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87章人强胜天
目录:诡三国| 作者:马月猴年| 类别:历史军事
长安。
当接到了曹操一方在大规模的清查吏治,搜检奸细的消息的时候,斐潜是略有些惊讶的。
鸽子快递,使命必达。
可惜那些眼线没办法一下子打包,快递送回长安……
在历史上,曹操似乎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
这样子的变化,也不知道应该算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
但不管怎么说,曹操治下的清查间谍奸细的行动,确实给斐潜派遣到曹操那边的眼线,带去了一定的危险。
『传令,没有暴露的,都暂时潜藏一段时间,别轻举妄动,』斐潜对庞统吩咐道,『我估计丞相此举么,也就是一阵风,不可能长久……此外,让常山太原,潼关函谷,武关宛城做好准备,抽调些精干兵卒,必要之时可以出动小部队去接应,嗯,就以巡弋和行猎的名头即可……』
庞统点头记下。
现在斐潜所能为这些家伙做的,也就是这么多了。
『对了,德润,』斐潜沉默了一会儿,略有些犹豫,但还是转头对阚泽说道,『如果真有人被捕,多数会缉拿转运至许县之内,投入大牢内严加审问……如果说其口风不严,牵扯太多,以至于旁人有了危险……一方面要及时通知相关之人,另外一方面……』
阚泽会意,拱手应答:『臣当知会行动处,让人做好准备。』
斐潜微微点头。
这样的命令或许会让一些人死,但也会保护一些人的生存。
斐潜几乎每天都要考虑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有时候不得不放弃一些,包括他自己原有的一些认知和情感。
直接出兵到曹操治下去接应?
就像是拯救大兵?
连米狗都知道,那玩意是电影。后世米国死了米虫百万,眉头都不动一下,还指望着电影当中的是真实的展现?
救人,当然会去做。
但是也有一个度。
就像是华夏古代就有的人道精神。
『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仗还是要有人打的,不是说为了所谓的『人道主义』,全员都回家。这是魏无忌说的,记载在史记之中,后来也常常被其他年代的华夏将领所用。
华夏一直都有这样的精神,只不过没有像是米国吹得那么响亮。其实说起来,这不比米国明知道兄弟三个都服役了还装湖涂都送去战场强?所谓真实事件改编,是三个兄弟都去战场这件事是真实的,至于后面的那些,那就是改编的。
所以不得不佩服,在某些方面,后世米国在精神战场上,长期是压着华夏打。而华夏在被揍得浑身是伤之后,竟然还有些人产生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斐潜认为,这是因为教育缺失的问题。
再加上有一些人,会有意或是无意的以偏概全,抓着一点点问题无限放大,然后讲一些事实而非的话来混淆事实……
就像是救这些人,自然也是会做,但是总会有人表示怎么不派飞机呢?派了飞机之后,还有人表示我老公,我父亲,我谁谁谁是某某职务,我要优先,平民贱民凭什么在我前面……
官吏,永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政治部分。
人类的文明总是在不断发展当中进步,华夏自然也不能例外。在这个过程当中,优秀的人才是发展过程当中必不可缺的一个部分,因此一个好的人才培养和选拔的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就牵扯到了教育体系。
选拔,就自然是和官僚体系相关。
教育体系会影响到官僚体系,同样的,官僚体系同样也影响教育体系。所以后世有很多时候看起来像是学阀,叫兽,亦或是什么师德,亦或是什么书籍的问题,但是实际上牵扯的东西,绝不仅仅只有教育体系。
斐潜现在想要做的,就是做体系。
官僚的体系,也包括教育的体系。
华夏历史文化悠久,为了确保优秀的人才能够一直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历朝历代都在不断摸索和健全人才的选拔制度。
从早期的世袭制,养士制到汉的察举制,再到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以及后来隋唐的科举制,无不都是华夏先辈的智慧结晶。
就像是吃了最后一个馒头饱了,就骂先前几个馒头水货一样,没有先辈一代代的试探和研究,又有谁能知晓应该采用什么模式来选拔人才?
