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桥很雄伟
目录:盛唐不遗憾| 作者:朕御山河| 类别:历史军事
一秒记住【乐文小说网 .ln.l】,
洛阳城至鄂州的距离还是比较远的,足有一千余里,比长安城至洛阳还要远几百里,不过,现在的火车头已经提速,所以,这点距离只需要半日的时间就可以抵达了。
前往鄂州的一路上,所能见到的风景,与长安城至洛阳的风景是完全不同的,毕竟,这一条线路是南北走向,越往南气候越偏暖,植物的种类自然不一样。
一路上欣赏窗外的美丽景色,感受大唐帝国科技的发展,这种感觉还是非常美妙的,至少李安现在的心情就非常的惬意。
“李侍郎,还有三百里就抵达鄂州了,这新火车头的速度就是快啊!比原先的火车头至少快了五成。”
郭旰就坐在李安的对面,高兴的看向窗外。
作为铁甲炮车旅的旅帅,他这一次率领全旅将士,负责保护李隆基南下的安全,所有的铁甲炮车,都在后面的货运列车上,但作为指挥官的郭旰却坐在皇帝的御用列车里,当然是在比较靠后的车厢,前面五节车厢,都是皇帝一个人的。
闲着无事,郭旰就往前跑了几个车厢,走进了李安所在的小包间,作为朝廷的重要大臣,李安自然可以分到单独的一个包间,而郭旰却只能跟一些小吏,挤在条件不是太好的硬卧车厢,官职不同,待遇当然也不可能一样。
“三百里?只需要两三个时辰就可以抵达了,在天黑之前,火车一定可以赶到鄂州,今天,我们就能看到鄂州长江大桥了。”
李安的心情同样非常兴奋,虽说后世的时候,李安看过的规模宏伟的大桥有很多,但在大唐帝国,在长江上架桥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一想到皇帝和大臣们看到大桥的震惊表情,李安就觉得兴奋,毕竟,这一座跨江大桥是他亲自设计的,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得到众人的肯定,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李侍郎,这在长江上建设的桥梁,一定非常的气派,真没有想到,我大唐如今居然能在长江上架桥,这都是李侍郎的功劳啊!”
郭旰兴奋之余,不忘夸赞李安,这让李安颇为高兴。
“鄂州长江大桥只是一个开始,日后,在长江和黄河上,还要建设更多的大型桥梁,以沟通两岸之间的联系,甚至,还要走出国门,在国外的大江大河上建设更大的桥梁。”
李安提出了更加宏伟的目标,这也是日后促进周边国家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让大唐能更好的控制周边各国所必须要做的事情,只有交通变得非常方便,才能更好的让大唐帝国的强大武装力量,迅速的抵达周边各国,从而控制周边各国的局势。
“李侍郎,这长江上的桥梁已经造好一座了,下一步,是不是应该首先在黄河上建造桥梁了,上一次我军前往河北,光是为了渡过黄河就用了整整一天,若是修好桥梁,最多半个时辰,我全旅所有车辆就都可以渡过黄河了,这样可以节省整整一天的时间。”
郭旰对上次前往河北,解救大唐公主的事情,还是有些遗憾,觉得黄河天堑严重限制了铁甲炮车旅的行动,耽误了铁甲炮车旅大量的时间。
“这是自然的,日后,我大唐至少要在黄河上建造十几座大型桥梁,之所以先建造长江大桥,是因为我大唐工业化所需的大量橡胶材料来自橡胶树,而橡胶树只能栽种在温暖的南方,如此,就只能通过铁路快速运输到北方了,所以,在长江上建设大型铁路桥梁,比在黄河上建设桥梁还要迫切很多。”
