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被当废铜烂铁的枪炮
目录:欧皇崛起| 作者:太上老牛| 类别:历史军事
一秒记住【乐文小说网 .ln.l】,
1507年农历新年后,马林进贡给大明朝的40门佛朗机炮和500支火绳枪,也送抵了京师。但是,这玩意被搁置了,还引起了朝野的争议。
为何?因为作为藩属国的贡品,这批佛朗机炮和火绳枪首先被运往了负责朝贡事宜的礼部。可偏偏,此时的礼部尚书毛澄,是个保守派。饱读诗书的毛尚书,并不认为火器有啥用,而是认为只要推行圣人教化吗,就可感化胡夷,并可使“万邦来朝”。所以,毛大尚书的意见是——那个叫北海国的小小蛮夷之国来朝是好事,不过,得走流程。另外,这些枪炮……称一下多重,按照铜和铁的重量,算北海国进贡了多少斤铜和多少斤铁……
如果马林知道毛大尚书把他进贡给大明的枪炮当成废铜废铁看待,估计会气得咬死毛澄的……
事实上,对于毛澄如此轻率的举措,朝中有不少大臣是很不满的。比如,内阁大学士王鏊,就对毛澄此举很是不满。
王鏊是一个懂军事的文人,曾经在弘治时期上疏《上边议八事》,提出自己的治边八策——定庙算、重主将、严法令、恤边民、广招募、用间、分兵、出奇……而且多被采纳……
所谓定庙算,就是指在朝堂上大家商议好战略方针;而重主将,则就是针对大明朝以文御武的缺点了。文人监军,往往会对主将用兵指手画脚,让主将带着镣铐跳舞,非常被动。不过,王鏊的这个好策略,只是被一时采纳。后来,又被文官集团给推翻了。毕竟,“为官一任,推翻前任(的主张)”是华夏官场的传统……
而严法令、恤边民、广招募、用间、分兵、出奇等策略,也都是很有眼光的策略。当然,还是那个问题——“为官一任,推翻前任(的主张)”……好政策没有连贯性,再好也白搭……
只是,王鏊现在虽然是内阁三辅臣之一,算是大佬,可却是三位大佬中地位最低的,没啥话语权……
为啥?因为年前大明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刘健和谢迁辞职事件……
刘健本是大明王朝的首府,谢迁也是内阁大臣之一。在弘治朝后期,刘健、李东阳和谢迁组成了弘治王朝的“铁三角”——李(东阳)公谋、刘(健)公断,谢(迁)公尤侃侃……
这话的意思是,李东阳善谋,刘健擅断,谢迁……嘴炮一流……
谢迁这个嘴炮且不去管,李公谋和刘公断就比较重要了。这有些类似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朝的房谋杜断。有这样的内阁大臣,加上弘治帝比较善于接纳大臣的建议,弘治朝自然比较不错了。
实际上,弘治朝的天灾人祸也是不断,虽然没有明末崇祯朝时期天灾那么厉害,但因为弘治帝知人善用,且有李东阳、刘健和谢迁这样的良臣辅佐,加上自己也比较能够接受大臣的意见,总算是熬了过来,还整出了个“弘治中兴”。而崇祯呢,虽然不是坏人,可能力差太多了。首先,眼瞎……他一开始重用东林党,被人玩弄于鼓掌……后期发现了东林党的坑属性,可也晚了……
因为眼瞎,没有选对大臣,导致最后崇祯自杀的时候,只有王承恩一个太监陪着赴死。至于他选择出来的满朝文武,全特么投降了……
……
当然,以上都是题外话。公元1506年秋,也就是正德元年。内阁首辅刘健,率另外两位内阁大臣李东阳和谢迁,因为看不惯大太监刘谨等人忽悠皇帝玩耍而懈怠朝政,不断上疏请求除掉刘谨、马永成、谷大用、魏彬、张永、邱聚、高凤、罗祥等八位近臣(正德八虎)。
可正德每次总是表面答应,但事后一转头就当做啥事也没发生……
无奈之下,三位内阁大臣以辞职要挟,逼着正德皇帝除掉“八虎”。然而,这却惹怒了熊孩子朱厚照……
正德帝朱厚照眼下只是一个15岁的少年,如果搁在后世,正好是中二的年纪。中二少年最是容易叛逆,加上从小被父母娇惯坏了。于是,朱厚照这熊孩子直接发飙了——你要辞职是吧?好,准了……
然后,一干大臣傻眼了……偶们只是吓唬吓唬你,你居然当真了?
好在朱厚照没有彻底中二,最终,他准许刘健和谢迁两人辞职回家,但挽留下了李东阳……就这样,曾经弘治朝的“铁三角”,就剩李东阳一个光杆了……
李东阳之所以被留下,是因为,李东阳这个人是三个人中最圆滑的,不像刘健和谢迁每次都当众指责正德帝的过失,而是背着人劝解小皇帝,算是给了小皇帝面子。
而对刘健和谢迁两人,小皇帝朱厚照就是怨气满满了——我不要面子的啊?你俩每次都当面打脸,我这皇帝的脸往哪儿搁?
