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南明鼎革 第225章 安定民心

第225章 安定民心

目录:南明鼎革| 作者:蜀州奇侠| 类别:历史军事

    军务之余,政务也不空闲。

    这天潼川州知州秦民汤来报,官军在年中光复潼川州,潼川州七八个县,流寇长期盘踞,再加上各地义军风起云涌,地方破坏甚严重。

    今年夏季官军收复潼川州之际,一眼望去,每寸每寨都有土地抛荒,每村每寨都有家庭死绝。

    经过数月治理,特别是在官军驱逐流寇恢复城都之后,村民逐渐回归,流民得以安置,地方人口逐渐充实。

    今年秋耕,每个山坡都有人家劳作,现在到乡下观看,虽然也有土地抛荒,但抛荒土地不到一成而已。

    虽然如此,但地方财政花费甚大。

    重建官府衙门,新建乡公所,官员公差俸禄需要发放。

    流寇鞑子大兵压境,地方正在训练里兵,官府除了免除里兵丁赋之外,训练执行任务每天需要支付3分银子。

    前几年流民数以万计,现在地方安定,需要拨给钱粮安置流民。

    流寇盘踞潼川州达两年之久,今年秋季只收上来四万担粮食,再加上每个月能收上三千两白银的商赋,四千两的盐赋。

    但按照分成法,所得收入两成归县里,一成归州府,剩余七成则上缴衙署。

    如今地方入不敷出,希望官府能够拨付银两支援。

    堂中众人议论纷纷,大家意见两极,有人认为过去官府收上税赋全部上缴朝廷,地方不留一分一毫。

    大人仁慈,施行分成法,两成归县,一成归府,剩余的上缴。

    按照分成法,地方有钱粮支配,完全可以安置流民啊。

    钱邦芑等人则认为,地方遭流寇之祸破坏甚大,田赋收上来有限,由于刚刚经历战乱商赋盐赋也不多,应该补充一点。

    这次义勇军追剿流寇,缴获银两数以百万计,现在不但有能力抚恤,如果可能,完全可以免除地方各种税赋。

    杨麟陷入深思,良久说道:“各位,大明亡亡于辽东鞑子之祸,为了应对辽东之乱,朝廷加征三饷。

    流民安置直接关系到地方稳定,若这些流民一个个孤苦无依得不到援助,难保其中一些好勇斗狠之徒重新走向歧途。

    但财政纪律也必须执行,现在兵荒马乱的,未来像这样的问题层出不穷,若不严格执行这些财政纪律的话,恐怕也会造成军饷筹集困难,没有钱兵丁四处劫掠,最后惹起更大麻烦。

    这样吧,自今日起,可按照各个州县光复时间长短,地方破坏严重施行不同分成法。

    一般来说,第一年按照五五分成,三成归县里,两成归州府,五成上缴。

    第二年施行六四分成,两成五归县里,一成五归州府,六成上缴。

    如此施行不同分成法,地方也有钱粮重建衙署,聘用品行端正之辈,地方也有钱安置流民,对贫苦者进行救赎。

    如此用不了两年,就像我们在顺庆府,在蓬州看到的那样,除了人丁比过去稀少一些之外,地方欣欣向荣,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当然这不是让所有人满意的结果,就像钱邦芑就不太满意,官府征讨流寇缴获白银达百万两之多,大人怎么如此小气,看上新收复数个州县钱粮。

    杨麟则有自己打算,流民当然要安置,再缺不能缺流民安置费用,三斗米就能救活一条人命,这是多大功德,不能如何需要保障。

    现在官府施行分成,府县衙署分成达到五成,即便扣除衙署开销,训练里兵开销,也有余钱购置粮食安置流民。

    而其他地方,则开始新政建设环节,那就是地方利用分成盈余,修路筑桥兴建水利,或者建立公立学堂。

    古代国人什么事情喜欢一下摊开,作为穿越族当然知道任何事情都有弊端,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步到位,需要慢慢推行。

    刚刚光复各个州县以建立衙署,恢复地方政权,以安置流民,稳定民心为主,在义勇军老根据地,大家则开始兴修水利,兴办教育。

    刘元山是秀才出身,如今年近五旬,去年知县声言要补助一百两银子,在刘家沟上游修一个水库以保证下游两千亩水田旱涝保收,沟边的那五百多亩旱地也可练成水田。

    没有种庄家的当然不知道水田珍贵,一亩水田所出数倍于旱地。

    刘秀才最初不信,过去衙门收上去的田赋丁赋什么时候有返回给穷苦老百姓的?