李安开口解释道。
在派遣蒸汽船队前往美洲寻找橡胶树的时候,李安就在考虑,日后该如何快捷的将南方的橡胶产品运往京城,海运加上铁路算是最快捷的运输方式了,而铁路的速度无疑大大超过海运,若是从交州通过海运抵达莱州,然后经过铁路运往长安,所要耗费的时间是非常多的,从交州直接装上火车,通过铁路直接运往京城长安,这样肯定会快捷很多倍,效率会增加很多倍。
而在京城至交州的铁路畅通之后,京城的各种物资也可以更好的运往交州,人员的来往也会变得极为快捷,交州在大唐的地位也会变得更高,前往交州做官的被贬斥之感也不会那么强烈了。
不过,就目前来看,从美洲运来的橡胶树实在是太少了,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满足大唐帝国的工业化对橡胶制品的大量需求,还好,更大规模的蒸汽船队已经前往美洲,并按照李安的要求,多带回一些橡胶树,如此,一边繁殖一边从美洲运输,大唐帝国的橡胶树会变得越来越多,最多数年之后,大唐帝国就会拥有数之不尽的橡胶树资源,以保障大唐帝国日后的工业化进程。
与郭旰谈论了一阵时政之后,李安躺在软卧上小憩,闭目养神,以养足力气,毕竟,很快就要抵达鄂州长江大桥了,到时候,肯定要耗费不少精力,陪着李隆基与众大臣皇子视察桥梁,并给出各种解释。
两个时辰的时间是很快的,李安刚刚小憩了一小会儿,鄂州火车站就抵达了,随着火车缓缓停下,李安也被护卫叫醒。
“李侍郎,鄂州已经到了。”
李安点了点头,轻轻起身,并缓缓走向火车,并前往火车的前部,恭候李隆基下车。
鄂州火车站就建在鄂州长江大桥的北侧,距离大桥的引桥仅有数里的路程,只要从火车站下车,就算步行也可以很快就能抵达大桥,不过,大桥的长度非常长,若是步行前往参观,就太辛苦了,尤其是皇帝和很多大臣,都是年纪比较大的老头子,步行参观大桥,有些不太现实。
在前往鄂州之前,朝廷就已经考虑到这一点了,并提前派遣一列货运列车,将敞篷马车提前运往鄂州火车站,以等候皇帝和大臣们的抵达。
皇帝和大臣们下车之后,坐上了李安新研制的舒适性极佳的马车,原本李安是打算研制蒸汽车的,但蒸汽机械的噪音还是太大了,放在普通的缺乏隔音措施的车辆上,是非常吵人的,所以使用最原始的马车,效果反而会非常的好。
马车有大有小,最大的马车可以容纳十人,最小的可以容纳四人,不过,皇帝的御用马车没有敢同乘,只有一名驭手负责驾驭马匹,后面的马车几乎都是坐满的。
“好大的大桥啊!一眼都望不到尽头。”
“看这样子,这座桥至少有十里。”
“十里肯定不止,最少有十五里,甚至二十余里。”
“我大唐现在居然已经可以在长江上建造桥梁,如此,在黄河上架桥,应该也快了吧!”
“对对对,黄河上必须也建造几座这样的大桥。”
在游览大桥的时候,众大臣发出了各种感慨,并渴望大唐能在黄河上建设大型桥梁,以沟通黄河两岸之间的联系。
马车缓缓而行,过了好一会儿,才抵达桥梁的最中间,也就是桥梁最高的位置。
在抵达最高处之后,李隆基轻轻招手,示意马车停下。
在马车缓缓停下之后,李隆基在小太监的搀扶下走向马车,并迈步走向大桥的护栏,看向宽阔的江面。
李安等朝廷大臣连忙走下马车,迈步靠了过去,还有大量的护卫,也跟了上去,以保护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的危险。
“诸位爱卿,你们还有谁记得这里?”
