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改进二轮马车
目录:南明鼎革| 作者:蜀州奇侠| 类别:历史军事
暂时按下主角如何开启近代学校平民教育,主角穿越的是人类最黑暗的四钏大屠杀时期,是不折不扣的乱世,在开启近现代化钥匙的同时,最迫切的就是要生存,要发展。
大西军都督王之邦早已经同意归顺义勇军,在听到张定国率部退走之后,几番劝诫之后,自知大西军大势已去的王之邦决定归顺义勇军。
考虑到历史上张献忠战死于北面的西充凤凰山,推测张献忠可能会亲率大军攻打顺庆城,委任王之邦为高级参谋,隔三差五的让其介绍大西军内部情况,行军打仗特点,编成《游击作战纲要》,作为教材以供学员学习。
除此之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部队建制,就是外线作战。
正如大家分析那样,在挫败大西军进犯顺庆府城之后,面临大西军直接锐减,在未来更多的是离开根据地远距离征战。
战争实质上是双方钱粮方面较量,在古代没有火车、汽车、货轮的年代,大家举步艰难,可以说远距离征战是人类噩梦。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三天不吃饿得慌。而打仗,打的就是钱粮。
古人常说皇帝不差饿兵,军无粮则兵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此可见粮草的重要性。
古代军队吃得非常差,有考证在宋朝以前,军队很少有铁锅,大多数都是陶器,而陶器只能煮饭,常常加一点野菜,而不能炒菜。
光是煮饭,大家也吃得非常差。秦朝规定,高强度工作,早晨小米半斗,晚上三分之一斗,而无战斗,则早上晚上各小米三分之一斗。
如此才有里馈粮,士有饥色的说法。
而解决之道,最好的方法就是士兵携带粮食。
汉朝开始出现烧饼,宋朝之时,士兵出征,命令城内制作干粮、麻饼、酒等粮食,将士们背着麻饼、酱饼、硬块盐等,成为所谓的锅盔饼军队。
在明朝更有发展,则将圆饼用炭火烤热,然后中间戳一小孔,然后用绳子串起,作为压缩饼干,吃饭的时候,用热水泡饭,这就是明朝的方便面。
行军打仗,将士们可携带十斤这种干粮(作为五天军粮),以作为短期作战之用。
即便在前世朝鲜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军粮习惯也没有什么改变,当时战事正酣的时候,周总号召民众为军队炒面,烧烧饼,美军认为自愿军礼拜攻势,除了弹药之外,更包括军粮供给吧。
在冷兵器时代,每个将士穿着厚厚铠甲(二十余斤),背负五六斤棉被与五六斤衣服,携带十斤军粮,携带兵器,如此每个将士携带重量达五六十斤,再加上行军帐篷什么的,正常行军每天不过三四十里而已。
而火枪部队,每个将士胸前背着七八斤铁块,背负棉被与衣服,携带火药、铁砂、铅子、火绳,携带十斤军粮,以及鸟铳、铳刺什么的,行军作战异常艰苦。
长途作战军粮运输,《孙子兵法》曾经有这样的说法:
余尝计之,人负米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人饷一卒,一去可十八日,米六斗,人食日二升。二人食之,十八日尽。若计复回,只可进九日。也就是一人补充一人,十八天后断粮。
二人饷一卒,一去可二十六日;米一石二斗,三人食,日六升,八日,则一夫所负已尽,给六日粮遣回。后十八日,二人食,日四升并粮。若计复回,止可进十三日。前八日,日食六升。后五日并回程,日食四升并粮。也就是三人补充一人,二十六天后断粮。
三人饷一卒,一去可三十一日;米一石八斗,前六日半,四人食,日八升。减一夫,给四日粮。十七日,三人食,日六升。又减一夫,给九日粮。后十八日,二人食,日四升并粮。计复回,止可进十六日。前六日半,日食八升。中七日,日食六升,后十一日并回程,日食四升并粮。如果三人补充一人,三十一天断粮。
《孙子兵法》曾说过,三人补充一人粮食,这已经接近极限了,但如此也之能保证一个月粮食无虞。
上次流寇攻打顺庆,被烧了两万担军粮就受不了,最后攻城不克就退走,除了义勇军战力强悍之外,还主要是军中面临断粮危机。
在古代如何解决粮草运输?
