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 第九百四十六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目录:我在明朝当国公| 作者:千斤顶| 类别:历史军事
流寇的危害性自然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无论是为了大明的稳定还是华夏文明的延续,杨峰都不能允许历史的悲剧重演。
不过杨峰突然又想起了一个问题,他看向了曹化淳。
“曹公公,本侯记得朝廷这些年在山西、陕西等地大力推广土豆、玉米、红薯等耐旱、高产等农作物,按理说粮食不足的情况应该得到缓解才对,怎么流寇问题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
曹化淳愣了一下,随即苦笑道:“侯爷,您这可把咱家问倒了。咱家不过是一个伺候陛下的奴婢,这种国家大事哪是咱家这种粗鄙之人该知道的,您回京之后询问陛下也不迟。”
“粗鄙?”杨峰失笑起来,仔细打量了曹化淳良久,直看得他有些浑身发凉这才笑道:“若是连曹公公都是粗鄙之人,大明那么多秀才举人恐怕都得羞愧自尽了。”
杨峰这话可没有夸大,根据史书记载,曹化淳幼时家境寒微,受“近君养亲”风气的影响,于十二三岁左右入宫。因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在宫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诗文书画,样样精通,深受司礼太监王安赏识,倚为亲信。
可以这么说,以曹化淳的文化水平若是参加科举,不敢说稳入一甲或是高中状元,但他入二甲却是没有任何问题,要知道司礼监作为处理国家大事的一个重要机构,曹化淳若是没有两把刷子又怎么可能做得上随堂太监这个位子。
被杨峰一语戳破,曹化淳有些不好意思的讪讪笑容,“侯爷果然慧眼如炬,什么都瞒不过您。其实这两年随着土豆、红薯、玉米等粮食的大力推广,朝廷的粮食确实也有了很大的增收,但这些粮食大都被士绅囤积起来了。
江南等地还好些,毕竟是赋税重地,百姓们手里头虽然不怎么宽裕但好歹还有口吃的,但陕西等地则不同,那里向来贫瘠,田地大都在士绅手里,随着这些年气候愈发变冷,那些士绅把粮食也捂得更紧了,轻易不肯卖粮,所以也使得粮食愈发的紧缺。
咱家估摸着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陕西、山西两地的匪患越剿越多。”
杨峰的目光一凝:“这么说起来,流寇之所以越来越多,并非是天灾,而是人祸啰?”
曹化淳肯定的说:“也不能说与天在没有关系,但若无那些为富不仁的士绅在背后推波助澜,流寇之祸绝不可能闹得这么大。”
“人祸!”
杨峰嘴里重复咀嚼了好几句后,眼中露出了一股淡淡的杀机。
现如今,杨峰每年都要花费巨资从现代社会引入高产的良种,几年下来杨峰光是花在这方面的资金少说也有十多个亿,原本他的目的就是帮大明度过艰难的小冰河时期,没曾想良种是弄回来了,但反倒便宜了那些地主士绅,这也是杨峰没预料到的。
“好……很好嘛,看来本侯这次倒是好心做了坏事啊。”
杨峰不怒反笑。
“看来明年本侯倒是要仔细审核一下那些高产种子的去向了。”
“别……别……”曹化淳吓得差点没尿出来,两只手摆得如同风车一般,“侯爷,我的祖宗耶,您怎么做咱家管不着,但您可千万别说出去这事是咱家告诉您的,咱家求求您了。”
曹化淳没法不害怕,随着高产种子陆续流入大明,各地对于高产种子的需求也呈几何般增加。
杨峰带到明朝时空的玉米、土豆、红薯等粮食种子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高产种子,但是这些种子种一茬后就会退化,所以必须每年都要购买新的种子。
另一种粮食种子则不会退化,但这些种子的产量跟高产种子比起来则是相差非常大。
按理说,这个时代的士绅地主们并不是傻子,他们自然知道粮食种子掌控在别人手中会让自己何等被动。