李隆基开口问道。
“陛下,老臣记得,四十年前,陛下曾经过鄂州,并站在江心赋诗一首,当时,老臣就陪着陛下的身边。”
一名大臣开口说道。
李隆基点了点头,认可道:“没错,已经四十年了,朕已经四十年没有来过这里了,不过,这一次来到这里,朕更加的高兴,因为从此之后,经过鄂州就再也不用渡船了,从大桥上就可以直接通过,站在大桥上看江心,与站在渡船上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而这全都是李侍郎的功劳。”
李安连忙上前,谦逊道:“陛下,这些都是微臣应该做的,日后,微臣还会设计建造更大更好的桥梁,以让江河两岸的百姓,能够更顺利的往来。”
李隆基点头道:“李侍郎是该好好研究一下,眼下长江已经有了一座大桥了,接下来,要在黄河上建设一座大桥,就在洛阳城附近,李侍郎要好好规划一下。”
“陛下放心,微臣早就已经设计好了,就在洛口,只是大部分的技术人才全都集中在这里,所以,洛口方向的黄河大桥才迟迟没有开工,待这里的技术人才北撤之后,就可以建设黄河铁路大桥了。”
李安开口说道。
为了让铁路通往北方疆域,黄河大桥是必须要建设的,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只有建设好黄河大桥,才能让大唐的铁路顺利的通往大唐的东北疆域,从而加大朝廷对东北一带的实际控制。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黄河大桥尽快开口,需要什么,立刻从国库调拨。”
李隆基是下了决心了,一心想要尽快建好黄河大桥。
“尊敬的皇帝陛下,我们王国境内有一条珍珠河,虽然没有大唐的长江这么宽阔,但也严重阻碍了珍珠河两岸百姓的来往,让商人的运输成本大大增加,若大唐能为我们王国建设一座珍珠河大桥,国王和百姓们都会对陛下感激不尽的。”
一名西部小国的使臣开口要求道。
“尊敬的皇帝陛下,我们王国也有一条大河,比珍珠河还要宽阔……”
“大唐皇帝陛下,我国……”
很快,又有几名外国使臣,趁机提出要求,让大唐帝国派遣技术人才,为他们国家建设桥梁。
要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外国使节,当然是因为皇帝李隆基太会显摆,他觉得大唐帝国既然造出规模宏伟的长江大桥,就应该让各国使节看一看,以让他们更好的了解大唐帝国的强大。
而这些外国使节,在看来长江大桥之后,全都被大桥的气势给深深的镇住了,并渴望他们国家的内部也能建造如此气派的大桥,以沟通国内百姓之间的联系。
一听各国使臣都要求大唐派遣技术人才,去他们国家大兴土木,李隆基显得大为高兴,不过,他可不会就这么无缘无故的派遣技术人才过去。
要给这些小国建设大型桥梁是可以的,但有几个最基本的条件是必须要满足的,第一,就是造桥的所有花费,必须由当事国出,大唐不可能出钱为他们修桥,天底下怎么可能存在免费的午餐,第二,就是这些国家必须答应大唐帝国提出的一系列修筑铁路的要求,也就是说,这些小国必须允许大唐帝国将铁路线延伸到他们国家的内部,而且,铁路沿线的所有利益,都是大唐帝国的利益。
只有这些小国同意大唐的要求,大唐才能帮助他们假设桥梁和铁路,帮助他们发展国内的经济。
这些小国使臣立马就同意了李隆基的主张,毕竟,这是大唐皇帝说的话,他们哪敢不从,强大的吐蕃帝国,就是因为挑衅大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大唐帝国给灭掉了,这些小国的实力都是非常弱小的,大唐帝国只需要轻轻一捏,就可以将这些小国灭掉。