斐潜想要早一些的推行科举制度。因为科举制度是被证实有效的,并且是华夏影响巨大,甚至到了后世也持续沿用的一个人才选拔制度。
开民智,喊口号容易,具体做很难。
科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开民智。
知识,原本是被垄断的,也是一直都被试图垄断的。
周文王搞死了巫,让知识从巫那边『开民智』,到了贵族手中。
然后春秋贵族试图垄断知识,然后秦始皇上场,把六国旧贵族打得生活不能自理,从而使得知识从贵族走向了更多的世家……
斐潜认为,如果不出意外,知识的扩展,也就是『开民智』,就是如此的重复发展,演变扩散。既被现有掌握的阶级不断试图垄断,不断的贪婪摄取超额利益,同时又被更广泛的范围所需求,在某个不可调和的时刻,爆发巨大的矛盾冲突,原有垄断阶级被杀死,推翻,吊在路灯上,然后被扩大到更广泛的面上,然后渐渐的在废墟当中长出新的,比上一个群体要更多一些的,新的垄断阶级出来。
这就是斐潜确认的『开民智』的过程。
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也就是类似于熵增。
因为人类有好奇心。
所以到了后世,就有垄断知识,掌握媒体的,干脆用垃圾信息,无聊视频,再加上大数据的推送,使其占用人类原本应该通过好奇心获取知识的时间,来延缓这个『增熵的过程』。
但是还是有人会醒悟的,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躺平,即便是他们口头上说是要躺平,甚至是摊平……
斐潜让阚泽去办事,然后让庞统召集了一些核心人物开会。
至少,在当下围拢在斐潜身边的这些人里面,没有人躺平。
『春耕过后,须将科举推行于各郡。』斐潜缓缓的说道,『唯有郡县立科举之制,此举方可长久。』
斐潜先做了一个总要求,然后才解释道:『前秦之所以胜六国,以军爵为其重也。秦国民皆争先,而六国唯有公子争先。』
得民心者得天下,秦朝当时的制度,就是全民打怪升级的现实online版本。
从推小怪,到精英怪,再到推倒了六个大boss之后,秦始皇一度想要找匈奴当下一个的目标,只可惜没能成功的将战场转移过去……
在历史的不同阶段,统治者的个体不同,对于『民』这个概念,或者说其理解范围,总是在晃动着,变化着。
就像是在后世所谓生长在红旗下,也会有官吏就很自然的脱口而出『贱民』、『刁民』等词语一样。
在家中发现一只蟑螂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已经有了不止一堆。杀一只蟑螂不难,但想要将蟑螂从家里清除出去,其难度就直线上升了。
斐潜所能做的,也就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和这些大汉明了一切。
华夏人是善于总结的。
大汉只有三只脚,清流,外戚,宦官,然后某一只脚不成了,大汉就歪了,倒下来了。
隋唐统治者便看到了前车之鉴,觉得要搞好多只的脚才安稳,于是,正好数量众多的小地主阶级开始开始向往政治权利,开始追求更加细致的,更加安稳的生活,上下合力之下,科举考试制度便应运而生。
那些原本的垄断者,就被吊路灯上了。
因为科举制的产生破除了之前的门户看法,使得一些人即使出身贫穷,也依旧可以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获得政治地位,不再是贵族子弟一手遮天的局面。
这个制度的面试使得寒门子弟看到了未来,心中有了希望,就不会走向绝望。同时,通过考试而产生的官吏,也多少具备一定的才能,即使出身低微,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翻身,不公平的现象相对来说减少一些,民间积攒的怨恨也就随之减少,从而为社会的整体安定带来一定好处。
在统治者眼中,想要使得社会安定,人民没有暴动,不会威胁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必须想出一个能够使得人人信服的方式,科举制度便是如此。
斐潜想要阻止魏晋的危机再一次在华夏大地上重演,并不是杀掉司马懿,而是要建立起一个新颖的人才选举方式,也就是科举。
科举的导向力量无疑是巨大的,所以儒家也借着科举,长盛不衰。
斐潜现在要做的,就是在科举开始之前,除了统一思想,并且让这些人代替自己将这种思想传播出去之外,还需要在科举最开始的时候,掺杂进去农业,工业,以及相关产业的考试方法,制定相关的制度,以免科举单腿蹦跶走歪路。