但人就是这样,一旦尝到了甜头后就很难再回头了。同样一亩地,不同的种子种下去产量相差五成甚至一两倍,如此悬殊的产量就是傻子也知道做何选择了。
大明对高产种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也意味着那些地主士绅对大明皇家商行的依赖越来越深,一旦杨峰决定要亲自审核高产种子的去向,或是进行重新分配,恐怕整个大明都会震动起来。
这也就罢了,若是让那些人知道正是由于他曹化淳在杨峰面前歪嘴,恐怕曹化淳瞬间就会成为地主阶层的公敌。
杨峰手里握着那些人的命根子自然不怕,但他曹化淳小胳膊小腿的,怎么可能挡得住那些人的反扑。
看着吓得小脸煞白的曹化淳,杨峰失笑一声,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了,老曹你也别担心,没你什么事,你把心放肚子里就好,不会牵连到你的。”
听了杨峰安慰的话,曹化淳勉强笑了笑,“侯爷的话咱家自然是要听的,只盼日后若是有人找咱家的麻烦时,侯爷能够出手帮帮咱家,咱家就感激不尽了。”
杨峰笑笑,对站在门口的宋烨道:“好了,这事本侯已经知道了,曹公公先下去休息吧,等几日天气好转后公公再随船返回也不迟。宋烨,送公共下去歇息,顺便再给公公奉上一份谢礼。”
曹化淳站了起来,对杨峰行了个礼,跟着宋烨退了出去。
等到曹化淳退下去后,杨峰思索了一会才轻叹了口气,“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第二天,江宁军继续攻城,而这一次杨峰则是将攻城部队换成了第二营和第四营。
早已摩拳擦掌的第二第四营在得知轮到自己上场后,早就憋得不行的他们一个个犹如打了鸡血般死命猛攻。尤其是第二营统领黄继业更是调来了数十门八磅炮和十二磅炮进行抵近射击,没想到这种法子居然是出奇的好使。
看到第二营居然想出了这种法子,第四营自然也是有样学样,一时间整个圣佩特罗堡里跑声震天,一栋栋建筑在硝烟中变成了废墟。
不过杨峰突然又想起了一个问题,他看向了曹化淳。
“曹公公,本侯记得朝廷这些年在山西、陕西等地大力推广土豆、玉米、红薯等耐旱、高产等农作物,按理说粮食不足的情况应该得到缓解才对,怎么流寇问题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
曹化淳愣了一下,随即苦笑道:“侯爷,您这可把咱家问倒了。咱家不过是一个伺候陛下的奴婢,这种国家大事哪是咱家这种粗鄙之人该知道的,您回京之后询问陛下也不迟。”
“粗鄙?”杨峰失笑起来,仔细打量了曹化淳良久,直看得他有些浑身发凉这才笑道:“若是连曹公公都是粗鄙之人,大明那么多秀才举人恐怕都得羞愧自尽了。”
杨峰这话可没有夸大,根据史书记载,曹化淳幼时家境寒微,受“近君养亲”风气的影响,于十二三岁左右入宫。因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在宫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诗文书画,样样精通,深受司礼太监王安赏识,倚为亲信。
可以这么说,以曹化淳的文化水平若是参加科举,不敢说稳入一甲或是高中状元,但他入二甲却是没有任何问题,要知道司礼监作为处理国家大事的一个重要机构,曹化淳若是没有两把刷子又怎么可能做得上随堂太监这个位子。
被杨峰一语戳破,曹化淳有些不好意思的讪讪笑容,“侯爷果然慧眼如炬,什么都瞒不过您。其实这两年随着土豆、红薯、玉米等粮食的大力推广,朝廷的粮食确实也有了很大的增收,但这些粮食大都被士绅囤积起来了。
江南等地还好些,毕竟是赋税重地,百姓们手里头虽然不怎么宽裕但好歹还有口吃的,但陕西等地则不同,那里向来贫瘠,田地大都在士绅手里,随着这些年气候愈发变冷,那些士绅把粮食也捂得更紧了,轻易不肯卖粮,所以也使得粮食愈发的紧缺。
咱家估摸着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陕西、山西两地的匪患越剿越多。”
杨峰的目光一凝:“这么说起来,流寇之所以越来越多,并非是天灾,而是人祸啰?”