自汉朝末年,虽然大车,二轮马车大规模推广,但汉人马牛不多,最主要运输工具还是独轮车,陈毅不是说淮海战役是老百姓有独轮车推出来的,大概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一辆独轮车,运输一石粮食(古代一石约在150斤),一人饷一人,二人每天吃4升,如此可以吃二十五天。
由于使用宽幅车轮,而不像一战二战那种橡胶轮胎,每辆二轮马车能够运输3.5-6担粮食(即250公斤到450公斤货物,二战国军使用橡胶轮胎,每辆二轮马车能够运输300-500公斤。)
过去看古书,常说出兵多少万多少万,除了可能浮夸之外,大概就是将这些运粮部队算到里面,若是三人补充一人,十万大军,真正能战之士不过两万五千人而已。
简单一个独轮车,其间减少多少军粮消耗,减少多少劳役。
即便这样,军粮消耗,劳役征发减少很多,但杨麟还是认为独轮车运粮太少,若有其他工具代替,无益于平添数营军士。
北方通过独轮车、马车运输,而在中国南方河流纵横,水道交错,若能将粮食用运输船只载到附近渡口,建立粮道,如此运输距离不过数十里,可大大缩减运输距离,减少其中军粮消耗。
有人考证,湘军为何能够战胜太平军,通过水师运粮,建立水上粮道,如此保证粮草供应无虞。
考虑到未来迫在眉睫的战争主要发生在南方,如此建立船队,保证粮草长途运输就非常重要。
按照计划,在未来长距离运输主要通过舰队实现,利用水军优势保护运输船只抵达前线,而不是在北方那样通过掠夺大量马车来进行运输。
南方水网密布,水道纵横交错,通过舰队完全可将粮食运抵前线百里之内,如此步军只需要实现最后一百里粮草运输即可。
杨麟本想引进自行车三轮车等现代自动机械,但考虑到实在太过惊世骇俗,再加上独轮车、二轮马车也稍稍能够解决古代粮草运输问题,如此方才作罢。
虽然不像现代这样高速公路,柏油马路,普通公路四通八达,但这个时代也有自己的高速公路。
自战国以来,为了加强对地方控制,全国建立多个道如褒斜道、金牛道,米仓道,武关道,如此大道,道路宽约四五米,道路全部打夯夯实,方便人员通行,这可以说古代的高速公路。
在明朝的时候,洪武帝朱元璋不愧是农家子弟,游方和尚出身,在其执政之时,虽然将中国建成一个小农经济社会,但道路建设方面,还是实打实的。
朝廷、地方征发劳力,加固这些军事、经济要道,有的地方甚至铺上块石,方便大车通行。
即便不在这些交通要道之间,各县之间也有大路相连,这些大路大概相当于前世的柏油马路,普通马路一样,一般大车、马车、独轮车还是可以自由通行的。
在感叹古人勤劳智慧,在感叹古代工程历经数百年还经久耐用之余(古人可能产品品种有限,但实用性,耐用性颇强,小的时候老父亲曾经说过去一双胶鞋穿数年而不坏,不像改革开放之后,基本上年年买,年年坏),杨麟充满遐想。
若是能够制造一种工具,代替古代独轮车运粮,如此不但可保证军需,减少后勤辎重人员,而且更能够增加部队机动能力。
毫无疑问自行车、三轮车是首选,前世那个没有玩过自行车,三轮车,再说自行车、三轮车完全依靠机械驱动,结构简单,在这大道上行驶也没有什么阻碍,完全适合当时环境。
沉思数日,考虑到自行车、三轮车太过惊世骇俗,方才没有引进。
但使用二轮马车不是没有问题,这个时代最大问题就是征募驽马骡子。
正如前面所介绍那样,流寇为保证军队机动性每到一个地方大肆掠夺牲畜,由于需求量实在太大,不但掠夺马匹,掠夺骡子,到最后连耕牛都掠夺。
没有畜力,正如现代社会没有电力一样,耕作水平陡然下降,整个社会重新回到刀耕火种时代,一个成男男子耕种土地面积锐减到过去二三成,根本不能满足正常生活所需。
在大西军统治核心区域—CD平原,由于水利破坏,由于畜力流失,地方土地耕种面积锐减,天府之国CD平原居然闹起饥荒。
川北顺庆府也受到波及,前两个月耕种时节,一些地方人停畜力不停,但因为畜力损失太大,大家都还在抱怨畜力不足。
为了解决畜力问题,很多家庭常常人当牛使,大家如同耕牛那样将农具搭在肩上吃力行走,但即便如此艰辛,耕种土地面积也十分有限。