『三月,公达负责右扶风,子敬负责陇西陇右之郡县科举,』斐潜分派任务,『仲达,河东上郡北地,子瑜去汉中。至于上党太原,依旧是梁道负责,川蜀让元直安排……』
『诸位,』斐潜面容严肃,『此去监察科举之制,固当重之,然集各地郡乡老大姓,令其知晓科举之妙,顺应天地之理,亦为诸位之重任也……』
当接到了曹操一方在大规模的清查吏治,搜检奸细的消息的时候,斐潜是略有些惊讶的。
鸽子快递,使命必达。
可惜那些眼线没办法一下子打包,快递送回长安……
在历史上,曹操似乎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
这样子的变化,也不知道应该算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
但不管怎么说,曹操治下的清查间谍奸细的行动,确实给斐潜派遣到曹操那边的眼线,带去了一定的危险。
『传令,没有暴露的,都暂时潜藏一段时间,别轻举妄动,』斐潜对庞统吩咐道,『我估计丞相此举么,也就是一阵风,不可能长久……此外,让常山太原,潼关函谷,武关宛城做好准备,抽调些精干兵卒,必要之时可以出动小部队去接应,嗯,就以巡弋和行猎的名头即可……』
庞统点头记下。
现在斐潜所能为这些家伙做的,也就是这么多了。
『对了,德润,』斐潜沉默了一会儿,略有些犹豫,但还是转头对阚泽说道,『如果真有人被捕,多数会缉拿转运至许县之内,投入大牢内严加审问……如果说其口风不严,牵扯太多,以至于旁人有了危险……一方面要及时通知相关之人,另外一方面……』
阚泽会意,拱手应答:『臣当知会行动处,让人做好准备。』
斐潜微微点头。
这样的命令或许会让一些人死,但也会保护一些人的生存。
斐潜几乎每天都要考虑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有时候不得不放弃一些,包括他自己原有的一些认知和情感。
直接出兵到曹操治下去接应?
就像是拯救大兵?
连米狗都知道,那玩意是电影。后世米国死了米虫百万,眉头都不动一下,还指望着电影当中的是真实的展现?
救人,当然会去做。
但是也有一个度。
就像是华夏古代就有的人道精神。
『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仗还是要有人打的,不是说为了所谓的『人道主义』,全员都回家。这是魏无忌说的,记载在史记之中,后来也常常被其他年代的华夏将领所用。
华夏一直都有这样的精神,只不过没有像是米国吹得那么响亮。其实说起来,这不比米国明知道兄弟三个都服役了还装湖涂都送去战场强?所谓真实事件改编,是三个兄弟都去战场这件事是真实的,至于后面的那些,那就是改编的。
所以不得不佩服,在某些方面,后世米国在精神战场上,长期是压着华夏打。而华夏在被揍得浑身是伤之后,竟然还有些人产生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斐潜认为,这是因为教育缺失的问题。
再加上有一些人,会有意或是无意的以偏概全,抓着一点点问题无限放大,然后讲一些事实而非的话来混淆事实……
就像是救这些人,自然也是会做,但是总会有人表示怎么不派飞机呢?派了飞机之后,还有人表示我老公,我父亲,我谁谁谁是某某职务,我要优先,平民贱民凭什么在我前面……
官吏,永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政治部分。
人类的文明总是在不断发展当中进步,华夏自然也不能例外。在这个过程当中,优秀的人才是发展过程当中必不可缺的一个部分,因此一个好的人才培养和选拔的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就牵扯到了教育体系。
选拔,就自然是和官僚体系相关。
教育体系会影响到官僚体系,同样的,官僚体系同样也影响教育体系。所以后世有很多时候看起来像是学阀,叫兽,亦或是什么师德,亦或是什么书籍的问题,但是实际上牵扯的东西,绝不仅仅只有教育体系。
斐潜现在想要做的,就是做体系。
官僚的体系,也包括教育的体系。
华夏历史文化悠久,为了确保优秀的人才能够一直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历朝历代都在不断摸索和健全人才的选拔制度。
从早期的世袭制,养士制到汉的察举制,再到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以及后来隋唐的科举制,无不都是华夏先辈的智慧结晶。
就像是吃了最后一个馒头饱了,就骂先前几个馒头水货一样,没有先辈一代代的试探和研究,又有谁能知晓应该采用什么模式来选拔人才?