曹化淳肯定的说:“也不能说与天在没有关系,但若无那些为富不仁的士绅在背后推波助澜,流寇之祸绝不可能闹得这么大。”
“人祸!”
杨峰嘴里重复咀嚼了好几句后,眼中露出了一股淡淡的杀机。
现如今,杨峰每年都要花费巨资从现代社会引入高产的良种,几年下来杨峰光是花在这方面的资金少说也有十多个亿,原本他的目的就是帮大明度过艰难的小冰河时期,没曾想良种是弄回来了,但反倒便宜了那些地主士绅,这也是杨峰没预料到的。
“好……很好嘛,看来本侯这次倒是好心做了坏事啊。”
杨峰不怒反笑。
“看来明年本侯倒是要仔细审核一下那些高产种子的去向了。”
“别……别……”曹化淳吓得差点没尿出来,两只手摆得如同风车一般,“侯爷,我的祖宗耶,您怎么做咱家管不着,但您可千万别说出去这事是咱家告诉您的,咱家求求您了。”
曹化淳没法不害怕,随着高产种子陆续流入大明,各地对于高产种子的需求也呈几何般增加。
杨峰带到明朝时空的玉米、土豆、红薯等粮食种子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高产种子,但是这些种子种一茬后就会退化,所以必须每年都要购买新的种子。
另一种粮食种子则不会退化,但这些种子的产量跟高产种子比起来则是相差非常大。
按理说,这个时代的士绅地主们并不是傻子,他们自然知道粮食种子掌控在别人手中会让自己何等被动。
但人就是这样,一旦尝到了甜头后就很难再回头了。同样一亩地,不同的种子种下去产量相差五成甚至一两倍,如此悬殊的产量就是傻子也知道做何选择了。
大明对高产种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也意味着那些地主士绅对大明皇家商行的依赖越来越深,一旦杨峰决定要亲自审核高产种子的去向,或是进行重新分配,恐怕整个大明都会震动起来。
这也就罢了,若是让那些人知道正是由于他曹化淳在杨峰面前歪嘴,恐怕曹化淳瞬间就会成为地主阶层的公敌。
杨峰手里握着那些人的命根子自然不怕,但他曹化淳小胳膊小腿的,怎么可能挡得住那些人的反扑。
看着吓得小脸煞白的曹化淳,杨峰失笑一声,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了,老曹你也别担心,没你什么事,你把心放肚子里就好,不会牵连到你的。”
听了杨峰安慰的话,曹化淳勉强笑了笑,“侯爷的话咱家自然是要听的,只盼日后若是有人找咱家的麻烦时,侯爷能够出手帮帮咱家,咱家就感激不尽了。”
杨峰笑笑,对站在门口的宋烨道:“好了,这事本侯已经知道了,曹公公先下去休息吧,等几日天气好转后公公再随船返回也不迟。宋烨,送公共下去歇息,顺便再给公公奉上一份谢礼。”
曹化淳站了起来,对杨峰行了个礼,跟着宋烨退了出去。
等到曹化淳退下去后,杨峰思索了一会才轻叹了口气,“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第二天,江宁军继续攻城,而这一次杨峰则是将攻城部队换成了第二营和第四营。
早已摩拳擦掌的第二第四营在得知轮到自己上场后,早就憋得不行的他们一个个犹如打了鸡血般死命猛攻。尤其是第二营统领黄继业更是调来了数十门八磅炮和十二磅炮进行抵近射击,没想到这种法子居然是出奇的好使。
看到第二营居然想出了这种法子,第四营自然也是有样学样,一时间整个圣佩特罗堡里跑声震天,一栋栋建筑在硝烟中变成了废墟。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在明朝当国公》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在明朝当国公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