所以,三人一起辞职的时候,朱厚照唯独留下了比较给面子的李东阳,而让刘健和谢迁回老家了……
……
刘健和谢迁被准许“告老还乡”后,空出两个内阁大学士的位置来。然后,朝中大臣和以刘谨为首的阉党为这两个位置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刘谨想扶持他的政治盟友焦芳上位,可廷推(就是大臣们公开推荐投票)的时候,朝中大臣一致推荐之前参与了上疏请诛“八虎”的直臣王鏊……
最终,焦芳和王鏊都入了阁。但是,王鏊不受皇帝和阉党喜欢。因此,内阁三辅臣,王鏊是最没话语权的那个……
另外,在这个时期,大明朝内阁的地位虽然上升了不少,但还没有完全凌驾于六部之上,只是地位比六部高,却未必能指挥得动六部。
更何况,毛澄领衔的礼部,乃是六部之首,底气非常足。而王鏊虽为阁臣,但却排名最低。李东阳好歹兼职吏部尚书,管着天下官员的官帽子,自然底气十足。可王鏊除了内阁大学士外,只兼任一个吏部左侍郎,面对毛澄这个礼部尚书,底气很是不足。
因此,面对王鏊这个懂军事的阁老的质疑,毛澄鸟都不鸟,依然把马林进贡的枪炮当做废铜废铁,丢在了礼部的库房内,不管不问。至于马林请求成为藩属国的请求,因为材料不足,也不给办理……
王鏊去求助首辅李东阳,但李东阳这个人比较圆滑。而且,他也不确定这批枪炮是否真的给力。因此,他并不愿意为了这点“小事”得罪礼部尚书毛澄。
至于另一位阁老焦芳,压根和王鏊就不对付。而且,焦芳此人,有一个毛病,就是仇视南方官员。这货属于典型的地域黑,就是看不惯南方官员。只要是南方官员认为好的,他一定会认为不好。要是南方官员倒霉,他则会拍手称快……
这批枪炮是廣東布政司的沈锐和刘孟搞出来的,而沈锐是江浙人,刘孟是赣西人,都是南方官员。所以,焦芳焦阁老,直接站到了两人的对立面上——凡是南方官员说好的,他必定说坏……就是这么奇葩……
所以,无人能阻止毛澄毛尚书的倒行逆施。而马林进贡给大明的枪炮,暂时被封存在礼部库房内吃灰了……
1507年农历新年后,马林进贡给大明朝的40门佛朗机炮和500支火绳枪,也送抵了京师。但是,这玩意被搁置了,还引起了朝野的争议。
为何?因为作为藩属国的贡品,这批佛朗机炮和火绳枪首先被运往了负责朝贡事宜的礼部。可偏偏,此时的礼部尚书毛澄,是个保守派。饱读诗书的毛尚书,并不认为火器有啥用,而是认为只要推行圣人教化吗,就可感化胡夷,并可使“万邦来朝”。所以,毛大尚书的意见是——那个叫北海国的小小蛮夷之国来朝是好事,不过,得走流程。另外,这些枪炮……称一下多重,按照铜和铁的重量,算北海国进贡了多少斤铜和多少斤铁……
如果马林知道毛大尚书把他进贡给大明的枪炮当成废铜废铁看待,估计会气得咬死毛澄的……
事实上,对于毛澄如此轻率的举措,朝中有不少大臣是很不满的。比如,内阁大学士王鏊,就对毛澄此举很是不满。
王鏊是一个懂军事的文人,曾经在弘治时期上疏《上边议八事》,提出自己的治边八策——定庙算、重主将、严法令、恤边民、广招募、用间、分兵、出奇……而且多被采纳……
所谓定庙算,就是指在朝堂上大家商议好战略方针;而重主将,则就是针对大明朝以文御武的缺点了。文人监军,往往会对主将用兵指手画脚,让主将带着镣铐跳舞,非常被动。不过,王鏊的这个好策略,只是被一时采纳。后来,又被文官集团给推翻了。毕竟,“为官一任,推翻前任(的主张)”是华夏官场的传统……
而严法令、恤边民、广招募、用间、分兵、出奇等策略,也都是很有眼光的策略。当然,还是那个问题——“为官一任,推翻前任(的主张)”……好政策没有连贯性,再好也白搭……
只是,王鏊现在虽然是内阁三辅臣之一,算是大佬,可却是三位大佬中地位最低的,没啥话语权……
为啥?因为年前大明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刘健和谢迁辞职事件……
刘健本是大明王朝的首府,谢迁也是内阁大臣之一。在弘治朝后期,刘健、李东阳和谢迁组成了弘治王朝的“铁三角”——李(东阳)公谋、刘(健)公断,谢(迁)公尤侃侃……
这话的意思是,李东阳善谋,刘健擅断,谢迁……嘴炮一流……
谢迁这个嘴炮且不去管,李公谋和刘公断就比较重要了。这有些类似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朝的房谋杜断。有这样的内阁大臣,加上弘治帝比较善于接纳大臣的建议,弘治朝自然比较不错了。