所以,各国使臣从来不敢把李隆基的商议当做真的商议,而是圣旨,是不可违反的大唐皇帝的旨意。
见各国使臣已经同意自己提出的各项主张,李隆基大为高兴,并同意日后一定会派遣技术人才去周边各国,帮助各国修建大型桥梁,不过,一切都要以大唐的利益为优先,在大唐的技术人才忙不过来,或者大唐的铁路还没有通到这些国家之前,大唐不会过早的为他们建设桥梁,毕竟,大唐帝国现在正处在建设的高峰期,各种技术人才非常的短缺,就连满足大唐自己的建设都有压力,当然不会提前满足别的国家了。
洛阳城至鄂州的距离还是比较远的,足有一千余里,比长安城至洛阳还要远几百里,不过,现在的火车头已经提速,所以,这点距离只需要半日的时间就可以抵达了。
前往鄂州的一路上,所能见到的风景,与长安城至洛阳的风景是完全不同的,毕竟,这一条线路是南北走向,越往南气候越偏暖,植物的种类自然不一样。
一路上欣赏窗外的美丽景色,感受大唐帝国科技的发展,这种感觉还是非常美妙的,至少李安现在的心情就非常的惬意。
“李侍郎,还有三百里就抵达鄂州了,这新火车头的速度就是快啊!比原先的火车头至少快了五成。”
郭旰就坐在李安的对面,高兴的看向窗外。
作为铁甲炮车旅的旅帅,他这一次率领全旅将士,负责保护李隆基南下的安全,所有的铁甲炮车,都在后面的货运列车上,但作为指挥官的郭旰却坐在皇帝的御用列车里,当然是在比较靠后的车厢,前面五节车厢,都是皇帝一个人的。
闲着无事,郭旰就往前跑了几个车厢,走进了李安所在的小包间,作为朝廷的重要大臣,李安自然可以分到单独的一个包间,而郭旰却只能跟一些小吏,挤在条件不是太好的硬卧车厢,官职不同,待遇当然也不可能一样。
“三百里?只需要两三个时辰就可以抵达了,在天黑之前,火车一定可以赶到鄂州,今天,我们就能看到鄂州长江大桥了。”
李安的心情同样非常兴奋,虽说后世的时候,李安看过的规模宏伟的大桥有很多,但在大唐帝国,在长江上架桥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一想到皇帝和大臣们看到大桥的震惊表情,李安就觉得兴奋,毕竟,这一座跨江大桥是他亲自设计的,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得到众人的肯定,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李侍郎,这在长江上建设的桥梁,一定非常的气派,真没有想到,我大唐如今居然能在长江上架桥,这都是李侍郎的功劳啊!”
郭旰兴奋之余,不忘夸赞李安,这让李安颇为高兴。
“鄂州长江大桥只是一个开始,日后,在长江和黄河上,还要建设更多的大型桥梁,以沟通两岸之间的联系,甚至,还要走出国门,在国外的大江大河上建设更大的桥梁。”
李安提出了更加宏伟的目标,这也是日后促进周边国家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让大唐能更好的控制周边各国所必须要做的事情,只有交通变得非常方便,才能更好的让大唐帝国的强大武装力量,迅速的抵达周边各国,从而控制周边各国的局势。
“李侍郎,这长江上的桥梁已经造好一座了,下一步,是不是应该首先在黄河上建造桥梁了,上一次我军前往河北,光是为了渡过黄河就用了整整一天,若是修好桥梁,最多半个时辰,我全旅所有车辆就都可以渡过黄河了,这样可以节省整整一天的时间。”
郭旰对上次前往河北,解救大唐公主的事情,还是有些遗憾,觉得黄河天堑严重限制了铁甲炮车旅的行动,耽误了铁甲炮车旅大量的时间。