斐潜想要早一些的推行科举制度。因为科举制度是被证实有效的,并且是华夏影响巨大,甚至到了后世也持续沿用的一个人才选拔制度。
开民智,喊口号容易,具体做很难。
科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开民智。
知识,原本是被垄断的,也是一直都被试图垄断的。
周文王搞死了巫,让知识从巫那边『开民智』,到了贵族手中。
然后春秋贵族试图垄断知识,然后秦始皇上场,把六国旧贵族打得生活不能自理,从而使得知识从贵族走向了更多的世家……
斐潜认为,如果不出意外,知识的扩展,也就是『开民智』,就是如此的重复发展,演变扩散。既被现有掌握的阶级不断试图垄断,不断的贪婪摄取超额利益,同时又被更广泛的范围所需求,在某个不可调和的时刻,爆发巨大的矛盾冲突,原有垄断阶级被杀死,推翻,吊在路灯上,然后被扩大到更广泛的面上,然后渐渐的在废墟当中长出新的,比上一个群体要更多一些的,新的垄断阶级出来。
这就是斐潜确认的『开民智』的过程。
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也就是类似于熵增。
因为人类有好奇心。
所以到了后世,就有垄断知识,掌握媒体的,干脆用垃圾信息,无聊视频,再加上大数据的推送,使其占用人类原本应该通过好奇心获取知识的时间,来延缓这个『增熵的过程』。
但是还是有人会醒悟的,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躺平,即便是他们口头上说是要躺平,甚至是摊平……
斐潜让阚泽去办事,然后让庞统召集了一些核心人物开会。
至少,在当下围拢在斐潜身边的这些人里面,没有人躺平。
『春耕过后,须将科举推行于各郡。』斐潜缓缓的说道,『唯有郡县立科举之制,此举方可长久。』
斐潜先做了一个总要求,然后才解释道:『前秦之所以胜六国,以军爵为其重也。秦国民皆争先,而六国唯有公子争先。』
得民心者得天下,秦朝当时的制度,就是全民打怪升级的现实online版本。
从推小怪,到精英怪,再到推倒了六个大boss之后,秦始皇一度想要找匈奴当下一个的目标,只可惜没能成功的将战场转移过去……
在历史的不同阶段,统治者的个体不同,对于『民』这个概念,或者说其理解范围,总是在晃动着,变化着。
就像是在后世所谓生长在红旗下,也会有官吏就很自然的脱口而出『贱民』、『刁民』等词语一样。
在家中发现一只蟑螂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已经有了不止一堆。杀一只蟑螂不难,但想要将蟑螂从家里清除出去,其难度就直线上升了。
斐潜所能做的,也就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和这些大汉明了一切。
华夏人是善于总结的。
大汉只有三只脚,清流,外戚,宦官,然后某一只脚不成了,大汉就歪了,倒下来了。
隋唐统治者便看到了前车之鉴,觉得要搞好多只的脚才安稳,于是,正好数量众多的小地主阶级开始开始向往政治权利,开始追求更加细致的,更加安稳的生活,上下合力之下,科举考试制度便应运而生。
那些原本的垄断者,就被吊路灯上了。
因为科举制的产生破除了之前的门户看法,使得一些人即使出身贫穷,也依旧可以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获得政治地位,不再是贵族子弟一手遮天的局面。
这个制度的面试使得寒门子弟看到了未来,心中有了希望,就不会走向绝望。同时,通过考试而产生的官吏,也多少具备一定的才能,即使出身低微,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翻身,不公平的现象相对来说减少一些,民间积攒的怨恨也就随之减少,从而为社会的整体安定带来一定好处。
在统治者眼中,想要使得社会安定,人民没有暴动,不会威胁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必须想出一个能够使得人人信服的方式,科举制度便是如此。
斐潜想要阻止魏晋的危机再一次在华夏大地上重演,并不是杀掉司马懿,而是要建立起一个新颖的人才选举方式,也就是科举。
科举的导向力量无疑是巨大的,所以儒家也借着科举,长盛不衰。
斐潜现在要做的,就是在科举开始之前,除了统一思想,并且让这些人代替自己将这种思想传播出去之外,还需要在科举最开始的时候,掺杂进去农业,工业,以及相关产业的考试方法,制定相关的制度,以免科举单腿蹦跶走歪路。
『三月,公达负责右扶风,子敬负责陇西陇右之郡县科举,』斐潜分派任务,『仲达,河东上郡北地,子瑜去汉中。至于上党太原,依旧是梁道负责,川蜀让元直安排……』
『诸位,』斐潜面容严肃,『此去监察科举之制,固当重之,然集各地郡乡老大姓,令其知晓科举之妙,顺应天地之理,亦为诸位之重任也……』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诡三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诡三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