    过去大灾年朝廷宣布免除税赋,县衙最多在城边设立一两个粥棚,煮一些可以照得出影子的粥吊下大家的命。

    现在大人宣布征收上来的税赋与县衙分成,县衙留成部分兴修水利,那不过是年轻闹着玩,最多坚持不了一年,骗大家按照实际清丈土地登记户口后立马取消这种政策。

    果不其然,数天前传来消息,说各地流民安置压力甚大,地方所有钱财全都用来安置流民了,衙门根本没有钱财继续修建水库。

    每次看着沟顶修的一个7,8亩大的水库,看着夯了5尺高的大坝刘元山又连呼可惜。

    现在马上又到农闲,刘元山召集周围几个乡绅,叹息道:“哎,各位乡亲,这个水库修了一大半。

    若能再像去年那样修一个冬天,将来出现什么旱涝灾荒的大家也有口饭吃,不用再担心一家一户的被饿死啊。”

    村东最大的地主陈大利想到下游自己拿五六十亩水田,咬咬牙道:“刘先生,当然要修啊,衙门不给钱我们也修啊。

    大人去年当政官府给钱给我们修水库,若是换上其他官员当政,那会有这种善政呢?

    只是这兵荒马乱的,再说鞑子早晚要入川,不知道我们能否从这个水库得到好处啊?”

    里长何树铭显得不以为然,看着众人道:“各位乡亲,鞑子虽然可恶,但我们大人那可是岳武穆再世,三下五除二的打得张献忠落荒而逃,鞑子入川有什么好担心的?”

    地主陈大利摇摇头道:“何树铭啊,你就是不信邪,听他们说这个鞑子是大金国的后代,一个个三头六臂,就像金兀术那样十分厉害啊。”

    里长何树铭笑道:“陈大利陈大地主,你就是胆小。

    书上不是说岳爷爷专门克金兀术吗,我们大人是岳武穆转世,后金先猖狂吧,到时候大人率领我们义勇军杀出来,三下五除二的就干掉后金了。”

    看到陈大利与何树铭两个争论不休,刘元山连连摇头,一个劲说你们争这些有什么用处呢?

    现在我们说的是这个水库,看来官府是不能修的了,大家说说怎么办啊?”

    而就在这时,听到前面一阵锣鼓声,众人慌忙走出房子一看,一个衙役提着一面锣鼓边走边喊道:“巡抚衙门通告,分成法不变,刘家坝水库官府补助一百两银子协助兴修水库。”

    听到这里,刘元山不敢相信自己耳朵,连连摇头对众人说道:“各位,兵荒马乱的大人竟然还要修建水库,这,这太出乎老夫预料之外了。”

    里长何树铭笑着看了看众人道:“各位,我说嘛,后金虽然来势汹汹,但我们巡抚是岳武穆转世,否则的话怎么年龄轻轻就成为巡抚了?否则的话怎么想到给我们修建水库呢?”

    刘元山瞪了瞪何树铭道:“自古以来衙门只是征收税赋啊,在太平盛世拿来给大家兴修水利的就少之又少,何况这兵荒马乱的?

    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们巡抚大人,真的是…..。”

    刘元山可是死心眼人,直到看到大家吆喝着去修水库之后方安下心来。

    在安定民心的同时,形势也变得更加严峻了,在强化义勇军等正规部队与地方民团训练的同时,杨麟也特别重视各个山寨防备情况。

    与其他地方不同,在南宋末年大将余阶采用山城防守方式,四各地民众多流传在南宋末年当地先民利用山寨如何抵御蒙古鞑子入侵的传说,与别的地方不同,川北属于丘陵地带,各个乡镇有太多乡镇,民众常常居住山寨防备盗寇、土匪劫掠。

    除此之外,作为穿越者当然更清楚抗日根据地故事,更清楚在冷兵器时代由于缺乏重武器,缺乏远射武器,在面对一个个险峻的山寨所面临的困境。

    就在杨麟向艰难山寨防御的时候,退守川北日渐势穷的张献忠居然给义勇军难得的艰难机会。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南明鼎革》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南明鼎革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