“这是自然的,日后,我大唐至少要在黄河上建造十几座大型桥梁,之所以先建造长江大桥,是因为我大唐工业化所需的大量橡胶材料来自橡胶树,而橡胶树只能栽种在温暖的南方,如此,就只能通过铁路快速运输到北方了,所以,在长江上建设大型铁路桥梁,比在黄河上建设桥梁还要迫切很多。”
李安开口解释道。
在派遣蒸汽船队前往美洲寻找橡胶树的时候,李安就在考虑,日后该如何快捷的将南方的橡胶产品运往京城,海运加上铁路算是最快捷的运输方式了,而铁路的速度无疑大大超过海运,若是从交州通过海运抵达莱州,然后经过铁路运往长安,所要耗费的时间是非常多的,从交州直接装上火车,通过铁路直接运往京城长安,这样肯定会快捷很多倍,效率会增加很多倍。
而在京城至交州的铁路畅通之后,京城的各种物资也可以更好的运往交州,人员的来往也会变得极为快捷,交州在大唐的地位也会变得更高,前往交州做官的被贬斥之感也不会那么强烈了。
不过,就目前来看,从美洲运来的橡胶树实在是太少了,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满足大唐帝国的工业化对橡胶制品的大量需求,还好,更大规模的蒸汽船队已经前往美洲,并按照李安的要求,多带回一些橡胶树,如此,一边繁殖一边从美洲运输,大唐帝国的橡胶树会变得越来越多,最多数年之后,大唐帝国就会拥有数之不尽的橡胶树资源,以保障大唐帝国日后的工业化进程。
与郭旰谈论了一阵时政之后,李安躺在软卧上小憩,闭目养神,以养足力气,毕竟,很快就要抵达鄂州长江大桥了,到时候,肯定要耗费不少精力,陪着李隆基与众大臣皇子视察桥梁,并给出各种解释。
两个时辰的时间是很快的,李安刚刚小憩了一小会儿,鄂州火车站就抵达了,随着火车缓缓停下,李安也被护卫叫醒。
“李侍郎,鄂州已经到了。”
李安点了点头,轻轻起身,并缓缓走向火车,并前往火车的前部,恭候李隆基下车。
鄂州火车站就建在鄂州长江大桥的北侧,距离大桥的引桥仅有数里的路程,只要从火车站下车,就算步行也可以很快就能抵达大桥,不过,大桥的长度非常长,若是步行前往参观,就太辛苦了,尤其是皇帝和很多大臣,都是年纪比较大的老头子,步行参观大桥,有些不太现实。
在前往鄂州之前,朝廷就已经考虑到这一点了,并提前派遣一列货运列车,将敞篷马车提前运往鄂州火车站,以等候皇帝和大臣们的抵达。
皇帝和大臣们下车之后,坐上了李安新研制的舒适性极佳的马车,原本李安是打算研制蒸汽车的,但蒸汽机械的噪音还是太大了,放在普通的缺乏隔音措施的车辆上,是非常吵人的,所以使用最原始的马车,效果反而会非常的好。
马车有大有小,最大的马车可以容纳十人,最小的可以容纳四人,不过,皇帝的御用马车没有敢同乘,只有一名驭手负责驾驭马匹,后面的马车几乎都是坐满的。
“好大的大桥啊!一眼都望不到尽头。”
“看这样子,这座桥至少有十里。”
“十里肯定不止,最少有十五里,甚至二十余里。”
“我大唐现在居然已经可以在长江上建造桥梁,如此,在黄河上架桥,应该也快了吧!”
“对对对,黄河上必须也建造几座这样的大桥。”
在游览大桥的时候,众大臣发出了各种感慨,并渴望大唐能在黄河上建设大型桥梁,以沟通黄河两岸之间的联系。
马车缓缓而行,过了好一会儿,才抵达桥梁的最中间,也就是桥梁最高的位置。
在抵达最高处之后,李隆基轻轻招手,示意马车停下。
在马车缓缓停下之后,李隆基在小太监的搀扶下走向马车,并迈步走向大桥的护栏,看向宽阔的江面。
李安等朝廷大臣连忙走下马车,迈步靠了过去,还有大量的护卫,也跟了上去,以保护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的危险。
“诸位爱卿,你们还有谁记得这里?”