顺庆保卫战虽然有缴获马匹骡子耕牛,但很多已经发给那些被安置的流民,经过两个月收罗,骡子马匹不到所需一半,根本不能完成辎重运输部队组建。
大西军都督王之邦早已经同意归顺义勇军,在听到张定国率部退走之后,几番劝诫之后,自知大西军大势已去的王之邦决定归顺义勇军。
考虑到历史上张献忠战死于北面的西充凤凰山,推测张献忠可能会亲率大军攻打顺庆城,委任王之邦为高级参谋,隔三差五的让其介绍大西军内部情况,行军打仗特点,编成《游击作战纲要》,作为教材以供学员学习。
除此之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部队建制,就是外线作战。
正如大家分析那样,在挫败大西军进犯顺庆府城之后,面临大西军直接锐减,在未来更多的是离开根据地远距离征战。
战争实质上是双方钱粮方面较量,在古代没有火车、汽车、货轮的年代,大家举步艰难,可以说远距离征战是人类噩梦。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三天不吃饿得慌。而打仗,打的就是钱粮。
古人常说皇帝不差饿兵,军无粮则兵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此可见粮草的重要性。
古代军队吃得非常差,有考证在宋朝以前,军队很少有铁锅,大多数都是陶器,而陶器只能煮饭,常常加一点野菜,而不能炒菜。
光是煮饭,大家也吃得非常差。秦朝规定,高强度工作,早晨小米半斗,晚上三分之一斗,而无战斗,则早上晚上各小米三分之一斗。
如此才有里馈粮,士有饥色的说法。
而解决之道,最好的方法就是士兵携带粮食。
汉朝开始出现烧饼,宋朝之时,士兵出征,命令城内制作干粮、麻饼、酒等粮食,将士们背着麻饼、酱饼、硬块盐等,成为所谓的锅盔饼军队。
在明朝更有发展,则将圆饼用炭火烤热,然后中间戳一小孔,然后用绳子串起,作为压缩饼干,吃饭的时候,用热水泡饭,这就是明朝的方便面。
行军打仗,将士们可携带十斤这种干粮(作为五天军粮),以作为短期作战之用。
即便在前世朝鲜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军粮习惯也没有什么改变,当时战事正酣的时候,周总号召民众为军队炒面,烧烧饼,美军认为自愿军礼拜攻势,除了弹药之外,更包括军粮供给吧。
在冷兵器时代,每个将士穿着厚厚铠甲(二十余斤),背负五六斤棉被与五六斤衣服,携带十斤军粮,携带兵器,如此每个将士携带重量达五六十斤,再加上行军帐篷什么的,正常行军每天不过三四十里而已。
而火枪部队,每个将士胸前背着七八斤铁块,背负棉被与衣服,携带火药、铁砂、铅子、火绳,携带十斤军粮,以及鸟铳、铳刺什么的,行军作战异常艰苦。
长途作战军粮运输,《孙子兵法》曾经有这样的说法:
余尝计之,人负米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人饷一卒,一去可十八日,米六斗,人食日二升。二人食之,十八日尽。若计复回,只可进九日。也就是一人补充一人,十八天后断粮。
二人饷一卒,一去可二十六日;米一石二斗,三人食,日六升,八日,则一夫所负已尽,给六日粮遣回。后十八日,二人食,日四升并粮。若计复回,止可进十三日。前八日,日食六升。后五日并回程,日食四升并粮。也就是三人补充一人,二十六天后断粮。
三人饷一卒,一去可三十一日;米一石八斗,前六日半,四人食,日八升。减一夫,给四日粮。十七日,三人食,日六升。又减一夫,给九日粮。后十八日,二人食,日四升并粮。计复回,止可进十六日。前六日半,日食八升。中七日,日食六升,后十一日并回程,日食四升并粮。如果三人补充一人,三十一天断粮。
《孙子兵法》曾说过,三人补充一人粮食,这已经接近极限了,但如此也之能保证一个月粮食无虞。
上次流寇攻打顺庆,被烧了两万担军粮就受不了,最后攻城不克就退走,除了义勇军战力强悍之外,还主要是军中面临断粮危机。
在古代如何解决粮草运输?