实际上,弘治朝的天灾人祸也是不断,虽然没有明末崇祯朝时期天灾那么厉害,但因为弘治帝知人善用,且有李东阳、刘健和谢迁这样的良臣辅佐,加上自己也比较能够接受大臣的意见,总算是熬了过来,还整出了个“弘治中兴”。而崇祯呢,虽然不是坏人,可能力差太多了。首先,眼瞎……他一开始重用东林党,被人玩弄于鼓掌……后期发现了东林党的坑属性,可也晚了……
因为眼瞎,没有选对大臣,导致最后崇祯自杀的时候,只有王承恩一个太监陪着赴死。至于他选择出来的满朝文武,全特么投降了……
……
当然,以上都是题外话。公元1506年秋,也就是正德元年。内阁首辅刘健,率另外两位内阁大臣李东阳和谢迁,因为看不惯大太监刘谨等人忽悠皇帝玩耍而懈怠朝政,不断上疏请求除掉刘谨、马永成、谷大用、魏彬、张永、邱聚、高凤、罗祥等八位近臣(正德八虎)。
可正德每次总是表面答应,但事后一转头就当做啥事也没发生……
无奈之下,三位内阁大臣以辞职要挟,逼着正德皇帝除掉“八虎”。然而,这却惹怒了熊孩子朱厚照……
正德帝朱厚照眼下只是一个15岁的少年,如果搁在后世,正好是中二的年纪。中二少年最是容易叛逆,加上从小被父母娇惯坏了。于是,朱厚照这熊孩子直接发飙了——你要辞职是吧?好,准了……
然后,一干大臣傻眼了……偶们只是吓唬吓唬你,你居然当真了?
好在朱厚照没有彻底中二,最终,他准许刘健和谢迁两人辞职回家,但挽留下了李东阳……就这样,曾经弘治朝的“铁三角”,就剩李东阳一个光杆了……
李东阳之所以被留下,是因为,李东阳这个人是三个人中最圆滑的,不像刘健和谢迁每次都当众指责正德帝的过失,而是背着人劝解小皇帝,算是给了小皇帝面子。
而对刘健和谢迁两人,小皇帝朱厚照就是怨气满满了——我不要面子的啊?你俩每次都当面打脸,我这皇帝的脸往哪儿搁?
所以,三人一起辞职的时候,朱厚照唯独留下了比较给面子的李东阳,而让刘健和谢迁回老家了……
……
刘健和谢迁被准许“告老还乡”后,空出两个内阁大学士的位置来。然后,朝中大臣和以刘谨为首的阉党为这两个位置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刘谨想扶持他的政治盟友焦芳上位,可廷推(就是大臣们公开推荐投票)的时候,朝中大臣一致推荐之前参与了上疏请诛“八虎”的直臣王鏊……
最终,焦芳和王鏊都入了阁。但是,王鏊不受皇帝和阉党喜欢。因此,内阁三辅臣,王鏊是最没话语权的那个……
另外,在这个时期,大明朝内阁的地位虽然上升了不少,但还没有完全凌驾于六部之上,只是地位比六部高,却未必能指挥得动六部。
更何况,毛澄领衔的礼部,乃是六部之首,底气非常足。而王鏊虽为阁臣,但却排名最低。李东阳好歹兼职吏部尚书,管着天下官员的官帽子,自然底气十足。可王鏊除了内阁大学士外,只兼任一个吏部左侍郎,面对毛澄这个礼部尚书,底气很是不足。
因此,面对王鏊这个懂军事的阁老的质疑,毛澄鸟都不鸟,依然把马林进贡的枪炮当做废铜废铁,丢在了礼部的库房内,不管不问。至于马林请求成为藩属国的请求,因为材料不足,也不给办理……
王鏊去求助首辅李东阳,但李东阳这个人比较圆滑。而且,他也不确定这批枪炮是否真的给力。因此,他并不愿意为了这点“小事”得罪礼部尚书毛澄。
至于另一位阁老焦芳,压根和王鏊就不对付。而且,焦芳此人,有一个毛病,就是仇视南方官员。这货属于典型的地域黑,就是看不惯南方官员。只要是南方官员认为好的,他一定会认为不好。要是南方官员倒霉,他则会拍手称快……
这批枪炮是廣東布政司的沈锐和刘孟搞出来的,而沈锐是江浙人,刘孟是赣西人,都是南方官员。所以,焦芳焦阁老,直接站到了两人的对立面上——凡是南方官员说好的,他必定说坏……就是这么奇葩……
所以,无人能阻止毛澄毛尚书的倒行逆施。而马林进贡给大明的枪炮,暂时被封存在礼部库房内吃灰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欧皇崛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欧皇崛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