李隆基开口问道。
“陛下,老臣记得,四十年前,陛下曾经过鄂州,并站在江心赋诗一首,当时,老臣就陪着陛下的身边。”
一名大臣开口说道。
李隆基点了点头,认可道:“没错,已经四十年了,朕已经四十年没有来过这里了,不过,这一次来到这里,朕更加的高兴,因为从此之后,经过鄂州就再也不用渡船了,从大桥上就可以直接通过,站在大桥上看江心,与站在渡船上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而这全都是李侍郎的功劳。”
李安连忙上前,谦逊道:“陛下,这些都是微臣应该做的,日后,微臣还会设计建造更大更好的桥梁,以让江河两岸的百姓,能够更顺利的往来。”
李隆基点头道:“李侍郎是该好好研究一下,眼下长江已经有了一座大桥了,接下来,要在黄河上建设一座大桥,就在洛阳城附近,李侍郎要好好规划一下。”
“陛下放心,微臣早就已经设计好了,就在洛口,只是大部分的技术人才全都集中在这里,所以,洛口方向的黄河大桥才迟迟没有开工,待这里的技术人才北撤之后,就可以建设黄河铁路大桥了。”
李安开口说道。
为了让铁路通往北方疆域,黄河大桥是必须要建设的,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只有建设好黄河大桥,才能让大唐的铁路顺利的通往大唐的东北疆域,从而加大朝廷对东北一带的实际控制。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黄河大桥尽快开口,需要什么,立刻从国库调拨。”
李隆基是下了决心了,一心想要尽快建好黄河大桥。
“尊敬的皇帝陛下,我们王国境内有一条珍珠河,虽然没有大唐的长江这么宽阔,但也严重阻碍了珍珠河两岸百姓的来往,让商人的运输成本大大增加,若大唐能为我们王国建设一座珍珠河大桥,国王和百姓们都会对陛下感激不尽的。”
一名西部小国的使臣开口要求道。
“尊敬的皇帝陛下,我们王国也有一条大河,比珍珠河还要宽阔……”
“大唐皇帝陛下,我国……”
很快,又有几名外国使臣,趁机提出要求,让大唐帝国派遣技术人才,为他们国家建设桥梁。
要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外国使节,当然是因为皇帝李隆基太会显摆,他觉得大唐帝国既然造出规模宏伟的长江大桥,就应该让各国使节看一看,以让他们更好的了解大唐帝国的强大。
而这些外国使节,在看来长江大桥之后,全都被大桥的气势给深深的镇住了,并渴望他们国家的内部也能建造如此气派的大桥,以沟通国内百姓之间的联系。
一听各国使臣都要求大唐派遣技术人才,去他们国家大兴土木,李隆基显得大为高兴,不过,他可不会就这么无缘无故的派遣技术人才过去。
要给这些小国建设大型桥梁是可以的,但有几个最基本的条件是必须要满足的,第一,就是造桥的所有花费,必须由当事国出,大唐不可能出钱为他们修桥,天底下怎么可能存在免费的午餐,第二,就是这些国家必须答应大唐帝国提出的一系列修筑铁路的要求,也就是说,这些小国必须允许大唐帝国将铁路线延伸到他们国家的内部,而且,铁路沿线的所有利益,都是大唐帝国的利益。
只有这些小国同意大唐的要求,大唐才能帮助他们假设桥梁和铁路,帮助他们发展国内的经济。
这些小国使臣立马就同意了李隆基的主张,毕竟,这是大唐皇帝说的话,他们哪敢不从,强大的吐蕃帝国,就是因为挑衅大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大唐帝国给灭掉了,这些小国的实力都是非常弱小的,大唐帝国只需要轻轻一捏,就可以将这些小国灭掉。
所以,各国使臣从来不敢把李隆基的商议当做真的商议,而是圣旨,是不可违反的大唐皇帝的旨意。
见各国使臣已经同意自己提出的各项主张,李隆基大为高兴,并同意日后一定会派遣技术人才去周边各国,帮助各国修建大型桥梁,不过,一切都要以大唐的利益为优先,在大唐的技术人才忙不过来,或者大唐的铁路还没有通到这些国家之前,大唐不会过早的为他们建设桥梁,毕竟,大唐帝国现在正处在建设的高峰期,各种技术人才非常的短缺,就连满足大唐自己的建设都有压力,当然不会提前满足别的国家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盛唐不遗憾》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盛唐不遗憾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