司发的薪水,但事实上,他只对介绍自己进公司的那个人有依附感,毕竟,能带他进来,也能就把他赶走。
因此要是给这种模式取一个名字,或许可以叫做『二元君』,因为上面一层皇帝,下面还有一层『土皇帝』。
在长安的学子闹事,这些学子只是考虑着一些粗浅的,或者是直白的利益述求,而对于在许县的荀彧来说,却敏锐的察觉到了这其实是斐潜针对于大汉人事制度的一个新的变革,一个新的举措!
换句话说,就是人事权的上收。通过中央考举,地方官吏不再有完全的人事任命权,即便是临时调任也没有用,因为考举的这些人一定会逐渐来替代这些『临时工』。
所以,荀彧同样的,也默默的准备好了纸笔,照着葫芦准备画瓢。
然而葫芦和瓢毕竟还是有些分别的……
『各地之子,远途跋涉,齐聚于都……』陈群缓缓的说道,『若中之,自然欣喜,若是不中,难免伤怀,届时稍有不妥,便如……』
荀彧点头。
陈群也是一个美男子,拿到后世之中,演个什么贵公子根本不需要化妆,妥妥的一大堆的叫嚣着要给他生猴子什么的。很显然,陈群对于上下跳跃着的喊着要生猴子的母猴子没有什么兴趣,『当设考正官,分赴各地……』
陈群所说的,也确实是这一次斐潜大考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众多的考生汇集一处,先不说这样的考试给京都官吏增加的负担,更重要的是汉代交通环境就是如此,让这些考生千里迢迢而来,然后考不中的就圆润的走开,有多少人会心平气和的接受?
若是下放到各地,让朝堂委派的『考正』,监督考试,遴选人才,不就是可以避免考生汇聚过多的麻烦了么?
荀彧表示同意,『长文所见,果然不凡……』
陈群笑了笑,说道:『若非长安纷乱,在下也未必能想到此处……』
两人相视一笑,对于骠骑将军斐潜提供的经验包表示感谢。
设立『考正』官的最大作用,就是朝堂可以直接针对人事招聘工作,从而剥夺州郡长官的人事权。当然,历史当中的九品中正制,也包含了这一条。
因此说来,后来的科举,若是从整体来看,也不见得全数都是对于『九品中正制』的彻头彻尾的,完完全全的颠覆,更像是进一步的变化的改良。
同样的,陈群接下来提出的考试标准,其实也是脱胎于原本汉代的察举制度,略有创新,不能说这不算是一种进步,但是进步的空间么……
依旧有限。
因为陈群提出,『德才兼备』。
和后世的所谓『德才兼备』不一样,陈群所要求的『德』是有标准的,依旧没有脱离汉代对于『人品』的那种述求。
然而有意识的是,陈群的『德才兼备』,正好是因为看到了斐潜在长安之中的那些学子闹剧,认为是这些学子或许有才,品德稍差才造成的……
『由各地考正,先于考评,择选良才,上汇朝堂……』陈群总结说道,『天下英才皆于立档案,欲寻栋梁便可按图而寻,可免乡野私评,可除民间陋习也……』
『如此,或可行之……』荀彧沉吟良久,最终也是觉得可以先试试。
战国以来,贵族制度逐渐瓦解,到秦汉基本形成了官僚制度。
官僚的权力不可以世袭,对于权力,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也就是在位的时候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呼风唤雨,一旦退出岗位,权力也就随之而去了。
官僚是不会满足于临时工的身份的,一定会想尽办法,扩大自己的权益。虽然行政权力不可以世袭,但是可以利用手里的行政资源,转化为家族的社会资源,传给下一代,下一代利用手里的社会资源优势,在行政权力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经过不懈的努力,有些家族世代做官,有权有势有文化,逐渐形成了所谓的士族,再后来,士族基本垄断了官僚系统,为了更好的捍卫自身的权益,自然和中央朝堂有所冲突,而为了缓解这样的矛盾,也为了曹操政权的稳固,荀彧和陈群,仿造于斐潜的考举制度,做出了一个相应的改革,也就很自然的出现了。
毕竟在这么多年的混乱战乱之下,中央与地方失联,官吏的选举处于真空状态,没有了统一的标准,而且很多地方的权利朝堂都收不回来,斐潜缺少人才,曹操这里也是同样的急需人才。
利用派遣的『考正』,一方面可以从被动变成主动,扩大朝堂人才的接受范围,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建档,对于流亡在各地的人才进行了统计登记,也同样可以控制更多的人才,不至于外流。
尤其是不能让人才流落到长安去……
说起来,荀彧和陈群搞出来的这个『考正制』,带着九品中正的味道,但是又不完全是九品中正,反倒是有些像是后世西方的所谓皿煮自选,根据社区的舆论,推选出社区议员,然后再由几个社区,推选出市议员,一个个的级别向上,评判的标准似乎都是公平的,都是来自于百姓的呼声,但是实际上……
望着远去,准备正式将『考正制度』落于具体字面的陈群,荀彧不由得长长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吐出。
虽然说曹老板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当下天子不怎么听话,诸侯也不怎么服从,中间还有不少名门豪族蠢蠢欲动,荀彧作为曹老板的后勤大管家,这个位置并不好坐。
曹老板出身么,大家都知道,所以曹老板一直以来都不被名士清流所接纳,相反,不少名士清流瞧不起曹老板,甚至取笑他,并且还与他对抗。
这种对抗,已经有过一次边让了,现在又差一点让王粲做了第二次……
有一,有二,不可再三。
所以,荀彧必须想出办法来,在制度层面上做出变革。然而,国家是需要人才的,曹老板的政权,还需要依靠地方名士来维护和支持,所以,在最大范围内的合作,就是荀彧的最终目标。
只不过,荀彧也不清楚,他当下按照斐潜的那个葫芦画出来的这个瓢,究竟像不像,好不好用……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诡三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诡三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