自汉朝末年,虽然大车,二轮马车大规模推广,但汉人马牛不多,最主要运输工具还是独轮车,陈毅不是说淮海战役是老百姓有独轮车推出来的,大概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一辆独轮车,运输一石粮食(古代一石约在150斤),一人饷一人,二人每天吃4升,如此可以吃二十五天。
由于使用宽幅车轮,而不像一战二战那种橡胶轮胎,每辆二轮马车能够运输3.5-6担粮食(即250公斤到450公斤货物,二战国军使用橡胶轮胎,每辆二轮马车能够运输300-500公斤。)
过去看古书,常说出兵多少万多少万,除了可能浮夸之外,大概就是将这些运粮部队算到里面,若是三人补充一人,十万大军,真正能战之士不过两万五千人而已。
简单一个独轮车,其间减少多少军粮消耗,减少多少劳役。
即便这样,军粮消耗,劳役征发减少很多,但杨麟还是认为独轮车运粮太少,若有其他工具代替,无益于平添数营军士。
北方通过独轮车、马车运输,而在中国南方河流纵横,水道交错,若能将粮食用运输船只载到附近渡口,建立粮道,如此运输距离不过数十里,可大大缩减运输距离,减少其中军粮消耗。
有人考证,湘军为何能够战胜太平军,通过水师运粮,建立水上粮道,如此保证粮草供应无虞。
考虑到未来迫在眉睫的战争主要发生在南方,如此建立船队,保证粮草长途运输就非常重要。
按照计划,在未来长距离运输主要通过舰队实现,利用水军优势保护运输船只抵达前线,而不是在北方那样通过掠夺大量马车来进行运输。
南方水网密布,水道纵横交错,通过舰队完全可将粮食运抵前线百里之内,如此步军只需要实现最后一百里粮草运输即可。
杨麟本想引进自行车三轮车等现代自动机械,但考虑到实在太过惊世骇俗,再加上独轮车、二轮马车也稍稍能够解决古代粮草运输问题,如此方才作罢。
虽然不像现代这样高速公路,柏油马路,普通公路四通八达,但这个时代也有自己的高速公路。
自战国以来,为了加强对地方控制,全国建立多个道如褒斜道、金牛道,米仓道,武关道,如此大道,道路宽约四五米,道路全部打夯夯实,方便人员通行,这可以说古代的高速公路。
在明朝的时候,洪武帝朱元璋不愧是农家子弟,游方和尚出身,在其执政之时,虽然将中国建成一个小农经济社会,但道路建设方面,还是实打实的。
朝廷、地方征发劳力,加固这些军事、经济要道,有的地方甚至铺上块石,方便大车通行。
即便不在这些交通要道之间,各县之间也有大路相连,这些大路大概相当于前世的柏油马路,普通马路一样,一般大车、马车、独轮车还是可以自由通行的。
在感叹古人勤劳智慧,在感叹古代工程历经数百年还经久耐用之余(古人可能产品品种有限,但实用性,耐用性颇强,小的时候老父亲曾经说过去一双胶鞋穿数年而不坏,不像改革开放之后,基本上年年买,年年坏),杨麟充满遐想。
若是能够制造一种工具,代替古代独轮车运粮,如此不但可保证军需,减少后勤辎重人员,而且更能够增加部队机动能力。
毫无疑问自行车、三轮车是首选,前世那个没有玩过自行车,三轮车,再说自行车、三轮车完全依靠机械驱动,结构简单,在这大道上行驶也没有什么阻碍,完全适合当时环境。
沉思数日,考虑到自行车、三轮车太过惊世骇俗,方才没有引进。
但使用二轮马车不是没有问题,这个时代最大问题就是征募驽马骡子。
正如前面所介绍那样,流寇为保证军队机动性每到一个地方大肆掠夺牲畜,由于需求量实在太大,不但掠夺马匹,掠夺骡子,到最后连耕牛都掠夺。
没有畜力,正如现代社会没有电力一样,耕作水平陡然下降,整个社会重新回到刀耕火种时代,一个成男男子耕种土地面积锐减到过去二三成,根本不能满足正常生活所需。
在大西军统治核心区域—CD平原,由于水利破坏,由于畜力流失,地方土地耕种面积锐减,天府之国CD平原居然闹起饥荒。
川北顺庆府也受到波及,前两个月耕种时节,一些地方人停畜力不停,但因为畜力损失太大,大家都还在抱怨畜力不足。
为了解决畜力问题,很多家庭常常人当牛使,大家如同耕牛那样将农具搭在肩上吃力行走,但即便如此艰辛,耕种土地面积也十分有限。
顺庆保卫战虽然有缴获马匹骡子耕牛,但很多已经发给那些被安置的流民,经过两个月收罗,骡子马匹不到所需一半,根本不能完成辎重运输部队组建。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南明鼎革》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南明鼎革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